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丹書戰史 ,作者經理小小
給潛艇配備艦載機在今天看來似乎是一件實用價值不高的事,但在二戰前絕對有吸引力,因爲當時的潛艇在通信、武器、觀測方面都受到技術限制,要是遠洋作戰的話更多依靠行動前周密的計劃,脫離與基地和友軍的聯系後就隻能靠自己,而潛艇又不像水面戰艦能安裝靈活的炮塔,沒有高層建築安裝大型光學觀測設備,要是潛艇有艦載機的話就能在短時間裏進行大範圍偵查,了解周圍态勢。
德國在上世紀 30 年代開始大力發展海軍,其中也包括潛艇部隊,阿拉多公司在 1938 年收到軍方訂單,要求研制一種可以在潛艇上使用的艦載機,軍方要求它是一種可折疊的單引擎水上飛機,其軍事任務主要是偵查,考慮到潛艇會在遠洋且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執行任務,艦載機不僅要堅固,還要安裝盲飛所需的各類儀表。
阿拉多公司在 1939 年獲得正式合同建造原型機,在 1941 年 ~1942 年間總共建造了 6 架原型機,公司起初将飛機命名爲 E300,後來更名爲阿拉多 Ar 231。
Ar 231 是一架有點 " 高低肩 " 的水上飛機,機長 7.81 米,翼展 10.18 米,空重 833 千克。按照軍方的要求,飛機必須折疊并放進内徑約 2 米的耐壓運輸艙内,而運輸艙可以固定到潛艇甲闆上,Ar 231 的兩具浮筒可以拆卸下來固定到機體兩側,兩側機翼可以從翼根處向後折疊到機體上方,爲了節省空間,飛機的機翼被設計成左高右低,當機翼折疊後就可以上下重疊。
Ar 231 爲全金屬結構,單人駕駛,不過它并不提供封閉式座艙,機頭安裝一台 Hirth HM 501 6 缸風冷活塞發動機,輸出 160 馬力,驅動固定螺距雙葉螺旋槳。Ar 231 的最大飛行速度 170 千米 / 小時,巡航速度 130 千米 / 小時,最大升限 3000 米,最大滞空時間 4 小時,雖然這些指标看起來很弱,不過用來進行海上偵查已經足夠。
該機沒有配備任何武器,飛行員也充當觀察員,他可以通過一部機載無線電台與潛艇聯系,最大通信距離 800 千米,機上還攜帶一支信号槍,配備白色、紅色和綠色信号彈各 10 發,它們分别代表不同意思,可以在緊急時候傳遞信息。
測試中發現 Ar 231 的組裝工作需要耗費 6 分鍾,如果是潛艇從浮出水面到重新下潛,這個過程需要潛艇在海面暴露至少 10 分鍾,在戰場上可是相當危險,不過這還不是真正的問題,該機的最大缺陷是結構太脆弱,無法在超過 37 千米 / 小時的風力下飛行,這一點是不能接受的。6 架原型機都沒有在潛艇上進行過實驗,隻有兩架飛機在水面船隻上進行過測試,這些原型機要麽因故障被毀,要麽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