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雖然從未見到實車曝光,但江湖一直流傳着雷總「慷慨激昂」的傳說。
此前小米汽車官宣自動駕駛一鏡到底視頻時,其實筆者就有做過關于小米汽車的猜測和解析,尤其是小米汽車一定不會走小米手機的老路,否則後期将會很難向上沖擊。
1
14.99 萬的小米汽車?
近日,有網友非常好奇的詢問了小愛同學,作爲一個體系下的小愛同學,針對網友對小米汽車售價的問題做了解答。
圖片上顯示到,網友詢問小愛同學「小米汽車定價多少」,小愛同學的回複爲,小米汽車售價爲 14.99 萬起,後驅單電機 WLTC 續航高達 800km,pro 版則爲 17.99 萬,爲四驅雙電機配置,WLTC 續航爲 700km 左右。
筆者看到小愛同學這個回答以後,突然想到了雷總在發布會上的金句——「這特麽不是來搗亂的嗎」。
如果光說價格,筆者還會認同,畢竟即便是第一款小米汽車價格走高端路線,難免後期會有可能會出現 14.99 萬的車型,但如果 14.99 萬的車型,WLTC 續航能夠達到 800km,即便是小米把甯德時代收購自己造電池,也拿不下這樣的成本,看來的确是小愛同學瘋了。
針對小愛同學的這個回答,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也在社交平台做出回應,尤其是表述,小愛同學此次闖禍了,并且回答的内容是根據網絡大數據此前自媒體的預測消息,小愛同學隻是抓取到了該消息,并且還幽默的調侃道,小愛同學才六歲,還多東西還得學習,還不太懂。
其實這個新聞,但凡是「理智」的用戶,都會知道是一個假的消息,尤其是雷軍不可能再走小米手機「性價比」路線,否則後面再想走高端,就會非常難,可以參考哪吒、零跑兩個品牌,尤其是零跑,之前的 T03 銷量還算不錯,後來的零跑 C01 原本想要走向上突破路線,後來市場并沒有太大的起色,而在 2023 年的全新發布會上,所有産品降價,一度讓零跑沖上了新勢力 TOP2 的位置,所以性價比的帽子隻要戴上了,就很難再摘掉。
時間馬上就來到 2023 下半年,小米汽車此前也公開表示 2024 年上半年正式量産,其實留給小米汽車的時間最多僅剩 1 年,目前還沒有傳出任何小米汽車的實質性的新聞,隻知道自動駕駛業務是小米汽車的核心業務,尤其是此前雷軍曬出 2023 年第一季度小米财報,并表示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共投入 11 億元,所以看得出來,雷總對技術創新的投入還是蠻大的。
2
大膽猜測小米定價爲 24.99 萬起
其實小米汽車的新聞,筆者也有過一些耳聞,包括零百加速、續航、自動駕駛、智能交互等等,并且首款車型基本上已經可以确定就是一台 B 級别轎車,同海豹、漢、特斯拉、小鵬 P7i 等産品相抗衡,畢竟也符合這種互聯網屬性的定調。
但是也不排除小米會參照蔚來的路線,将首款産品定位到 30 萬元起步,隻是概率比較低,畢竟現在的市場内卷程度頗爲嚴峻,即便是蔚來 ET5 的銷量也沒有太好的起色,所以 24.99 萬的起步價格,更爲合理。
千萬不要指望着雷總砸鍋賣鐵去主打性價比,性價比是一條不歸路,走了就無法回頭,尤其是汽車業務闆塊,同手機消費品并不相同,在沒有大批量走量之前,性價比、低利潤很難行得通,尤其是後期在現金流業務上的支持,相信也沒有人希望小米汽車剛出世,就要面臨退市吧。
目前,筆者能夠合理的推測出,小米汽車會有單、雙電機兩種驅動形式,絕對不會上來就采用特斯拉 Molde X 那種 3 電機驅動布局,太拼了,沒必要。
續航方面,最大續航估計在 700-800km,最低續航應該會在 500+ 公裏,會推出 3 個電池版本左右,也符合目前所有新勢力電動車推出的市場車型定位。
智能駕駛,筆者認爲應該也會是選裝版本,或者是訂閱式,很難會像理想一樣,直接标配,畢竟理想的車價和利潤裏擺在那,可以支撐品牌這樣的決策。
然後就是交互體驗,小米汽車應該會出場就站在行業的第一梯隊,畢竟這是小米品牌自身最大的特點,也是小米汽車在 AI 領域積累的能力,所以在這樣的衆多特點結合下,24.99 萬元的價格還是比較符合市場定位和小米自己的定價。
寫在最後
其實對于一個新的汽車品牌,用戶的接納程度遠沒有手機那麽容易,畢竟汽車是「大件」,是很多家庭辛苦多年的結晶,并非手機一樣的快消品,所以小米汽車一定要具備出場即巅峰的實力,否則同比亞迪、特斯拉兩個巨頭品牌很難抗衡。
雷軍此前說過,未來要成爲汽車領域的 TOP3,所以更要有足夠的實力支持和支撐,雖然未嘗一敗的戰績讓雷軍一度被稱之爲雷布斯,但汽車行業的難度遠大于雷軍此前創業的任何領域,可以期待一下雷軍和小米汽車上市以後爲消費者帶來的驚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