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 ESG 組
作者|張小予
編輯 | 袁加息
頭圖|視覺中國
本文是 #ESG 進步觀察 # 系列第 025 篇文章
本次觀察關鍵詞:信息披露、透明性
中國 A 股正式進入 " 全面注冊制 " 時代。
4 月 10 日,滬深交易所主闆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儀式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連線開展,10 家企業正式在滬深主闆上市交易。這其中,有 5 家企業登陸滬市主闆,分别是中重科技、中信金屬、常青科技、江鹽集團、柏誠股份;另外 5 家則登陸深市主闆,分别爲登康口腔、中電港、海森藥業、陝西能源、南礦集團。截至上市首日收盤,10 隻新股全線收漲,無一破發,均上漲超 45%。其中,中電港收盤報 38.2 元人民币,較發行價大漲近 221.55%。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 :" 這次上市儀式的舉行,标志着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又一個重要裏程碑。"
與核準制相比,注冊制改革簡化了上市流程,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公司想要上市,隻要滿足信息披露要求,就有機會獲批上市。
那麽,在全面注冊制時代,上市企業最值得關注的變化是什麽?制度的變革,又爲我們判斷企業經營情況帶來哪些新指标?
結合此次 10 家上市企業所披露的信息來看,全面注冊制下,企業除了在财務經營方面要有一定的實力,對長期發展的價值也要更爲看重。
發生了哪些變化?
全面注冊制将核準制下的發行條件盡可能轉化爲信息披露要求,各市場闆塊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要求投資者依據自身的知識和風險能力,對披露出來的信息自行判斷。
新制度的變化是全方位的,證監會對一系列規章制度、政策文件進行了全面修訂和梳理,在優化發行上市審核注冊機制、改進主闆交易制度、放管結合等方面均做了規劃。
但招商銀行市場研究員大豆向虎嗅解釋道,注冊制所相關的變化非常詳細,多個部門發布的注冊制配套規則制度正式稿有百餘部,難以逐一列舉。在他看來,全面注冊制的主要變化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即 " 信息披露 " 和 " 審核制度 "。
在 " 信息披露 " 方面,注冊制簡化了上市條件,将從前核準制下的實質性門檻盡可能轉化爲信息披露要求。企業主要通過信息披露的方式進行上市前準備。
簡單來說,企業需要按要求披露自身的财務狀況、治理結構、業務狀況等信息。全面的披露能幫助投資者更準确地了解公司的情況,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還能借此提升投資者的信心,也能更好地提高企業自身的融資效果。
在 " 審核制度 " 方面,監管一手強化信息披露要求,另一手則更加嚴格地把關信息真實、準确和完整性。
監管審核的方式将更加多樣。審核工作首先通過傳統的問詢函來進行,這個很多投資者都不陌生。此外令上市公司感到萬分緊張的是,深交所、滬交所都會通過運用現場檢查、現場督導、監管執法等多種方式,去公司上門審查。政策還加強了發行人、中介機構的責任,審核工作更爲公開,全過程規範、透明、可預期,溝通渠道也更順暢。
這也體現在企業上市流程效率的提升上。從交易所 IPO 受理至上市的間隔時間來看,10 家公司創下主闆上市最快紀錄,均僅耗時 49 天。這其中主要就是因爲審核流程公開透明,企業與審核部門的溝通更加方便,問詢、審核的過程更有針對性、時效性,大大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企業信息披露的質量。
把選擇權交給市場的同時,也意味着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監管執法更加嚴厲,欺詐發行等違法犯罪行爲将付出很高的代價。中介機構如律所、會計師事務所,對于企業信息披露的審核責任也進一步加重。
據大華會計師事物所、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消息,在爲陝西能源、海森藥業、南礦集團等企業 IPO 審計過程中,就通過跨區域組織專家人才、建立新風控管理體系等方式,實施作爲中介機構的責任。
面對這樣的變化,多位業内人士指出,在注冊制全面實施的背景下,監管部門不再對發行人的投資價值或未來盈利能力作判斷,而是把價值判斷交給市場。在保障信息真實的前提下,投資者要根據上市企業所披露的信息對公司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投資價值和風險點,再進一步作出投資決策。
大豆也向虎嗅總結說到," 隻有好企業才能上市 ",核準制時代,企業能不能上市是證監會決定的;但注冊制則相當于企業隻要滿足信息披露要求、保證信合法合規就能獲得上市資格。但後續能不能獲得融資就要交由市場決定,市場、投資者會根據企業披露的信息來決定是否購買一支股票。未來,投資者更願意信任有業務實力,同時有更多發展和拓展機會、能長線發展的企業。
第一批上市企業表現如何?
據證監會消息表明,在全面注冊制來臨,我國由主闆、科創闆、創業闆、北交所、新三闆所組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将更加清晰,還覆蓋了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
某證券機構從業者向虎嗅表示,全面注冊制改革是爲了更好地讓那些有發展潛力、自身基本面比較出色的企業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上市。這還尤其會給一些雖然優秀但仍處于發展前期的企業提供機會,讓大量的中小規模高科技企業也能擁有融資途徑,資源配置更高效。這是對科技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的支持,或許還将培養出有實力、偉大的公司。
但目前來看,本次上市的 10 家企業,普遍還是傳統意義上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
并且,不同于上市首日的一路飙紅,上市的第二天各股就迎來的不同程度的下跌。有分析人士指出,注冊制新股上市,上市企業的數量将大幅增多,首發日有的上漲,有的破發,将成爲非常正常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打新也是有風險的,更要對企業所披露的信息進行評估,對上市企業進有所了解,不能盲目打新。
不過,首批上市的 10 家企業在上市流程上,還是先行完成了一次标準示範。
首先,企業對自己的财務狀況進行了公開。
以陝西能源爲例,作爲電力和煤炭生産爲主業的大型能源類企業,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契合主闆 " 大盤藍籌 " 特色,是全面實行注冊制改革後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充分體現。
另一家深交所主闆企業登康口腔,據其招股書顯示 2019-2022 年營收分别爲 9.44 億元、10.30 億元、11.43 億元和 13.13 億元;淨利潤分别爲 6316.30 萬元、9524.03 萬元、1.19 億元和 1.35 億元,呈現穩步向上的發展态勢。
其次,不僅是業績情況,企業還對自己的研發水平、供應管理水平、低碳轉型等可持續方面的舉措進行了說明。
一方面,非财務能力正成爲影響企業生産經營的 " 風險因素 ",企業需要對非财務因素在生産經營方面可能産生的不利影響作出提示。
比如,通過查閱 10 家企業的招股書,可以發現,包括常青科技、陝西能源在内的近一半的企業都提到了自身業務與環境保護或低碳轉型的風險相關聯,并對後續将配合環境改善政策所要進行的工藝改進或爲環保加大成本投入給出了風險提示。
另一方面,企業非财務價值正成爲經營管理考量的重要因素,非财務能力成果反應了企業的發展前景和業務的真實水平,幫助投資者判斷企業的誠信度以及在行業中的競争力。
據陝西能源招股書顯示,作爲以電力和煤炭爲主業的能源企業,也正在緻力于煤炭清潔高效開采與綠色應用,在地方上構建高質量能源供應體系,發電效率、環保指标和深度調峰能力處于領先水平。并且,政策利好還支持其在能源轉型活動上獲得貸款支持。
中重科技、中重金屬,作爲制造企業,在符合産業政策、配合國家經濟戰略的前提下,也加大了在原料開采、智能制造等環節的綠色轉型、低碳投入,突破在建築裝配、鋼鐵制造業務上的發展壁壘。
而對科技研發企業來說,研發投入則是發展的關鍵。比如,海森藥業就重點披露了研發創新相關的信息,招股書中就提到,希望 " 通過加大研發創新吸引更多融資,向更高水平的綜合型藥企轉型發展 "。但對比頭部企業,目前所披露的無論是研發人員專業水平以及研發投入的數據都表明海森藥業仍有提升的空間。
同樣,柏誠股份、中電港也在招股書中指出,希望通過加大研究投入在産品模式上形成突破。
在這種情況下,結合全面注冊取消 23 倍市盈率限制的制度來看,有私募人士認爲,采取直接定價的方式,有利于企業以更市場化的股價進行融資。未來機構參與新股詢價,更需要參考企業商業模式、财務信息、行業地位等方面。
大豆也向投資者建議說,在全面注冊制背景下,投資者的風險意識需要加強,要密切關注上市公司的變化,關注信息披露,看一家企業長期經營是否會面臨風險。企業方面上市更容易了,上市公司總體數量上會增多,但能存活的還是有核心競争力的企業,短時間炒概念的企業在現行制度下會很快暴露風險,股票波動會加劇,甚至腰斬下跌。總的來說,是對投資者的判斷能力提出了考驗。
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注冊制考量企業的方式,與 ESG 價值觀不謀而合。
随着資本市場的規範化發展,投資者回歸理性,也開始追求長期可持續的負責任的投資,對 ESG 理念理解的也更爲深刻。或者說,ESG 表現良好的公司,更能在全面注冊制時代競争、生存和發展。
近期,在博鳌亞洲論壇中,也有專家評論表明,未來對企業如環境、減碳信息要逐步實現全面、定量甚至強制的披露。而在 7 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公告了中證誠通央企 ESG 指數,央企 ESG 指數即将發布。我國也在不斷提升 ESG 信披率,ESG 也成爲企業獲得融資的重要加分項。
加強信息披露的信号不斷釋放,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主動走上合規、長期發展的路。
感謝您的閱讀。ESG 從業者或對此有興趣的研究者、投資者,歡迎掃描下面二維碼,申請加入我們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