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電影《焚城》将映。
末世與驚惶,天災與人心,焚天煮海的背後,有危機暗藏。
這也恰如電影本身,炸裂開分與無敵口碑、史上最強與年度最佳,聲勢無雙的背後,同樣有風險存焉。
該如何來預判這部電影?
不外乎銅錢兩面。
江志強何許人也?
《時代》雜志封他爲 " 亞洲英雄 "。
很簡單,他一手締造了華語電影的大片時代,對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了如指掌,海外發行華人第一。
再看經其手的系列片單。
從《卧虎藏龍》、《英雄》和《十面埋伏》,到《滿城盡帶黃金甲》、《霍元甲》、《色 · 戒》、《殺人犯》、《最愛》及《寒戰》等。
含金量極高。
當然,自《捉妖記》兩部曲之後,他似乎放緩了腳步。
最直觀的佐證,是無限期擱置了《寒戰 3》,轉頭去做了《梅豔芳》,并以《赤狐書生》試水市場。
又不聲不響 " 炮制 " 了這部《焚城》。
他想怎麽打?
以吃瓜影迷的角度,當然隻能從表象去拆解。
冷檔、相對排片優勢、電影人大 V 推薦,以及内地小規模點映、香港優先場及評分,以此帶動坊間口碑。
目前可見者,大略就這麽幾條。
理性且明智。
随便列幾個數字,以首日排片來看,《風再起時》12.6%、《掃毒 3:人在天涯》11.9%、《爆裂點》8.3%、《潛行》18.4%、《金手指》16.1%、《九龍城寨之圍城》9.4%,隻有《海關戰線》還不錯,達到了 25.4%。
這些都是典型的港式大片。
而可以眼見,《焚城》的首日排片,至低也應将在 20% 以上。
與之同時,各種口号開始逐日出爐。
以筆者所見,前文所提及的 " 炸裂開分 "、" 無敵口碑 "、" 史上最強 " 與 " 年度最佳 ",已經在一些粉絲的口中喊出來了。
甚至有人說,《焚城》應該撤檔,去春節檔一戰。
各種頭銜與口号 " 焚天煮海 "。
然這也就是暗藏的危機。
且看分解。
電影《焚城》的利好,在于題材和冷檔。
一城一地級别的災難,這個題材,就絕不會是胡亂拍出來的 " 爆米花 " 影片。
若認真去拍,電影就很有品質和深度層面的期許。
這是可以定調的印象。
其次,冷檔雖然缺少爆發力,但優點是競争偏弱,在排片上不至于被壓制,比如這次《焚城》的首日排片表現,就要優于近年來的絕大多數港片,而在後續的長線上映期内,一般也不會出現量級競争對手。
這就是江志強策略之一二。
那《焚城》有沒有弱點?
早前講過,自《怒火 · 重案》之後,港産片漸次崩塌,而自《風再起時》開始至今,更再無任何一部港産片,擎起過大旗。
但若要在矮子裏面拔高個,《九龍城寨之圍城》、《金手指》、《潛行》和《臨時劫案》,是其中票房相對較佳的四部電影,分列前四,而它們的官方賬号粉絲量和宣傳視頻熱度,正好也就相對較高。
那麽以冷檔來講,如果一部電影想要拿票房,靠的是什麽?
必然是自身品質和熱度,舍此無它。
預售不振的問題可以略過,因爲它已經是港産片的 " 慣例 " 和 " 慣性 "。
至于先期評分。
有劉德華粉絲跟筆者講,《焚城》在香港的評分極高,開分不久就到了 9.7 分,甚至沒多久就漲到了 9.9 分,簡直不可思議。
隻說一個近的,《臨時劫案》在香港電影網站,開分就是 10 分。
所以打分人數不足的情況下,這種 " 開分 ",幾乎不具備任何的參考價值,所以這個分值,看看就好。
而《焚城》在熱度方面的表現,實話說,很一般。
這是最大隐憂。
沒熱度,就隻能靠品質。
這裏應該要講到一個問題,熱度究竟是怎麽來的?
它不隻是靠宣發。
理論上來講,一部電影的熱度,應該是來自題材、娛樂性、品質和主創陣容等要素綜合的結果,也可能是一些細節上的東西。
比如《金手指》," 拍出《無雙》的莊文強 " 和 " 十八年前的《無間道》班底 " 就是主要的熱度來源,比如《臨時劫案》,郭富城的哨牙、" 說謝謝 "、" 補一槍 " 和 " 别苦了兄弟 " 等等,就形成了此起彼伏的熱度源頭。
而品質若有,又該如何轉換成票房?
說實話,很難。
有句老生常談的話,叫做 " 商業和藝術平衡 "。
從《風雲雄霸天下》、《功夫》、《無間道》,到《投名狀》、《十月圍城》、《寒戰》、《無雙》和《九龍城寨之圍城》,都深谙此道。
《焚城》呢?
但願品質當真過硬。
否則,那些上映前的 " 褒獎 ",會反過來變成刺向自己的利劍。
而長遠來講,電影品質對港産片和一衆香港演員的意義,要遠遠勝過票房。
這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