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态 LT
2023 年,ChatGPT 的橫空出世,讓 AI 成為無可辯駁的強大風口。
曾經堅定宣揚 "AI 威脅論 " 的馬斯克和比爾蓋茨,如今紛紛改口,為 ChatGPT 以及 AI 領域的進展 " 感到激動 "。比爾蓋茨直呼 AI 将是 "2023 年最熱門的風口 ",并在一個 Reddit 的問題貼下面這樣回複到:AI 最具革命性,遠超 Web3 和元宇宙。
ChatGPT 有多革命性呢?
僅僅會陪聊、回答人類提出的各種奇葩(或者智障)問題、幫人類寫藝人道歉信、公司發言稿…這些能力在 ChatGPT 看來已經不值一提了。它甚至通過了美國醫療許可考試、沃頓商學院 MBA 考試,以及明尼蘇達大學法學院的考試。
資本市場狂熱了。
長久以來低迷的中概股,突然就被一個小小的 ChatGPT 拿捏的死去活來,短短幾天時間内股價大起大落,漲也 ChatGPT 概念股,跌也 ChatGPT 概念股。
科技公司更是全體躁動,着急火燎的趕着上線對應産品。有大廠甚至連完整的品控測試流程都等不及,冒着翻車危險強行上線内測産品。隻要跟 AI 有關系的公司,恨不得把 ChatGPT 貼在腦門上。
到底是資本市場更新了收割韭菜的方式,還是投資者在盲目跟風,又或者大廠在制造焦慮?一個聊天機器人而已,怎麼就輕松拿捏住了資本和廠商?
攪局者 ChatGPT,拿捏中概股
一開始,ChatGPT 就像一顆仙丹,含在嘴裡股價就暴漲。
百度官宣 3 月份完成内測類 ChatGPT 産品 " 文心一言 " 後,盤中最高漲超 18%,股價自去年 10 月最低點以來漲超過 125%,創下自 2021 年 11 月以來最高漲幅。
但接下來的事情逐漸開始變得離譜。
不管有沒有 AI 産品、是否具備研發能力,連個 PPT 都不需要,隻要官宣能跟 ChatGPT 扯上關系,股價就一定漲,甚至瀕臨退市的公司也靠着 ChatGPT 回光返照了一把。
已有的項目挖掘完了,有人開始 " 創造 " 新的目标。
盡管知乎并沒有官宣 ChatGPT 相關的消息,股市卻等不及了。在 " 中文互聯網最大的知識分享類社區,很适合用于開發 AIGC 模型 " 以及 " 問答和内容社區天生就和 ChatGPT 最契合 " 的呼聲下,一直不溫不火的股價突然飙升,最高漲幅超過 50%。
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漢王科技身上。這家主營電紙書、手寫闆的硬件廠商同樣沒有對 ChatGPT 發表态度,但由于業務中涉及到 NLP(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觸及 8 連闆。美圖、荔枝等,都因為被強行定義為 "ChatGPT 概念股 " 從而股價大漲特漲。
然而,還沒等狂歡進入高潮,一夜之間 ChatGPT 又變成了一個毒蘋果,ChatGPT 概念集體下挫,百度跌超 5%,美圖跌超 4%,知乎跌 11%。
有人稱這是 " 市場降溫 ",也有人說這是 ChatGPT 概念 " 熄火 "。他們認為,這是人們在劇烈的利益漲幅面前,被 FOMO 情緒影響而迷失對好壞項目判斷力的體現。
還有人認為,人工智能每隔 5-10 年就是一個輪回,如今距離 AI 上一次成為風口剛好 5 年多。風口中,難免魚龍混雜,而時間會讓 " 濫竽充數者 " 浮出水面,最終狂熱的市場情緒得以冷卻,公司的股價被重新評估。
以上觀點雖然解釋了股市出現波動的現象,卻并沒有解答形成這個現象最核心的問題:ChatGPT 到底用了什麼魅惑術,讓人們如此癫狂?
如果說,資本市場是因為有大量被 FOMO 支配的股民在盲目跟風,那麼科技大廠的集體癫狂,是不是也是在盲目跟風?他們這麼大張旗鼓的去對付一個小小的聊天機器人,是不是反應過激的表現?
ChatGPT 正威脅大廠根基
2022 年 11 月 30 日發布的 ChatGPT,是在一個叫做 GPT 的 AI 模型基礎上開發出來,本質上,我們可以認為它就是一個陪聊機器人。在 ChatGPT 問世之前,GPT 已經叠代到了 3.5 版本,如今 GPT4 的研發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雖然前幾次 GPT 版本的叠代都曾在業内引起過廣泛的讨論,但讨論範圍一直僅限于 AI 研究者内部,并沒有大範圍破圈。再加上 OpenAI 遲遲沒有推出更好的産品,展示的 GPT 應用場景又較狹窄,盡管大家都覺得 GPT 确實厲害,但破圈的爆點尚未到來。
況且 ChatGPT 背後的技術并非獨門秘籍,該模型所需要的千億級别的訓練數據、算力、研發資源等等,頭部大廠也都不缺。
2014 年被 Google 收購、開發出 AlphaGo 的 DeepMind,其 CEO Demis Hassabis 最近就表示:"ChatGPT 能做到的,我們能;ChatGPT 做不到的,我們也能。"
2019 年,百度在 Google 推出的開源模型 BERT 的基礎上推出了 ERNIE,甚至還一度力壓 GPT3,刷新了自然語言理解(NLU)權威榜的高分記錄。
更讓大廠放松警惕的是,開發 ChatGPT 的公司 OpenAI,核心員工不到 30 人。相比而言,Google Brain 的團隊超過 3000 人,開發了 DeepMind 團隊有 1000 多人。
因此當 ChatGPT 一開始在程序員圈子流行的時候,并沒有引起 Google 的重視。面對員工質問 Google 為什麼沒有對 ChatGPT 做出應對的時候,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和 Google AI 負責人 Jeff Dean 都認為,以 Google 的體量去應對一個 30 人團隊出品的聊天機器人,轉彎太急容易閃到腰。
但很快大廠們回過味來了:ChatGPT 不一樣,它已經足夠威脅到自家的核心業務了!
首當其沖的,是搜索引擎。當前搜索引擎的模式相對比較繁瑣,用戶輸入問題後,得到的是滿屏幕的鍊接,需要逐個點開才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其中還要忍受廣告的騷擾,以及大量的同質化内容。而同樣的問題,在 ChatGPT 中提問後立即就能得到解答,簡單明了,沒有廣告。
Gmail 之父 Paul Buchheit 認為,像 ChatGPT 這樣的機器人将在兩年内取代搜索引擎。要知道,Google 的收入 60% 依賴搜索業務,而百度包括搜索在内的核心業務收入占比超過 70%。
Google 第一個急了。
Pichai 将 ChatGPT 列為 "Code Red" 級别。Code Red 代表非常嚴重的安全警告或威脅,表示緊急狀況或危險狀況的威脅已經急劇惡化。為了趕進度,這位印度裔 CEO 在去年緊急召回已經退休 3 年的兩位創始人,請他們坐鎮 Google,确保公司能夠火力全開,從而在幾個月内肝出一款對标産品 Bard。
而百度為了迎戰 ChatGPT,不惜停掉從 2021 年 10 月就開始服役的聊天機器人 PLATO,全力開發文心一言。如果 PLATO 有人類的情感,它此刻的内心會是什麼想法呢?
對 ChatGPT 如臨大敵的,不止搜索巨人,還有雲計算巨頭。
亞馬遜警告員工少用 ChatGPT,聲稱 " 你的輸入可能被用作 ChatGPT 的叠代訓練數據,我們不希望它的輸出包含或類似于我們的機密信息 "。亞馬遜之所以對 ChatGPT 如此抵觸,害怕洩密隻是一方面,更關鍵的原因是 OpenAI 和微軟之間過于親密的關系。
在 AI 這個賽道,微軟明顯落後于 Google 和 Meta,但微軟選擇了一個更省事的方式,砸錢!2019 年,微軟向 OpenAI 投資 10 億美元。2023 年,微軟将投資金額提高了 10 倍,計劃 100 億美元的多年期投資。2020 年,OpenAI 一方面宣布開放 GPT3 的商用 API,另一方面卻給了微軟獨家授權。
如今,微軟已經将 ChatGPT 逐步整合到各個産品線中,尤其是和亞馬遜直接競争的雲業務 Azure。之前 AWS 在各個方面都碾壓 Azure,但去年 Azure 的使用量首次在一些情況下超過了 AWS,這對亞馬遜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号。ChatGPT 的火爆,加劇了亞馬遜的危機感。
蘋果和 Meta 雖然沒有推出對标産品,但都在财報會議上向投資人傳達了明确的态度。
蘋果 CEO Tim Cook 表示 "AI 影響我們的每一個産品和每一項服務 ",言下之意蘋果的硬件、軟件甚至售後等都和 AI 有關。盡管在蘋果鐵桶一般的封閉生态中,ChatGPT 沒有機會取代 Siri,蘋果隻需一個隐私授權就能輕松将其扼殺。但很明顯,Siri 已經被 ChatGPT 甩開了好幾條街,更可怕的是,它将會被集成到競争對手微軟的生态中。接下來,蘋果必須要認真對待這個小小的聊天機器人了。
Meta CEO 馬克紮克伯格也表示,将确保 Meta AI 部門得到足夠的支持以服務于元宇宙這個終極目标。而 Meta CFO 則透露,公司正在向 AI 部門 " 投入重金 "。Meta 的産品在用戶隐私、不當言論、操縱信息繭房等方面被廣為诟病,需要寄托 AI 來平息用戶的敵意。
跟随者正在翻車
最終,最先推出競品的 Google,第一個翻車了。
Bard 本來被 Google 深藏在實驗室,如今學徒期未滿就倉促上戰場。結果在衆目睽睽之下,因為一個極其低級的錯誤,導緻 Google 剛剛漲了 1.7% 的股價,立馬跌了 7.68%,虧掉了一個拼多多。
整個事件看起來有點無厘頭。在回答一個太空望遠鏡的問題時,Bard 錯将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遠鏡的成就,安在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身上。這說明了一個問題:AI 根本不理解輸入的内容,隻是針對輸入的數據,返回一個符合算法預期的數據而已。
圖靈獎得主、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的 Yann LeCun 近日表示,當下人工智能的理解能力,甚至還遠未達到貓狗的程度。
其實不光是 Bard,任何聊天機器人,包括 ChatGPT 都存在這個問題。
但 ChatGPT 是一家 " 小 " 公司開發的 " 概念展示 " 性質的産品,用戶對它沒有預期,即便出現錯誤,大家也會認為 " 還是小孩子嘛還有成長空間 ";而大廠的産品出現類似錯誤,大家則認為 " 都是成年人了怎麼能犯這麼幼稚的錯誤!",尤其是這個問題還是發生在發布會這麼隆重的場合。于是,Pichai 和 Jeff 一語成谶,Google 的急轉彎果然閃到了腰。
為什麼明知道有風險,他們偏要去冒險呢?因為 ChatGPT 已經不單純是一個 " 聊天機器人 " 或者 " 内容生産工具 " 了,它的背後承載了大廠之間的領土博弈、用戶争奪。
ChatGPT 上線僅 5 天,用戶數量就已突破百萬,截止今年一月份,活躍用戶已經過億。圍繞 ChatGPT 衍生出的各種偏門項目已經開始出現了一波小爆發,一些人發現用 ChatGPT 割起韭菜來,比 Web 3 更好用。這些行為産生的數據都源源不斷的傳輸給 OpenAI,讓 GPT 跑的越來越快,讓用戶對 ChatGPT 們越來越依賴,這是大廠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最終,有人認為 ChatGPT 是個巨大的威脅,有人發現它生财有道,有人用它解決實際痛點,有人覺得它強過人類伴侶…大家都為 ChatGPT 而狂熱。
寫在最後
Google 蹭 ChatGPT 熱度,有不得已的苦衷,更有可匹敵的實力。而中概股中,很多公司就是單純蹭熱度了。
目前國内企業中,已經明确有對标産品的隻有百度,而阿裡巴巴在達摩院和阿裡雲的雙加持下,相信發布對标産品也隻是時間問題。
而其它企業要麼 demo 還沒出,要麼幹脆表示要直接調用 ChatGPT 的 API,可是這樣一來,就相當于拱手将用戶數據白送給了 OpenAI,或者 OpenAI 的金主微軟爸爸。最終,這些公司可能将被困在别人的系統裡。
AI 車輪滾滾,所過之處泥沙俱下。在這個過程中,對任何産品的盲目崇拜,都可能會讓自己陷入泥淖。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