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日晚,阿裏巴巴集團公布了 2023 财年第三季度(自然年 2022 年第四季度)業績。2022 年 10-12 月,收入 2477.56 億元,同比增長 2%;經調整 EBITA(息稅前利潤)520.48 億元,同比增長 16%。均超市場預期。
單看整體營收和利潤,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到營收企穩、利潤回升的結果。但是阿裏巴巴業務龐大,還是需要深入到各個業務的細節,見智研究就此再做詳細解讀:
靠物流和出海保住了面子
從收入端看,業務收入增速最快的是菜鳥(除去跨部門交易後同比增加 27%)和國際商業(同比增加 18%)。
分開來看,菜鳥實際上已經連續幾個季度高增長了。
主要是從 21 年底,菜鳥服務模式升級後,增加了送貨上門的選擇,使得物流服務收入增加。另外,随着直營業務的加速,送貨上門比例也有明顯提升,在去年雙十一期間,高峰期每天有超過 1800 萬份來自淘寶和天貓的訂單送到家中。
再來看國際業務,都說出海内卷嚴重,市場注意力也更偏愛拼多多的 Temu,不過蔣凡上任後的首份答卷還是令人滿意的。對比一下近幾個季度的披露:
4Q22:在 12 月份季度,來自 Lazada、速賣通、Trendyol 和 Daraz 的整體訂單同比增長 3%,主要由 Trendyol 強勁的訂單增長所驅動(增長超過 50%)。
3Q22:在 9 月份季度,來自 Lazada、速賣通、Trendyol 和 Daraz 的訂單同比下降 3%,主要由于 Lazada 及速賣通訂單量減少,部分被 Trendyol 強勁的訂單增長所抵消。
2Q22:在 6 月份季度,來自 Lazada、速賣通、Trendyol 和 Daraz 的整體訂單量同比下降 4%。
我們看到土耳其 Trendyol 延續了強勁的增長,而 Lazada 和速賣通的訂單相較過往也有所恢複,Lazada 的每次訂單損失減少 30% 以上。一方面是西班牙和法國增值稅和外彙彙率影響得到了緩解,另一方面菜鳥在國際物流端的改善與國際零售業務也有着協同作用。截止本季度,菜鳥共新增 5 個國際分揀中心至 15 個分揀中心,使得東南亞與歐洲等重點國家的跨境配送交付時間顯著改善。
此外,12 月阿裏在西班牙上線了新電商Miravia。與原有跨境電商業務定位不同,定位中高端的 Miravia 有望在歐洲市場獲取新增長點。
錢是靠省出來的?
(見智研究自制圖)
見智複盤了阿裏過去 5 個季度的成本及費用對比,可以看到成本優化成績明顯。22 年成本降幅顯著,從年初的 92% 降到了本季度的 86%,61% 的營業成本和 12% 的銷售費用均處于曆史中的較低水平。
降本增效也收獲了成果,本季度的所有虧損業務虧損幅度都有所收窄。具體來看,在優化了用戶獲取的投入和提高運營效率後,淘特與淘菜菜虧損同比收窄;餓了麽的 UE(每筆訂單的單位經濟效益)轉正;盒馬毛利率大幅提高,虧損顯著減少。
核心電商業務仍面臨挑戰
從上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電商是阿裏賺錢的核心,淘寶和天貓則是電商的核心。
而阿裏的電商業務已經連着幾個季度 " 不增長 " 了。本季度,淘寶和天貓 GMV(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單位數下降。盡管本季度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确實較大,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阿裏的電商仍面臨着許多挑戰。
見智研究在《" 雙十一 " 爲什麽不香了?》一文中曾說,現階段阿裏的電商業務流量幾乎觸頂,通過拉新促活就能實現 GMV 高速增長的階段早已結束,所以再要求 GMV 高速增長本來就是不現實的,阿裏的增長重心應從 " 流量 " 轉變爲 " 質量 "。
而在整個電商大盤增速都在放緩,進入存量競争之際,競争格局就要被重點關注了,也就是說誰能在存量市場中占據更多的份額。要知道近兩年來,電商市場競争激烈程度進入了白熱化,拼多多的免費流量扶持了衆多中小賣家流入平台,就連老對手京東也要開始搞百億補貼了。除了貨架電商,短視頻、内容種草平台等各路新玩家也盯上了電商這塊蛋糕。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裏國内零售業務的市占率會在多大程度上被競争對手影響才是最應該關心的問題。
就以這兩年來勢洶洶的抖音爲例,抖音目前主要以毛利高、廣告投放能力強的品類服裝、美妝爲主,這與阿裏的主要品類結構是相似的,勢必會造成一定的沖擊。另外抖音流量充足,且仍有部分紅利,現階段商家也願意支付更高的成本拉新,去做 GMV 的增量。所以在短期看,抖音會是阿裏的一個實力非常強勁的對手。
但長期看來,淘寶的電商基本盤恐怕還是很難被撼動的。
首先當電商體量達到一定規模,平台一般會自建物流設施保障消費者體驗(主流的貨架電商均有相應物流體系:淘系→菜鳥、京東→京東物流、拼多多→極兔)。而抖音尚未自建履約體系,目前的嘗試幾乎都将倉配外包給第三方完成,對物流的控制力較低,這可能會造成履約體驗不佳。抖音直播電商的NPS(淨推薦值)依舊爲負,也就是說賣完商品後不推薦該服務的人數超過推薦的人數。抖音還需在如何提高用戶體驗上再下功夫。
而且,當流量紅利消失後商家的廣告投放也會更加趨于理性。
我們再來看另一組重要數據:CMR(客戶管理收入)以及自營占比。CMR 是個很大程度上可以 " 替代 "GMV 的重要指标。
CMR 收入來源:基于線上競價的營銷服務和信息流推廣服務、交易傭金。
我們可以看到 CMR 不僅是阿裏收入的大頭,更是阿裏業務的底層邏輯,也就是靠服務費和傭金賺錢的平台。
本季度,CMR 繼續下降 9%(上個季度下降 7%),直營增長 10%,确實值得擔憂。簡單地說,電商核心平台部分在持續下滑還沒有穩住,是靠自營彌補了一部分收入,而自營的利潤率是要低于客戶管理的。如果平台部分的下滑趨勢沒辦法止住,可能就要繼續增加直營比重來保營收了。
不過見智研究認爲,本季受到的外部環境影響較大,一個是宏觀經濟的下行,外部投放廣告的意願不強,另一個是因爲疫情履約受限導緻的退貨高。這兩個因素在今年将會得到改善,CMR 與 GMV 增速有望轉正。
類 ChatGPT 打開想象空間
最後我們再看看阿裏的明星業務雲計算。本季度雲計算收入 201.78 億,同比增加 3.28%,增速還略低于上季度的 3.75%,其中公共服務行業下滑明顯,當然未來這塊收入也需要看與政府的合作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阿裏本次業績會大段篇幅地提到了 ChatGPT。在去年末 OpenAI 推出了智能聊天機器人 ChatGPT 後,在市場持續發酵,各家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AI+ 雲的結合正在産生更多想象空間。
在 AI 時代下,類 ChatGPT 的模型對底層性能需求将有百倍級别的提高,超出原來對雲能力的訴求,算力發展速度可能會呈現出指數級的增長,對阿裏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生成式 AI 的應用層,根據 A16Z(矽谷的著名風投公司)的預測,20-40% 的利潤會流向提供基礎設施企業,其中10%-20% 會流向雲計算服務商。不久前,阿裏巴巴也向外界确認了正在研發類 ChatGPT 産品,已進入内測階段,未來雲計算或将成爲阿裏的核心成長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