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産業鏈發展起來了,但消費者無力享受最新科技,是好是壞?
在問界 M9 發布之後,有了一個新段子:你們再不努力工作,以後隻能開奔馳與寶馬了。從定價來看,國産新能源集體沖超高端的趨勢,引發了很多争議。
華爲問界 M9 的售價是 46.98 萬元起,價格在 50~60 萬。理想 MEGA 定價 60 萬,比亞迪騰勢 D9 是 66 萬。長城坦克 700 是 70 萬,吉利極氪 001FR 賣 76.9 萬,蔚來 ET9 賣 80 萬。比亞迪仰望 U8,109.8 萬。
在 M9 發布之後,圍棋冠軍柯潔吐槽華爲問界 M9 太貴,評論區被自家鐵粉反戈暴擊,心态崩潰宣布退出 B 站。
國産車越來越貴,越來越高端,很多國人非常自豪,認爲中國汽車工業終于站起來了,終于把寶馬奔馳的品牌溢價打下去了,但如果科技不再爲大多數普通人服務,國産新能源要替代油車的進程,可能也将被延緩了。
爲什麽國産新能源想走高端?
因爲在換了新能源賽道之後,在新的賽道上,相對傳統的燃油車巨頭,國産新能源存在技術優勢與産品智能化優勢,車企在技術層面立得住,新能源車企在這個時間推出高端豪車,相當于趁熱打鐵。
其次,正如近期盧克文說的:任何品牌,發展路徑都是從上往下易,從下往上難。也就是說,如果一開始就做低端,未來要提價做高端就比較難。
再次是,現在很多新勢力在虧損,走高端利潤高,一旦大賣,能很快改善利潤報表。
走高端,理想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2018 年,毫無造車經驗的理想汽車用東安的增程器,力帆工廠代工,主打 " 冰箱彩電大沙發 ",售價 32.80 萬,銷售了超過了 20 萬輛,令整個中國汽車行業大跌眼鏡。發展到今天,4 萬的月銷量已經證明了理想在國内走高端成功了。
如今華爲問界也在複制理想的路線,從一開始就抄了理想作業。無論是增程路線,大型 SUV,還是六座五座車型切換,都借鑒了理想的成功經驗。去年問界 M7 上市前一天,餘承東還專程跑到理想門店觀摩。
從問界 M9 這款車來看,冰箱彩電大沙發一應俱全,投影、矩陣燈、121 度零重力,一堆屏幕,而華爲直接對标理想 L9 之外,還有超出理想的競争力,就是智駕能力。
M9 智駕系統的道路預瞄,帶來更精細化的 " 魔毯 " 體驗;智能座艙一直是華爲最大的賣點,M9 則是升級版。三排座椅都能達到 1 米的座艙空間,女王副駕也是基本配置。
此外,它還是首個實現全國都能開的 HUAWEI ADS 2.0 智駕系統、全球最大一體化壓鑄工藝、業界量産最高 22000 轉電機以及華爲途靈智能底盤等。
對于小米 SU7, 目前從設計到配置,消費者普遍認可這是一款好車,無論是顔值,性能,速度,續航,空間,智能化,都具備較強的競争力。
目前最受關注的是它的價格,但是雷軍已經否認了 14.9 萬以及 19.9 萬的定價。目前業内人士預估小米 SU7 大概率超過 30 萬。
華爲理想原本有希望沖擊寶馬奔馳,但定價決定了大盤上限
從國産新能源陣營來看,不可否認部分車企有在國内沖高端的實力,比如從 8 月數據來看,理想 3.39 萬銷量超越了寶馬奔馳與奧迪。如今從華爲 M9 的勢能來看,短短幾天預定超 2 萬輛,AIOT 問界在華爲加持下,也同樣有望在 40 萬 ~50 萬以上市場,給寶馬奔馳們帶來沖擊。
有人說,寶馬奔馳奧迪均價在五十萬的車型每月可賣不了 1 萬多輛,問界 M9 肯定是炸場成功了。
但問題是,寶馬奔馳們比的不是 50 萬以上的豪車市場,它有很多均價在 25 萬 ~35 萬空間的車型。
比如奔馳 A 級的售價在 21.48 萬元到 30 萬元之間,旗下共有多款車型可供選擇;寶馬 2 系的售價在 26.98 萬元到 33.98 萬元之間,旗下共有 6 款車型等。這才是它們的基本盤市場。
但國産新能源理想問界蔚來、長城坦克們如今 30 萬以上市場都看不上了,都在沖擊 40 萬以上、50 萬以上甚至 70 萬以上空間,但市場主流群體還是在前者。這也是爲什麽國産新勢力看起來很猛,但寶馬奔馳的基本盤依然沒有被撬動,品牌勢能仍在的原因。
有人就說了,國外豪車能在國内賣高價,國産新能源走高端爲什麽就不行了呢?這裏其實還有個問題需要思考,寶馬奔馳的品牌是經過全球市場驗證的,它的定價在哪個國家都能賣。
汽車行業一直是一個面向全球化的市場行業,高端品牌的被認可,一定是在全球主流市場被認可。在全球,沒有一個汽車高端品牌隻自己國家高端,在别的國家沒有存在感。國産新能源高端品牌在海外市場沒有建立存在感,這是備受質疑的問題所在。
新能源産業鏈發展起來了,但消費者無力享受最新科技,是好是壞?
此外,國産車企都在強調自己的技術諸多指标領先同行,但國産新能源的成長,本質都是依托中國工業水平與汽車産業鏈,有甯德時代和比亞迪供應電池,電機有聯電和彙川,一體化壓鑄機有外部供應商,整車制造則是大把廠商代工。
從國産車沖高端的套路來看,大緻就是依賴汽車工業,做出 " 合格夠用 " 的車底子,再往上加舒适配置 / 智駕,所謂技術,其實大部分成果是國内新能源産業鏈帶來的。
盡管如此,目前很多技術與産品還在試錯階段,底盤調校、車身空氣動力學,這些吃經驗的地方,新勢力底蘊還不夠。
有業内人士指出,國内高端車型的大型一體壓鑄鋁主承載件,除非可完全保證不上高速、不去野地、不走爛路,僅僅是城市通勤 …… 否則壓鑄鋁件意外斷裂風險率還是較高,事實上不适合做主承載結構與後車身大架,即便采用成本高昂的熱等靜壓技術後處理,意外失效風險依舊遠高于鍛造或焊接件。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中國汽車産業鏈發展了,本身成本也降低了,價格應該往平民化的方向走,如果科技的發展,隻爲極少數人服務,那麽科技發展的意義何在?
寶馬奔馳奧迪是高端車,但是它們的價位是很多國人咬咬牙可以買的,25~35 萬價位的車也還是比較多,但是國産新能源的旗艦産品開始集體往 40 萬、50 萬往上走。
在中國,大概有 9 億人平均月薪是 2000 元。大部分國人并不富裕,國内普遍都在消費降級。
國産新能源現在憋着一股勁要替代油車,但如果隻是服務于某個小圈層,你的産品,如果大多數國人隻能看着沸騰而不能親身駕駛,你的口碑就不能出圈。
你的技術隻是處在大多數人無法直接感觸的地方,而大多數國人如果感受不到你的駕駛體驗,就不會有強烈的沖動去支持新能源,而隻會更加信賴油車,對油車更有感情。
因此,新能源要颠覆油車,其實恰恰要在消費者都能買的起的主流價位空間,有很高的科技感與産品體驗,來形成非常強烈的沖擊力,才能說服消費者從油車轉移到新能源。
而油車是大多數家庭能買的起,感受的到,在 10-15 萬元價位級别,燃油車占據着絕對多數,約占總銷量的 68%。這也是爲什麽新能源發展了這麽久,但很多消費者依然認爲油車穩定耐用,性價比高的重要原因。
國産新能源現今越來越固執的要走高端這一步棋,其實把自己架在一個高度下不來,爲了品牌溢價,主動舍棄主流市場,可能也因此延緩了新能源替代油車的進程,因爲換車周期非常長的。
如果短期内大家買不起,無奈選擇寶馬奔馳,你要等他們重新換車,可能要等 5~10 年之後。
當科技不再爲普通主流消費者服務,喪失的是整個主流大盤的消費群體,如何把硬核的配置下放到主流價位空間,可能才是未來車企的一項重要競争力,這或許值得新勢力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