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極兔被爆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赴港上市,目标估值200億美金。
極兔官方雖對傳言不予置評,但行業的一種聲音是,極兔的現金流狀況和經營處境,已等不到下半年。有說法稱,創始人李傑甚至直接下達命令,要求極兔必須在2023年Q1遞交招股書,盡早上市。
坊間傳言,爲了讓即将公開的财務數據更漂亮,近期極兔讓員工每天瘋狂加班加點拓市場、做增長,甚至發生了極兔的員工,找第三方公司買流水做數據的情況,讓圈内大跌眼鏡。
2021年融資20億美金的極兔,看似資金充沛,可實際上,手上的百億現金燒得遠比外界想象中更快,東南亞主戰場更是受到對手的強勢反擊,還接連遭遇了大客戶的反水……
内外交困下,2023年或許是極兔IPO的最佳時間窗口,一旦錯過,能否撐起200億美金的市值,未知變量會越來越多。備受行業羨慕的融資大王極兔,究竟出了什麽問題?
01極兔的"衆叛親離"
"極兔主戰場起火了。"知情人士告訴雷峰網,2022年極兔在東南亞市場,基本維持盈虧平衡,過着拆東牆補西牆的日子:印尼、菲律賓市場還能貢獻正現金流,但在泰國、越南虧損巨大。
在越南,極兔的倉庫訂單被Shopee直營狠踩;在泰國,因卷入與Flash、嘉裏物流的價格戰,虧損尤爲嚴重。
業内粗略估算,極兔在泰國和越南的虧空,加起來幾乎等于印尼和菲律賓賺的錢。東南亞主陣地無法貢獻利潤的同時,極兔在中國市場的擴張也消耗着巨大的現金流,使得其處境更加雪上加霜。
挾代理與資本,殺入國内
就在李傑宣布回國做業務後,渠道商和投資界瞬間被點燃。OPPO的全國代理商們一呼百應,全國有六省的倉庫都免費租給極兔。
更誇張的是,有說法稱李傑給投資人們發了幾條微信,就搞來了OPPO地方經銷商的10億多美金。在李傑的帶領下,極兔執行力爆表。
2020年3月,李傑揚言兩年沖到日單量2000萬的目标,最終僅用了10個月。2021年10月,極兔更是作價10億美金收購百世快遞,令行業咋舌。
消息稱,極兔收購百世的重要目的,一方面是拓展産能,另一方面是爲了拿下淘系的接口。
李傑和他的極兔完美踐行了《孫子兵法》中的軍争之道: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動如雷震。
不過與東南亞佛系的競争環境不同,國内友商們同樣是孫武筆下最骁勇善戰角色的化身,如風、如火、如雷霆。風火與雷電之間的碰撞,讓中國的快遞市場早已卷出天際。
極兔在國内起網的難度非比尋常,爲了搶占市場,極兔甚至打出8毛人民币發全國的最低價。不過這種低級價格戰因多重因素很快被叫停,極兔擅長的閃電戰也逐漸變成了拉鋸戰。
其次,閃電戰帶來的必然後果是管理模式的粗糙和心态的焦灼,爲了盡快結束這場戰鬥,極兔隻重用自己熟悉、聽話的嫡系部隊。
雷峰網了解到,極兔與百世快遞的整合不順利,整合後單量也不及預期。極兔收購百世後,在業務上,隻信任自己的嫡系——讓原OPPO體系的加盟商吞并百世系。
偏袒的代價是數千家百世加盟商集體出走,同時帶走了客戶資源。
那段時間,百世的訂單暴跌,原來百世來自淘系的訂單,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極兔的死對頭——通達系。而關于淘系接口的數字也不及預期,目前占比隻有10%左右,這非常影響極兔在國内單量的上漲。
拼多多不再"忠誠"?
拼多多曾與極兔一直相互成就。遙想當年,黃峥屢次請求極兔回國發展;2020年的蜜月期,極兔一度有95%的國内包裹來自拼多多。
然而雞蛋不會隻放在一個籃子裏,二者鸾鳳和鳴的時間并不長。不久後,拼多多開始扶持其他物流快遞公司;極兔也積極與淘系合作。
帶着誠意和性價比的極兔,确實博得了淘系商家的一時歡喜,隻不過當大量商家試用一段時間後,還是選擇了離開。抛開磨合、扶持等客觀因素,核心原因之一是極兔的履約時效不夠穩定。
與此同時,極兔在國内的産能開始不足,2022年底,部分消費者發現在淘系購買的商品,選擇極兔配送出現了原路返回的情況。
兜兜轉轉下,當前極兔僅有20%的訂單來自淘系,還要面臨繼續下跌的風險。外界原本以爲拼多多跨境業務Temu會給極兔創造不少的想象空間,可實際上後者隻賺了波流水,并沒多少利潤進來。
盡管目前Temu給極兔的日訂單包裹有8萬票,但極兔的報價刨除人工等費用基本不賺錢。
在此節骨眼上,行業又傳來極兔漲價的消息,Temu開始尋找履約更好、價格更低的物流商,并加大對極兔友商的派件(雷峰網将推出《圍剿亞馬遜系列選題--第一篇:Temu輸不了》,詳情請聯系代潤澤dairunze)。一系列"衆叛",其實都指向了一個問題:極兔讓他們缺乏安全感。縱使是與極兔情同手足的Shopee,也時刻提防着往日的恩人。
Shopee的倒戈
2015年,Shopee CEO馮陟旻于親自帶着十幾個業務夥伴跑到印尼首都雅加達,拜會極兔團隊。
登門後一行人才發現,迎接他們的最大挑戰并非能否談攏合作,而是第二天能不能豎着走出去。
極兔盛行酒桌文化,從創始人李傑到公司核心骨幹都特别愛喝、能喝,一身的江湖氣。
據說李傑在雅加達北部有一座别墅,專門用于擺酒宴。下屬找李傑彙報工作,也會被拉去喝酒。
而極兔和Shopee的合作,也始于一場酒局。
雙方從當天下午一直喝到第二天淩晨。席間,極兔團隊開始連環敬酒,馮陟旻一行人盛情難卻,杯杯奉陪,很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馮陟旻此行是來和極兔談合作的。當時Shopee剛剛起步,想靠"包郵"這個賣點打開局面,需要極兔這個物流服務商的支持。
極兔雖然靠着承運OPPO的手機訂單在印尼嶄露頭角,但公司繼續做大,仍迫切需要更多的訂單。
于是,酒酣耳熱之際,雙方袒露胸襟,相談甚歡,當即拍着桌子決定手拉手一起打江山。
這場酒局後,極兔和Shopee開啓了長達數年的蜜月期。
李傑等人與客戶一次次的金樽對月,也成爲了極兔在東南亞地區野蠻生長、逆勢崛起的縮影。
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這對曾經親密無間的夥伴開始心生嫌隙,不安全感彌漫。更多内幕,添加作者姚單微信 ydinitialheart。
無論是拼多多還是Shopee,對極兔安全感的缺失,來自三方面。
一是極兔國内履約時間不穩定;其次在物流商選擇上,電商平台不想把雞蛋重點放在一個籃子裏,Lazada自廢武功的三年,症結源自與單家物流商利益綁太死,這背後與Lazada一名多年未被阿裏踢出局的創始元老有關,詳情添加作者微信,了解内幕。
更重要的是,無論國内亦或是東南亞,由于極兔掌握了電商平台最核心的爆品數據和用戶購買頻次數據,巨頭們一直忌憚極兔揭竿而起自己做電商。畢竟極兔自己做電商的話,對保障其打底物流訂單量将大有裨益。
曾與極兔同舟共濟的Shopee,不僅看到了Lazada的前車之鑒,它還發現,極兔正在Shopee的業務邊界瘋狂的試探:Shopee要代運營公司,極兔孵化了Jet Commerce;Shopee要品牌賣家,極兔就投資、孵化了一個專門做賣家的團隊,現在他們已經成了Shopee各個品類的Top5賣家。
Shopee十分擔心殺紅了眼的極兔,一路冒進把戰火燒到自己的主陣地,早在2021年,Shopee高層就意識到不能讓極兔掌握自己的數據信息,要阻斷極兔與賣家的直接聯系,内部非常嚴肅地讨論過對策。
知情人士還稱,Shopee能拿到極兔的業務數據,推算出後者的淨利潤後,再制定不菲的抽成比例。
不過現實是,極兔吃掉了很多Shopee的利潤,印尼市場的毛利率甚至超過30%。沒有安全感的Shopee,死死地将利益控制權揣在自己手裏,讓極兔可以被牽着鼻子走。
而Shopee背負着巨大的盈利壓力,需要自建物流降低成本。以印尼市場爲例,shopee目前正在投入大量資金建倉、組建快遞車隊甚至購買船隻,以滿足島國印尼的配送需求。
一旦Shopee構建起自己的快遞網絡,極兔就可能變得可有可無,這對于極兔而言無疑是創辦以來一次巨大的挑戰。
極兔的餘糧能消除不安全感嗎?
三個不安全感上,極兔十分被動,但也隻能消弭一個:擴大國内産能,提升履約的穩定性。
2023年開始,極兔的分撥中心開始加派投入,隻不過這又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
以行業老前輩中通爲例,當年爲了增加産能,一年投入50-60億人民币。這筆錢誰也逃不了,極兔也不例外。
而且在新興五國市場,極兔也還在燒錢。在此情況下,20.5億美金的融資,其實并不耐燒。此外,極兔還欠着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10億借款。
"可以說,極兔今年的壓力非常大。"消息人士透露,極兔在前一輪融到的資金,僅夠維持1-2年。
因此,在業務存在諸多不确定因素的節點上,盡快上市融錢是極兔的最佳選擇。
這就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個,極兔如何上市後保持高市值?
前文提到,極兔在東南亞市場盈利情況一般,如果不解決國内盈利問題,以當下的處境,很難确保上市後長期保持高市值。
第二個,極兔的融資能力是否依然強勁?
消息稱,目前爲止極兔沒用完2021年淡馬錫投的2.5億美金。這筆錢,除了用于開拓新市場,也要給母公司按8倍PS的價格回購老股。
盡管極兔正着手最新一輪融資,然而如果持續燒錢,業内分析稱,公司不見得能拿出按200億美金估值來回購老股的錢。
綜上,上市後的極兔市值一旦下跌,再缺乏融資能力,盡管不至于崩盤,但所造就的業内神話故事将被蒙上一層陰影。
雖然極兔面前的問題重重,但不妨礙它是繼TikTok之後,新生代出海的最佳模闆之一。
回看極兔這些年,從菲律賓保安槍下顫顫巍巍的一介草莽,到衆巨頭相繼拜碼頭的東南亞快遞一哥,又到現在被夥伴倒戈,極兔這些年經曆了什麽?
02财閥槍下的極兔,硬杠菜鳥、嘉裏、Flash
極兔内部流傳着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年菲律賓,一位頗有權勢的财閥的别墅外,綠樹掩映之中,幾個中國面孔拾階而上。
他們還沒來得及接近别墅的大門,斜刺裏忽然沖出幾位荷槍實彈的保安,将他們團團圍住。子彈上膛冰冷清冽的金屬碰撞聲劃破空氣,透着絲絲寒意。
被包圍的幾個中國面孔盡管内心慌亂,但還是強自鎮定,不疾不徐地道明了身份和來意。
原來,他們都是極兔速遞的員工,來這裏是希望和财閥談合作的。
彼時,在印尼嶄露頭角的極兔準備開拓菲律賓市場,正四處尋找訂單。
東南亞國家的重要産業幾乎都掌握在當地财閥的手中,極兔想要在菲律賓拿訂單,免不了要找這些财閥"拜碼頭"。
此前,他們數次約見這位财閥,都沒能得到見面的機會。畢竟當時極兔還隻是一家普通的小快遞公司,在菲律賓市場更是毫無根基,不被重視也很正常。
極兔的人不甘心就此放棄,他們的行事風格是:你一再拒絕,我就一再上門,一直溝通,直到把訂單談下來。
既然約見未果,他們便決定直接闖到财閥的家裏和他談。這才有了前面這個我們隻有在黑幫電影裏才能見到的畫面。
菲律賓是一個可以合法持槍的國家。如果有人私闖民宅,主人是有權直接開槍将其擊斃的。可以說,極兔的人完全是在冒着生命危險談訂單。
最終,财閥被他們不怕死的精神所打動,開始了與極兔的第一次合作。極兔就此在菲律賓打開了局面。
這個故事堪稱極兔在東南亞開基立業的最佳縮影,後來被極兔官方拿來在發布會上反複宣講。
在許多關于極兔的叙事中,極兔人的冒死精神和團隊戰鬥力都被視作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據說極兔早期在東南亞各國開疆辟土的元老都是從國内派出去的,戰鬥力特别強。相比于東南亞本土的華人,他們更加大膽和富有冒險精神。
一位在東南亞市場深耕多年的賣家告訴雷峰網,東南亞那些老牌快遞公司背後其實都是華人——華人老闆和華人代理商。但這些人可能在東南亞待久了,被同化了,相比真正從中國過去的那批人,還是少一些幹勁和精氣神。
而且中國人在海外格外團結。一個頗有意思的細節是,極兔的許多高管都和創始人李傑一樣是光頭。
起于OPPO,成于電商,極兔開啓極速狂飙
極兔能夠在東南亞以黑馬之姿異軍突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毫無疑問是OPPO。
創立極兔之前,李傑曾是OPPO印尼的創始人,2013年帶領OPPO團隊開辟印尼市場,一年後就把市場份額做到了7%。
出身OPPO系的極兔,最早便是靠承運OPPO手機起家的。
過去幾年,OPPO在印尼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根據Counterpoint發布的2021年印尼智能手機出貨量榜單數據,OPPO拿下印尼第一的位置,占比高達21.8%。OPPO龐大的訂單量爲極兔提供了穩定的業務保障。
除了充足的訂單,OPPO也爲極兔起步提供了資金支持。OPPO創始人陳明永是極兔的早期投資人之一以及董事長。
極兔内部有一種說法,極兔的英文名稱"J&T Express"中的J和T分别代指的便是 Jet(李傑)和 OPPO 的老闆 Tony(陳明永)。由此可見極兔和OPPO的關系之密切。
快遞業務實際是一個不斷織網的過程,很重也很慢。極兔之所以能夠在短短時間内碾壓本土老牌快遞公司,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OPPO經銷商體系的強大勢能。
據了解,極兔快遞站點的分銷商、代理商很多都是原來OPPO體系下的經銷商。他們之前跟着李傑從OPPO上賺到了錢,十分相信李傑的能力,認爲李傑一定也可以帶着他們從極兔上賺到錢。
這些人看起來隻是極兔的外部代理商,但和極兔的關系卻比一般代理商更加緊密,配合起來,遠比那些本土快遞公司更加高效。
數據顯示,2017年OPPO在印尼所有城市擁有超過20000個經銷商夥伴。以此爲根基,極兔僅用兩年時間就在印尼打造了10000+的物流車隊和4000+的快遞網點。
團隊戰鬥力和OPPO系的資源扶持,固然是極兔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在于,成立于2015年的極兔恰好趕上了東南亞電商平台的浪潮。
物流的核心是商流,隻有掌握了足夠多的訂單,快遞公司才能夠支撐起龐大的網絡,攤薄包裹的運輸成本,從而實現盈利。當前,電商無疑是商流效率最高和最密集的行業。在國内,四通一達便是借着淘系平台龐大的商流才迅速成長起來的。
數據顯示,2015年東南亞地區電商市場規模僅55億美元,2017年接近110億美元,2018年更是蹿升到超過230億美元。自2015年以來,單是Lazada、Shopee和Tokopedia這3大東南亞電商平台的總規模就增長了7倍以上。巨大的市場增量爲極兔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
當時,極兔與亞馬遜、Lazada、Tokopedia、Shopee等主流電商平台陸續達成了合作。TikTok入局東南亞後,訂單也是第一個給了極兔。而其中對極兔助力最大的,無疑是作爲東南亞第一大電商平台的Shopee。
2015年與Shopee的那場酒局之後,極兔正式開啓了自己的極速狂飙之路。
靠着Shopee的龐大訂單量,極兔奠定了在印尼的江湖地位,并迅速成長爲東南亞第一梯隊的快遞公司,在2019年拿下了約20%的市場份額。
而改善了物流服務的Shopee也飛速增長,超越Lazada,一舉拿下了東南亞第一電商的桂冠。
手握好牌,菜鳥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極兔和Shopee的珠聯璧合固然令人豔羨,但更早手握一手好牌的其實是菜鳥。
早在2014年,菜鳥就推出了跨境物流解決方案,嘗試走出國門。
兩年後,阿裏以10億美元控股了彼時還頭頂東南亞第一大電商平台桂冠的Lazada。一手電商,一手物流,二者協同,阿裏完全有機會在東南亞市場幹出一番大作爲。
事實上,菜鳥在東南亞市場的存在感很弱,不僅遠遜極兔,甚至還不如東南亞本土的物流公司。
這與其定位有關。
以跨境爲例,業務層面,菜鳥不僅整合Lazada,還整合速賣通、天貓國際、天貓出海等業務。
2015年阿裏開始了對Lazada的收購,東南亞成爲菜鳥國際化布局的重要戰略要地之一。
2017年1月,萬霖擔任菜鳥總裁,同年,菜鳥外派了一批技術骨幹到Lazada進行業務整合。
由于菜鳥将業務分爲天網、地網和人網。天網針對的是數據層,按照這個邏輯,菜鳥決定先整合倉,再整合OMS。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很快大家發現,盡管面前的業務體量隻有幾億美金,實操下來讓大家窒息。
"這明擺着就是一堆外國人寫的爛代碼!"
因此,團隊将Lazada的倉并到菜鳥倉體系,數據打通就花了一年的時間。
然而光整合了倉,還不足以将菜鳥的整個支撐網連成線。
2018年菜鳥又整合了Lazada的OMS,串聯前後台,這期間也發生了諸多問題。(詳情請關注雷峰網,我們還将推出阿裏國際化相關選題,歡迎添加作者微信nanjieyu,聊聊阿裏出海那些事)
不僅做業務整合,菜鳥在2017年後開始在東南亞走重資産模式,加大投入建倉。
盡管投入力度不小,但菜鳥在東南亞的業務進展卻并不盡人意。
一些東南亞賣家甚至都沒使用過菜鳥的服務。甚至市場上出現了"想法布局很恢弘,能真正落地的業務少之又少"的聲音。
與極兔等激進的擴張策略不同,菜鳥沿襲阿裏的特征,習慣性提出3-5年的戰略計劃。
然而這樣的戰略方針,被一些行業人士質疑。
一種觀點認爲,在國内,菜鳥可以依托淘寶、天貓龐大的訂單量和發達的基建,然而東南亞是另外的世界。由于在東南亞沒太多的選擇,外加Lazada和菜鳥業務強綁定,久而久之,菜鳥與最活躍的賣家群體逐漸脫節。
當行業出現了價格戰,缺乏訂單量讓菜鳥在價格上不占優勢。
戰略是否适用在東南亞,有待時間來驗證,我們也歡迎大家來讨論。
作爲一家互聯網公司,又沒對标企業,菜鳥的組織架構也與大部分物流企業不同。
傳統的快遞、物流公司,在管理上呈金字塔結構,而菜鳥的高管在十人左右浮動,每個人又負責不同的業務。
而且,菜鳥内部有諸多項目組,又有對應的項目經理。
如此扁平化的管理,對某款産品或業務一旦沒有統一的标準,呈現的結果也不盡相同,各個團隊間的協同效果也會打折扣。
菜鳥的運營體系也是按國家劃分,阿裏體系各領域的事業線以及單獨的物流部門,跟菜鳥的劃分又不清晰。
至此一段時間裏,Lazada在開放第三方物流之前,又貴又慢被諸多賣家诟病。
蔣凡對此非常焦慮。蔣凡接管阿裏海外後,不止一次開會讨論Lazada的物流問題。
坊間消息稱,在會議上,蔣凡和萬霖進行了激烈地争論。
蔣凡認爲,菜鳥不該獨家霸占Lazada的物流業務,因此Lazada必須開放第三方物流。
結果上,集團通過了蔣凡的方案,Lazada開放了第三方物流,而蔣凡和萬霖的關系也鬧得很僵。來回拉扯之間,菜鳥也并沒有對極兔造成實質性的沖擊。
拳打Flash、腳踢嘉裏,極兔苦戰泰國市場
2019年,極兔殺入泰國市場,與嘉裏物流、Flash上演了一場長達三年的"三國殺"。
嘉裏物流是典型的老牌物流公司,自2006年以來,已在泰國耕耘了近20年,可謂根深葉茂,号稱泰國版順豐。
Flash雖然年輕,2017年5月才成立,但發展勢頭驚人,連續多輪獲得阿裏eWTP基金等實力投資機構的加持,如今已自稱是泰國最大的快遞公司。
爲突破新舊勢力的封鎖,快速在泰國市場站穩腳跟,極兔展開雷霆攻勢。僅用一年,就在泰國開設了300多家網點。與此同時,大力推廣價格低至9.9泰铢的快遞包郵活動,長期霸屏泰國的地鐵站和電視媒體。
面對極兔的來勢洶洶,Flash積極應戰,迅速推出了價格低至10泰铢的包郵活動。作爲參照,同行的單價基本在20-30泰铢。
Flash的劇烈反應并不令人意外,它和極兔類似,都是依靠電商件起家。極兔殺進泰國市場,首當其沖的就是它。而且,泰國是其大本營,Flash退無可退。所以它一定會努力保住在泰國市場的地位,一直燒錢補貼跟極兔打價格戰。
相比之下,嘉裏物流的态度則顯得暧昧不清、搖擺不定。其官方曾表示,面對初創企業用價格、補貼來燒錢競争,公司拟在産品細分上發展重型運輸服務、冷凍快遞服務等。
言下之意,嘉裏物流并不準備與極兔和Flash正面硬鋼,而是準備避其鋒芒,通過業務的差異化來殺出一條路。
因此有業内人士稱,"嘉裏物流被極兔、Flash卷得有點不知道怎麽打價格戰了。"不過也有人認爲,這是因爲嘉裏物流在一門心思盤算着怎麽盈利,股東們都不想虧損。
這種猜測并非沒有道理。
據傳,它們鬥得最激烈的時候,快遞價格曾一度最低隻有7.7泰铢。
而此前一直盈利的嘉裏物流也罕見地出現了虧損,2022年上半年電子商貿及快遞業務虧損了3.93億港元,市場份額甚至不及Flash。
嘉裏物流在财報中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其泰國子公司Kerry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陷入了價格戰導緻的。
或許正是出于這樣的考量,2021年下半年,嘉裏物流以146億元的價格将51%的股權賣給了順豐。
嘉裏物流與順豐的牽手堪稱一場雙向奔赴。一方面,面對極兔和Flash的猛烈攻勢,嘉裏物流需要找到一棵好乘涼的大樹;另一方面,順豐也需要嘉裏物流填充其業務,以在戰略上防備極兔。
順豐在東南亞的業務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先是落子新加坡,而後又覆蓋了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
不過折騰了十多年,順豐國際在東南亞基本沒泛起什麽水花,大力布局的順豐小包業務始終不見起色。
業内分析,順豐主要是在運力和幹線上花功夫。如果按照攬、幹、倉、配來講,它隻是把國内的攬收和幹線做了,卻沒有做目的國的倉配和最後一公裏能力建設。
而且順豐國際的戰略始終搖擺不定,到底是幹B2B還是B2C,是做幹線還是落地配,每年都在調整,目前還處于變數階段。
以至于大家調侃,順豐在東南亞最大的成績就是收購了嘉裏物流。
不過,順豐與嘉裏物流的融合也并不順利。
收購之初,順豐國際未确定在東南亞到底是以嘉裏物流爲核心,還是将順豐國際與嘉裏物流合并。戰略上的搖擺不定,使得團隊陷入了劇烈的動蕩,這加速了順豐國際部原負責人的離開,原來的團隊也随之解體。
據知情人士透露,嘉裏物流賣身順豐符合股東的利益,卻并不爲團隊所接受。"嘉裏物流那幫人看不起順豐,覺得順豐這幫人賺的是時代紅利。順豐也就幾十年曆史,在國際闆塊的積累還是不夠,而嘉裏物流縱橫東南亞這麽多年一定是有沉澱、有積累的"。
業内人士猜測,順豐國際和嘉裏物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業務,這兩個團隊有可能整合成一個團隊,對外可能會根據市場的接受度而考慮用順豐品牌或嘉裏物流。如果嘉裏物流這個品牌的市場接受度比較高,也可能繼續留着,兩者合并存在不确定性。
雷峰網最新了解到,經過一年時間的摸索,順豐最終決定将國際業務全部轉到嘉裏物流,并且不走自營了。
順豐國際與嘉裏物流的融合問題,實則折射出中國企業與東南亞本土企業的合作現狀——内鬥撕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東跟泰國Central的撕逼。去年6月泰國Central被曝以文化和工作方式的差異爲由,計劃從合資電商平台JD Central撤資。如今京東關停泰國站、印尼站,驗證了此傳聞是闆上釘釘之事。
回到這場快遞"三國殺",極兔的雷霆攻勢雖然逼得Flash應戰、嘉裏物流賣身,但戰争打到現在,它仍未将泰國市場拿下,泰國業務虧損非常嚴重。
根本原因在于,泰國市場掌握在當地财閥手中,競争局勢複雜,不是有錢進去就能打。尤其是Flash這種泰國本土發家的企業,背後的利益盤根錯節,這種優勢是極兔所不具備的。
事實上,極兔之所以可以主導東南亞市場多年,多少也是因爲背後涉及到本地股東的利益。
極兔的戰鬥力是本土公司所不能比拟的,本地股東踢不開它,就隻能支持中國人來幹。苦戰泰國隻是極兔窘境的一個縮影,随着戰線越來越長,極兔的樹敵正越來越多。
在東南亞國家,違規爲賣家提供雙清包稅、包稅通關服務,幫助賣家做虛假交易以及騙取清關資質,是行業常态。這成了行業内惡性競争、相互舉報的"彈藥"。
有賣家向雷峰網透露,東南亞郵包中,灰清業務比正規業務還多。過去幾年野蠻生長的極兔,難免有一些業務不合規,這很容易成爲競争對手的靶子。
即将IPO的極兔,未來想走上正規化發展的道路,勢必需要砍掉這部分不合規的業務。尤其是在極兔被曝出正在籌備上市的背景下,業務合規化更加顯得迫在眉睫。可一旦将這些業務全部砍掉,極兔的增長必然會受到影響。
先抓合規還是先抓增長,這對于極兔是個兩難的問題。
内外交困之下,好消息是,極兔仍有時間。
雷峰網将推出京東國際東南亞七年之癢、阿裏國際化、順豐再戰東南亞相關選題,歡迎添加作者微信LW_PLUS互通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