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歲的鄭秀文,神采奕奕地拿了金像獎,好多人說是 " 港女精神的勝利 ",搭配着差不多年紀的楊紫瓊拿奧斯卡的新聞,輕松就能烹饪出一鍋 " 長期主義者的勝利 " 的雞湯。
但這兩個獎其實沒啥可比性。
楊紫瓊拿奧斯卡,那是刷新亞裔在好萊塢的曆史;而鄭秀文陪跑七次金像獎終于沖線,眼淚裏滿是苦盡甘來。但喜悅也遮不住頹勢——這兩年毫無存在感的香港金像獎,竟需要借天後的光環才能被注目。
對我來講,鄭秀文最大的特點,是苦。
她有首歌叫《高山低谷》,是翻唱的林奕匡。後者是一個加拿大籍華人,來香港闖蕩,簽約了索尼唱片,但發展得很不順利,有 5 年時間完全沒有任何工作計劃,去提款機連 100 塊都拿不出來。他差點就打算卷鋪蓋回加拿大了。在絕境裏,他寫了這首《高山低谷》,大概意思是他愛慕的人位于高山,而他隻能苟活于低谷間。
歌詞非常令人動容:
你快樂過生活 我拼命去生存
幾多人位于山之巅俯瞰我的疲倦
渴望被成全 努力做人誰怕氣喘
但那終點 挂在那天邊
更令人動容的是,貴爲天後的 Sammi 鄭秀文唱 " 幾多人位于山之巅俯瞰我的疲倦 " 這樣充滿小人物氣質的歌,居然毫無錯配感。
甚至我會覺得," 未見終點、也未見恩典 " 這九個字,就是天後的寫照。
别說天後,一線女明星裏,能唱這種 " 辛酸感 " 的,鄭秀文是獨一份。
你看她的新聞,幾乎少有酣暢淋漓的快樂,全是苦捱。
阿嬌夠倒黴了,但還是會有 " 四萬塊豪氣打賞男主播 " 這樣的八卦,讓人短暫收起同情心,領悟到女明星在不爲人知的角落裏有的是快樂;楊千嬅從前有 " 紅館孟姜女 " 的戲稱,原因是演唱會動辄哽咽到唱不下去,但這些年早就結婚生子、人也幸福肥,現在唱再苦的情歌、聲線也很豁達。
隻有鄭秀文——她穿大牌時裝,你想到的絕不是女明星的紙醉金迷生活,隻會注意到她精瘦的、薄成紙片人的身材,再聯想到她日日長跑八公裏的毅力 …… 就,不會羨慕,隻覺得辛苦。
Sammi 的人生,太辛苦。
十六歲以歌手身份出道,趕上了香港樂壇最後的黃金時代,也是最卷的時候。
爲了上鏡,易胖的體質的她開始餓。
容祖兒跟同樣簽約過英皇的白冰回憶香港藝人減肥史,說鑽到桌底下偷吃包子就是最大的放肆。
但還是沒有鄭秀文來得變态。
查小欣說她午餐隻吃幾條紅蘿蔔和西芹菜。
鄭秀文自曝過,說自己餓暈時,媽媽端來粥,仍一口不喝," 吃一口都置我于死地 "。
與此同時,她又最大程度地開發自己潛力:唱歌不夠還要演戲,2000 年,杜琪峰和韋家輝共同執導的由劉德華和鄭秀文主演的愛情片《孤男寡女》大賣,接下來,她拍了一部又一部叫好叫座的香港愛情片,這幾年内地蜂擁而上拍 " 女性群像戲 ",但你要說 " 都市麗人 " 到底長什麽樣子,我眼前浮現的還是 Sammi 清瘦的臉。
寫到這裏我突然理解了,爲什麽鄭秀文會選擇跟許志安糾纏這麽多年:
在她如日中天的那些年,人前是氣貫長虹的天後,人後卻是持續的、幾乎要神經崩斷的緊張氛圍。她幾乎三百六十度地剝削自己,而識于微時的許志安,是她喘的那口氣。
再然後,爲了從喜劇演員轉型,她拍了關錦鵬的《長恨歌》,爲了角色,急速減肥又增肥,上映後口碑和票房都不好。她陷入了三年的低谷期。
重新休整再出發,但港樂和港片都已經式微。
人再拼命掙紮,也争不過時局。楊千嬅運氣比她好,春嬌志明系列替她打開了内地知名度,而鄭秀文錯過了北上的熱潮,這兩年參拍李少紅的《世間有她》和關錦鵬的《八個女人一台戲》,都有點水土不服。
最後一部叫好叫座的電影停留在 2013 年的《盲探》。
感情上不用說。許志安在出租車上大喇喇親吻黃心穎。
這事最惡心的不是出軌,是毫無天後老公的自覺性。
前兩天看到一個八卦,說香港在疫情期間的出行記錄小程序——類似于我們的行程碼,叫做「安心出行」。港人調侃說,每次用這個小程序都會想起許志「安」和黃「心」穎。
稍微代入一下,真的就氣得頭痛。
再然後,她的父親和愛犬相繼離世。
隻看 A 面,她是香港最後一個天後,52 歲仍然索爆,衆望所歸摘得影後頭銜;
看 B 面,身邊隻剩下母親和一個全世界都知道他偷腥的老公。從前頂着 " 小鄭秀文 " 的名頭出道的楊千嬅,在内地混得風生水起,老公丁子高也順勢跟一衆名流打成一片,而她始終跟内地市場有點隔閡——我覺得是楊千嬅長得更憨一些,所謂 " 大笑姑婆 ",而鄭秀文偏精英感,極度的自律又令人望而生畏。香港市場又不斷萎縮。近些年她都是零片酬出演小成本文藝片。
△花椒之味裏鄭秀文和客串的劉德華
實話實說,我覺得真要發問卷調查,沒什麽人願意跟她交換人生——
全是淚和汗。
是自我折磨、又努力自我開解。
太苦了。
觀衆喜歡看的大女主,還是快意恩仇、高跟鞋踩出一地飒踏流星的那種。
不是那麽苦的。
但我是這兩年突然特别喜歡鄭秀文的。
《潛伏》裏吳站長說,凝聚意志、保衛領袖,這八個字我研究了十五年呐。
餘則成說您研究出什麽結果了?
吳站長說,結果就是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我這兩年一直在寫都市小說,學習揣摩了很多電影和小說。最終明白了都市麗人的特質。
不是精明、不是要強、不是嘴硬心軟。
是笨。
鄭秀文演王琦瑤當然不合适,因爲她完全不懂小女人的生存之道。
就像許鞍華也拍不好張愛玲的小說。
第一爐香就不說了,她還拍過《傾城之戀》。但她要怎麽理解白流蘇呢——範柳原對着白流蘇念詩,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看那是最悲涼的一首詩,生與死與離别,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但凡稍微新女性一點就被繞進去了。舊女性白流蘇多麽拎得清,她立刻警覺道:" 你幹脆說不結婚不就完了!你這樣無拘無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誰替你做主?"
說真的,看什麽撈女博主,白流蘇這種 " 牢記訴求,堅決不跟男人深度對話 " 的智慧但凡學透了,就不會想不通 " 他爲什麽不選擇我 " 了。
鄭秀文如此時髦,許鞍華也并不是隻埋頭工作毫無生活情趣的人,紀錄片裏她還羞澀地表示想減肥穿吊帶。
但問題是,她們都自顧自往前走成爲了新女性,不明白世界上隻有一種男人即傳統男人,要麽傳統的大男子主義,或者傳統的小白臉。
所以她們完全不懂情愛裏的生存智慧,隻懂 " 搏命 "、不懂周旋。
因爲過分講究體面,她們甚至沒有那種市井的狡黠智慧。
同樣是伴侶出軌,張天愛就能當機立斷祭上前任換取熱搜和同情分,鄭秀文寫情真意切的 ins 小作文隻收獲群嘲。
多年後還喊話祝福複出的黃心穎,說任何人都應該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她不肯殘忍地對别人,就輪到别人殘忍地對她了。
但不知爲何,我現在很被這種笨拙打動。
雖然揀了最難的那條路,但還是可以慢慢走。
總也能走出一點坎坷中的樂趣。
就像 50 歲的鄭秀文,對着兇相畢露的局勢、幽暗難測的未來,仍然一臉謙卑地講:如果未來還有機會,希望可以服務香港電影,服務香港新晉導演。
她用的是 " 服務 " 二字。
突然覺得金像獎的這個獎杯還是頗有意義:對于一個兢兢業業近四十年的藝人來說,她早已無需獎賞,但應該被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