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前有小鵬 G9 上市一天修改配置,後有 iCAR V23 上市一天改權益,先不讨論結果好壞,出現這種情況,顯然是對市場、競争力和用戶的實際期待,出現了預估上的偏差。
我們來簡單複盤一下最近 iCAR V23 退訂事件的始末。
2024 年 4 月,iCAR 突然曝光了 V23 車型,但要等到年底才上市,以如今的新車上市節奏來說,iCAR V23 的預熱周期是偏長的,這意味着感興趣的準車主,要苦等超過大半年。
好在一切按計劃進行,或許也是 iCAR V23 的産品亮點,足夠打動人,到了 11 月廣州車展預售,憑借 11 萬 - 15 萬的售價區間,新車迅速收獲了超 3.1 萬輛訂單,算是提前鎖定了爆款。
老狐廣州車展還去拍了這車:
不過,反轉發生在正式上市,不僅發布會被吐槽 " 拖堂、啰嗦、沒重點 ",9.98 萬 — 13.98 萬元的正式售價,也沒能讓用戶滿意,出現了大量退訂的情況。
* 圖片來源:蘇峻微博
随後 iCAR 汽車首席産品官蘇峻就在社交平台匆忙道歉,并修改了上市權益,簡單理解就是 " 又讓利了 1 萬元 "。
相比這場 " 知錯就改的鬧劇 ",老狐覺得:
iCAR V23 從預熱到上市,用戶的反饋變化,其實也代表了最新的設計需求與消費趨向,好的創意可以加分,但務實和誠意,才能轉化成真正的銷量數據。
首先,我們不得不佩服蘇峻對于國人美學需求與情懷的掌控能力。
小米生态鏈企業智米科技的創始人 + 工業設計出身的大學教授,讓蘇峻成爲了既懂市場又懂設計的少數精英。甚至在 2023 年尹同躍見到原型車時,當即拍闆表示:這就是奇瑞想象中的産品。
随後蘇峻的智米科技造車團隊,也順理成章被 iCAR 品牌打包接收。
從理念和市場反饋來說,iCAR V23 無疑是成功的,畢竟這麽多消費者原因等待和觀望。
最近幾年," 國潮美學 " 也逐漸成爲國産新車的主打,但相比波紋、橋、建築等元素的嫁接,經典車型所帶來的視覺沖擊要更爲直接,新能源與複古風的結合,許多品牌都在做。
但蘇峻直接跨過海外經典車,轉而引入 212 前臉的方式,更能讓 80 後、90 後找到情感寄托。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iCAR V23 亮相後,最近也有許多博主在繪制桑塔納、東風等國産經典車,融合新能源的渲染圖,甚至有些已經落地到改裝階段了。
*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這也是工業設計師敏銳嗅覺的優勢,起碼蘇峻是懂車的,也說明國内汽車市場,并不缺乏文化底蘊,而是如何找到能産生更多共鳴的元素。
不過,對于實際的銷量轉化來說,讓人感興趣的顔值,隻是第一步,車輛的功能、價值規劃、前期傳播與消費者的認知引導,是更重要的一環。
而在這幾個維度上,iCAR V23 存在的問題并不少,或許也是導緻消費者 " 不爽 " 的關鍵原因。
首先是定位,雖然 iCAR V23 是緊湊級 SUV,但車長隻有 4 米 2 出頭,基本和小型 SUV 的身闆相當。之前我們也和大家說過,其實 iCAR V23 并不小,寬度、高度和軸距都能夠得上緊湊級,隻是車身長度比較短。
這也和設計理念有關系,iCAR V23 充分發揮了新能源平台,短前、後懸,長軸距的特點,車輪布置在車身的四個角,極緻壓榨了車内的空間。
不過,缺點很突出,後備箱的進深比較一般,基本也和小型 SUV 差不多。
在這樣的基礎上,iCAR V23 想賣到常規緊湊級 SUV 的售價,是有挑戰的,畢竟數十年過去了,國人買車最在乎的依然是大空間。
另外,對于純電動力來說,消費者的主要需求還是市區經濟代步,性價比是繞不過的考量标準,除了同級的 SUV,轎車同樣是潛在對手,留下的選擇題也很簡單,是買門檻更低的兩廂轎車(如海豚、ID.3 等),還是 iCAR V23 這個多出外觀情緒價值的方盒子呢?
尤其是在價格戰掀桌子的當下,務實、真誠已經是所有新車必備的素質,連品牌和産品足夠洋氣的純電 MINI COOPER 也逃不過大幅降價的命運,個性并不能成爲溢價的資本。
從這個角度來說,晚上市的 iCAR V23 定價确實不夠拼。
再有就是實際産品體驗與正式售價的落差,在上市之前的預熱中,不少媒體已經發現了 iCAR V23 的不足。
諸如:缺少獨立液晶儀表,前排中間的通道存在誤踩刹車的安全隐患、無座椅通風、無後雨刮器、無後排出風口等等。
而從當時網友們的反饋來看,這些細小的缺失,雖然會影響實際使用,但大家都比較包容,大多數潛在買家還是沖着外形來的。
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前期宣發中,許多媒體和經銷商都表示:iCAR V23 的起售價會進入 10 萬以内。
在好看和有誠意的售價面前,消費心理自然是瑕不掩瑜。隻是等到正式售價發布,期待和現實産生了落差,自然也就會形成反噬的力量。
咱們摸着良心說,消費者的期待并不是許願,如今新車正式售價比預售便宜 1 萬,早就是常規操作了。
盡管 iCAR V23 也增加了一個續航更低的 301km 版本,把門檻做到了 10 萬以内,可性能上的減法也同樣突出,今天的年輕人也好,消費者也罷,大家都已經很懂車、理性和務實了。
主銷的 410km 兩驅版的正式售價比預售價少 200 元,真心有些兒戲。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預售的 3.1 萬輛訂單,讓 iCAR V23 飄了。
最新的調整權益,似乎也隻是放寬了一些,用 1 萬積分換科技包,雖然是變相讓利,但需要讓出之前 5000 積分換行李架和車衣的權利。另外,科技包除了 L2 級駕輔配置,甚至含包含了全景影像、透明底盤、新車記錄儀等基本功能。
配置的合理性實在有待商榷。
綜合來說,現在就定調 "iCAR V23 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仍然爲時過早,還是要等真正的銷量數據說話,隻是缺少誠意的正式售價,确實消磨了不少買買買的沖動。
透過這款車本身的意義,我們可以發現國産車同樣可以販賣好的設計,國内的汽車文化也有許多強共鳴的符合和元素,等待被挖掘。
* 圖片來源:智電出行
最近 iCAR V23 增程版的諜照頻出,據說車身也會有所加長,希望能吸取純電版的經驗,将價格和配置更加合理化,想和年輕人交朋友,真誠、不做選擇題才是敲門磚。
參考資料:
汽車之家
編輯: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