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兵敗把荊州給丢了,又遭到吳将呂蒙、陸遜的伏擊,最後關羽與兒子關平在麥城被抓,最終還是丢了性命。
關羽身死,荊州丢失,劉備丢了地盤又損兵折将,又痛心又生氣,發誓要給關羽報仇,親自率領大軍讨伐孫吳。
孫權聽說劉備氣勢洶洶地要來 " 拜訪 ",趕忙派人去求和,結義兄弟關羽被殺了,怎麼能輕易放下這仇恨呢,劉備根本不理孫權求和,一定要滅掉孫吳才能解心頭之恨。
劉備帶領着報仇心切的蜀軍,一路上勢如破竹,非常順利地打到江陵。孫權聽說劉備大軍壓境,馬上就坐不住了,但是,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這個時候,有人給他出主意了,這個人叫阚澤,阚澤用全家擔保儒生陸遜為都督,但是,年輕的陸遜怎麼能服衆呢?
群臣中有很多人持反對意見,最後孫權不得不拍闆下來,就陸遜了。
陸遜統帥六郡八十一州軍馬到虢亭,把劉備的蜀國軍隊阻擋在這個戰略要地。
虢亭守将韓當、周泰聽說陸遜成了都督,好像知道地球是圓的一樣,大吃一驚:" 主公怎麼能讓一個書生總督天下兵馬?"
陸遜可不管這些将軍服不服,直接下令都給我守住關口,任何人沒有命令不得出戰。諸位将軍都在心裡笑話陸遜,不過是膽小罷了。
但是,陸遜有孫權的全力支持,他手持尚方寶劍,明白告訴諸将違令者統統掉腦袋,大家這才灰溜溜地離開,雖然心裡狠的要死,但是,也不得不聽命了,堅守不出。
再說劉備,一路上連勝了幾場,加上帶着浩浩蕩蕩的大軍,自己好像覺得諸葛亮附體,心裡怕是覺得諸葛亮帶隊也不一定做得像自己現在這樣好,所以,他對東吳非常輕視,陸遜,是誰?聽都沒聽說過。
謀士馬良提醒劉備說:" 陛下,陸遜可不是一般的書生啊,有當年周瑜的風采,可不能輕視了。"
劉備聽了,呵呵一笑:" 朕一生大戰小戰無數,難道我會怕他一個書生嗎?"
劉備雖然心裡小瞧陸遜,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戰術素養的,他先派人挑戰,對陸遜百般辱罵,但是,陸遜就是死活不出戰。東吳的士兵們很是不解,都圍在帥營前,想看看陸遜怎麼說。
陸遜跟大家解釋說:" 你們千萬不要上了人家的當,敵軍遠道而來,一路上勝了好幾場,正是士氣大漲的時候,對我們來說,這個時候最好的策略就是憑借險阻堅守不出。先等着吧,夏天馬上就要到了,蜀軍一定很難抵擋酷熱,到時候必然會到樹林中紮營,我早就有妙計破敵。"
很快天氣熱了起來,劉備看陸遜不跟自己打,隻好先駐紮下來,轉移到樹林中安營紮寨,先把這個夏天熬過去,等秋天涼快了再進攻。
謀士馬良看劉備這紮營的路數好像不太對,自己又感覺不出來哪裡有問題,就征求劉備的意見,能不能把這邊的情況寫信告訴諸葛亮。
馬良用他的 " 神筆 ",快速畫好了作戰地圖,把具體情況寫了寫,然後 800 裡加急快遞給遠方的諸葛亮。
諸葛亮看完馬良的圖之後,長歎一聲說:" 大事不好啊!連營七百裡,還全在林木茂盛的地方,這不是給敵人用火攻嗎?到時候該怎麼應對呢?"
還沒等諸葛亮的意見到來,陸遜的招數就來了。
有一天,陸遜召集将士們說:" 明天晚上,我準備安排一支小股部隊去找蜀軍較量一下,你們誰有這個膽子?"
諸位将領一個個争先恐後,陸遜卻隻安排了末将淳于丹,讓他帶領 5000 人馬晚上去攻打蜀軍。
淳于丹雖然率軍殺入蜀營,但是,很快就殺了出來,幸虧陸遜早有安排,被派去接應的徐盛、丁奉救回。
淳于丹回到帥營就向陸遜請罪,陸遜卻擺擺手說:" 沒事,我早就想到這個結果了,讓你去不過是試探一下他們,現在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陸遜看得出來,劉備雖然敗了大半輩子,但是蜀軍也不是好惹的,最終決定用火攻。
陸遜讓将士們都帶着易燃的茅草和火種,預先在南岸的密林裡埋伏好。等到半夜的時候,幾萬軍隊迅速沖上去,用茅草在蜀營邊上放起來火。火借風勢,快速迅速蔓延到整個蜀軍大營。
等到劉備發現的時候,大火已經沒法救了,隻能聽天由命,組織軍隊反擊,但是,大勢已去,不得不得邊打邊退,最終丢盔棄甲,一路逃到了白帝城。
而這一場大戰下來,劉備也将蜀軍的元氣消耗殆盡,士兵、船隻、器械和軍用物資,全都沒了,在很短時間内,結義兄弟先後死于非命,又打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敗仗,劉備最終又急又氣,一病不起,一命嗚呼。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我始終不能理解:劉備怎麼就被陸遜給打敗了呢!
陸遜确實是一個書生,但是,這個書生可了不得啊!
劉備在白帝城說:" 我敗在陸遜手裡,恐怕是天意吧!"
他哪裡知道,陸遜的勝利,不是天意,而是人謀啊!
《鬼谷子》說 " 見其謀事,知其志意 ",打仗也是一樣的道理,了解敵人,掌控情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看看陸遜的應對:面對強敵,從容應對,不急不躁,消磨劉備和蜀國大軍的銳氣;知己知彼,劉備勞師遠征,劉備一輩子打仗也沒赢多少,己方以逸待勞;沉着應戰,尋找敵人弱點,最終火燒七百裡連營,幾乎一夜之間就把蜀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而蜀國也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歸根到底就是一定要做到 " 見其謀事,知其志意 ",通過知己知彼,才能找到制勝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