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車市,正在經曆一場冷暖交織的變革。一邊是合資品牌銷量節節敗退步履維艱,一邊又是自主品牌乘着新能源的東風拔地起高樓,各自心境截然不同。
從 " 中國新能源銷冠 " 到 " 全球新能源銷冠 ",處在曆史轉折的重要節點,比亞迪正以勢如破竹之姿,書寫傳奇,展現引領者風采。
但成功者的上位之路遠不止于此,近期的比亞迪可以說是驚喜連連。一個是,比亞迪在今年上半年憑借着 3011.3 億元的營收,首次超越上汽集團,位列國内主流車企第一;
另一個是,Wind 發布的 A 股超 5300 家上市公司中,比亞迪研發費用排名第一,一躍成爲 A 股 " 研發之王 "。
技術不停,銷量不止
" 一個做電池的,怎麽會造車?" 古往今來,強者之路永遠不乏嘲笑和質疑。尤其是在電動汽車發展起步階段,外界更多對其充斥着 " 看不懂、看不上、看不起 " 的冷眼。
曆經多年研發,比亞迪開始嶄露頭角。2008 年發布全球首款量産插混車 F3DM,搭載全球首創 DM 混動技術;到 2018 年,比亞迪 DM 技術發展到第三代。隻可惜,曆經十年的鑽研,比亞迪仍未等來期待的 " 春天 "。
不可否認,2018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首次突破百萬大關,被稱爲 " 元年 ",但留給插混車市場的空間微乎其微。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經曆了多年的低谷,比亞迪終于在 2021 年迎來轉機。這一年,搭載 DM-i 超級混動系統的宋 PLUS 車型應運而生,一經上市投放便 " 火爆 " 整個插電混動市場。
行業數據統計,2022 年國内插混車型銷量約爲 120 萬台,2023 年銷量約爲 190 萬台,預計 2024 年銷量超 300 萬台。毫不誇張地說,比亞迪不僅依靠該技術迎來全新的曆史變革,也助力插混車一步步邁入國内主流汽車市場。
于是我們還看到,除了刀片電池、DM-i 混動等技術之外,比亞迪還接連推出了 CTB 電池車身一體化、易四方、雲辇、e 平台 3.0 等,曆經層層技術更叠,牢牢占據新能源汽車市場。
就在今年 5 月 28 日,比亞迪再接再厲推出了最新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第五代 DM 技術。不止發動機熱效率達到 46.06%,綜合續航裏程達到 2100KM,最重要的是帶領整個汽車行業正式邁入油耗 "2.0" 時代。
技術上的不斷革新和突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2023 年,比亞迪全年累計銷售 302.44 萬輛車,同比增長 62.30%,問鼎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2024 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 161.3 萬輛,同比增長 28%。
據易車榜最新數據,比亞迪 7 月銷量已躍升至全球第三,僅次于豐田與大衆;此前,據 MarkLines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比亞迪銷量已超越本田成爲全球第七大車企。
從一開始涉足新能源領域不被看好,到如今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比亞迪始終堅守 " 技術爲王 " 的信條。由此,比亞迪打從一開始就确立了 " 早投入、敢投入、咬牙投入 " 的口号。
狂飙的背後,研發搭建起護城河
雖然,早期比亞迪一股腦将資金投入到技術研發,不僅沒能赢得掌聲反而收獲一大波嘲笑。但事實證明,比亞迪的這場豪賭賭對了。
不久前,比亞迪發布了 2024 上半年财報。報告顯示,比亞迪上半年營業收入 3011.3 億元,同比增長 15.76%;淨利潤 136.31 億元,同比增長 24.44%;扣非淨利潤爲 123.15 億元,同比增長 27.03%。
尤其是在今年二季度,比亞迪歸母淨利潤達到 90.62 億元,同比增長 32.8%,環比一季度淨利潤接近翻倍。
之所以業績節節攀升,恰是比亞迪在技術研發領域孜孜不倦地投入。僅在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就在其中投入了高達 202 億元費用,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42%,這一數字比同期的淨利潤還高出約 66 億元。
相較于特斯拉同期 161 億元的研發投入,比亞迪要高于前者近 40 億元。而橫向對比國内車企,比亞迪的研發數據戰績同樣突出,幾乎等于長城、理想、吉利、長安之和。按照目前的走勢來看,比亞迪很有可能在整個 2024 年的研發投入突破 500 億量級。
事實上,車企中能做出研發投入遠高于同期淨利潤這事并不鮮見,更何況比亞迪還堅持了這麽多年。從 2011 年至今,在過去的 14 年裏,比亞迪有 13 年研發投入高于淨利潤,有時候甚至是同期淨利潤的幾倍。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研發投入已近 1500 億。
與此同時,比亞迪在人才儲備和專利儲備上也非常雄厚。2024 年校招人數就高達 1.13 萬人,碩博占比 67% 以上,研發人才占所有校招總人數的 78%。在專利總數上,比亞迪在全球範圍内申請總數已超過 4.8 萬項,其中授權專利超過 3 萬項。
曾幾何時,海外汽車制造商憑借對發動機和變速箱的絕對掌控,讓自主品牌一度淪爲 " 換殼車 " 的廉價代表。當合資車企不斷收割市場和利潤之時,留給自主品牌的隻剩喝湯的權利。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曾經的統治者們還在爲電動化轉型躊躇之時,以比亞迪爲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品牌乘着新能源的東風,依靠電池續航和智能化技術,開始逐漸占據上風。
當自主品牌開始昂首向着創新強國的步伐邁進,并演變成世界汽車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存在。不要忘了賽場上,技術研發才是車企追逐的第一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