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事件當事人聊了聊。
文 / 果脯 & 嚴錦彥
任誰都沒有想到,蘇聯題材的科幻遊戲《原子之心》會因爲一台冰箱而火出圈。
如今你在 B 站搜索 " 原子之心 ",會發現播放量排名前三的相關視頻都被冰箱諾拉占領了,最高點擊數達 390 萬,遊戲其他内容的相關數據還不到它的一半。
如果你翻到評論區,還能發現更加離譜的事。有人把這台方方正正的紅色冰箱,稱作 " 真正的魅魔 ";
有人直接發表了虎狼之詞;
有人則和《海綿寶寶》的痞老闆産生共情,因爲後者的老婆是台擁有 256G 内存、金屬機身的電腦。
如果你還不知道冰箱諾拉到底是何方神聖,不妨點擊下方視頻親眼看看,或許你最後也會成爲他們的一員。
不可否認,冰箱諾拉的爆火得益于出色的本地化内容,以及足夠紮實的配音演出。在沒有神态、動作輔助的情況下,配音演員張琦老師單憑幾句台詞,就展現出了諾拉的抖 M 屬性。
借着諾拉的出圈,網友們也翻起了張琦的作品集,甚至把這些角色做成了梗圖,并調侃 " 冰箱才是常态,坎蒂斯算意外 "。
很難想象,《原子之心》的冰箱諾拉,《英雄聯盟》的辛德拉、莫甘娜、伊芙琳,《賽博朋克 2077》的女 V,《明日方舟》的白金、斯卡蒂,《原神》的坎蒂斯,《Apex》的惡靈……這些身份、性格迥異的角色,聲音全都來源于同一個人。
隻是和興奮的網友不同,彼時事件的主角張琦正感到惶恐與無所适從。得知自己火了的第二天,她在社交媒體發了一條害怕的動态,并取消了原定的直播計劃。
2 月 25 日晚,葡萄君邀請張琦錄制了一期播客,聊了聊冰箱出圈後她的心路曆程,以及她是怎麽理解遊戲配音的。而對于 " 配音與行業太遠 "," 受重視度遠不如美術、音樂 " 等觀點,她也分享了一些想法。
以下是播客内容的節選整理:(爲方便閱讀,内容有所調整)
01
因爲一台冰箱,我火了
葡萄君:你大概什麽時候給諾拉配音的?
張琦:應該是兩個月前,23 年初到春節那段時間。
葡萄君:感覺已經是遊戲上線前夕了,當時配音花了多長時間?
張琦:從我進棚知道具體角色,到内容錄制完成,大概一個小時左右吧。
葡萄君:這麽快?當時你了解諾拉這一角色嗎?
張琦:其實一開始我隻知道配的是 " 俄羅斯遊戲 "。借助台本内容,我猜到了諾拉是台負責升級武器的機器,但完全沒有想過冰箱的可能,蠻驚訝的。
葡萄君:在這種不知道具體設定的情況下,要怎樣才能配出合适的感覺?
張琦:諾拉這種譯制類配音,我們平時稱它爲 " 外單 "。這類作品往往更注重時長問題,會先統一語言版本,然後本地化團隊再盡可能保證翻譯語句的長度、停頓點和表演空間都跟原版一緻。所以給諾拉配音的時候,我都盡量參考着英文原聲去貼她的表演。
葡萄君:當時第一次聽諾拉的原聲,你是什麽感覺?
張琦:如果你看過諾拉的實況,就知道她的台詞是一句比一句,一步比一步,一番兒比一番兒的,語氣會越來越強烈。開玩笑地說,我配的時候一直在想,還有幾句才會結束……
葡萄君:感覺諾拉和伊芙琳的聲線,是不是有些接近?
張琦:是有點類似。而且伊芙琳的文本量更大,每次更新又要在一兩天之内錄完。往往錄到最後,我都感覺聲音要撩不動了。
每每這種時候,我就特希望能呆在一間我跟導演互不相見的小黑屋,在所有人看不到我的情況下,完成剩下的工作。
葡萄君:什麽時候意識到冰箱火了?
張琦:直到 20 号下午看到諾拉視頻,我才知道之前配的是台冰箱。接着當天晚上,我就開始感覺到不對勁了。社交媒體上,大批朋友蜂擁而至,一下子刷屏了我 B 站 15 号的動态。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要不要直接站出來,認真跟大家說聲謝謝?可是這會不會顯得我在蹭熱度?還是說我應該偷偷貓着,等到熱度結束?
後來微博裏一些合作配音項目的評論區,也逐步淪陷。我甚至腦補了一下,萬一甲方看到評論區,會不會覺得這人的粉絲太瘋狂,或者說覺得她有點礙眼,會影響作品傳播。
另外就是冰箱爆火後,我社交平台的私信也爆了。有的是關心和安慰,還有的則是被諾拉人設吸引過來的粉絲,他們會說一些 " 奇怪的話 ",當然我非常理解他們,畢竟角色的屬性就是這樣。不過因爲我各個社交賬号的名稱都不是張琦,還有很多網友跑到其他人的底下留言,發現認錯人後又取關,這可能也會給别人造成困擾。
葡萄君:你當時是什麽心情?
張琦:一切都來得太過突然和激烈了,導緻我有些惶恐和不知所措。我當天就停掉了原定直播搭樂高的計劃,希望先冷靜一下,并在微博和 B 站各發了條表示害怕的動态,算是給朋友們一個可以尖叫、讨論的地方。
後來過了好幾天,我才緩過來,也慢慢想通了——我不能因爲一個現象,就破壞了自己原本的生活節奏。熱度總會過去的,我接下來該做的事情,也不會因爲冰箱爆火而發生改變。
葡萄君:之前《賽博朋克 2077》有過這種情況嗎?
張琦:以前《賽博朋克 2077》的女 V 出圈,其實也出現過類似情況,但遠不及這次諾拉的程度。
我猜冰箱出圈更多是與角色性格、設定有關。諾拉不是我遇到的首個性感的角色,但她是一台冰箱,但凡她是個人形機器人,可能都不會有現在的熱度。
并且中配也能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到那種刺激——這其實更多是本地化團隊的功勞。大多數譯制類作品最大的難點,其實就在于翻譯,既要做到信雅達,又要貼近中外文化的差異,還得符合語言習慣。以前的譯制片配音聽起來有點奇怪,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本地化實在太難了。
葡萄君:你會不會擔心冰箱之後,大家對你打上一個标簽,就像演員被某個成功角色定型了?
張琦:不太可能。我從業十年了,圈子裏的老師們應該都認識我,也了解我的能力,基本不會給行業内的朋友留下固有印象。
而且往大了說,人其實是視覺動物,對聲音的感知可能反而沒那麽靈敏。說不定你換一種聲線,玩家就聽不出來了——除非他特别了解你。
葡萄君:那如果是一個資曆較淺的新人配音演員,她真的碰上了這種情況,又該怎麽辦?
張琦:如果是新人演員碰上這種情況,可以試着私下跟老師多交流讨論,并盡可能拓充自己的 demo 庫,保證有足夠的參考案例。
歸根結底,标簽來源于配音導演對演員的了解,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們會逐步通過不同類型的項目,來判斷你适合哪些項目,更擅長什麽音色。
02
遊戲配音到底有什麽不同?
葡萄君:你最早是什麽時候接觸到遊戲配音的?
張琦:我能記起來的第一個遊戲角色,應該是《英雄聯盟》的辛德拉。這英雄是我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配的。
後來角色有了熱度,師哥師姐過來問是不是我配的。當時爲了體現角色的力量感,《英雄聯盟》在原有配音的基礎上,拉了一層很高的混響。所以我聽了好幾遍,直到聽到了有印象的台詞,才敢确定是自己。
另一個配的比較早的,應該是《最終幻想 14》的阿莉塞。之前錄制新版語音的時候,我聽到第一批聲音都驚呆了——怎麽夾得這麽緊?現在讓我重新配,估計怎麽也配不出這麽小女孩的聲音了。
葡萄君:和其他形式的作品相比,遊戲配音會有什麽不同?
張琦:和譯制片、電視劇、動畫片相比,遊戲配音的容錯率偏低,限制也會更多。常規的戲劇配音是流淌的,台詞連在一起,表演順理成章就出來了。
打個比方,在錄戲或者演話劇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嘴瓢一下,或者吃字,但隻要情緒是符合當下情境且連貫的,就沒關系。
而除了一些劇情類遊戲是連着兩三句錄的,大部分遊戲都習慣按單句來錄制。所以遊戲配音對整體語音音質、演員語言技巧、氣息運用等技術層面的要求,其實都相當高。
它需要你配的每一句,都能百分百傳達出想要的内容和情感。如果某句的配音出現失誤,玩家的心流體驗可能會立刻被打斷。
葡萄君:那如果配起來感到别扭或者不合适,會有現場改詞的情況嗎?
張琦:會有。不過具體改到什麽程度,主要看項目組的包容度。有的一個字都不允許動,我們配音時隻能盡量保證合理化,有的則表示隻要老師覺得順口,台詞意思不變,那就随便改。
以《賽博朋克 2077》爲例,它的本地化團隊在遊戲裏融入了許多帶方言特色的内容。當時我們配的一句台詞,大緻意思是某個東西像狗尿苔,一茬接一茬。
但我猜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狗尿苔是什麽,隻能大概猜到是個比喻。于是爲了便于玩家理解,大家商量着把台詞改成了 " 就像韭菜一樣,割完一茬還有一茬 "。
葡萄君:感覺遊戲配音的限制還挺多的。
張琦:很難說遊戲和其他作品的配音孰難孰易,更多還是看具體情況。
比如錄戲的情感表達層次更加連續,它需要演員能代入多樣化複雜的情景,并跟不同的角色對戲。而遊戲中,角色所有的台詞,基本都是圍繞着他與玩家展開,加上是單句錄制,所以它對情感層次的把握要求可能就稍微低些。
總而言之,給不同類型的作品配音,基本上它的側重點都會不一樣。比如由遊戲配音入行的朋友剛開始錄戲,可能會出現情緒不連貫,無法将表演銜接起來等問題。
葡萄君:至今你也配過不少遊戲角色了,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個?
張琦:肯定還是女 V。《賽博朋克 2077》體量特别大,當初爲了這個角色,我連續在棚裏定時打卡了一年多——對配音演員來說,這種情況可不常見,所以她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且女 V 和我性格中的一塊比較像,表演時會有種釋放自我的感覺。我其實沒有很用力地塑造女 V 的聲音,整個過程就像是在做自己,我親身經曆了夜之城的故事一樣。
葡萄君:算下來,你迄今已經從業十年了,中間失去過對配音的興趣嗎?
張琦:可能特别累的時候,會閃過一些念頭,但總體還是一直抱有熱情的。
配音工作的整個過程,其實就像是開盲盒。在你走進錄音棚之前,你可能對接下來要配的内容一無所知。你不清楚會碰上什麽樣的角色,不清楚即将演繹怎樣的一段人生,不清楚這次會有哪些挑戰。
而且大部分時候,拿到材料後,你可能也隻有 5 到 10 分鍾消化内容,接着再花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完成錄制,繼續投身下一個工作。
這份工作最大的難點可能也在于此。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它需要你能在最短時間内理解角色和導演的意圖。
比如導演說這裏角色處于是心死的狀态,所以表達出來的恨并非強烈的,而是淡淡的。但怎樣才叫淡淡的恨?具體又淡到什麽程度?這種時候,你就要嘗試推翻自己原來對角色的想象,調動你所有的閱曆和對生活的理解,将所有情緒都提起來,去理解這個 " 淡淡的恨 "。
而這還隻是其中一句。一天 8 小時平均 400 句配下來,你看着演員雲淡風輕,其實在他們的腦袋裏,可能已經經曆過無數次碰撞和思考了。
葡萄君:如果新人想要進入配音行業,你會有什麽建議?
張琦:首先你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喜歡表演嗎?如果你隻是聲音好聽而缺乏演技的話,你或許隻能演一個正常說話的帥哥,而無法配瘋批美人。
其次,入行要慎重。可能你看配音演員的生活和工作經曆,會覺得好像很有意思,但它其實是一個特别需要吃苦的行業。你可能入行 3 到 5 年,都不會有太高的收入。
新人最主要的任務是跟棚,但如果一直沒有試音機會,你其實隻是在聽老師們錄音,自己不會有任何收入。在這種情況下,你吃飯的錢到底該從哪來?
所以最起碼入行前先想清楚,剛開始的幾年如果沒有收入,自己的生活來源是什麽。
葡萄君:那麽一位配音演員怎樣才能更快成長起來?要靠天賦還是勤奮?
張琦:配音其實是一個把理性和感性協調到完全同步的過程。比如你在舞台上,可以通過肢體動作、神态和鏡頭的輔助,共同完成一整套表演。但配音表演你隻有嗓子和兩條聲帶,在這個過程中,你必須一直正對麥克風,保持一個固定的距離。就像如果要錄一段很急的跑步戲,它要求你既要有跑步的氣息,但動作又不能太大。
所以我覺得,藝術類相關行業,單純勤奮是最沒有用的。如果沒有天賦,沒有悟性,你很難做好這份工作。而且演技的鍛煉,它不僅依賴勤奮,還來源于生活的累積和成長的閱曆。當然,勤奮是每一個行業最基礎的闆塊。想要獲得成功,離不開大量的努力打底。
03
如何理解現在的配音行業?
葡萄君:很多人說,比起美術、音樂等内容,配音在遊戲項目中是比較不受重視的一環。你怎麽理解這個觀點?
張琦:相對遊戲的音樂、畫面,配音預算在很多時候所占的比例确實要低很多,而且很多作品在後期拿到版号确認上線後,才會發布配音需求,導緻工期也壓得很緊。
資金寬裕一些的項目,或許會在測試階段先預配。等遊戲内容全部做好了,确認準備正式公測了,再找演員按照口型、動作等元素重新錄一遍。
總的來說,配音工作基本上處于開發階段比較靠後的環節。有的時候,哪怕遊戲的口型、神态或者是畫面長度其實有問題,但項目後期這些東西都不好調整了,他們也就隻能表示說," 麻煩老師辛苦對一下,想辦法盡量說進去。"
葡萄君:目前行業人才供給情況如何?
張琦:人挺多的,可選擇的聲音也挺豐富,但有表現力的聲音比較有限。還是那句話,配音演員首先得是一名演員,你想要承擔一些層次更豐富的角色,就需要有生活閱曆、情感等各方面的加持。
比如《原神》每個版本的新角色,背後都會背負一些故事。這些複雜情感單憑一個漂亮的聲音,應該是沒辦法表現出來的。另外一個例子是,單從聲音上來講,少年音這個音區本身就比較少,要是再去錄一個身世悲慘的少年,那隻靠一個年輕的男孩是很難完成的。
另一方面,現在玩家的審美也在不斷提高,他們對配音有了更高的要求,直接推動了遊戲公司尋找更有名氣、能力更強的頭部配音工作室和演員。這也就導緻玩家常說,感覺配音演員來來去去都是同一批人。
葡萄君:國内比較核心的配音演員大概有多少?
張琦:上海有 100 人左右吧,北京的話人應該更多。
雖然上海遊戲公司不少,但國内影視行業主要集中在北京,所以後者配音需求會更多,發展更快,核心人才自然也更集中。
葡萄君:我注意到 B 站一些視頻隻是羅列配音演員作品,都能收獲幾十萬的播放量。是不是大衆也開始慢慢關注起配音演員工作本身了?
張琦:越來越多人在遇到喜歡的角色後,都會想去了解聲音背後的演員。加上一些綜藝節目的推廣,不少人也理解配音具體是怎樣的一份工作。有的産品甚至還會把配音當作一大賣點,進而吸引了不少關注。
不過随着粉絲增加,我也希望演員們盡量不要迷失在這種受人追捧的狀态。有的配音演員現在已經擁有了一個比較可觀的粉絲數,以及更多樣的收入來源。這無疑是好事,但最終真正支撐我們進步并走下去的,其實還是自己的作品。
葡萄君:這麽看來,配音行業算不算在慢慢變好?
張琦:算吧。印象中從《王者榮耀》上線開始,上海配音市場的單子漸漸多了起來,越來越多國外單機、主機遊戲也有本地化配音的需求。
而且近年來,從前期開始就找配音的項目也越來越多了。有了預配和動捕協調,角色演出的口型、情緒等内容往往能讓最後的配音更加準确連貫。
隻是可能短期内,行業還不會發生太過天翻地覆的變化。我隻能希望未來會出現更多的轉機,或者是裏程碑式的事件,慢慢推着行業繼續變得更好。
遊戲葡萄招聘内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