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無常,在賣車這件事上,誰也不敢停下來歇一歇。
随着 2 月結束,新一輪的較量已經開始,即使是周末,各家 2 月份的銷量海報還是準時在 3 月第一天發出,沒有絲毫懈怠。
從銷量統計來看,各家喜憂參半,隻有 9 個品牌的銷量突破 1 萬輛,側面證明了 2025 年新勢力間的競争變得更加激烈,留在牌桌上的隻會越來越少。
同時,銷量榜上的排名順序也在悄然發生着變化,有人前進就有人後退,唯一能做的除了努力追趕,就隻剩花點心思在銷量海報上找回一點自尊了。
第一難當
新勢力銷量第一,長久以來都像是龍椅一般,沒有誰能順風順水長久坐下去,總會有人登上新的高點。
2 月的第一再度由小鵬坐穩,2025 年的小鵬汽車可謂是風光無限,從 1 月份順利奪回銷量冠軍之後,在 2 月份繼續坐穩了這個位置,而且坐得更加牢固,在有數據的造車新勢力中,是唯一一家月銷量突破 3 萬輛的。
3 萬輛對于小鵬來說,并不是第一次突破,但在一衆友商的競争中,近乎斷崖是的領先還是很有實力,在隻有 28 天的 2 月份,更是疊加上春節假期的影響,小鵬能夠将銷量維持在 3 萬輛以上,确實值得友商來學一學。

從具體銷量來看,小鵬的主銷車型依然是 MONA M03 和 P7+ 兩款新車型,說明小鵬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進行的改革成績明顯,成功找到了純電車型銷量的突破口。
同時對于成功的秘訣,何小鵬更是頗爲大方地分享出來,春節假期剛結束,一份關于何小鵬超過 2 萬字的專訪就引起了熱議,在專訪中何小鵬詳細談到了很對小鵬改革的一手信息,包括裁員和整頓采購。
正是因爲小鵬自上而下,進行了深度的改革之後,小鵬汽車才從 ICU 走了出來,并且快速跑到了第一的位置,對于現狀何小鵬認爲并不穩固,講到新勢力的第一一定是周銷量超過 15000 輛的,小鵬距離絕對安心還差了很遠。
在新車型銷量穩定後,小鵬汽車也終于開始對現有車型進行改款,來進一步提升銷量,2 月的最後一天,小鵬推出了 G6 的改款車型,對現款車型進行的大幅度的調整,根據小鵬官方介紹有超過 34% 的一級總成進行了煥新,進行了 81 項更新。

至于小鵬能否在改款車型上複刻新車的成功,還需要市場來進一步驗證。
小鵬上位後,理想就隻能遺憾的滑落到第二名,2025 年對于理想來說有一點開門不利,連續兩個月出現銷量下滑,2 月份理想汽車的銷量爲 26263 輛,環比下滑 12%。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理想超過半年沒有發布新車型,從去年 L6 發布至今,理想的産品序列一直沒有得到擴充,在友商不斷發布新品的環境下,理想的産品競争力必然會下滑。
當然,理想汽車并沒有閑着,在 AI 和智駕方面理想一直進行着快速的叠代,車機端不斷有 OTA 升級,特别是在智駕方面,理想已經做到了行業第一梯隊,能夠解決更多複雜場景下的使用。

最近理想又推送了新的智駕版本,AD Max V13,升級到 1000 萬 Clips 模型,号稱能夠到達 " 人類老司機 " 的表現,做到百公裏零接管。
同時,對于新車型理想也有着自己的節奏,在沉寂近乎一年之後,理想的首款純電 SUV 車型終于是在 2 月 25 日官宣,理想 i8 作爲全新系列亮相,i 系列代表着 intelligence,也是理想汽車從去年 12 月開始轉型成爲 AI 科技公司的重要成果。
從目前來看,理想一方面需要快速叠代現有産品,重新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更需要 i8 一炮走紅,成爲像 L6 一樣力挽狂瀾的熱門車型。
排在小鵬和理想之後的是 2024 年全面發力的零跑,從第二梯隊穩紮穩打沖到第一梯隊,在小步快跑地追趕下,超越過了一個個競争對手。

2 月零跑的銷量爲 25287 輛,雖然環比增長較低,但同比大漲接近 300%,稱之爲年度黑馬也不爲過,零跑汽車靠着高性價比的優勢,在 10-20 萬元的區級大放異彩,而且從過去一年的銷量變化來看,零跑汽車都處于健康向上的發展中,隻要不出現大的問題,零跑的銷量會很穩定。
當然,零跑車型還在不斷擴充,3 月 10 日,預熱近半年的 B10 車型将會正式上市,将是一款 15 萬元内搭載激光雷達,支持城區智駕的車型,零跑再一次展現了對于産品的精準定位,可以說在 10-20 萬元區間很難找到比零跑更有競争力的品牌了。
兩級分化,小米直面華爲
在鴻蒙智行不斷擴大朋友圈的狀态下,銷量卻出現了明顯波動,直接從 1 月的 34987 輛下滑到 21517 輛。
鴻蒙智行在問界 M9 大獲成功之後,開始不斷走高端路線,從享界 S9 到尊界 S800,定爲不斷升高,售價也在不斷上漲,這也就帶來了銷量的必然下滑,随着車價的升高,市場空間有限,必然會壓縮銷量。
面對市場的挑戰,鴻蒙智行旗下的車型也在不斷調整,智界和享界都開始推出增程版車型,拓寬市場,同時在智能化方面,鴻蒙智行在華爲的賦能下,确實與其他品牌拉開的差距,無論是智能座艙還是智駕,都做到了行業領先。

同時,鴻蒙智行也意識到,還需要中端車型來支撐銷量,問界 M5 Ultra 的預售,将最新的智駕軟硬件下放到 20 萬元出頭的區間,降低了車型體驗的門檻,未來可能會成爲新的銷量增長點。
與鴻蒙智行的高端不同,排在之後的埃安一直在中低端市場開拓,從 15 萬元級的産品不斷下探,保持住了銷量的穩定,2 月售出 20863 輛,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與其他新勢力品牌不同,出身與廣汽的埃安競争對手一直是比亞迪、吉利這樣的傳統車企,2 月 28 日埃安 UT 的發布更是将競争市場下沉到 A0 級新能源車型中,6.98 萬元的起售價,也是來勢洶洶。

埃安 UT 的産品定位就是針對比亞迪海豚和吉利星願這兩款熱銷車型,海豚在 2024 年狂攔 36 萬輛的銷量,星願更是在 5 個月銷量突破 10 萬輛,讓埃安看到 A0 級市場存在着大機遇。
至于埃安 UT 能不能成爲埃安新的銷量增長點,就要看上市後的表現了,從去年來看,埃安新車上市後都能爲埃安帶來不少的銷量增長。
至于小米汽車的銷量,一直是一個謎,小米汽車一直采用模糊的銷量數據來公布月銷量,這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唯一一個特例,但是卻沒人有意見,雖然數據是模糊的,路上的車确是在不斷增多。
2 月份小米再次用 20000+ 的銷量數據進行總結,這也是小米第五個月銷量突破 2 萬輛,從上市以來,小米從新勢力銷量榜單的尾部不斷爬升,一步步走到現在,最驚人的是小米目前隻有一款在售車型,用一款車對抗友商全品類車型的銷量。

最重要的是,制約小米銷量的從來不是訂單,而是小米汽車的産能,發布近一年,小米 SU7 的交付時間依然在 30 周左右,同時周訂單鎖定量依然維持在 1 萬輛以上的高點。
随着小米 SU7 Ultra 的發布,小米汽車目前有限的産能還可能被壓縮,畢竟 SU7 Ultra 一天又賣出了一年的産能,雷軍目前隻能想辦法擴充産能,要不等 YU7 上市後,工廠可能要被車主上門要車了。
剩下的深藍、極氪和蔚來三個品牌各有各的困難。
深藍在與華爲深度合作下,全面接入了乾崑智駕,成爲鴻蒙智行的平替,但是在 20 萬元以内的區間,深藍還是難以和競品拉開差距。目前就隻能看新車型 S09 能否成爲深藍銷量新的開路先鋒了。

至于極氪,問題一直在新車型後勁乏力,從 001 到 007 再到 7X,極氪的每一款新車都能成爲爆款,但是在火爆幾個月之後,銷量就會出現明顯的下滑,難以維持住,極氪隻能不斷靠着新車型來帶動銷量增長。
目前來看,極氪也沒有更好的策略,隻能不斷推出新車型,2 月亮相的極氪 007GT 就是極氪下一個銷量增長點,但問題是極氪 007GT 能爲極氪帶來多久的銷量增長。
蔚來替代小鵬成爲了 2025 年最危險的品牌,在樂道的銷量加持下,蔚來 2 月的銷量依然隻有 13192 輛,雖然說較之後的品牌來說還不錯,但是與同期相比,蔚來成爲了那個最慘的。

樂道的推出不止沒能緩解蔚來的銷量危機,更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蔚來本品牌的銷量,李斌本人也知道蔚來現有車型存在的競争力不足,所以将要在未來幾個月推出全系車型的改款換代。
從明面上來看,蔚來有不少牌可以打,像 ET9、全系換代、螢火蟲、樂道新車等等,但是很難确定哪一張是王炸,能夠讓蔚來真的擺脫困境。
過去的 2 月,因爲假期等因素銷量并沒有承接住去年 12 月帶來的高點,但是還是有不少品牌保持住了增長的态勢,算是開了一個好頭。
更重要的是排名的不斷變化也讓市場看到了新的活力,沒有誰能躺在功勞簿上休息,一不留神,就被後來者超越,沒有絕對的王者,隻有不斷進化的強者。
新勢力品牌代表着國内新能源競争的最前線,從一定程度上影響着整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競争越激烈也就代表着行業越有活力。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