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 GLP-1" 減重神藥 " 的東風,沉寂 1 年多的醫藥 IPO 市場可能終于要有新鮮血液注入了。
近日,杭州九源基因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華泰國際爲獨家保薦人。公司主營業務覆蓋骨科、腫瘤、血液、代謝多個領域,已有多款成熟産品上市銷售多年,也是這兩年遞表的醫藥公司中,少有的實現穩定、正向盈利的企業。
不過,其實相較于内部的其他産品管線,代謝并不算九源基因最強勢的業務領域。相反,據招股書,公司最重視的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産品尚處在臨床研發之中,距離真正銷售還有一定不确定性。
但在司美格魯肽火爆全球,而醫藥市場上少有其他鮮明的概念時,GLP-1 注定是全場最吸引人眼球的那一個。
隻是,九源基因準備怎麽把這個新故事講精彩?
與華東醫藥深度綁定,有望拿下 " 司美 " 首仿
招股書中,九源基因用了不少篇幅描述自己在 GLP-1 靶點上的深耕經曆。
據介紹,2005 時九源基因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技術布局,比如基于公司旗下多肽藥物技術平台而開發的利拉魯肽生物類似藥,後以超 8000 萬元的價格授權給了華東醫藥子公司中美華東進行合作開發。2023 年 3 月,這款産品正式以 " 利魯平 " 的商品名獲批,成爲首個上市的國産利拉魯肽生物類似藥,用于治療糖尿病;後于當年 6 月再度獲批減重适應症。
這是一款 GLP-1 經典産品,據諾和諾德财報,2022 年,原研利拉魯肽的全球銷售額超過 120 億元;中國市場收入也有 15 億元左右。
雙方之所以能達成這樣的合作,還是從九源基因的 " 身世 " 開始說起。1993 年,在前華東醫藥董事長李邦良的帶領下,中美華東、臨安福士等 4 方合作出資成立九源基因,從事基因工程相關研究。經過數年間多輪股轉、增資,華東醫藥如今通過中美華東持有九源基因 21.06% 股權,成爲公司第一大股東。
而九源基因當前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傅航,同樣是華東醫藥出身。此外,公司多位高管和中美華東也都有着,或曾有身份上的聯系。
業務上,九源基因和華東醫藥關系同樣密切。招股書也顯示,華東醫藥及相關附屬公司長期以來既是九源基因的大客戶,也扮演着主要供應商的角色。2021 年、2022 年及 2023 年前 9 個月,華東醫藥爲九源基因帶來的收入分别爲 9697 萬元、9115 萬元和 1.01 億元,占總收入比例逐漸由 7% 增至 10%,對前者的 " 依賴 " 逐漸加深。
供應方面,九源基因對華東醫藥的采購額在過去 3 年間的占比則分别爲 2.9%、2.7% 和 2.5%。
去年年底,在這款拉魯肽首仿藥當時的銷售合作方,誠澤醫藥舉辦的那場頗受争議的産品推介活動上,九源基因董事長兼總經理傅航還和李邦良一道出席了大會現場。着急 " 賣貨 " 的情緒不難理解,畢竟 GLP-1 在當下減重市場上的風頭正盛。
此外,據招股書介紹,九源基因還在同步開發另一個 GLP-1" 爆款 " 司美格魯肽的生物類似藥 JY29-2。憑借着馬斯克 " 帶貨 " 掀起的使用風潮,司美格魯肽在國内外的市場前景更甚于利拉魯肽。2023 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魯肽的銷售額就已突破 140 億美元,預計全年有望突破 200 億美元。
但在國内,原研司美格魯肽的減重适應症上市申報剛剛在去年 6 月獲得受理,疊加 2026 年即将到期的專利期,如九源基因這樣的仿制廠商早已坐不住了。
目前,九源基因正在同步開發 JY29-2 的糖尿病和肥胖适應症,前者預計于今年上半年遞交 NDA,後者也計劃在近期開展 3 期臨床病人入組。公司在招股書中格外提到,JY29-2 或許有望成爲首個在國内上市的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
如果這樣看,憑借着司美格魯肽原研藥的品牌溢價、仿制品的低成本,以及先于其他生物類似藥上市的時間優勢,JY29-2 的商業化前景或許十分樂觀。
國内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布局情況(圖源國海證券)
但問題在于,至少在産品真正獲批之前,不确定性仍然很大。據國海證券研報統計,在傳統的糖尿病适應症上,當前除九源基因之外,在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上布局,且産品進入 3 期臨床的廠商并不在少數,如宸安生物、麗珠集團、聯邦制藥等,競争者衆多;而減重适應症上,聯邦制藥的生物類似藥已經獲批臨床,九源基因的進展雖然靠前,但也不是最快的。
未來,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的競速賽中,誰能拿下第一,或許才是競争的關鍵。
傳統業務面臨集采 " 危機 ",急需尋找新增長點
成立近 30 年,九源基因其實早已搭建了骨科、腫瘤、血液 3 大類成熟業務闆塊,共 8 款産品上市。2021 年、2022 年及 2023 年前三個季度,這 3 塊業務貢獻的收入總占比分别達 87.7%、93.9% 和 92.6%,基本處于增長态勢。
在傳統業務仍貢獻着大頭收入的情況下,公司爲什麽急着把還未真正走向商業化的 GLP-1 概念提出來?
如果更細緻地去看收入數字,或許能夠窺見一絲端倪:從總營收看,九源基因近 3 年收入依次爲 13.07 億元、11.25 億元和 10.23 億元,淨利潤 1.19 億元、0.6 億元和 1.11 億元,并不算穩定。
具體到産品上,國家藥品集采(" 國采 ")導緻腫瘤業務線銷售額下降是直接原因之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鎮吐藥鹽酸帕洛諾司瓊注射液 " 吉歐停 "。腫瘤化療治療引起的惡心、嘔吐是非常常見的不良反應,由此支撐起國内超 70 億的鎮吐止吐藥市場。但随國采逐步将主流鎮吐藥納入,市場規模不斷被削減。據招股書," 吉歐停 " 的兩個規格分别中标第五、第七批國采後,收入由 2021 年的 2.46 億元降爲 2022 年的 0.68 億元;對比季度收入,2022 年和 2023 年前三季度各自爲 0.57 億元和 0.14 億元,銷售額縮水嚴重。
此外,2023 年,九源基因的億諾肝素仿制藥 " 億喏佳 " 和乳腺癌治療藥物 " 吉芙惟 " 也分别中标第八和第九批國采,不過由于執行時間較短,目前爲止銷售下滑情況并不像 " 吉歐停 " 那樣明顯。
整體影響下,九源基因的腫瘤、血液條線業務銷售金額和占比都在直線下滑。其中腫瘤品類收入在 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分别爲 4.89 億元、3.28 億元和 1.95 億元,收入占比由 37.4% 降至 19.1%。
相較而言,骨科産品較爲穩定,主要得益于一款創新骨修複材料 " 骨優導 ",也是國内批準的首款含 rhBMP-2 骨修複材料。按收益來算,2022 年時九源基因已排在了國内所有骨修複材料制造商的第 2 位,市場占比約爲 17.2%;去年前 9 個月," 骨優導 " 收入 5.58 億元,占公司同期收入一半以上。
九源基因 3 大業務收入情況(圖源招股書)
在剛剛結束的人工晶體及運動醫學類高值耗材集采中," 骨優導 " 所屬的 BMP 骨修複材料雖未被正式納入,但在初始的申報文件中也曾提及可自願參與。不排除未來會被正式劃入集采的可能。
這種情況下,九源基因尋找能夠繞過政策影響的新品類,從而帶動公司業績進一步增長,幾乎是毫無疑問的行爲。而經曆了一輪強勢 " 市場教育 ",具備一定消費屬性的 GLP-1 産品,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更何況,當前 GLP-1 靶點的适應症擴容帶來的潛在市場,更是讓産品開發的故事變得無比性感。除糖尿病和減重之外,司美格魯肽的潛力已逐步拓展至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慢性腎炎、心血管疾病預防,甚至是至今無藥可治的阿爾茲海默症。去年 10 月,諾和諾德因療效優異提前終止了司美格魯肽針對慢性腎病的 3 期臨床實驗的案例在前,無疑又給 " 追随者們 " 增添了幾分信心。
如今,方向已經定好了,餘下的就要看 JY29-2 什麽時候能獲批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