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楊坪
編 輯丨巫燕玲
9 月 8 日起,滬深北三大交易所融資融券新規正式實施。
據中國證監會批準,上交所修改了《上海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2023 年修訂)》第三十九條、深交所修改了《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2023 年修訂)》第 4.5 條、北交所修訂了《北京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細則》(以下合稱《實施細則》),将融資保證金比例從 100% 降低至 80%。
随後,各大券商也紛紛跟進,中信證券、中金财富、安信證券、廣發證券等多家券商發布公告,将于 9 月 11 日(下周一)起,将融資保證金比例由此前的 100% 調降至 80%。
" 這次最低融資保證金比例的調整,是落實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有力措施,可起到爲市場盤活存量資金、引入增量資金的積極作用,理論上可釋放約 4000 億元可融資空間,利于融資融券業務發展。" 長江證券研究所非銀團隊負責人吳一凡受訪表示。
兩融保證金調整正式實施
融資保證金比例,是指投資者融資買入時交付的保證金與融資交易金額的比例。
此次兩融保證金調整,是滬深北交易所落實證監會關于 "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 一攬子政策安排的重要舉措。
截至 2023 年 9 月 7 日,兩市兩融餘額超 1.5 萬億,日成交金額占 A 股成交金額 7.32%,是活躍市場的積極力量,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有助于吸引增量投資者參與兩融交易。
華創證券兩融業務負責人劉碩對本報記者指出:" 此舉一是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可适用于投資者新開倉合約,投資者每筆新開倉的可融資買入金額将增加,二是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可适用于投資者的未了結存量合約,允許證券公司根據與投資者的約定,在投資者不需了結存量合約的情況下即可适用新融資保證金比例,增加投資者保證金可用餘額。三是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可爲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
例如,投資者 100 萬元的保證金在原融資保證金比例 100% 的情況下,最多可以向證券公司融資 100 萬元買入證券,适用新融資保證金比例 80% 後,100 萬元的保證金最多可融資 125 萬元買入證券,可融資買入規模理論上也提升了 25%,推動提升交易活躍度、更好滿足投資者合理交易需求。
此外,投資者 100 萬元的保證金在原融資保證金比例 100% 的情況下,向證券公司融資 100 萬元買入證券後,保證金可用餘額爲 0,在适用新融資保證金比例 80% 後,保證金可用餘額變爲 20 萬元(100-100*80%=20),釋放的保證金可用于後續開倉買入 25 萬元證券(20/80%=25 ) , 可減少投資者資金占用、降低換倉成本和風險,更好盤活存量資金。
" 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有望提升兩融交易活躍度,提振市場信心和流動性。融資淨買入額回升往往伴随着成交額放大、風險偏好回升和賺錢效應改善,融資保證金比例下調落地後或盤活存量資金、吸引增量資金,爲市場積蓄上行動能。"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王以說道。
券商已完成各項準備工作
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調整自 9 月 8 日收市起實施,不少券商已經提前發布下調保證金的公告,同時完成實施降低融資保證金的各項準備工作。
中信證券公告稱,對于 2023 年 9 月 11 日前融資保證金比例爲 100% 的投資者,其 9 月 11 日及以後新開立融資合約适用的融資保證金比例調整爲 80%。對投資者在 2023 年 9 月 11 日前已經開立的融資保證金比例高于 80% 但不高于 100% 的融資合約,合約的融資保證金比例将自 2023 年 9 月 11 日起統一調整爲 80%。
中金财富證券也發布公告稱,新開倉客戶,對于主闆、科創闆及創業闆上市的股票及存托憑證,自上市首日起至第 5 個交易日期間,融資保證金比例爲 200%,自上市第 6 個交易日起,融資保證金比例下調至 80%;對于北交所上市的股票及存托憑證,融資保證金比例維持 150% 暫不調整。存量客戶,如不屬于特别情況,融資保證金比例也将下調至 80%。上述調整将于 9 月 11 日生效。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部分券商還提醒客戶可以申請适當調高授信額度,即理論可融資的最大規模,以應對可能的交易需要,并向投資者進行了風險揭示,引導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
截至 9 月 7 日,深交所兩融标的共 1806 隻,兩融餘額合計 7301.54 億元,占流通市值比例爲 2.75%。
浙商證券信用業務部負責人陳永忠表示:" 浙商證券全面落實貫徹此次調整,在實施前公示的各标的證券融資保證金比例、存量融資合約的保證金比例上均做了下調,投資者的融資杠杆還有保證金得到了有效釋放,相信一定能爲市場注入更多的活力。"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譚雅涵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