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顧潇 文 / 攝)揚州搓背是一項非遺項目,疫情期間,包括揚州搓背在内的揚州沐浴足療行業遭受重創。最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變化,揚州沐浴足療行業又恢複了往日的煙火氣。在元旦、春節期間等着搓背的遊客排起了長隊,搓背師傅們開心地表示 " 累并快樂着 "。
△疫情放開後,張雲松大師又開始忙碌起來
2 月 7 日,在揚州老城區的一家揚州搓背館,搓背師張雲松一邊施展 " 八輕八重 " 的搓背手藝,一邊向客人講解揚州曆史文化。隻見他雙手時而上下翻飛,時而蜻蜓點水,搓完背之後再來一陣敲背保健,噼裡啪啦的特别有節奏感。" 最近我們的客人又多了起來,有時候要忙到淩晨一兩點才能下班回家,我們搓背師傅幹得很開心。" 看着生意轉好,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張雲松的臉上。
而在 9 個月前,揚州沐浴足療行業發出的 " 求援書 " 依然讓人記憶猶新。由于疫情反複以及停業後難以回升的客流,讓揚州沐浴足療業過得十分艱難,靠雙手養活一家的老手藝人們,沒了收入,生計難以維持。" 前兩年客流量減少了不少,搓背館也是開開停停,有好幾個月我們是一分錢都沒有。" 再回想起之前的艱難處境,張雲松已經少了很多焦慮," 畢竟我們挺過來了,現在又恢複了往日的繁榮。"
"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 是揚州久負盛名的文化特色,揚州傳統修腳搓背等技藝名噪天下,并傳承數百年。多年來揚州搓背大軍北闖關東,南下廣東,其中儀征樸席更是有不少村民常年在外以搓澡為業。今年 52 歲的張雲松就是儀征人,21 歲就跟着同鄉的搓背師傅來到東北搓背,這一幹就是 31 年。搓背是個體力活,雖然辛苦但卻讓張雲松娶妻生女,在家鄉早早就蓋起來樓房。
2015 年,揚州《沐浴擦背技術要求及服務規範》被正式列為國家行業标準。2018 年,揚州傳統搓背術正式入選第四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以前在外地目的很簡單,就是掙錢,回揚州是想把搓背當作一個事業來做。" 前幾年,張雲松和同是搓背師傅的妻子回到了揚州,來到揚州非遺技藝活态展示項目——揚州搓背館做起了搓背師。
" 搓背館大廳裡都是人在排隊,甚至有人專門乘坐飛機過來搓背修腳。" 張雲松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揚州搓背特别受外地遊客和年輕人歡迎。
沒想到搓背館才開了一年不到,就遭遇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2021 年,為了能撐過疫情,把品牌維持下去,我在銀行貸款了 110 萬元。" 江蘇省鄉土人才 " 三帶 " 能手、揚州搓背館負責人劉廣明告訴記者,疫情之下,揚州的沐浴足療行業過得十分艱難,不少搓背師傅甚至去工地打工來維持生計,等複工了再回來上班。而每個月的房租、社保、員工工資更是讓經營者難以為繼。疫情期間,員工流失、經營困難、關店倒閉成為揚州沐浴足療行業的常态。
疫情之下雖然有很多困難,但揚州沐浴足療行業也在積極自救,劉廣明嘗試着進行短視頻推廣,他和員工一起寫腳本、拍視頻,吸引了不少客流。陸琴足藝也開通了短視頻平台賬号,通過短視頻直觀展現傳統修腳技藝,宣傳工匠精神,開辟了更多客源。
" 現在我們的客流量已經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2023 年元旦和春節期間,大量的客流再次 " 擠爆 " 了揚州搓背館,師傅們終于又有背可搓、有腳可修了。劉廣明在南京、鄭州等城市也開設了新店和加盟店,讓揚州非遺搓背走出揚州走向了全國。渡過難關之後,劉廣明又将面臨人才緊缺的問題,最近張雲松被升任技術總監,對新招聘來的搓背師傅進行培訓,将更多非遺搓背人才輸送到全國各地。
(編輯 陳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