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多久沒進電影院了?
派爺是經常去。
但情況總是,乘興而去,悻悻而歸。
大概從國慶檔到現在,大部分電影都很無趣。
同時,國産片也有個現象愈加明顯——
翻拍。
《二手傑作》,又名:中國版《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
豆瓣 6.7 分。
《拯救嫌疑人》,中國版《七天》。
豆瓣 6.2 分。
《無價之寶》,又名:中國版《擔保》。
豆瓣 6.7 分。
因爲影片上映不久,所以評分還有下降空間。
這些電影,口碑都不算成功。
而原作呢,部部 7 分 +。
描紅,怎麽還走樣?
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以及,國産片爲何執着于翻拍?
派爺想簡單聊聊自己的看法。
最直接的原因是,省事。
一般來說,被翻拍的作品,往往口碑很棒,而且有個好故事、高概念,或者是好點子。
比如《嫌疑人 X 的獻身》,《看不見的客人》。
再比如上面提及的那些作品。
中國版《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黑色幽默喜劇。
故事荒誕且心酸——
兒子在手淫的過程中不幸死去,父親爲了讓兒子體面離世,他先是寫了一份遺書,後來又用各種方式掩蓋兒子的粗鄙行爲。
沒想到。
遺書火了。
有作家夢的他以兒子身份寫的日記被出版了,也火了。
《七天》,強調反轉的懸疑片。
開篇高能——
一位擁有不敗戰績的女律師,女兒被綁架。
綁匪的要求非常離奇,他逼迫女律師爲有奸污美術生嫌疑的人辯護。
隻有救下嫌疑人,女兒才能安全。
《擔保》,韓式溫情催淚彈。
故事不走尋常路。
兩個綁匪,性格各異,一個沒頭腦,一個不高興。
讨債時,他們碰到了一位貧窮母親,爲了逼債,他們以她的女兒作爲 " 擔保 "。
可後來,母親不見了,綁匪因爲恻隐之心,承擔起了撫養女兒的責任。
很顯然。
這三部作品都有不錯的底子,在故事層面足夠引人入勝。
拿來就用,自然就省去了最費時費力的原創環節。
并且,翻拍項目還有個特點:主創往往是個生手。甚至,作品就是導演的處女作。
導演王子昭。
此前隻拍過一些短片,但靈氣逼人。
《二手傑作》是他的第一部長片。
導演張大鵬。
曾經憑借一系列廣告片享譽業内,比如《活地圖老爸》《老張的團圓年》。
尤其是《啥是佩奇》,一部《小豬佩奇過大年》大電影的先導宣傳片,火出了圈。
導演張末,張藝謀之女,稍微有些長片拍攝經驗,作品有《28 歲未成年》《狙擊手》(與張藝謀合導)。
翻拍之作,也是這些新手導演的練手之作。
而因爲缺乏經驗,也會暴露出創作上的問題。
先來看《二手傑作》。
從調性上看,《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的故事挺适合導演王子昭。
以短片《大無畏》爲例。
王子昭劍走偏鋒,以男孩割包皮的經曆來講青春的悸動和迷茫,以及終将告别青春的惶惑。
故事透露着荒誕的氣質。
到了《二手傑作》,他強化了故事的荒誕感。
兒子馬墨(郭麒麟 飾)從樓上跌下,昏睡不醒,差點成了植物人。
爲了面子,作爲語文老師的父親馬寅波(于和偉 飾)寫了一封遺書,馬墨因此一夜爆紅。
馬寅波以兒子的名義出版自己的書,随後炒作、頒獎。
導演想以這樣的發展來講述馬寅波的中年危機,諷刺圖書行業人們追名逐利、不辨是非的怪現象。
初衷是好的,但情節多有誇張、巧合、随意之處,比如全校師生的瘋魔狀态,比如馬墨的 " 死而複生 "。
同時,影片的性别意識也頗爲落後。
比如馬墨摔下,是因爲長期尾随并偷拍女同學,甚至到了爬女生宿舍偷窺的程度。
更失敗的是,《二手傑作》偏離了原作的精髓。
比如對父子情的刻畫,以及對父親形象的烘托。
它諷刺了兒子的粗鄙、父親的虛僞,并在最後讓父親成長爲一個真實而純粹的人,并道盡了一個真相——
真正愛一個人,要誠實,要接受對方的一切。
再說《拯救嫌疑人》。
這部作品在尺度上不及原作;囿于衆所周知的原因,它不敢真正地呈現一個母親爲了複仇而動用私刑的全過程。
而爲了避免 " 私刑 " 的呈現,主創的處理是,讓女主陳智琪(張小斐 飾)在庭審環節就查出了所有真相。
又在林淑娥(惠英紅 飾)動用私刑時适時出現,予以阻止。
這也使得,影片在本就反轉很多的基礎上再加了一重反轉,将劇情擰成了麻花,變得非常生硬,還将女主塑造成了超人形象。
以及,影片在結尾還加了一段林淑娥悉心照顧陳智琪女兒的閃回,這多餘的溫情對人物的個性其實是損傷。
至于《無價之寶》。
影片借用了《擔保》的故事框架,可在執行上,張大鵬加入了不少頗具個人特色風格的内容。
比如忽然就進一段類似于廣告片的内容。
他會用快速剪輯 + 配樂的形式來呈現五金加工過程,而這跟整體故事基本沒有關系。
比如他想做笑料,就來一大段小品式的對話。
類似的創作方式放在廣告片中還好,但放在電影長片,隻會讓觀衆出戲,并且影響了叙事。
此外,當片中的女孩石芊芊(周依然 飾)長大後,故事的走向可謂急轉直下,變得異常狗血。
比如芊芊生母之死。
主創們設置了不少鋪墊,石振邦(張譯 飾)接受了癌症晚期的王曼麗(袁曉旭 飾),兩人去民政局領證,看着生活向好了,再安排後者跳樓的情節。
比如石振邦的結局。
主創也是煞有介事,既要呼應前面提到的 " 紅氣球 " 意象,又要呼應王曼麗的選擇,怎麽煽情怎麽來。
《無價之寶》的情節愈加刻意,這也會讓觀衆産生 " 如芒刺背,如坐針氈,如鲠在喉 " 的不适感,催淚的效果反而大打折扣。
其實,原作《擔保》的處理非常簡單。
女孩曾在無意間給養父取了個名字,養父出車禍後想躲起來,用的正是那個名字。
他病情很重,記憶力衰退,腦海裏僅存兩個名字。
時隔多年,女兒出現在眼前,說出名字 " 擔保 " 後,養父迅速拿出她摯愛的收音機,又下意識收回去。
他依舊深愛着女兒,即便暫時認不出女兒。
電影《擔保》點到爲止,反而更加催淚。
煽情,其實也是技術活。
從口碑看,這三部翻拍之作都非常一般。
翻拍片大行其道,有其原因。
縮短創作周期,磨煉影人手藝。
再有,經典故事 + 本土議題 + 演技派,似乎也成了近些年的國産片爆款範式。
這種作品,将來難免會有。
我們該有怎樣的期待?
從上述分析看,很多翻拍片失利的根本原因是,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塞入了更多的元素,貪大求全,尾大不掉,并在這個過程中丢掉了原作的精髓。
作爲觀衆,隻好希望。
主創們别再自作聰明,少做一些畫蛇添足的事情。
在此基礎上,也可期待。
我們能有更多像辛爽一樣的創作者。
什麽意思?
今年國産影視劇口碑第一爆款《漫長的季節》。
探案層面,辛爽參考了《真探》的人設和手法。
喜劇層面,他又融合了《馬大帥》的場景、人物和元素。
在接受采訪時,他曾坦承講述這些經典作品對自己的影響。
從創作上看,辛爽汲取了前人的營養。
但更加關鍵的是,他将經典之作的精髓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并用來支撐獨屬于自己的表達。
《漫長的季節》以一場殘酷的碎屍案講起,逐漸攤開了東北下崗潮的時代樣貌,下崗職員面對時代陣痛的心路曆程。
事實上,《無價之寶》也切入了這個議題,但在講述的過程中顧此失彼,漸漸跑偏。
而曾經,我們也有過國産佳作《暴雪将至》。
它描摹出了殘酷的時代感,以及人的心氣被時代碾壓成齑粉的虛無感和幻滅感。
當然,在這部電影中,你也能看到類似《七宗罪》的氛圍感,以及韓國犯罪片尤其是《殺人回憶》的影子。
這并不妨礙它取得的成就。
因爲。
在創作上,借鑒傑作無可厚非。
至少,别總帶着 " 中國版 XX" 的印痕。
不走捷徑,才能獲得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