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似乎又要爲 AI 沸騰了。
3 月 6 日淩晨,不睡覺的技術宅們徹夜蹲守,見證曆史:
國産首款 AI 智能體 Manus 被推出,産品一經推出,瞬間引爆了整個 AI 圈,也有不少人說它超越 Deepseek ?
國産 AI 又一次爆火,它的邀請碼,不到一天之内,就在閑魚上被炒到 5 萬、甚至 10 萬塊。

Ok,既然這麽火,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下 Manus,看看它究竟有多強?不過在聊它之前,或許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它的身份—— AI 智能體(AI Agent)與過往的 AI 究竟有什麽不同。
什麽是 AI Agent ?
Manus 之所以可以震動整個 AI 圈,關鍵在于它在功能上與過往有本質區别。
根據 OpenAI 對我們的 AI 有不同智能分級,主要分爲 5 個等級,從 L1~L5 :

L1 Chatbot:AI 提供信息和建議,并能與人類對話。
L2 Reasoners:AI 能解題,能進行基本的推理和解決問題。
L3 Agent:能夠爲人類執行任務,甚至完成複雜的工作流程。
L4 Innovations:不僅可以完成任務,甚至還能創新,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L5 Organizations:最高級别 AI ,能處理大量複雜任務,在某些領域可以取代人類。

是的,你沒看錯,其實我們接觸到 ChatGPT 和 Deepseek ,都隻停留在 L1、L2 水平,當我們給它 Prompt 後,它更像一個大腦,搜集整合資料,然後給你建議、推理,但到頭來,活還得要我們親自去幹。
而 AI Agent ,則是達到了 L3 的水平,隻要我們給它一個任務,它就能逐步拆解,并且按照流程完成任務,并不像 L1、L2 ,隻會說,不會做。
我這裏用大白話舉一個例子:
例如說老闆要你做一個複盤 PPT ,過往的 Deepseek ,我們給提示詞,然後它就一次性給你生成一個 PPT 的建議或者框架,也不管你合不合适,要想真做出 PPT ,你還要熬個夜,秃個頭,改稿、排版。

而 AI Agent 則完全不需要那麽麻煩,你給它做 PPT 的目标,它就會自己設定思路,自己分解任務,然後逐步完成。接着它還會在初稿上自我 PUA ,不斷思考自己哪裏寫得不夠好,然後修改,一直反複這樣的動作,最後把一份非常不錯的終稿發給你。
你要做的,隻管驗收,全程躺平。
你有沒有發現,相比過往 " 純嘴炮 " 的生成式 AI ,AI Agent 的幹活思路和人類幾乎一模一樣,你得到的,完全是一個數字世界裏的 " 牛馬工具人 "。
Manus 究竟有多強?
那 Manus 現在能幫我們做到什麽程度呢?在 Manus 的官網視頻裏,他們有演示了三個簡單的任務。
第一個是簡曆篩選。
官方丢給它一個裝有 10 份簡曆的壓縮包,注意,這裏它就已經展現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自主解壓縮包,然後浏覽每份簡曆,而且在它執行的過程中,我們還能給它添加新的任務,視頻中,工作人員再給它上傳 5 份簡曆。
在 Manus 最後的結果中,它不僅會對應聘人的能力、經驗進行排名,甚至它還會自動生成用戶喜歡的表格形式。

Manus 視頻演示了三個案例,我這裏就不多贅述了。除此之外,官網也還有其他案例,例如說:尋找 B2B 的最佳供應商,特斯拉股票分析,制定 4 月份日本旅遊計劃等等。
從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看出,Manus 與過往的 AI 大模型,是真的完全不一樣,它不僅有自主能動性,會規劃流程分,還會調用各種工具以确保執行任務的能力:例如壓縮包解壓,調用金融工具,Python 編程等等。

最重要的是,它不再隻是單純 " 嘴炮 " 給一個答案,而是結果導向型,不斷執行直至拿到結果,最關鍵的是,它執行的過程中,比現實很多人思路都要清晰。
當然,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很多自媒體聲稱它 " 全面超越 Deepseek " 或許并不正确,他們兩者并不在同一個賽道上,難以對比:Deepseek 更像一個 " 最強大腦 ",而 Manus 則是執行力非常強的 " 牛馬打工人 "。
Manus 引來衆多争議
雖然 Manus 成功實現刷屏,但同時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議。
Manus 幹活靠譜嗎?
目前 Manus 并沒有完全開放,真正體驗過的人并不多,除了官方演示以外,誰都無法保證 Manus 幹活的質量,它究竟能創造多大的價值?

網絡上有一些博主拿到了邀請碼,并且進行了實測,會發現 Manus 的實戰效果确實不如想象美好。
例如說有博主要求他 " 收集 3 月 6 号晚上 22:43 ,50 條不同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人生感悟,整理成 PDF 。"
雖然它能理解任務需求,但在第一步收集數據的時候就卡住了,數據完全收集不了。哪怎麽辦呢?它直接就開始一通亂編,并且結尾還很實誠地告訴用戶:我沒找到數據,不過我還是很努力地去編了一下,順利完成了任務。

很明顯,它确實完成了任務,但結果并不如意。
Manus 隻是套殼?門檻極低?
在 Manus 刷屏的同時,也有不少專業人士指出,Manus 的門檻并不高,沒有創新,隻是 " 套殼 "。

對于這一點,Manus 團隊并不避諱,其創始人肖弘在面對媒體采訪時說道:
" 模型在快速發展 ... 在這個時候,單純做應用可能更簡單一點,我們不用投入大量資金訓模型 ... 這不是沖突的或者零和的,而是叫做 ‘ 做應用 ’ 還是 ‘ 做模型 ’ 的問題。"
很明顯,Manus 團隊在面對做模型還是做應用的問題上,他們選擇了做應用。

但一個 AI 是否有價值,并不在于它是模型還是應用,而是它的實用價值。
舉個最近的例子,爲什麽騰訊元寶能夠超越豆包成爲第一的 AI 應用?有人說老馬有錢,燒了近 3 個億投放,但這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們選擇它是因爲:它能夠提供不卡頓的滿血 Deepseek ,雖然騰訊元寶也隻是套殼 Deepseek ,但這就是實打實的價值。

Manus 能實實在在地、有流程地做出更好的結果,節省精力,提升了效率,價值是實際存在的,雖然尬吹堪比 Deepseek 有點不切實際,但也不能否認,Manus 是一個很好的應用産品。
在 2025 年初,OpenAI 的山姆奧特曼在博客寫下了年度目标,2025 将會往 AI Agent 發力,可見未來的 AI 領域,絕不僅僅是大模型的領域,而是包括大數據、AI Agent 等上下遊的整個産業鏈。
我認爲關鍵的地方是:它把 AI Agent 帶到了大衆的視野,未來将會有更多資金和人才進入這個賽道,将 AI 的生産力普惠給更多人。
鄧小平同志說過的一句話大家非常熟悉:科技是人類的第一生産力。
這幾年,AI、機器人一天一個樣,未來似乎唾手可得。當然,作爲文案的我,心裏面多多少少會有些被替代的焦慮,但更多的,卻是對未來已到的興奮與期待。
參考資料:
1、《吳恩達探索 AI Agent 及代理推理的崛起 | BUILD 2024》,吳恩達;
3、《獨家對話 Manus 肖弘:世界不是線性外推,做博弈中的重要變量》,騰訊科技;
4、《拿到 Manus 的邀請碼之後,我趕緊問了 4 個問題》,劉潤;
5、Manus 官網;
6、山姆奧特曼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