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6 月 6 日訊(編輯 史正丞)北京時間周二傍晚,創投圈金字招牌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發布 " 全球商業更新 ",宣布将全球業務拆分成 3 個實體,紅杉中國、印度 / 東南亞和歐美風投業務将獨立運營。
(來源:紅杉資本)
紅杉表示,在各個地區取得的成功離不開公司關注創始人和本土優先的策略。在當地建立熟知本土産業的風投團隊,使得每一個實體都能搭建海納産業領先公司的投資組合。過去 15 年裏,公司建立了獨一無二、非常規的去中心化業務模型,每個實體都擁有獨立的所有權和決策權,同時共享一部分後台功能。
然而時至今日,繼續運營這樣一個去中心化的全球投資業務,正變得越來越困難。例如共享後台已經從優勢變爲阻力,各個地區實體的投資中也有不少公司成爲世界級的企業,但不同團隊共用的紅杉品牌正令市場愈發困惑。
正因如此,紅杉決定充分擁抱 " 本土優先 " 的策略,将在 2024 年 3 月 31 日前實現各個實體之間的完全獨立運營。紅杉中國将繼續使用 " 紅杉 " 這個中文名,英文名稱将改爲 "HongShan",紅杉印度 / 東南亞将改名爲 Peak XV,歐美風投業務将繼續使用 "Sequoia Capital" 的名号。
完全獨立後能走得更遠
在公開聲明的最後,由 Roelof Botha、Neil Shen(沈南鵬)和 Shailendra Singh 三人共同署名。
3 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拆分的決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讨論,并在過去幾個月裏不斷增強。Botha 表示,事情似乎朝着變得更難而不是更容易的方向發展,但這并不意味着我們 " 揮舞着白旗撤退 " 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更像是一場勝利,因爲這些完全獨立的業務可以走得更遠。
3 人也一緻否認是地緣問題促成了這一變化,強調各個地區不斷擴張的投資組合造成的沖突,造成的影響會更大一些。除了頭部科創公司本身的競争外,中國、印度的企業也開始走向全球,遠程辦公更是模糊了國别的界限。
Botha 介紹稱,近期有家美國團隊投資的公司抱怨稱,他們在印度的競争對手對潛在客戶說,他們是紅杉在這個領域的最大投資。當然,這家印度公司拿到了紅杉印度的投資。Singh 表示,以前也有過紅杉美國的企業抱怨稱印度團隊投資的公司可能會成爲競品,所以最終印度團隊清退了這筆投資,但那家美國獨角獸至今沒有發布過那個領域的産品。
紅杉資本成立于 1972 年,作爲科技圈的投資圖騰,蘋果、谷歌、英偉達、思科都拿過紅杉的早期投資。
2000 年以後,紅杉又進入中國、印度市場,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紅杉中國的投資戰績中包含阿裏巴巴、美團、字節跳動等如今家喻戶曉的互聯網巨頭,紅杉印度也投中 BYJU'S、GoTo、Zomato 等産業領跑者。
正如公告所述,除了合規、财務、投資者關系等後台職能外,各個地區之間大體上保持獨立,特别是不會去審核其他地區的投資決策。不過各個區域的合夥人經常會投資其他區域的基金——當然是以個人的名義。
随着官宣徹底拆分,新的企業需要建設自己的 " 運營基建 ",合夥人也不會再去投資其他區域的基金。現有的利潤分享機制和後台功能,都将在今年 12 月 31 日前終止。
對于更名一事,Singh 表示 Peak XV 取自于珠穆拉瑪峰的原名。他進一步表示:" 我們很喜歡紅杉,但我們的品牌正是我們的關系,我們感覺到自己的品牌非常強大。"
至于将紅杉中國的英文譯名改成 HongShan,沈南鵬也表示選擇新的名字并不會造成變化,因爲 " 大多數投資者都是從收益、表現的角度 " 來做投資決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