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打亂發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将 " 智谷趨勢 " 設爲星标
保持聯系,一起前行
◎智谷趨勢(ID:zgtrend) | 華南索羅斯
音樂,能讓世界更美好嗎?
河南南陽的迷笛音樂節,一群年輕人 pogo 完了回頭一看,家當被偷了不少;
蘇州 EDC 電音節,蹦迪恰逢暴雨,場地瞬間變泥潭,什麽巴黎世家、馬吉拉、AJ 等重磅限量狠貨在泥地裏都不如一雙雨鞋,或一對鞋套。
相對而言,以色列超新星(Supernova)的音樂節,要付出的可能是生命。
災難來得猝不及防。
周六淩晨,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一改往日的小打小鬧,發動 " 阿克薩洪水 " 行動,閃擊以色列,在數小時内向以傾瀉 5000 多枚火箭彈,落點近至邊境定居點,遠至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和聖城耶路撒冷近郊。
哈馬斯火箭彈落點
除了傳統的火箭彈襲擊,哈馬斯甚至滲入以色列南部地區,無差别襲擊軍事設施和街頭平民。音樂節舉辦地雷伊姆,不幸成爲哈馬斯進攻的第一站。
英國衛報援引以色列官方數據報道稱,至少有 700 名以色列人在哈馬斯的襲擊中喪生,以色列衛生部報告超過 1590 名以色列人受傷。
有外媒報道,在靠近加沙邊境的以色列小鎮斯德洛特,街上至少散落了 8 具平民屍體,不時還有哈馬斯武裝駕駛悍馬車穿過街道。
非以色列公民也不能幸免。Shani Louk,德國人,30 歲,是一位母親,在音樂節現場的她,被哈馬斯當成了以色列國防軍(IDF)的一員,殘忍殺害。
這是以色列 " 最黑暗的一天 ",以總理内塔尼亞胡随即宣布國家進入戰争狀态。
巴以大規模沖突爲何在此時上演?
爲什麽精銳的摩薩德和美國情報機構這次表現大失水準?
還是,其中另有玄機?
第六次中東戰争會因此被引爆嗎?
全球經濟複蘇會因此更加艱難嗎?
……
一連串的疑問,留給了世界。
每逢猶太傳統節日,最開心的除了以色列,還有對它恨意滿滿的 " 敵人們 ",因爲這意味着一個可以趁機暴打對方的好機會。
比如 1973 年 10 月 6 日,當天是猶太教最重要的贖罪日,埃及和叙利亞趁虛而入,以色列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才保住自己的國祚。
50 年後,哈馬斯的襲擊讓以色列重溫噩夢。
IDF 望向被殺害的平民
從起初的震驚緩過來後,IDF 發動 " 鐵劍行動 ",開始奪回南部領土,空襲加沙。從 X 平台上的視頻來看,加沙多處高樓升起漫天火光及黑色濃煙,一些高聳的建築物轟然倒地。
加沙地區建築物在空襲中被擊中,濃煙滾滾
巴勒斯坦方面的最新消息稱,在以色列展開對加沙地區的報複後,已有超過 400 人喪生,超過 123000 名巴勒斯坦人被迫撤離。
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 · 哈尼亞表示,從加沙開始的進攻将擴展至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該組織分支卡薩姆旅指揮官穆罕默德 · 戴夫還稱将邀請黎巴嫩、伊拉克和叙利亞等國加入進攻行列。
這場 50 年來激烈的沖突,讓人不禁擔憂,第六次中東戰争,是否正在醞釀。
離奇的是,坐擁辛貝特和摩薩德兩大情報部門的以色列,這次反應卻無比遲鈍。摩薩德前局長甚至表示,事前對哈馬斯襲擊不知情。
這實在不應該,要知道摩薩德的眼線遍布中東,尤其是在哈馬斯内部、黎巴嫩、叙利亞,這幫人用純熟且充滿創意的暗殺技法,爲全球諜戰片的創作提供了無數靈感和素材。
電影《最終行動》,改編自摩薩德追捕納粹德國高官的真實事件
比如在目标人物的車上裝追蹤器,用無人機發動攻擊;或者神不知鬼不覺地将炸彈裝入目标人物的手機,在接電話時爆炸,都是基操。
除此之外,以色列日常也是戒備森嚴:巴以邊境設有圍欄,圍欄密布監視器,附近地面也都設有震動感應器,以軍定時巡邏。
哈馬斯拆除巴以邊境圍欄
在敏感地區儲備、運輸、部署 5000 多發火箭彈及其他重型設備,還要躲開摩薩德的情報網,簡直就是 Mission Impossible。
說出來,也怪以色列内亂。
曾任 IDF 情報官的米爾斯坦表示,過去一年,紛亂的以色列國内環境,爲哈馬斯策劃、準備這場襲擊提供了難得可貴的時間窗口。
去年 11 月,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赢得大選,重登大位,與強調猶太複國主義的極右翼政黨 " 宗教錫安主義黨 " 結盟組建内閣,并将黨内人士安排在包括國安部長在内的重要位置上。
有分析人士認爲,這是 1948 年建國以來最 " 右 " 的政府。
新政府上任後短短一個月,就急不可耐地推動司法改革。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 " 法院不得對内閣和部長的決定進行審查 ",也即行政權壓倒司法權。
而内塔尼亞胡身上至少還有 3 宗貪腐案仍在審理,此時不顧輿情阻力,強推司法改革,說他沒點私心,誰信?
甚至有分析人士認爲,從内塔尼亞胡的強硬做派來看,不排除引狼入室,轉移國内矛盾的可能。
要知道,以色列的内部矛盾,已經積攢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通脹高企,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境内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的矛盾難以調和,階級矛盾日漸尖銳,拉比們無需工作即可享受榮華富貴,民衆工作再辛苦也難以出頭。
此時組建極右政府強行推動改革,馬仔們不買賬是肯定的。IDF 前副司令阿維維表示,政治改革的動蕩都直接影響了以色列情報和國防部門的效率,且讓哈馬斯認爲以色列内部已然分裂,有機可乘。
相對而言,哈馬斯的進攻時機,抓得很準,以色列權力中樞發生的一系列變動,仿佛被他們盡收眼底。
除了疑似裏應外合之外,常年和摩薩德交手的哈馬斯也突然鳥槍換炮。
2012 年,當 ISIS 等同僚都還沉浸在動刀子動火箭炮,綁架平民等傳統手段上時,哈馬斯已經着眼于在情報系統上投資了。
原因簡單,情報戰動靜小,較爲隐蔽,對方即便報複烈度也不會太高,花小錢辦大事,劃算。
然而要搞情報系統,哈馬斯的基本盤實在是有點寒碜:
加沙地區常年受到電力短缺的困擾,平均每天隻有十到十二小時電力;
加沙地區的電信頻率和基礎設施歸以色列控制;
2019 年,以色列認爲進攻性網絡威脅非常嚴重,已經打擊過哈馬斯網絡總部,并聲稱其 " 不再擁有網絡能力。"
但在 10 年後,哈馬斯的情報能力卻有了質的飛躍。以色列情報公司 Cybereason 更是直言,哈馬斯的情報行動達到了 " 新的複雜程度 "。
能實現如此跨越,哈馬斯背後一定有高人。
事實也是如此,哈馬斯能在以色列數十年的摧殘之下依然存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背後站着伊朗和卡塔爾,能與摩薩德在情報戰上打得有來有回,得感謝土耳其。
大西洋理事會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和其黨派在意識形态上同情哈馬斯,并已将公民權賦予哈馬斯領導層。哈馬斯也因此利用土耳其作爲策劃攻擊的基地,甚至作爲海外網絡設施的避風港。
在他們的援助下,哈馬斯對以色列的網絡攻擊,也從一開始的發送色情視頻釣魚,到利用 Facebook 等社交媒體傳播惡意程序,以此控制以色列的網絡攝像頭、麥克風等硬件,獲取廣泛的國防信息。
不斷升級技術手段,隻因對哈馬斯而言,暴打以色列是一種剛需。
與溫和的法塔赫不同,哈馬斯相當激進,一天到晚做夢都想着推平以色列,解放全巴勒斯坦。
在以色列的 900 萬人口中,阿拉伯裔上述民族占據 20%,他們大多居住在約旦和西岸和加沙地帶,以及周邊的難民營。
從以色列 1949 年 1 月舉行第一次選舉以來,他們就享有選舉與被選舉權這一基本權利,但大多數人仍指責以政府對他們有制度性歧視。
關于以色列阿拉伯人的處境,衆多報告提供了截然不同的結論。
不管真相如何,日常射殺足以展示對抗的慘烈。
截至 2019 年底,以色列軍隊共殺害 214 名巴勒斯坦平民,其中包含 46 名兒童。
現在最大的懸念是,以色列所宣稱的戰争将會如何結束?
經曆過五次類似事件的以色列,已經有了清晰的劇本:他們将動員軍隊,發動空襲,轟炸加沙,并嘗試對哈馬斯開展斬首行動。
有史以來最右傾的以色列政府,是否會采取更激進的行動,給挑釁者一個終生難忘的懲罰?
俄烏戰争尚未結束,又一個火藥桶被點燃,這個世界将變得愈發動蕩。
華爾街有機構預測,油價将在未來幾天和幾周内持續上漲,最極端情況下(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可能性有 20%),或将飙升至 150 美元 / 桶以上。世界經濟複蘇的前景将因此變得愈發慘淡。
直到 10 月 9 日,參戰雙方都未談及緩和。
參考資料:
《閃擊以色列,究竟是誰幹的》地球知識局
《非國家行爲體網絡能力研究案例:哈馬斯的進攻性網絡和信息戰能力》安全内參
2023 年已過半,充滿不确定。智谷盡全力幫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趨勢、研判。
加入智谷圈,每周的萬字調研和研究,濃縮出高标準的内部研判。每周 3 分鍾,穿透資訊噪聲,直達本質的财富信号。
首發優惠價 99 元 / 年,未來随人數增加逐步恢複至 499 元 / 年。點擊下方橙色按鈕加入,圈内等你,每周三更新。
下單後請聯系商品頁面左下角【客服】,兌換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