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彭蘇平
編輯丨李勤
汽車行業的轉型浪潮傳至上遊,傳統汽車産線的高端裝備制造商早已将業務拓展至新能源汽車闆塊。
7 月 5 日,在第十六屆上海國際工業裝配及傳輸技術展覽會上,均普智能展出了智能電動汽車電驅、電池等細分領域的下一代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均普智能副總經理、中國區總裁何新鋒對 36 氪等媒體表示,電驅、電池是公司現在的核心發力領域。五六年前,新能源汽車在國内剛剛起步時,均普智能就開始在電驅設備等方面進行研發布局,也正是及時地從傳統驅動向電驅動調轉,公司才避免了在行業新能源化的變局中受到巨大沖擊。
據介紹,均普智能将業務重心聚焦在智能電動汽車方向,已經覆蓋了新能源三電系統、自動駕駛 /ADAS 系統、熱管理系統等高端裝備領域,同時也在向一些前沿技術裝配和檢測領域擴展,例如多合一電驅系統、大圓柱電池、激光雷達、4D 毫米波雷達、電子後視鏡、自動駕駛線控系統等。
2022 年财報顯示,均普智能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 68%、新接訂單同比增長 73%。
資料顯示,2018 年至今,均普智能已交付 30 餘條電驅相關的智能化産線,爲本土锂電巨頭在中國、歐洲、北美等地供應锂電相關設備,同時,也在爲越南造車新勢力 VinFast、美國造車新勢力 Nikola、歐洲車企 Valmet 等客戶交付模組和電池包産線。
随着行業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加快,更多主機廠開始加大在電驅、電池領域的投資,均普智能服務的主要客戶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主機廠的面孔。
據了解,均普智能近年來爲寶馬中國交付了三合一電驅産線,近期還斬獲了某本土造車新勢力的新一代純電車型 800V 三合一電驅系統總裝及檢測項目定點。
一些前沿技術的裝配和檢測,均普智能作爲生産設備商也同步參與其中。
何新鋒透露:" 目前公司中國區正與汽車主機廠商談新技術 CTP 電池系統産線,項目價值過數億。"他告訴 36 氪,去模組的這種電池技術叠代,已經需要重新設計産線,均普智能會根據市場需求與客戶共同布局。
在新技術仍在叠代的行業上升周期,均普智能會與主要客戶接洽商談新的技術方向,内部還有一個專家團隊來對新的技術方向進行研判。
不過,何新鋒告訴 36 氪,當前階段電池工業化量産叠代,主要還是封裝形式的變化,或者是電池尺寸的變化(本質上也是封裝形式),大概兩三年就會叠代一次。
但是電池尺寸、排列方式的改變,已經可以通過産線的柔性化設計來解決,而無需在短時間内就更換産線。" 比如用機器人、設立彈性的工作站等。" 何新鋒表示,本身現在的電池産線也能兼容多個尺寸的電池、模組以及排列方式。
工業化量産是行業新技術、新産品落地的必經之路,諸如 800V 高壓電驅等前沿方案,在大量的前端開發之外,也需要零部件供應、産線設備等一系列産業鏈節點的配合,這也是均普智能等供應商的挑戰和機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