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本趨之若鹜的 " 雪糕界愛馬仕 " 到深陷泥潭的 " 雪糕刺客 ",鍾薛高隻用了 3 年。
# 鍾薛高售價從 60 元降到 2.5 元 #、# 鍾薛高被執行 81 萬元 #、# 鍾薛高欠薪 #,相關的負面新聞在最近頻繁登上熱搜,随之而來的是鍾薛高及其創始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費。
實際上,近兩年翻車的網紅品牌不止鍾薛高一家,這些網紅品牌紅極一時,而後又迅速隕落,留下輝煌的傳說和一地雞毛。
是誰在瘋狂 " 造神 " 網紅品牌?這些 " 昙花一現 " 背後的推手是誰?誰被做局圍獵,誰又被割了韭菜?
輿論的矛頭似乎都指向了創業者背後的風險投資。
每個人的腦海裏都是一出溫良踏實的創業者被資本 " 蠱惑 " 走上了資本化道路的大戲,而後又在資本的脅迫下 " 咬着牙含着淚 " 瘋狂擴張,最終香消玉損。
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那些昙花一現的故事。
鍾薛高:" 一天之内把錢全都投進來了 "
印象裏的鍾薛高,一路以來都走得太順了:輕易就能拿到融資、國内外各種獎項更是捧到手軟。
其中最讓創始人林盛引以爲傲的獎項是在 2019 年,鍾薛高一舉斬獲 7 枚由比利時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鑒所評選的 " 頂級美味獎章 ",該獎項被譽爲美食界 " 奧斯卡 " 獎。
從一家估值 8 億的明星企業到被執行人,鍾薛高變化之快,實在是令人噓唏。然而,當下鍾薛高的突然 " 爆雷 ",也并非無迹可循。
作爲十分重營銷的網紅品牌,其多個社交平台早已處于停滞狀态:鍾薛高官方微信公衆号、小紅書、微博等平台,最後一條推文的更新時間均留在了去年夏天。
将時間的指針撥回 2018 年,鍾薛高成立僅四個月,就完成了天使輪融資。在這一年的 " 雙十一 " 中,鍾薛高推出價值 66 元的最貴産品 " 厄瓜多爾粉鑽 ",在天貓上賣斷了貨。
雙十一過去不到兩周,鍾薛高又宣布完成 Pre-A 輪融資,實在惹人注目。
這家新晉 " 網紅 " 雪糕背後的創始人林盛,同時也曾是落地馬叠爾和中街 1946 的操盤者,幾乎是中國所有網紅冰激淩品牌的幕後推手。
在一篇發表于 2019 年的林盛專訪中,當時林盛說了一段放在今天頗具玩味的話:" 我們還沒有想好接下來要做什麽,所以連商務計劃書都沒有。結果去北京見的三家機構,在一天之内把錢全都投進來了,這個時候我們才開始考慮接下來要做點什麽。"
林盛所提到的 " 一天之内 " 不知是否有誇張成分,今天也很難去求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三家機構确實很快就把錢打到了鍾薛高的賬戶上 --- 在創始人似乎還未想清楚創業方向的情況下。
這三家機構是誰?從各種公開渠道都不難發現,鍾薛高天使輪出資的三家機構是峰瑞資本、真格基金與經緯創投,分别持股 10%。
值得注意的是股權結構,鍾薛高在天使輪就讓出了 30% 的股份,幾乎是天使輪投資機構持股比例的極限,這說明資本在鍾薛高内部的決策力度非常大。
在經曆 Pre-A 輪融資後,林盛的股權比例從 70% 降低至 54.9%,其中真格基金和經緯有加注跟投。
完成新一輪融資後的第二年,林盛給鍾薛高定下了将銷售規模翻四倍的目标,并将發貨範圍從 2018 年的全國 1/3 地區擴大到全國 1/2 甚至 2/3。
大肆擴張、狂轟亂炸地找頭部網紅打廣告,很快鍾薛高就把前兩輪的融資燒光了。在 2020 年年底,鍾薛高又引入了元生資本,H Capital、萬物資本等,完成 2 億元 A 輪融資,輸了一波血。這是資本對市場的一次判斷,也是對林盛的信任。
遺憾的是,鍾薛高始終沒有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品牌沒有持續長紅,銷售遇阻,資金鏈緊張,在沒有新資方輸血、接盤的情況下,走到了盡頭。
此後,鍾薛高不再融資。
再次回到 2018 年,林盛在一場活動中說:" ‘網紅’是一個必經之路,但紅了以後,你要想的是怎麽往下走。"
虎頭局:被資本精心設計的品牌?
2020 年之後,烘焙行業等來蓬勃生機,新中式糕點順風而出。
" 新中式糕點 " 是智商稅嗎?爲何與之相關的新聞要麽是鋪天蓋地地開連鎖,要麽就是鋪天蓋地地倒閉。
其中虎頭局渣打餅行一直備受争議。早期,虎頭局與墨茉點心局、泸溪河并稱爲 " 機構搶不到份額 " 的三大新中式糕點連鎖品牌。
2021 年,是虎頭局最輝煌的時段。創始人胡亭當時向媒體透露,一家 53 平方米大小的虎頭局門店,可以創下單月 127 萬元的曆史最高的單店營收記錄。
這一年,虎頭局在 6 個月裏進行了 3 輪融資,背後的投資機構包括紅杉中國、IDG、紀源資本、老虎環球基金、挑戰者資本等。
和許多新消費品牌一樣,完成融資後總是逃不開瘋狂擴張的命運。胡亭表示要在一年之内,在一線核心區域開出 100 家直營店。
據當年的報道,虎頭局在開啓全國快速擴張之路後,單店銷售額出現下滑,在長沙大本營的門店處于虧錢狀态。而關于 " 虎頭局倒閉 " 的傳聞,最早可以追溯到 2022 年 3 月,也就是完成 A 輪融資後的 8 個月。
此後,虎頭局一直深陷虧損、倒閉的風波。
消費企業的大部分循環資金如果不能從消費者的購買行爲上獲得,那存續的合理性就會受到質疑了。
然而在 2023 年 1 月,此時的大環境已經來到資本寒冬,消費賽道更是如此,紅杉中國、紀源資本等再一次逆勢入局給虎頭局輸血,完成了數千萬元的 B 輪融資。
諷刺的是,這輪融資并沒有救虎頭局于水火,倒閉事件反而愈演愈烈。2023 年 4 月爆出,其母公司和創始人胡亭被限制高消費。
事情進行到這裏,外界終于産生了質疑,虎頭局是否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資本騙局?
與鍾薛高的林盛不同,虎頭局這位創始人胡亭背景頗爲神秘,在翻閱資料的過程中,幾乎找不到她過去的經曆與創業故事,胡亭也從不在任何公開場合露面,作爲一個賣情懷的網紅品牌,這實在是不合理。
此外,虎頭局還曾被爆有十幾家門店還未裝修完就倒閉。有人質疑:這樣的店面,可能付了整年的租金嗎?大量店鋪是真的已經裝修完了嗎?虎頭局的錢都花去哪裏了?
我們也不禁想問,爲什麽大家每年都在說更關注項目的現金流量,但我們每年還是能看見有資本不斷沖進來給項目輸血?
當然,以上猜測有些陰謀論,虎頭局大概率還是死在了财務系統和風控上。一個沒有操盤過上億流水的團隊,在面臨數據報表要求時,一旦扛不住資本的壓力,就很容易逆勢擴張。
團隊運營和門店擴張需要巨額資金,現金流崩盤時,在沒有新基金接手的情況下,隻能倒在黎明之前,時代的悲劇就此産生。
完美日記:上市即高光
完美日記被正式推出是在 2017 年,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整個國貨美妝行業高歌猛進。
其母公司逸仙電商于 2016 年成立,同年完成了 A、B 兩輪融資,A 輪融資由真格基金獨家投資,B 輪融資真格基金持續加注,并引進了弘毅創投和高榕資本。
在逸仙電商第一輪融資時,上演了與鍾薛高類似的劇情:據說當時真格基金合夥人兼 CEO 方愛之隻與逸仙電商的創始團隊聊了不到一個小時,就決定出具投資協議,雙方還價甚至不超過兩個回合。
随後完美日記迅速開啓燒錢模式,選擇全面布局小紅書,與大量中尾部 KOL 合作多渠道投放廣告,以低成本迅速獲得高曝光率和銷售翻倍增。賭對小紅書以後,完美日記開始受到許多投資人的關注,
在 2019 年 618 天貓銷售中,完美日記成功跻身 " 億元俱樂部 ",位居美妝類目第一。這一年 9 月,逸仙電商完成了 C 輪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紅杉中國、華人文化跟投。這意味着,彼時國内最頭部的兩家投資機構同時身居完美日記股東之列。
當時有投資人稱:" 新股東進來是用搶的,否則就被老股東内部做掉了。"
2020 年對于逸仙電商來說,是舉足輕重的一年。在迅速完成兩輪融資後,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在美國紐交所挂牌上市。在首個交易日,逸仙電商股價盤中暴漲,市值一度突破 122 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截至 IPO 前,逸仙電商占股前三的機構股東爲高瓴資本、真格基金及高榕資本,持股比例分别爲 13.8%、10.5% 及 9.2%,真格持股的賬面市值近 14 億美元。
真格基金曾經對外稱完美日記是其曆史上回報最高的項目,可惜的是,完美日記沒有擺脫上市即高光的命運。
2022 年 4 月,逸仙電商面臨退市危機,因公司股價持續低于美股交易價格合規标準的 1 美元,收到紐交所簽發的 ADS 交易價格的違規信函。按照紐交所上市規則,若在六個月後,逸仙電商的股價仍不能恢複到 1 美元以上,紐交所将啓動停牌和退市程序。
不到兩年,逸仙電商從資本寵兒淪落到退市的境地。到今天,市值僅 3.03 億美元,再一次面臨退市。
逸仙電商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都在于營銷投入過大侵蝕了公司的利潤空間,導緻隻見營收,不見利潤。這一問題在上市之初就已有顯露,其 2020 年前三季度的銷售費用用率爲 62.2%,其中純品宣相關投入就達到了 12.9 億元,在過去的幾年中,逸仙電商僅在 2019 年實現了盈利的目标。
近兩年,完美日記沒有了當初的 " 高舉高打 ",在各平台大促美妝品牌總榜單、頭部達人的直播間裏,也都看不見它的身影。從高光再到如今的蟄伏,這樣的起伏變化讓人感歎。
創投家說
網紅品牌的 " 昙花一現 " 究竟是誰的過錯?
是風險投資的原罪嗎?資本的确給這些創業者展示了一條成功的捷徑,這條捷徑堪稱 " 黃金通道 ",但做選擇的一定是創業者本人。
所以,是創業者的錯嗎?但請試想一下,如果你看到一條創業捷徑,而且在之前的數年間已經有許多成功 " 渡橋 ",有足夠能力的你,會不會也想賭上一把?在那個 " 賭性 " 還被歌頌爲企業家精神之一的瘋狂年代。
網紅項目的 " 昙花一現 ",根本原因是它們生在 " 黃金通道 " 的時代尾聲。這條黃金通道在時代洪流中轟然崩塌,無數正行走在通道中的人被天災埋沒,他們有罪嗎?
他們最大的錯,應該是無法準确預知這條黃金通道的關閉時間。
現實沒有那麽多原罪與陰謀。時代的一粒沙,落在一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今天,仍有無數創業者站在通道入口,是轉頭尋找其他的路徑?還是默默走進已經坍塌的隧道繼續開挖?(本文首發于钛媒體創投家,作者|張翌楠 編輯|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