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若風 排版 | 五月
第 7844 篇深度好文:5842 字 | 15 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一個接一個地參加大小會議,面對微信中不斷彈出的消息信息手忙腳亂,在繁雜的多線程工作中不斷地切換注意力……
你看起來非常忙碌,攝入信息量極大,但卻并沒有産出什麽成果。
你是否爲此感到困惑和焦慮?學了不少高效工作法,但在實際工作中卻仍無法得心應手。
在這樣一個信息與知識潮湧的時代,很多人卻感到無所适從,努力又低效,迷茫又焦慮。
這是因爲,你不懂高效工作的底層邏輯。
一、處理信息的能力,
比攝入信息能力更重要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 · 德魯克,在上世紀 70 年代就指出:知識型組織已經成爲主流,大部分人都是知識工作者。
如今,我們身處知識經濟社會,作爲知識工作者,必須以擁有知識爲前提,承擔産出的責任,并取得成果。
這些成果,包括推出産品、銷售并交付産品,或者做出決策、制訂并執行計劃,又或者管理好自己、管理好團隊、管理好任務等等。
衡量成果好壞的标準是效能,它包括:效率、效果和效益三個要素。效能的高低就代表着取得效率、效果和效益的能力強弱。
這就需要,我們進行高效地學習和工作,并能高效地産出。
而在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很多人卻遭遇了低效能的困擾和挑戰。
他們在學習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聽完課或參加培訓後,不懂提取精華,白白浪費成千上萬的學費;學了很多知識,不懂歸納總結,清晰分類,建立知識庫;隻會輸入,不懂輸出……
工作上也經常遇到各種問題:
學了不少知識,但在實際工作中卻無法得心應手;工作記錄混亂,理不清思路,做不好跟進 ;計劃安排不合理,分不清輕重緩急……
被譽爲知識管理專家,新商業知識公衆号 " 筆記俠 " 創始人柯洲,把這些學習和工作的痛點,總結爲低效能的表現:記不住、搞不懂、用不上、做不好。
爲什麽這麽多知識工作者,會出現學習和工作上的低效能現象呢?
在柯洲所著的《高效能筆記法》中提到,今天的知識工作者面臨着 " 知行合一 " 的焦慮,即需要應對兩個 " 知 " 和兩個 " 行 " 的焦慮。
第一個 " 知 " 的焦慮是選擇的焦慮。在互聯網知識爆炸的時代,如果不能采取主動、有效的方式進行輸入、整理和輸出,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就很難有高效産出,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第二個 " 知 " 的焦慮是更新的焦慮。哪怕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在如今這個充滿變化的世界,也需要更加多元的知識,抓住代表趨勢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
第一個 " 行 " 的焦慮是行動的焦慮。如果已經有一套知識體系,但不會活用,就會極大地降低知識的效能。
有人爲效能做了一個公式 :效能 = 效率 × 目标。也就是,效率要爲目标服務,才能取得高效能。一旦知識無法通過行動促進目标的實現,就會産生行動的焦慮。
第二個 " 行 " 的焦慮是分享的焦慮。分享的焦慮是指人們在分享自己的經曆、感受或觀點時,由于擔心他人的反應而産生的不安和壓力。
每個知識工作者都需要長期應對這四個 " 知行合一 " 的焦慮。每一個知識工作者都必須明白 :如果不進行高效能地學習和工作,就會變得沒有效能可言。
柯洲認爲,在數字化的時代,我們的大腦在接收信息和儲存信息的時候,會出現擁堵的情況,導緻我們的信息過濾器失效。
要想大幅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能,升級我們的信息過濾器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升級我們的信息過濾器?答案就是筆記,它恰恰是一種高級的信息過濾器。
高效能筆記法,不僅可以訓練我們的邏輯和系統思維,還能使我們擁有知識提取和深度思考能力,助力我們成爲一個高效能的知識工作者。
就像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評價柯洲關于筆記的體系化思考時所說:" 筆記是生産力的工具革命,是創造性提煉的思維和方法。"
二、高效背後的底層思維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做選擇和判斷時更多是依靠親身經驗和傳統觀念來進行,這就是經驗思維。
與經驗思維對應的是概念思維。概念思維,就是能識别表面上沒有明顯聯系的事物之間的内部聯系和本質特征的能力,在面對不确定現象時,能找到關鍵因素,它是宏觀的結構化思考能力。
比如,人類發明的許多事物,像自行車、汽車、飛機、輪船等。在被發明之前,這些都是不曾存在的事物和概念。
正是概念思維改變了世界。喬布斯、馬斯克等人之所以能夠成爲商業精英,是因爲他們都對商業提出過概念的重新定義。
概念思維有 0-3 四個層級:
0 級是無知狀态,不能根據經驗或知識做出正确判斷;
1 級是經驗層級," 經驗派 " 的人能借鑒和複制成功經驗;
2 級是理性層級," 理性派 " 的人能使經驗變成定律、規則運用于實踐,大大提高效率;
3 級則是普遍必然性,這是最厲害的層級,這個層級的人能夠洞察社會和自然科學發展的規律和本質,并進行深入淺出的表達。
我們如何能夠從感性認知一步步走向理性認知,最終能夠認識普遍的必然性?
我們需要通過系統的學習和思考,逐步厘清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科學的認知體系。
而 " 道法術 " 結構正是一種系統的學習方法。
什麽是 " 道法術 " 結構?
道,是道理、規律、本質、理性信念或中心思想,相當于一座大廈的基石 ;
法,是邏輯,是實現 " 道 " 的方法論,相當于一座大廈的承重柱 ;
術,是根據方法論而實施的操作案例和現象,相當于大廈承重柱上的紋路。
具體來說,無論一篇文章、一本書、一次溝通、一堂課,還是一次會議,都會有一個中心思想(" 道 ");中心思想下面會有支撐的分論點(" 法 ");每個方法論下面還會有詳細的案例論據(" 術 ")。
這就是 " 道法術 " 結構(見下圖)。
" 道法術 " 結構遵循四個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爲十六個字,即結論先行、邏輯遞進、以上統下、歸納分組。
在《高效能筆記法》一書中,柯洲将 " 道法術 " 結構,和麥肯錫咨詢顧問芭芭拉 · 明托所寫的《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 SCQA 表達法,以及美國作家西蒙 · 斯涅克提出的 " 黃金圈法則 ",三者做了融合。
"SCQA 表達法 " 的含義,即交代情景(situation)、 體現在該情景中遇到的沖突(complication)、和具體的疑問(question),以及面對問題給出解決方案(answer)。
這個表達法,可以使得整個中心思想的論述更加豐滿、引人入勝。
黃金圈法則的整體邏輯是先講述爲什麽、再論述怎麽做、最後得出做什麽,這和 " 道法術 " 結構是相互呼應的。
嵌入金字塔和黃金圈的 " 道法術 " 結構,如下圖所示:
概念思維是高效能筆記的底層思維," 道法術 " 結構是高效能筆記背後的思維邏輯。
如果能夠理解高效能筆記法背後的思維邏輯,并将其内化爲底層方法論,你就會發現 :無論寫作、溝通、表達、演講還是知識管理等,它都能讓你事半功倍,高效能地開展學習和工作。
三、刻意練習,
讓工作事半功倍
結構化的知識是最有力量的,結構式的學習也是最有效的。在碎片化學習的潮流下,科學的學習筆記,是實現結構式學習,發揮學習效能的有利武器。
首先,我們要厘清一個概念,做筆記,不是做速記,更不是靠記憶力。
就像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所說 :" 要用理解代替記憶。"
理解,才是做筆記的精髓所在。
以讀書筆記爲例,做讀書筆記有三種方法,《高效能筆記法》中提倡了一種概念,叫作 " 筆記三部曲 ",即 RTG 法則:
R 是記錄(record),T 是整理(tidy),G 是行動(go)。
1. 摘錄筆記 :提取圖書中的 " 道法術 " 結構
摘錄筆記,就是通過記錄幫助理解書中的 " 道法術 " 結構。真正的好書有完整的 " 道法術 " 結構,其中的邏輯、方法論層層相扣,經得起細細品讀。
作者建議大家先把書中的中心思想、方法論和案例摘錄出來,重要的句子标紅或加粗,甚至可以隻摘錄對自己有用的某一層面或某一個邏輯。
關于摘錄的方法,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快速讀書方法——拆書。就是拆解一本複雜的書,把其中的骨架和知識點找出來,用筆記的方式将它呈現。
2. 轉述筆記 :從理解到清晰表達的刻意練習
讀書筆記的第二種方法是整理,可以做成轉述筆記,來幫助你思考。轉述法是指我們用自己的語言,通過 " 道法術 " 結構,把自認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知識很好地轉述出來。
作者在他職業生涯的大量時間中都在進行轉述,每次讀完一本書,他都會進行加工理解。
第一種加工程度是将表面意思複述一下,第二種加工程度是能夠從這段知識關聯到更多的内容,第三種加工程度是能将知識打散,再根據自己的需要重新組合。
反複訓練後,你就能訓練出一種邏輯清晰、觀點明确、語言凝練的能力。
3. 行動筆記 :一種行之有效的成人式學習法
摘錄筆記和轉述筆記屬于學院式學習,通過記錄和整理,實現了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歸納。而行動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沉澱行動和思考。
像《小米生态鏈戰地筆記》,就是以小米生态鏈内部視角,全面記錄和梳理了小米生态鏈的萌芽、發展和壯大過程,以及如何以極緻的産品進入不同領域的故事。
行動筆記的做法是用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引申放大,試圖對自己的行動再次升華出 " 道法術 ",與曾經讀過的圖書要點相結合。
這是一種成人式學習,做這種行動筆記就是以自我爲中心的學習,強調關聯自己的經驗及實踐,聚焦于解決實際問題。
行動筆記是一種源于實戰、高于實戰又回歸實戰的筆記,它還有其他叫法,如實戰筆記、複盤筆記。
一旦懂得萃取團隊經驗,就可以實現知識的複利。
除了讀書筆記之外,做課程筆記,是構建 " 第二大腦 " 的過程。它強調的是有邏輯、有重點地記錄内容,抓住課程的 " 道法術 " 結構。
很多人以爲,把分享者的内容大綱整理出來或者将内容實錄出來,就做好課程筆記了。這樣的投入産出比是非常低的。比如,一節 30 分鍾的課程錄音,整理錄音文字稿的時間通常是 30 分鍾的幾倍。
" 筆記俠 " 是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的?
依然參照以上所提的 " 筆記三部曲 ",在課程筆記三部曲的 RTG 法則中,把 G 換成了 go to share,也就是分享。
他們通過課前預習、課上專注、課後轉錄(如使用一些工具把課程的音頻轉化成文字)三個步驟保障筆記三部曲中 " 記錄 " 的效率;
再通過删(删除語氣詞、重複意義的詞或者句子)、搭(梳理邏輯或重新搭建文章結構)、替(替代生僻詞)、增(增加批注)、拆 (拆分内容,自拟标題)5 個動作完成 " 整理 ";
最後通過分享,激活筆記的生命力。
四、3 個實用方法,
讓工作進階提升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需要做工作計劃、工作記錄以及工作總結與複盤,這些其實都是工作筆記的内容之一。
《高效能筆記法》中提出了一個新知:做工作筆記不是爲了記憶,而是爲了遺忘,面面俱到的筆記方法并不适用于工作。
工作計劃是工作筆記的重要内容之一,那麽如何做好工作筆記中的計劃筆記呢?
書中提倡,做好工作計劃筆記,要遵循 " 六點工作清單制 "、擅用工具管理計劃還有堅持兩個内在習慣。
1. 遵循 " 六點工作清單制 "
首先,要掌握清單式思維。就是把需要做的每一件事都以清單的形式進行整理羅列出來,并将需要完成的時間點和關鍵點寫下來,再嚴格按照所列清單推進。
這個方法非常适用于團隊管理和項目管理。做完一件事就劃掉一件,就像消滅 " 怪獸 " 一樣。
其次,就是要運用" 四象限法則 "。當事情太多、太繁雜,就要把事情進行分類,然後貼上标簽。以重要性和緊急性兩個維度,就可以把時間分爲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是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如重要會議、與客戶簽合同等 ;
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如編寫規劃、客戶拜訪、學習培訓,各類預防性工作 ;
第三象限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不速之客到訪 ;
第四象限是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
分類之後,就要做排序,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内做更多有效的事情?答案是永遠重點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許多人習慣于先做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再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導緻每天都像 " 救火隊員 "。
實際上,凡是能在事業上做出卓越成績的人,都是時間管理的專家。
時間管理的出發點,在于先考慮事情的 " 輕重 ",再考慮事情的 " 緩急 ",把時間優先花在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
還有,就是實行 " 六點工作制 "。我們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情盡量控制在六件以内,這是管理學家艾維 · 利爲福特公司總結的一套高效工作法。
如果太少,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永遠無法安排 ;如果太多,會做不完。所以,每天列六項需要完成的任務計劃是更合适的。
2. 擅用工具管理計劃
計劃管理的制定,需要工具來輔助。随着很多 App 的出現,電子版記錄清單深受大家的喜愛,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随時更改、随時記錄。
無論選擇哪種工具,隻有養成做計劃的習慣才能使計劃真正有效地落實。這也是計劃管理中最難的一步,需要刻意練習才會變成習慣。
3. 堅持兩個内在習慣
成爲一個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者并不容易,還需要長期訓練兩個内在習慣。
一個是堅持善用時間。即系統地管理我們自主可控的時間,這需要我們有投資思維,能把自己大塊的時間投入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在工作中,常常會出現各種計劃外的工作,導緻自己很容易被事情推着走,變成時間和任務的奴隸。
我們可以做三件事來避免:提升定力,抵禦緊急事務的進攻;學會分攤,把時間聚焦在兩三件事情上 ;敢于舍棄,放棄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有潛力的業務上。
還有一個是堅持要事爲先。隻有利用四象限法則指導自己的日常工作,才能掌握自己時間的主動權。
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提到,我們要時常思考幾個問題 :
" 這個任務對你或對公司來說有多重要?如果你完全不做會怎樣?"" 你是做這項工作的唯一人選嗎?公司内還有哪些人可以完成這項工作?"
" 這個結果怎樣才能更快實現?如果你隻有一半時間,這項工作該怎麽完成呢?"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工作價值的高低,是否需要放棄或分派給他人,從而保證把時間花在能充分發揮自己專長和熱情的事情上。
一旦我們做好工作計劃筆記,它就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平常工作的窮忙和瞎忙。
用好計劃筆記,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讓自己成爲更優秀的人。
五、結語
生活中,很多人從來不做筆記,總以爲自己什麽都記得住。事實并非如此,我們總是容易忘掉很多東西,甚至是重要的東西。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A 組在學習後不複習,1 天後記憶率是 36%,1 周後僅剩 13%;B 組按艾賓浩斯記憶規律複習,1 天後保持記憶率 98%,1 周後保持 86%,遠高于 A 組。
人是有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學習完成後的 1 小時,記憶量急速下降,長時記憶的固化需要 1-2 小時,在此期間最好不要記憶其他内容。
這就體現了做筆記的重要性,隻要有記錄,就可以梳理,提煉和回顧,還可以反思和改進,就可以不斷地喚醒,最終形成完善的、結構化的知識體系。
通過高效能筆記法的刻意練習,人人都可以成爲高效能的知識工作者。
筆記,不是知識,是見識。
從今天開始,學習高效能筆記法,助力我們打造數字時代的超級個體競争力,進而實現人生高效進階吧。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