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的上海,沉浸在光影交織的 " 節日 " 中。
第二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簡稱 " 上影節 ")剛落幕不久,第二十八屆上海電視節(簡稱 " 上視節 ")也于 6 月 23 日晚落幕。經過兩年的等待,2023 年夏天,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電視節終于重回線下。
這兩年間,影視産業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影無疑受到巨大沖擊,疫情之後,國内電影片商集體陷入了項目缺錢投拍,新片票房銳減,進而又讓投資方缺乏信心的惡性循環。市場太熱會有泡沫,市場太冷更難恢複。不同于往年的片單雲集,今年上影節期間,僅博納影業等屈指可數的公司發布了新項目片單。
作爲中國唯一一個 A 類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自 1993 年首次舉辦以來,創下無數個 " 第一次 "。三十年來,上影節被視爲電影全産業鏈的連接器。今年重啓的上影節,傳遞出電影産業怎樣的信号?
這兩年,電影市場遇冷,連續劇市場卻頗有看點。《人世間》《警察榮耀》《理想之城》《狂飙》《夢華錄》《縣委大院》等不同題材的口碑佳作,彰顯出國産劇強勁的創新勢頭和紮實的産業基礎。6 月 19 日,在上海電視節開幕當日,僅騰訊視頻一家,就發布了 170 多部新劇。
履新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的何文權,是上影節、上視節承辦團隊的負責人。他怎樣看待今年的 " 兩節 "?想給影視市場帶來什麽?近日,何文權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
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何文權(右)和亞洲新人單元頒獎典禮負責人黃霁(中)等人交流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預示着中國電影産業的複蘇
" 積攢了兩年,各方面都對上影節有着很大期待。" 上影節開幕以來,何文權聽到最讓他欣慰的聲音就是," 電影人在上影節找到了回家的感覺。"
" 疫情給電影産業帶來不小影響,今年上影節全闆塊的線下回歸,讓大家回到電影産業正常推進、加速發展的軌道上。上影節釋放的信号,就是溫暖歡樂、提振信心。" 何文權說。
國際專業媒體對上影節的關注也超出了何文權的預期,知名的影視産業專業媒體《綜藝》(Variety)、好萊塢報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等都對本屆上影節高度關注。在這些海外媒體看來,上影節的舉辦意味着中國電影産業的複蘇。
何文權認爲,專業性、國際性、權威性是上影節的三大特征,這在今年也得到了很好的延續和發揚。
就拿專業性、國際性來說,今年參評上影節金爵獎、亞新獎的中外報名作品多達近 9000 部,是往年的兩倍。作品的質量、數量都是上乘,這也反映出,電影市場受疫情影響的這幾年,真正熱愛電影的創作者們沒有離場,電影産業的内在有着蓬勃向上的動力。
更讓人欣慰的是,熱愛電影的觀衆沒有離場。《悲情城市》《教父》《亂世佳人》等本屆上影節展映的電影,剛開票就被觀衆一搶而空。" 而這些觀衆很多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影迷,他們的熱切響應,也反映了大家對上影節作爲國内電影節領頭羊強勢回歸的期待。"
與這些作品相匹配的,是本屆上影節強大的國際評委陣容。" 這是我們重點打造的。" 何文權表示," 我們的評委陣容不追求吸引眼球,核心是看評委的專業水平。比如本屆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傑茲先生,他囊括了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大國際電影節的重要獎項,也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得主。"
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傑茲 · 斯科利莫夫斯基、評委加林 · 努格羅、蘭迪塔 · 達斯、盧茨 · 賴特邁爾、張律、文晏、宋佳 圖片來源: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供圖
" 傑茲先生以 85 歲的高齡,還在孜孜不倦地做電影。他就是電影工作者的一種精神符号,也貼合我們想要表達的——克服各種困難,始終堅持不懈地做電影。" 何文權表示。
" 隻要廠裏有一盞燈亮着,那一定是謝晉在讀書 "
站在第 30 年、第 25 屆上影節,回望夢的起點,何文權不禁想到謝晉、吳贻弓、秦怡、徐克等電影人共同推進的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當時是有何等的魄力與格局。" 對國際電影文化海納百川的開放心态,對追求卓越、積極進取的決心與信心,說到底就回到本屆電影節的主題——海納百川,與光同行。"
每一年的上影節,總是少不了流光溢彩,紅毯、明星,還有走在最前沿的産業概念。從往年的金融資本、互聯網大廠到今年的 AI 科技,那些時髦的熱詞,總會出現在每年上影節的讨論議題中。
但何文權始終強調的,是上影節作爲一個專業的、國際的藝術電影節展的本質。在他看來,這是電影發展培根溯源的所在,而不是随波逐流地去追尋高流量。
在談到上影節的堅守與創新時,何文權提到了本屆上影節設置的紀念謝晉導演誕辰一百周年的系列展映影片,以及 " 時代巨匠百年回首——紀念謝晉誕辰百年論壇 "。
" 也許有人會問,在這個時候我們紀念謝晉導演,是想紀念什麽?" 何文權說," 我們就是要用隆重的儀式感,傳承對專業的崇敬、對專業人士的尊重。電影它不隻是簡單的爆米花消費,我們要堅持信念,不願意降低專業标準。"
圖片來源:紀念謝晉視頻截圖
1993 年,在謝晉等老一輩電影工作者的倡導下,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應運而生。當時,由謝晉親自擔任金爵獎評委會主席,旨在爲國内外的電影人,無論知名與否,搭建一個專業的、包容的、國際化的電影交流平台。也正是因爲謝晉等老一輩電影人敏銳的藝術嗅覺和精益求精的專業标準,上海國際電影節自第二屆起就被認定爲國際 A 類電影節。
在上影節 " 時代巨匠百年回首——紀念謝晉誕辰百年論壇 " 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任仲倫表示,謝晉的成功不是輕而易舉,他具有誇父追日的精神,上影廠老廠長徐桑楚曾說過," 廠裏隻要有一盞燈亮着,那一定是謝晉在讀書 "。
" 謝晉的經驗也值得珍視,他對現實生活的熱情,對人物塑造的講究和完整,對深入生活的強調,甚至(成爲)苛求。" 任仲倫說," 他堅持編劇一定要用成熟的作家,一定要有成熟的文本,在這個基礎上他敢于大膽使用新人演員。這和我們當下有些創作,編劇用槍手、演員過分依賴流量明星大相徑庭。所以我們經常遇到一種尴尬,我們知道誰在演,卻不知道他演了誰。"
讓優秀作品感染更多普通人
放眼中外影視市場,近年來,都出現了相似的情況——電影市場趨于平淡,但連續劇反而在回歸藝術和故事,湧現出一批高水準的作品。
這一特點在本屆上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中也得以充分體現。入圍白玉蘭獎 " 最佳中國電視劇 " 的包括《狂飙》《理想之城》《夢華錄》《人世間》《縣委大院》等,入圍 " 最佳海外劇 " 的包括日劇《重啓人生》、美劇《風騷律師第六季》等,這些均是收視與口碑俱佳的作品。
圖片來源:《人世間》官方微博
比如《人世間》,在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改編)、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等九大獎項提名中反複出現。《文彙報》評論稱,這其中," 一劇之本 " 可謂居功至偉。影視劇本回歸文學的 " 家 ",代表了繼網絡文學後嚴肅文學日益受到青睐的行業新風,這亦被視作行業從流量經濟向品質追求轉型的重要标識。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祝燕南 圖片來源:上海電視節組委會供圖
每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公布入圍名單時," 風向标 " 的評價總是如期而至。征片時間跨越兩年,近 400 部國産劇報名,最終 22 部佳作入圍 " 最佳中國電視劇 ",此次評選更是被寄予了 " 時代性的标杆 " 厚望。
在 6 月 21 日舉行的白玉蘭獎評委見面會上,評委之一的演員段奕宏表示,作爲評委要力争愛護、守護白玉蘭的含金量。他認爲,一部作品的細節固然重要,但其文本和劇本傳遞的價值更重要,所有的細節都服務于這個價值體系,包括表達的高級和講故事的高級。" 審美意識的提高、表達意識的提高,這是我看重的。"
第 28 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别評委會主席胡智鋒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國産劇創作有着關注時代、溫暖現實、融合創新的突出亮點,反映出中國電視劇的高質量發展已成常态。在他看來,要從這些更具時代銳度、更有精神厚度、更顯生活廣度的佳作中優中選優 " 難度空前 "。網友們則幹脆用 " 神仙打架 " 來形容這份入圍名單。
何文權表示,今年的上海電視節希望通過白玉蘭獎的影響力,讓佳作雲集的行業盛況得到充分展現,并讓類型豐富、題材多樣的作品所反映出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現實寫照得以镌刻,也讓積極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得到弘揚,讓更多優秀作品感染更多普通人,讓廣大觀衆進一步享受 " 家門口的節日 " 帶來的歡樂。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