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韓劇讓人看了總忍不住 ***。
一方面,是詐騙式的爛尾。
尤其是最近呼聲最大的《财閥家的小兒子》,豆瓣評分也在一片爛尾的意難平中從 8.5 應聲跌落至 7.3。
說好的 " 重生複仇文學 " 變成了 " 尹賢宇夢遊仙境 "。
BGM:" 就當是一場夢,醒了很久還是很生氣 "。
也難怪海内外罵聲一片。
而另一邊,則紛紛倒在了 " 夾帶私貨 "。
第一季被衆星捧月的《酒鬼都市女人們》堪稱值得五刷的奇迹。
一路漲到豆瓣 9.1 分,位列豆瓣 2021 年度十佳韓劇榜單。
屬于内娛也努力申請翻拍的程度。
即使新一季回歸,熟悉的配方讓豆瓣開分就獲得了 9.2 的高度。
提前今年十佳預定的高能劇卻在播出三分之一後評分一路跌至 6.2。
源于在後續的劇情中含沙射影内涵中國制造,已經嚴重觸犯了我們的底線。
衆人怒刷一星
罵它一點兒不冤
與第一季喝出了都市的煙火氣不同,第二季 " 酒鬼都市的女人們 " 沒有了 " 酒鬼 ",也沒有了 " 都市 "。
但同樣試圖以 " 拯救觀衆精神内耗 " 為出發點卻沒能實現高開高走。
從第三集開始,就出現了令人反感的劇情。
女主韓智妍在瑜伽工作室工作時聞到有腐爛的味道,随後她發現味道來自于角落裡燃放的香氛蠟燭。
先是十分專業的認定了 " 感覺不是印度傳過來的味道 "。
一邊用加濕器類比蠟燭,粗制濫造具有傷害性,一邊不出所料地指出該劣質蠟燭的生産地 made in China。
與此同時,一聽到 " 中國制造 ",大家都表現出很驚恐的樣子。
并表示買蠟燭的院長應該是被 " 敲竹杠 ",意思是花了印度蠟燭正品的價錢卻買到來自中國制造的劣質品。
接着韓智妍又添油加醋地吐槽新聞播過中國制造的香氛蠟燭驗出了加濕器的有害物質等等。
可事實上,女主所說的新聞事件,所指向的是 2011 年發生在韓國的真實事件。
這起真實發生的事件還一度被導演趙容善改編成電影《空氣殺人》。
也是韓國曆史上除了戰争以外,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事故。
近 1000 萬消費者使用,造成大規模使用者染上肺部疾病,更讓 2 萬多人因此死亡。
以至于輿論把韓國政府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讓當時時任韓國總統的文在寅出面當衆道歉。
一場人盡皆知的 " 人禍 ",卻被強行扣到我國的頭上,隻能說《酒鬼 2》的編劇魏昭英的格局已經不足以用惡心來描述了。
如果說這一集的劇情被心善的觀衆為它找補為 " 無心之舉 ",那麼而後第五集的内容則明晃晃的更為得寸進尺了。
因為女主在超市買豆芽,覺得看起來不夠新鮮,鏡頭直接給到的特寫,拍着告示牌上寫着:" 超特價折扣!中國産綠豆芽 "。
随即她的臉上露出了那副誇張又嫌棄的表情,不可思議的說着 " 天呐中國 "。
短短幾集内涵兩次的騷操作再無法開脫,且不說豆芽進口是否離譜,這個情節的出現就十分突兀。
本以為戰線一緻,可卻出現了不少觀衆吵得不可開交的局面。
有人堅決抵制,及時棄劇:
也有人認為劇情很好看,是網友太敏感,太玻璃心:
韓劇的内涵病,要治
要說這種毫無底線的影射和造謠早已在韓劇裡不勝枚舉。
前不久的熱播劇《安娜》,基本上與《酒鬼都市女人們 2》如出一轍。
女雇主贈送的假名牌手表被安娜拿去賣掉的情節。
售貨員的台前是這樣的:你不知道這牌子很不好嗎,四五年前爆過這是假貨的大新聞,制造于中國然後運到瑞士加個螺絲 ......
雖然劇中情節應屬虛構,但實際上,隻要把劇情中 " 四五年前爆過這是假貨的大新聞 ",改成 " 十六年前爆過這是假貨的大新聞 " 就能與事實事件完美契合。
發生于 2006 年在韓國鬧得沸沸揚揚的 " 瑞士名表 " 騙局,隻不過對方明明是美籍韓人,到了劇中卻肆意甩鍋成了中國制造。
文化輸出而下意識的自我美化可以理解,但絕對不是通過拉踩和惡意嫁禍來達到自我美化的目的。
要說韓劇内涵的毛病這些年就跟斷不了根似的。
在早起韓劇《我家店美味大醬美味》,因為爸爸是中國人就要受到校園歧視。
包括電影《朝韓夢之隊》中,我國著名乒乓名将鄧亞萍被醜化成高傲無理、嚣張跋扈的 " 鄧亞玲 ",故意挑釁朝韓聯隊的選手。
以及在韓劇《Voice》販賣器官的窩點裡,挂着印有漢字的條幅,含沙射影。
在韓劇《Aircity》中登場的中國人,什麼偷渡、偷盜的都不提了,不是毒販,就是走私犯;不是造假犯,就是殺人犯。
甚至更早期的韓劇《該隐與亞伯》中,他們幹脆直接點名:
一次次的大膽試探最後卻以 " 幽默 " 失誤道歉而不了了之。
媒體評論人佘宗明就曾一針見血的指出過韓國 " 鄙華 " 情結:
" 越是矮子,就越想穿高跟鞋與高個子比肩 "。
才會意淫出一些列 " 韓強華弱 "、" 華人稱臣 " 等情節的精神勝利法。
而最過分的一次,則是 YG 自制節目《YG 戰資》裡,直接錯誤的使用我國地圖,南部沿海地區幾乎全部缺失。
有生之年竟然會被韓國美工 " 一鍵開除國籍 " 堪稱天大的笑話。
隻能說這種行為是又蠢又壞,其心可誅!
這種招搖生事的手段,充斥着一種 " 心虛的傲慢 "。
而這種扭曲造謠式的所謂 " 幽默 " 失誤我們也無法一再容忍。
" 國家面前,沒有偶像 "
隻能說這種看似精神勝利,實則是文化自卑的表現。
正如高贊評論所言:" 他們民族的自卑與傲慢心理,真值得我們憐憫。"
" 内涵 " 成為韓劇流行符号已有許多年了,改不掉的刻闆印象是思維狹隘的體現。
熒幕上創作者惡意的将蔑視藝術化,以流量為中心醜化中國人的行為比比皆是。
他們自娛自樂沉浸在自我幽默中,想當然的活着自我意淫的世界中,靠着踐踏别人尊嚴來獲取關注度的行為極為可恥。
即使作為虛構的影視劇情,創作可以是無限的,但創做也應該是有下線的。
這種行為不僅會帶偏觀衆對現實的誤解,更會破壞整個市場的環境,銀幕上的内容讓人們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因為大概率當一個外國觀衆追劇時,對于這些内涵的段子隻會開懷一笑,他們不會去質疑這個梗的真實性。
當他下次和朋友開玩笑的時候将其傳播出去,一兩個帶着侮辱的梗流行起來之後,一定會變成 " 百度百科 "。
這種僞科普讓那些本無惡意的人,成了傳播者。
國人在 " 較真 " 與 " 敏感 " 聲中抵抗着惡意,而那些舉起火把的外來者,點燃了你的房子,笑了笑的說:這隻是一種調侃,何必那麼認真呢?
但沒人想聽這種地獄玩笑。
因此對于某些質疑 " 我們是否過于敏感 " 甚至認為 " 這就破防了?" 的菩薩心大可以收起來。
影視是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途徑,如果連我們自己都沉默到默許,隻會讓那些錯誤的編造成為一種表象的事實。
面對惡意侮辱抹黑,我們隻有一種共識,那就是不做沉默的羔羊。
這不是敏感更不是玻璃心,而是太多的前車之鑒都在那裡,讓我們必須瑕疵必報。
中國人向來擁有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懷,但并不意味着要無條件包容。
大國的胸懷和體量在于可接受實質性的批評,但決不能認同惡意的抹黑和污蔑。
我們包容文化差異性,但不接受文化歧視。
我們歡迎友好交流,但拒絕惡意的诋毀。
但關于底線的問題,不容後退,不可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