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25 日訊(記者 闫軍)經過一波急跌,滬指已經在 8 月 23 日回吐今年所漲幅。盡管 24 日收漲,滬指年内依然跌幅依然是 0.23%,8 月 4 日 -23 日這一波快速調整,滬指用 14 個交易日内下跌 6.16%。一方面,3100 點膠着戰在持續;另一方面,"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 的高層定調之下,證監會一攬子舉措陸續落地中,積極因素正在累積。
機構正在真金白銀地用固有資金力挺市場,截至 8 月 24 日,24 家基金、券商及券商資管宣布已經或者即将自購旗下權益類産品,累計金額達到 13.45 億元。
有網友調侃," 自購來了,距離底部還差基金經理寫信了。" 果然,基金經理喊話就來了。
24 日,金信穩健策略基金經理孔學兵給投資者的一封信中表示,市場對一些長期結構性矛盾展開了過于短期化的情緒性表達,不可否認進入二季度,各項經濟指标出現了全面和超預期走弱,市場悲觀情緒開始蔓延,但是回望過去,市場人聲鼎沸之時跟風入場的不在少數,無人問津之時又有太多人将低位籌碼在黎明前夜如數交出。
孔學兵習慣和投資者真誠交流,也獲得投資者擁趸,他在螞蟻财富、天天基金等互聯網平台粉絲量超過 150 萬。這并非是常規意義上的心理按摩,更像是基金經理站在當前時間節點的一次自己與市場的對話。
在近日接受财聯社記者專訪時,孔學兵用 " 難難難 " 來形容近期的市場," 上半年還有十多個點的收益率,下半年市場回撤非常明顯,現在的确是比較痛苦的時期。" 孔學兵開門見山。
Wind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孔學兵管理的金信行業優選和金信穩健策略年内收益率分别爲 10.99% 和 10.39%,在非 TMT 持倉主動管理基金中排名靠前。
作爲一名資管老兵,孔學兵閱曆豐富,15 年券商自營投資經理、資管投資主辦經驗,12 年公募從業經曆,穿越過多個牛熊周期,一直堅守在科技領域投資,任職期最佳回報近 60%,在管的上述産品金信穩健策略靈活配置混合和金信行業優選混合發起式管理近三年來,回報率分别爲 18.74%、16.25%。
面對下半年的回撤,他非常理性與克制,他表示,投資的本質是交易未來,尋找确定性基礎上的性價比。無法精準預判行業周期拐點,也不會建議投資者輕易下注,但中長期的國産替代趨勢,是非常清晰的,具備不可逆的确定性。尤其是半導體行業,受關注度很高,但行業研究并不充分,交易擾動項也很多,股價短期波動往往較大,但拉長看,整體風險可控且趨勢上行。
短期悲觀往往容易被放大
近期市場的連續調整讓情緒到達了冰點,市場波動帶來的陣痛,煎熬着每一位市場參與者,孔學兵在信中寫道,基金經理也感同身受。
2023 年是中國經濟疫後複蘇的第一年,年初中國經濟活躍度經曆了短暫而強勁的反彈,刺激了金融市場對于全年經濟恢複的樂觀情緒。然而,進入二季度,各項經濟指标出現了全面和超預期地走弱,市場悲觀情緒開始蔓延,進一步發酵成類似 " 日本式資産負債表衰退 " 等各種 " 宏大叙事 "。
當前這種悲觀是否過了頭?孔學兵認爲,根據對中國金融市場變化的近距離感知,市場對一些長期結構性矛盾展開了過于短期化的情緒性表達,當下市場面臨的困難局面,相當重要的解釋似乎還是疫情造成的疤痕效應,與居民收入增長預期不佳共同産生的疊加效應。
市場的短期波動受到諸多臨時因素的影響,難以預測,從交易層面看,投資者往往容易放大短期悲觀因素,忽略或輕視長期積極因素,中國市場表現似乎更加明顯。
投資的本質是交易未來,尋找确定性基礎上的性價比。站在當下,孔學兵認爲,無法精準預判所謂的行業周期拐點,也不建議普通投資者對此輕易下注,但以半導體行業爲例,中長期的國産化進程趨勢是非常清晰的,具備不可逆的确定性。在此基礎上,部分核心公司已經具備深度性價比,便宜是最大的硬道理,稍微拉長時間維度,如果相信均值回歸力量,就一定能守候到雲開霧散。
回望過去,市場人聲鼎沸之時跟風入場的不在少數,無人問津之時又有太多人将低位籌碼在黎明前夜如數交出。因此,他建議投資者宜立足長期,着眼于中國經濟的遠景未來,戰略上保持信心,戰術上保持耐心,在潮水一般的悲觀情緒退潮後,那些被情緒錯殺的優質公司終将迎來估值修正,而尋找這樣的機會,正是基金經理們夜以繼日在做的事。
孔學兵坦言,在艱難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參與這個交易市場的本質,其實是一個心靈的自我曆練過程,你有什麽樣的眼光,就有什麽樣的世界。正如凱恩斯所言:以鎮靜和平靜面對市場波動所帶來的極度痛苦是每一位嚴肅投資者的責任。
半導體國産化進程中的核心公司可能被系統性錯殺了
作爲一位資管老将,他不與精準預期周期拐點較勁,但是對自己研究的半導體行業,他有明确的判斷和深刻的理解,并且以數據、事實說話。
半導體行業疊加了宏觀預期、周期波動、地緣政治影響等諸多因素,這一輪調整中,孔學兵堅定認爲,市場整體性出清,可能混淆了周期與成長,半導體國産進程方向可能被系統性錯殺了。
" 以周期波動來看待國内半導體國産化進程中的公司并不合理,這些公司具備獨立的核心驅動力和成長邏輯。" 孔學兵表示,從 2021 年 " 缺芯潮 " 行業周期見頂以來,半導體産業經曆了長達兩年多的下行周期,自今年年初市場就在關注半導體何時周期觸底反彈。在幾次猜測都落空後,市場信心崩塌,連帶着業績連續高速增長、并未受到行業周期下行影響的半導體設備闆塊也被慘烈出清。
但是回歸到行業基本上,半導體設備中核心公司,未來的訂單數量及市場價值量有望繼續雙擊,與之相背離的是,目前半導體設備指數估值位于曆史估值區間 1% 分位,很多技術壁壘較高的設備、零部件公司估值僅 20 多倍,屬于曆史上極爲罕見的估值低位。
孔學兵指出,半導體國産化率目前僅 15% 左右,仍有很大的整體提升空間,諸多細分方向正在面臨 0-1 的突破,行業天花闆依然較高,估值不會無底線下行。
" 半導體也有局限性,這個領域具備較好的訂單能見度、業績兌現度,但是上半年明顯跑輸 AI,不像 AI 題材那麽性感,更具故事性。" 孔學兵指出,從技術代差上,受益于政策保障、人才回流和資本激勵,半導體技術代差上中美正在快速縮小,反觀 AI 方向,中美技術代差近年來呈現擴大态勢,無論是先進算力,還是大模型,都急需加快技術追趕。
盡管市場給出半導體和 AI 兩種反饋,孔學兵認爲,AI 的終局是半導體。中國 AI 生态的構建,無論是高端算力,抑或是高帶寬先進存儲,能夠突破供應鏈分裂的唯一路徑同樣也是國産化,需要産業鏈上下遊協同攻關,先把成熟制程的國産化做好做精,保障供應鏈安全,在此基礎上不斷研發突破,最終實現先進制程趕超,相信在此艱難但确定的進程中,衆多研發驅動型科技公司有機會分享到行業成長機遇,迎來市場份額和價值量的雙擊。
此外,一直以來高懸在半導體頭上的還有技術封鎖,孔學兵對此則表現得雲淡風輕,他表示,常識理性顯示,有需求的地方就會有供給匹配,這恰恰是國内企業的機會。
對于未來半導體産業的發展,他認爲,産業會從股價上走向分化。首先,國産化進程中那些行業向上、卡位好、估值合理的核心公司值得長期持有,未來 2-3 年國産半導體設備、核心零部件廠商将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市場準入窗口,國内半導體行業正在經曆庫存出清和技術封鎖挑戰,與費城半導體指數階段性背離,考慮到 A 股向來 " 反射弧 " 較長的特征,其實爲中長期投資提供了更大的安全邊際。
其次,消費層芯片主動去庫存依然積極推進中,下半年周期觸底企穩的預期随着時間的推移正在逐步加強,部分環節已經具有一定能見度,2024 年有望開啓新一輪上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