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圖數室,作者:圖數室,頭圖來自:AI 生成
文章摘要
女裝電商退貨率飙升,影響商家生存與市場信任。
• 女裝退貨率高達 80%,商家損失嚴重。
• 尺碼不規範、貨不對闆成主要投訴原因。
• 電商平台退貨政策寬松,推高經營成本。
雙十一結束,商家們可能沒來得及慶功,就先被一大批退貨淹沒了。退貨一詞也是從開始延續到結束,先是五星金冠店鋪 @少女凱拉 被曝出卷款 4000 餘萬元跑路,随後有初代網紅張大奕宣布将無限期延遲多家的店鋪上新,表示 " 算是關店 ",緊接着是網紅周揚青的女裝店也發布了全場清倉的通告 .....
女裝退貨率從前些年的 10% 到 30%,上漲到如今的 60% 到 80% 甚至更高。消費者吐槽買不到商家圖片裏的那件,商家抱怨消費者無理由退貨薅羊毛,零元購。
電商女裝退款率之高令人咋舌,怎麽商家和消費者都有怨言?
女裝下單十件退九件
今年的雙十一,伴随着某奢侈品牌因成爲 " 湊單神器 " 導緻退貨率高達 95%,女裝高退貨率這一現象再次被拉進視野中。
女裝退貨率問題其實是老生常談," 買十件得退九件 "" 賣的還沒賠的多 ",消費者吐槽女裝貨不對闆、預售不發,商家直呼傷不起了。那些被試穿、被拍照、被曬單的 " 寶貝們 ",不少又回到了起點。快遞小哥在這一過程中則成了最熟悉的面孔,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手裏提着那些 " 被退貨 " 的包裹。
電商退貨率的浪潮越來越洶湧。媒體報道稱 2021~2023 年,品牌店鋪的退貨率從 2021 年的 24% 漲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35%,電商平台的退貨率更是一度高達 60%。
而這其中,女裝的退貨率問題首當其沖。
有機構對大促期間各個平台的退貨率做了統計,結果發現,女裝是退貨率最高的品類,退貨率最高可以達到 80%。這意味着,商家賣出 10 件女裝就會被退回 8 件,一來一回之間,傷害到的不隻是消費者的信任,還有店鋪自身的生存之道。
女裝高企的退貨率直接影響了網店的 " 氣血 "。
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24 年以來,已有 40 餘家女裝網店或宣布閉店或宣布停止更新,其中不乏經營 10 年以上的老店和高分店鋪。這些女裝店坐擁百萬粉絲,一時風光無限。
先是五星金冠店鋪 @少女凱拉 被曝出卷款 4000 餘萬元跑路,随後有初代網紅張大奕宣布将無限期延遲多家的店鋪上新,表示 " 算是關店 ",緊接着是網紅周揚青的女裝店也發布了全場清倉的通告 ..... 卻倒在了雙十一的前夜。
但其實,我國女裝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女裝領域在我國服裝業中占據着最爲活躍、需求最多樣化、市場容量最大的地位。随着人們收入的持續增長、消費層次的提升以及消費行爲的轉變,女性消費者對服裝個性化的追求日益增長,這爲女裝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2023 年,我國女裝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 10443.2 億元,同時伴随着強勁的增長勢頭。Euronmonitor 預測,到 2027 年,我國女裝市場規模将達 1.4 萬億元,2022~2027 年複合增長率爲 3.91%。
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卻讓商家們望而卻步,甚至中途退場。原因隻在消費者的 " 無效訂單 " 嗎?超高退貨率的鍋,到底誰來背?
永遠貨不對闆的女裝
爲啥女裝退貨率這麽高?消費者真的有話說。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圖數室通過女裝 +"xx" 爲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消費者投訴的原因基本集中在尺碼、版型、有破損、色差嚴重、做工太差方面。
" 尺碼不合适,到手後版型和圖片不符,收到貨線頭多有破洞,色差嚴重,開線掉色 ",每一點都說到消費者的心坎上。
尺碼問題讓消費者最頭疼。在黑貓投訴上,消費者關于尺碼相關的投訴爲 32.3%,高居榜首。
這逃不掉近兩年來一直被诟病的問題:女裝越做越小。根據《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 GB/T10000-1988》(1988 年 12 月 10 日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并于 1989 年 7 月 1 号正式實施)中的數據,18~55 歲的中青年女性中 90% 腰圍都在 68cm 以上。然而純欲風、辣妹風、BM 風,腰圍能做到 5 開頭。連身高 169cm、體重剛剛過百的纖瘦女明星張馨予都發微博吐槽,說自己穿不進某品牌的最大碼女裝。
小碼的存在省布料,均碼的存在減少打版成本。精明的商家減少尺碼分類,開版的數量就少,庫存也少,沉沒成本下降,代價轉讓給消費者。
尺碼不規範的問題也非常嚴重。圖數室通過在購物平台上篩選出三家女裝店,挑選出風格、版型相似,關鍵字相同的服裝商品,發現尺碼相差巨大。以 M 碼闊腿褲爲例,A 家的腰圍爲 80cm,B 家的則爲 68cm,同樣是 M 碼,卻相差 12cm。
同一風格的衣服,卻無法統一數值,想要買上合适的衣服就要到詳情頁一一比對。很多消費者直接按照慣常思維,以 "S/M/L/XL" 等去購買衣服,等待的隻有是退貨。
衣服的平拍圖是店主或模特的旅拍圖,川藏、新疆、法國、意大利,咖啡店、甜品店,模特們在打卡點拗着松弛感的造型,左扭右扭,就是不展現衣服的全貌。
消費者全因氛圍感買單,如果把各種要素全去掉,可能看都不想看一眼。
女裝網店也是同款異價的重災區。一搜滿屏是爆款,價格從上千到幾十,評價清一色美圖。有博主買下同款做測評,發現發貨地居然是一樣,或者價格相差幾倍,但隻是細節稍有不同。
四處比價後隻能退掉保留最合适的一件。
女裝退貨率高,商家難辭其咎。
高退貨率逼瘋了誰?
女裝作爲退貨率居高不下的重災區,其實是電商平台高退貨率的一個縮影。
近期,快遞櫃運營商豐巢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中對中國快遞行業市場規模作出的總結和預測,反向印證了電商退貨率激增的事實。
2023 年,國内快遞行業的 " 電商逆向件 " 已達到 82 億件,并以 20.7% 的比例急速增長,2028 年預計達到 209 億件,約占 " 正向件 " 的 10%。
而 2022 年 Statista 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受訪者中,70% 的人一年内曾有過網購退貨,在多個國家中高居第二。
國内網購退貨成爲一種常态,這與目前的電商生态,有很大關系。
當我們買到不稱心的商品,主流購物平台基本可以秒退,并無縫預約快遞員上門取件,在運費險的加持下,甚至無需支付運費。即使買賣雙方出現争議,平台的裁決往往向消費者傾斜," 僅退款 " 演變成了售後标配。
一份《電商平台 " 僅退款 " 調查報告》顯示,近一年僅有 1.06% 的商家未遭遇 " 僅退款 ",超過 52.3% 的商家遭遇過三成及以上的僅退款訂單。
電商平台寬松的退貨政策,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但同時推高了商家的經營成本。應對激增的退貨率,行業内的普遍做法是,通過預售和分批發貨,将退貨的商品重新包裝後再次銷售。
例如,一家網店整體退貨率在 50%,某款商品挂出 1000 件,實際僅需備貨 500 件,商家利用 14 天預售期時間差,把第一批退貨回來的商品,重新整理包裝,再發給第二批用戶,如此往複,直到把庫存消化完畢——電商預售制屬實是被玩明白了。
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标好了價格,特别是女裝這樣的高退換率品類,你買到的寶貝很可能是别人的退貨。
處理一單退貨,商家可能需要承擔退貨運費 / 運費險、重新包裝的材料及人工成本、銷售傭金損失、庫存管理成本等額外費用;如果被 " 僅退款 ",則要面臨商品損失。
擺在商家面前的有兩個選擇,要麽降本,要麽漲價。
這種無形成本最終會被轉嫁到消費者頭上,成交的用戶實際上在承擔退貨用戶的成本," 羊毛出在羊身上 "。
于是,消費者隻能用更高的價格,等候更長的預售期,買到低質商品,消費滿意度降低,退貨率進一步上升,形成一個難以打破的惡性循環。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圖數室,作者:圖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