借款 5000 元,實際到賬隻有 3500 元,剩下的 1500 元是借款利息 …… 這不是 90 年代香港港片中的高利貸,而是今年央視 315 晚會上曝光的 " 借貸寶 "、" 人人信 " 等平台上的砍頭息,借款七天,年化利率輕松超過 2000%。
砍頭息、高利貸這類名詞還是 P2P 貸款時代下的名詞,但直到現在并沒有消失,而是在借貸寶 "、" 人人信 " 等平台的操作下,借款人付出了遠高于法律規定的超額利息。
可以說,在這條 " 借款 - 平台審核 - 放款 " 的鏈條上,平台、放款人都在 " 超額 " 掙錢,而支付這一切的卻是最缺錢、最沒錢,也是最弱勢的借款人。
【1】天價利息,暴力催收
千萬不要碰,小紅書上關于 " 人人信 "、" 借貸寶 " 高利貸亂象的警告滿屏了,其中大部分内容爲利息高、放款太坑人,而這點從央視 315 對 " 借貸寶 "、" 人人信 " 等平台借款人的報道中就能看出來。
借款人王女士通過人人信平台借款三萬元,但實際到賬隻有 1.4 萬元,砍頭息高達 1.6 萬元;而同樣需要資金周轉的洪先生也遇到相似的砍頭息,通過借貸寶借款 5000 元,但實際到賬隻有 3500 元,借款七天利息就要 1500 元。
這個利息有多離譜,如果按照年化利率計算,洪先生借款利率爲 2234.69%,王女士年化借款利率更是達到 5959.18%。

(來源:央 · 視 · 财 · 經)
而據廣 · 州 · 日 · 報《部分網貸平台 " 隐性費用 " 變相擡息,個别網貸實際年化利率竟近 36%》一文稱,按照 2025 年 2 月 20 日 1 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計算,司法認定的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爲 12.4%,超出部分借款人有權拒絕。
可見 " 借貸寶 "、" 人人信 " 的年化利率是司法認定上限的百倍。而也有法律人士向廣 · 州 · 日 · 報表示,貸款年利率 36% 不是合不合法的标準,而是判斷非法經營罪情節嚴重、情節特别嚴重的标準之一,即刑法立案追訴的利率界限。
其實在央視 315 的專題報道中,我們能看到不論是貸前的風險評估和利率制訂,還是貸後的催收方式," 借貸寶 "、" 人人信 " 等平台已經嚴重違規。
爲何在法律嚴密保護下,這些平台還能毫無忌憚,其原因在于這是一個從出借人到平台放一起的 " 殺豬盤 ",惡意規避法律風險,實現信貸超額牟利。
【2】超額牟利,産業鏈化
從央視 315 曝光的信息我們能看出," 借貸寶 "、" 人人信 " 等平台不是一個解決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居間服務平台,它們反而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同出借人一同 " 收割 " 處于相對弱勢的借款人。
其實作爲中介," 借貸寶 "、" 人人信 " 用電子簽做借款合同,并同時對借款人進行信用審核、風險評估,整套流程具有法律效益。
通過這個鏈條上參與者的收益發現,在這場貸款業務中,出借人、平台都在大賺特賺:
對于出借方,以央視 315 曝光的王女士爲例,借款 3 萬元,實際僅得 1.4 萬元,卻被要求還款 3 萬元,所以按照年化計算,利率能夠達到百分之五千多。
由于這類貸款期限特别短,通常爲幾天,出借人收回貸款後可以高頻次放款,按照一萬元出借金額,7 天放款周期計算,一年共有 52 周,如果不間隔輪回放貸,出借人光利息就能掙 20 多萬。
對于平台方,對于 " 借貸寶 "、" 人人信 " 來說,它們更願意做 " 短平快 " 的放貸模式,周期短,隻有幾天時間,每筆借款平台都會抽取 1%-3% 的手續費,作爲服務費,出借頻次越多,平台掙得越多。
據财聯社在《APP 下架、借款暫停、上市公司撇清關系!" 裸貸 "、" 校園貸 " 後 借貸寶又深陷泥潭》一文中爆料,截至 2024 年底,借貸寶登記 1.2 億筆借條欠條,幫助 1000 萬人借到錢。這也意味着,借貸寶已經抽傭 1000 多萬次。
在平台和出借人大賺特賺的背後,最可憐、最無助的是借款人。
這些人多數爲資金周轉,家庭日常生活或是小本生意出現急需用錢的狀況," 借貸寶 "、" 人人信 " 等平台宣傳時,利息不高、放款速度快、可以短期借款的特點,能夠很好滿足他們的資金周轉需求。更爲重要的是,這類借款人借錢金額小,幾千到幾萬元不等,借款人不至于因爲這點錢違約。
而借貸寶平台負責人向央 · 視 · 财 · 經卧底記者爆料,借貸寶的核心就是借條、欠條功能,隻要有錢可以放心在他們平台上把錢借出去。
而 " 放心借出去 " 的保證就是繞過監管的背後操作方法,簽訂的電子合同真實有效,但是實際交易确實私下通過微信、支付寶完成轉賬,電子簽平台不會審核實際的放款金額,借款人會扣留合同金額中的 30%-50% 作爲利息。

(來源:北 · 京 · 商 · 報)
如果出借人以高額利率起訴,法院根本無法受理,因爲借貸寶、人人信這些平台方會暗示出借人用假帳号,如用去世的人注冊出借帳号," 人臉識别是一種高科技技術,不需要人在,也不需要人活着,法院肯定帶不走 ",人人信的工作人員向央視記者表示。
而借款人一旦出現違約,不僅會有違約金,出借人更是能夠通過人人信、借貸寶平台上的衍生增值服務,利用法律手段對借款人提出訴訟。
這是一場隻有平台起訴,能申請強制執行,但借款人根本找不到出借方的單項不對稱遊戲。
【3】沒有主義,隻有生意
其實不論是從出借人、居間平台的收益,還是在央視暗訪時,平台方的表述來看,這不是爲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消除熟人間借錢欠錢痛點的普惠金融服務,更像是一場 " 殺豬盤 "。
如果要将這些責任推脫給一個部門、一個區域爲了 KPI 的私自行爲,那麽司庫财經對此表示質疑:
用死人信息注冊假帳号,導緻借款人無法上訴,這樣的情況難道隻是一個業務部門或是區域負責人能做的了的嗎?
幫助出借人确立法律電子欠條,同時默認借人和借款人私下轉賬交易出現借款人被拿走 30%-50% 之間的砍頭息,這種情況整個風控部門不審核嗎?
而對于上述情況,人人信和借貸寶的管理層難道真的一無所知嗎?
" 嘴上都是主義 , 心裏全是生意 ",這是電視劇《潛伏》裏情報販子謝若林的經典台詞,而這句台詞也被映射在部分金融借貸電子簽平台上。
在官網上,借貸寶将 " 全面消除熟人間借錢欠錢痛點,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 作爲企業使命,而人人信也在官網上直接指明:人人信開放平台提供合規、好用、豐富的電子簽開放能力。

(來源:借貸寶官網)
但是從 315 曝光的實際情況來看,人人信、借貸寶等平台滿嘴的主義,但實際上确實在做 " 圍獵 " 長尾用戶的獵人。
在被 315 晚會曝光之後,成都市錦江區财政局發布情況通報:該局第一時間會同區市場監管局、區公安分局等部門組建工作組,赴借貸寶平台所在公司開展聯合調查,已依法責成企業暫停平台運營。
而證券時報實際調查發現,借貸寶辦公區已被警方封鎖調查,大樓僅允許樓内租戶和政府相關工作人員進入。
曾經榨取長尾用戶的平台,如今已經被立案調查,但那些被人人信、借貸寶撸幹羊毛的借款人,他們的損失誰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