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之後,AI 改造軟件就迅速成爲了全球的共識,「人工智能将從根本上改變每個軟件類别,」正如微軟 CEO 薩蒂亞 · 納德拉所言,而浏覽器作爲最重要的軟件之一當然也在其中。
甚至,OpenAI 可能也要來了。The Information 在最新報道中就披露,OpenAI 打算開發一款自己的浏覽器(Browser),來與 Google 旗下的 Chrome 硬碰硬。
坦白講,這條新聞并不讓人意外,考慮到 OpenAI 已經推出了 ChatGPT Search,還有獨立客戶端(Windows/macOS),就算推出浏覽器也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
圖 / OpenAI
問題是 OpenAI 要打造一款什麽樣的浏覽器?是和大家一樣基于 Chromium,還是基于自家的 ChatGPT 客戶端?是傳統意義上的網頁浏覽器,還是基于 AI 問答的全新浏覽器?
目前來看,短時間内我們還很難期待 OpenAI 正式推出自家的浏覽器,也得不到上述問題的答案。但不管如何,浏覽器很重要,時至今日依然是無數人通過互聯網看世界的重要窗口,尤其在 PC 更是最重要的窗口,沒有之一。
浏覽器的 AI 化,自然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編者注:本文提及的 AI 化,主要代指 ChatGPT 之後以大模型爲基礎的生成式 AI 化)
作爲一種産品,浏覽器完全稱得上「古老」,基本伴随了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成長過程,從網景和 IE 浏覽器的王朝更替,到 Chrome 和 Firefox 的雙子星崛起,再到今天以 Chrome 爲首的一超多強。
但與之相對,AI 浏覽器還隻能說是「初生牛犢」。今年 1 月微軟 Edge 在主流浏覽器中率先打出了「AI 浏覽器」的口号;随後的 3 月,360 創始人周鴻祎也在一場直播中發布了号稱 AI 化升級的 360 AI 搜索和 360 AI 浏覽器。
圖 / 360
不隻是 Edge 和 360,今年以來 AI 化已經成了浏覽器的共識。就連一向步驟緩慢的 Chrome 也沒有按耐住 AI 化的步子,由主導開發 Chrome 的現 Google CEO 桑達爾 · 皮查伊在年初宣布引入生成式 AI 能力。
AI 化的浏覽器帶來了體驗上質的升級嗎?
很可惜,還沒有。目前來看,大部分所謂「AI 化」的效果基本等同于按照一個 AI 功能插件的效果,以側邊欄、懸浮窗爲形式,以網頁總結、AI 聊天、AI 生成文本 / 圖片等功能爲主。
不能說這些功能沒用,但實際帶來的體驗升級有限,與浏覽器的結合也不夠深入,完全可以通過安裝一個 ChatGPT 插件、豆包插件、Kimi 插件來實現。
圖 / 誇克
而另一方面,浏覽器上變化最大的 AI 搜索,實質上更接近一個獨立的産品和服務,脫離浏覽器也完全服務用戶,所以這裏先按下不表。
當然浏覽器的 AI 化也不全如此,比如 Chrome 年初宣布引入的生成式 AI 能力中,就專門提到了「标簽管理」的 AI 化,可以運用生成式 AI 的能力将所有标簽頁進行智能分組。
包括新創浏覽器公司 The Browser Company,在 2 月發布的「第二幕」(Act II)更新中甚至爲 Arc 更早加入了類似功能,一鍵就能用 AI 組織标簽頁——根據網頁内容自動分門别類并且重命名。此外,作爲 AI 化可能最激進的浏覽器,Arc 還利用 AI 實現了搜索直達、書簽和下載文件的智能重命名等。
但這是少數,大部分浏覽器的 AI 化還停留在表面上,更多還是營銷考慮以及 FOMO(害怕錯過)心态帶來的動作。另一方面,浏覽器廠商還在進行各種探索和嘗試,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不過有一個問題卻是浏覽器需要共同面對的:
如果 Web 再死一次,浏覽器要往哪走?
2010 年,克裏斯 · 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連線》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影響深遠的文章——《Web 已死,Internet 永生》,其中最核心的觀點就是 App 對于網頁的大規模沖擊。
2010 年前後,在從桌面設備(PC)轉向移動設備(手機)的過程中,互聯網用戶的内容消費習慣已經呈現出現了明顯 App 化的趨勢,開始慢慢習慣用一個個 App 而非通過一個浏覽器浏覽不同 Web。
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Web 确實受到了 App 很大的沖擊,但依然有相當部分的消費者使用浏覽器浏覽網頁,尤其是在 PC 上依然堅挺。另外,還有不少浏覽器延伸出了小說閱讀、資訊等服務,來吸引和留住用戶。
但如果說浏覽器的本質是浏覽網頁,那當用戶不需要浏覽網頁的時候,還會需要浏覽器嗎?
這是生成式 AI 時代面對的一種可能,關鍵變化在于 AI 搜索正在直接生成答案,而不是引導用戶跳轉鏈接去到一個又一個的網頁。
簡言之,如果越來越多用戶滿足于 AI 搜索生成的回答,沒有必要浏覽一個個網頁,傳統浏覽器關于标簽頁、書簽、擴展程序以及關于網頁浏覽的大部分設計、功能慢慢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浏覽器」這類産品自然會逐漸失去本身的意義。
如何面對這種可能?不同玩家有不同的答案。
10 月,Arc 浏覽器開發商 The Browser Company 宣布了一個大新聞——停止 Arc 浏覽器後續的功能更新,未來隻會進行基本的穩定性維護。與之相對的是,他們将啓動一個全新的項目,CEO Josh Miller 坦言:
「說實話,我們甚至不确定它能不能稱得上是一個網絡浏覽器。」
圖 / The Browser Company
唯一肯定的是,新項目依然聚焦網絡浏覽,但卻是從頭開始基于大模型驅動,而非像 Arc 一樣「半路出家」。至于新品到底是類似 Arc Search(移動端)的 AI 搜索,還是基于問答的全新形态,還要拭目以待。
總之按照規劃,這家集齊 Chrome 創始成員、Safari 前首席設計師的新創公司将于明年春季發布這款全新的「浏覽産品」(姑且稱之)。
不過相比推倒重來,更多廠商不太可能放棄已有的品牌認知,也不想太過挑戰用戶的習慣。但即便是在原有浏覽器産品形态的基礎上進行改良,不同浏覽器廠商的判斷、能力也有所不同,帶來的結果和體驗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一個核心是大模型。相比大部分廠商沒有大模型自研能力,隻能選擇接入第三方大模型,少部分廠商如誇克、豆包、Kimi 擁有自研大模型,有利于實現從底層大模型到應用層的垂直整合,并且根據 AI 技術的進展、用戶數據和反饋快速地進行産品叠代。
同時誇克、豆包以及 Kimi 這三家,在桌面端産品上都不約而同将「AI 搜索」——現階段可能是 AI 改造最重要的軟件類别,視爲核心。但除此之外,誇克或許是沉澱了更多産品經驗和對用戶需求的了解,沒有局限于 AI 搜索以及網頁總結等主流 AI 功能,還集成了一整套信息處理和生産的 AI 工具,包括 AI PPT、AI 簡曆、AI 搜題等。
時間臨近 2024 年的年尾,AI 改變世界的進程仍然存在不少不确定性。包括 OpenAI 聯合創始人、前首席科學家 Ilya Sutskever 在内,一批頂級 AI 技術專家看來,基礎大模型的智能湧現已經碰到了瓶頸。
但盡管如此,AI 對于浏覽器的影響已經不言而喻,幾乎所有還在更新維護的浏覽器産品,都在圍繞 AI 加入新的功能甚至交互設計,甚至重新改造搜索的體驗、獲取和處理信息的體驗。
正如達爾文在《演化論》中反複論證的觀點——「物競天擇,适者生存」,AI 正在底層改變我們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甚至生産信息的方式,而作爲我們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浏覽器必須适應時代的變化、重新改造,才可能不被用戶抛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