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李域
編 輯丨姜詩薔 江佩佩
歲末年初,基金行業降薪、限薪、裁員傳聞四起。與普通 " 打工人 " 同樣不好過的,還有基金經理。
本周,一則 " 聽說(管理規模排名)前 20 的基金公司,今年年終獎停發了 " 的消息在業内流傳頗廣。
事實上,類似的傳聞近期已多次出現。" 公募基金經理薪酬或将封頂 350 萬元 " 的詞條,曾一度登上社交網站的熱搜榜單,引發市場熱議。
網友認爲:
" 年終獎怎麽發還是要看公司的考核,薪酬還是跟效益、市場挂鈎。" 某頭部公募人士透露。"今年還沒發,但是沒抱幻想。" 某千億規模基金從業者也稱," 目前的 base 還沒變,期望未來不要降。"
很抱歉,請在手機微信登錄投票
你的基金賺錢了嗎? 單選
賺錢了
虧錢了
不賺不虧
沒買基金
評論說說
在多位業内人士看來,公募基金行業裁員、降薪傳聞頻現的背後,反映了行業薪酬水平下降的大趨勢,另一方面是權益類公募基金已經連續兩年整體虧損,投資者的獲得感不佳,公募基金在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需要進行自我革新,必然會有優勝劣汰,行業出清。
行情不佳情況下,2023 年度虧損最多的公募基金經理已公告離任。2023 年度,上銀新能源産業精選混合淨值虧損 46.19%,在全市場主動權益基金中排名倒數第一。
降薪、限薪還是裁員?
2023 年年底以來,有關基金行業降薪裁員的傳言甚嚣塵上。
據在業内流傳頗廣的網傳消息稱," 公募基金行業出清開始了,某基金公司變相裁員。"
聊天記錄顯示,該公司成立了一個再就業中心,目的是讓一些表現不好的員工回爐重造,重造期間僅發最低工資,目前已公布第一批名單,5 個基金經理與 3 個研究員,直指該行爲是變相裁員,更不用賠償 "n+1",并點名了興銀基金。
2023 年 12 月 25 日,興銀基金公開辟謠,表示從未采取過近期網絡傳聞中所述的考核方式,公司充分尊重每一位員工,尊重每一位員工的勞動成果。傳聞信息不實,其傳播已構成對興銀基金的造謠、诽謗,嚴重損害了公司聲譽,興銀基金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權利。
此後,又有不同版本降薪的消息傳來。
某業内人士表示,了解到一個未經證實的方案,涉及某頭部公募基金,要求按照級别發放,副總經理薪資不得高于總經理,一級部門負責人薪資不得高于副總經理。
另一則是關于北京某頭部公募基金,據悉方案是,研究員底薪立減 25%,基金經理底薪立減 30%,2024 年 1 月份生效。同時,該頭部公募投研條線的每個組都有 10% 的常規優化名額,按照年底業績的完成度選擇投研人員。
公募基金的限薪傳聞持續升溫。
近日,一則關于 " 公募基金經理薪酬或将封頂 350 萬元 " 的詞條一度登上社交網站的熱搜榜單。
"行情差,年終獎低,沒毛病。" 華南某公募人士認爲,規模費用雙降,年終獎肯定不能和前幾年相比," 金融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薪酬的上下限最終還是來自市場,市場自然會給到一個公允價值 "。
薪酬下降大趨勢
降薪是金融業的大趨勢。
2022 年,公募基金行業薪酬體制變革已拉開帷幕。
當年 4 月,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就指出,應督促基金管理人嚴格執行薪酬遞延制度,建立完善經營管理層和基金經理等核心員工獎金跟投機制,實施違規責任人員獎金追索扣回制度,嚴禁短期激勵和過度激勵行爲。
同年 5 月,多地監管部門通知各公募機構要在月底前報送薪酬機制方案,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抑制薪酬過高、增長過快、少數冒尖等情況。
在有關 " 薪酬遞延 " 中,則包括納入薪酬調節範圍的覆蓋崗位、人數變化安排;根據高管新規要求,在勞動合同及内部制度中明确董事長、高管、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分支機構負責人和核心業務人員的薪酬遞延支付标準、年限及比例的相關安排等。
随後,中基協正式出台《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在薪酬結構、薪酬支付、績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市場稱之爲 " 公募限薪令 "。
根據該指引要求,基金公司應當建立實施績效薪酬遞延支付制度,遞延支付期限不少于 3 年,高級管理人員、基金經理等關鍵崗位人員遞延支付的金額原則上不少于 40%。這也意味着,若公募采取這一機制,基金經理想要拿到全部獎金,至少 3 年内不能跳槽。
相關人士分析稱,行業薪酬體制變革已經是大勢所趨,可能短期會有一定的震蕩,但從長遠來看,重新審視行業 " 扶優限劣 " 現象,對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将起到積極的作用。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了解到,目前高管、基金經理績效薪酬遞延支付、基金經理獎金自購等限薪舉措已成常态。
" 降薪算是意料之中的事。" 上述某千億規模基金從業者說道," 期望未來不要降。"
基金經理突然宣布:離職!去年排名倒數第一
近日,上銀基金發布公告顯示,上銀新能源産業精選的基金經理施敏佳因爲個人原因離任,目前該基金由鄭衆單獨管理。
這起人事離職引起市場的關注,原因在于,上銀新能源産業精選去年虧了近 50%,全市場倒數第一,也就是虧損幅度最大的公募基金産品。最新單位淨值僅爲 0.5126 元。
在施敏佳管理這隻産品期間,任期回報爲虧損 49.25%,而同類産品同期的平均虧損幅度爲不到 10%。
變革中的行業出清
某知名社交平台上,投資者們則是樂于看到基金業出清的相關消息。
在多位業内人士看來,公募基金行業裁員、降薪傳聞頻現的背後,一部分是因爲權益類公募基金已經連續兩年整體虧損,投資者的獲得感不佳,公募基金在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需要進行自我革新,必然會有優勝劣汰,行業出清。
2023 年,權益類基金整體錄得負收益。具體來看,收益率的中位數爲 -13.75%,平均值爲 -13.28%,其中近 92% 的權益類基金虧損,近七成虧損幅度超過 10%,與 2022 年相比,虧損情況有所收窄。
▲市場上偏股型産品管理規模排名前 10 的基金公司,2023 年 1 月 3 日至 2024 年 1 月 3 日,這 10 家公募 " 大廠 " 的偏股型産品指數跌幅均超過了兩位數
數據來源 /Wind
連續兩年的虧損也導緻投資者獲得感不足,不僅挫傷了廣大基民投資的積極性,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023 年 7 月,證監會發布了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具體舉措包括降低主動權益類基金費率水平,公募産品将以固定費率爲主,同時推出更多浮動費率産品等。
據中信證券測算,按管理費率高于 1.2% 的主動權益型基金計,此輪降費影響的基金規模約爲 4.5 萬億元(按 2022 年末淨值計)。如果按管理費率統一降至 1.2% 計算,行業管理費收入下降 135 億元。
多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權益基金費率下降是讓利于民,也是對基民情緒的回應。目前關于降薪、裁員的各種傳聞也是行業發展不同階段的正常現象,公募基金業隻有不斷變革,回歸本源,回到以客戶爲中心、以持有人利益爲中心的受托理财本質,對傳統的以規模至上爲導向的發展模式進行升級,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才能實現基業長青。
部分資料來自基金公告、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