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3 月 1 日電 ( 林琬斯 ) 養老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華海藥業總裁陳保華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就加強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提出," 當前,‘養兒防老’的觀念受到挑戰,農村地區的養老問題亟待解決,應鼓勵大中專院校及技工學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從事養老服務業。"
全國人大代表、華海藥業總裁陳保華 受訪者供圖
陳保華觀察到,當前,農村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養老服務對象定位不準确,老年人所接受到的養老服務并非是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服務對象的範圍過窄,農村集體發揮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是農村家庭養老功能的日趨衰減。
他指出,農村家庭養老功能的日趨衰減,表現在農村家庭養老負擔面臨城鎮化和家庭小型化 " 兩個枷鎖 "。同時,代際矛盾日趨複雜,家庭養老觀念發生變化," 養兒防老 " 的觀念受到挑戰," 尊老、敬老、養老 " 的農村傳統養老文化和家庭養老功能的情感基礎被削弱;也表現在家庭養老制度的資源逐漸萎縮,父輩對财産等資源的控制地位不複存在,他們可與子女交換贍養的物質基礎非常有限;農民工 " 市民化 " 進程加快,農村照顧老人的人力資源短缺;新的養老政策開始實施或新的資源開始進入,但是缺乏驅動力。
中國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 2022 年 10 月 26 日在民政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據調查,中國空巢老年人占比目前已超過一半,部分大城市和農村地區,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過 70%。
陳保華表示,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少子化和年輕人口流向城市,農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現象普遍,農村人口結構發生較大變化。中國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在被弱化的同時,農村社會養老發展滞後,農村地區的養老問題亟待解決。
由此,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建立農村養老需求評估機制。可以建立鄉、鎮、村三級服務需求評估系統,爲每一位老年人建立檔案信息卡,利用互聯網分析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有針對性的養老服務活動。另可參照上海老年照護需求評估機制建立相關評估機制,評估對象爲全體農村老年人,以老年人的健康情況、自理能力、子女的供養情況等爲指标,由專業的評估人員對老年人實地調查後制定評估方案。
二是注重養老服務人才培養。要積極培養養老服務中的各類專業人才,建立養老服務志願者隊伍,對于工作表現突出者,給予一定的補貼與獎勵。鼓勵大中專院校及技工學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從事養老服務業,同時政府應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培訓補貼和崗位補貼制度,适當提高養老服務人才的工資待遇,打通人才發展晉升通道,從而吸引人才加入到農村養老行業中來。
三是完善相關政策制度。首先,政府各部門應從當地養老服務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來制定相關的政策條例,推動建立醫療保健、社會人文關懷、應急救助等多種職能融合一體的綜合性職能部門,以減少農村養老程序的複雜性。其次,簡化登記審批程序,降低社會力量創辦養老機構門檻,落實稅費減免、金融扶持等優惠政策,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最後,應加強市場監管,發揮好家庭養老模式的基礎性作用,合理分配家庭人員收入,推動幸福和諧家庭的建設。
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村級自治組織應将村民組織起來,通過互助形式爲村裏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豐富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活動内容,引入社會組織和農村專業社會工作,提升醫養結合水平,保證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