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深夜,易建聯發布長文,宣布退役。這個陪伴中國男籃鏖戰21年的精神領袖,緩步離開他的戰場。
9月2日晚上,中國男籃以21分的巨大劣勢輸給菲律賓隊,以1勝4負的戰績結束世界杯之旅,同時失去巴黎奧運會的參賽資格——這也是中國男籃第二次無緣奧運會。
無數媒體跟進報道,大多用了一個詞:慘敗。
類似的劇情在2019年的9月也曾上演。彼時易建聯撐着腫脹的腳踝,帶領這支球隊奔跑在五棵松體育館,五場比賽淨負10分。輸掉家門口的世界大賽,球迷更多的感情是惋惜。
四年之後,淨負分來到驚人的94分,輸球似乎已經變得麻木。解說員楊健淚灑現場:"我就是覺得挺心不甘的,挺爲我們運動員感到委屈。"
所有的懷念、憤怒、委屈、不甘彙聚成一個聲音:易建聯退役,中國男籃下一步,會走向何方?
2002年,注定是中國籃球史上不普通的一年。
6月26日,NBA選秀大會在紐約市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辦,時任NBA總裁大衛·斯特恩站在台前,宣布這年的狀元秀歸屬:來自中國上海的姚明。
狀元秀,即第一輪第一順位被選中的球員。在NBA創辦50年的曆史中,這是第一位沒有任何美國籃球背景的外籍狀元。
消息如飓風般席卷整個世界,22歲的姚明登陸NBA的賽場。"他躊躇滿志,他雄心萬丈,他可以一舉成名。"
22歲的姚明被休斯頓火箭隊選中
彼時,中國有近2.7億的籃球迷,相當于整個美國的總人口,姚明身上沾着這些人熱烈的目光。每個人都期待姚明在世界頂尖的職業聯賽上,大放光彩。
但他的首秀失利了。
在火箭隊的第一場比賽,姚明僅上場11分鍾,沒有得分,噓聲一片。美國籃球巨星巴克利在一檔脫口秀節目中公然嘲諷:如果姚明能夠在下一場比賽中拿下19分,他就親吻男搭檔的屁股。
姚明NBA首秀表現被嘲諷
11月,火箭隊客場迎戰湖人隊,姚明出場23分鍾,9投9中,轟下20分。巴克利騎虎難下,對着電視鏡頭,親吻了挂着搭檔名字名片的驢的屁股。
要知道,當時與他對位的,是NBA傳奇中鋒,被譽爲鲨魚的奧尼爾。
姚明終于,在NBA賽場赢得掌聲。
巴克利節目現場親吻驢屁股
同樣在這一年,前往美國的飛機上,有一個15歲的男孩。
7月份,男孩代表中國赴美參加ABCD訓練營。這是美國頂尖訓練營,幾乎全美高中年齡段的優秀球員都會來此參加集訓。246名球員之中,他是唯一來自美國本土之外的球員。
男孩坐的是經濟艙,彼時身高2.09米的他難以活動。空姐見狀,就把他安排在較爲空閑的機艙後部。期間,他聽見兩個空乘人員悄悄對話:
"你知道這是誰嗎?"
"誰啊?"
"火箭隊選中的狀元新秀Ming(姚明)!他這就是去火箭隊!"
抵達訓練營,一個黑人球員看到他,驚呼:"你是不是姚明?"他們看着這個罕見的、高大的中國面孔,幾乎所有人都認爲他就是那個耀眼的Ming。
集訓結束後,男孩通過場均5.2個籃闆的成績高居榜首。這次,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易建聯。
2002年,易建聯在ABCD訓練營
回國後,易建聯随廣東宏遠隊征戰CBA。
起初,這個身體單薄、長相稚嫩的少年沒有引起太多關注。易建聯還太小,他坐在替補席上,度過了常規賽的大多數時間。
2002年底,常規賽來到最後一場,廣東宏遠對戰北京首鋼。比賽進行到加時賽,杜峰六次犯規被罰下,易建聯離開替補席。
他搶下籃闆球,對手的手肘從他臉上狠狠擦過,他死死抱着懷裏的籃球,鼻血緩緩流出,他一步不讓。
5分鍾之内,易建聯拿下13分,外加4個籃闆,3次扣籃,不僅幫球隊獲得本場比賽的勝利,同時助力廣東宏遠奪下常規賽的頭名。
整個球場的目光聚焦在這個年輕球員身上,不少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他會是下一個姚明。
這一年,易建聯剛剛15周歲。
2002/03賽季,廣東宏遠VS北京首鋼
一戰成名的易建聯
但故事回到最開始的那一刻,易建聯卻說:"我從來沒想過我能成爲一名運動員。"
廣東宏遠的總經理劉宏疆也曾在采訪中提到,當時讓易建聯上場隻是意外,"其實是被逼無奈,湊合着把他(易建聯)頂着上場。"
1999年夏天的某個周日,深圳市羅湖區三人籃球賽在街頭舉辦。
下午五點來鍾,深圳體校的教練戴億新來到球場邊。籃筐下突然站起來一個高大的男孩,戴億新眼前一亮:這孩子身體條件太好了,絕對的好苗子。
哪怕這個12歲的男孩,在第一場比賽就被淘汰。
兒時易建聯(左邊)
相中就要行動,戴億新找到易建聯的父母,想說服他們同意孩子進入體校,意料之中,他收到了拒絕。
易建聯的父母也是運動員出身,曾是國家手球隊隊員,退役後被分到深圳市郵政局工作。
易父身高1.92米,易母也有1.72米,時常代表單位參加業餘籃球比賽,易建聯耳濡目染,也就愛上了籃球。
但父母并沒有打算讓兒子重走運動員的老路,"我們一直過着艱苦的日子,我們退役時沒有好的職業,因爲我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我們希望我們的兒子能接受更多的教育。"他的母親這樣說。
況且,在父母看來,兒子身高頂多也就能長到1.95米,去練幾年體育,荒廢了學業,到時候升不到職業球隊,也與社會脫了節。
兒時易建聯與父母
戴億新軟磨硬泡,保證易建聯不會失敗,"他已經具備一個體育明星所具有的一切天生素質",戴億新預測,易建聯的身高将會達到2.05米以上。
易建聯的父母隻好把決定權交給兒子:"你要去練的話,那你就要努力了。不能随便玩玩,兩三年又不練了,你要做就全力以赴把它做好。"
于是在這個夏天,易建聯收拾行李,跟着戴億新來到深圳體校。
很快,他們就發現,這個天才好像不大對勁。
深圳體校
深圳體校的操場上,易建聯正式開始訓練。
第一步是繞着操場跑圈,标準是3200米、8圈。但第一圈剛跑到300米,易建聯就已經氣喘籲籲,體力不支。他流着眼淚,萌生了退出體校的念頭。
隻是,他的身高還沒有停止生長,他咬着牙,決定堅持。一年之後,易建聯終于跑下3200米,升入廣東宏遠青年隊。接下來,他的目标是跑10000米,繞操場25圈。
"人生就是會時常扔給你些不可能的任務來測試你的‘堅韌’,我想打籃球,想成爲一個好球員,如果那是我的目标,那我就必須跟上隊伍。"
早期易建聯
後來擔任廣東宏遠隊教練的李春江還記得那時的易建聯,13歲的他年紀小小,但韌性十足,将近兩年的時間,他堅持着加班加點的訓練。
這樣的刻苦将他送進2002年耐克全亞洲訓練營和美國ABCD訓練營,在耐克訓練營,他獲得最傑出表現運動員。
2002年耐克全亞洲籃球訓練營
易建聯(最右)獲得最傑出表現運動員
時間見證着易建聯的飛速成長。
2002/03賽季,他在CBA球場上的驚豔亮相讓他獲得聯賽最佳新人獎。
2003/04賽季,易建聯爲俱樂部出戰28場,助力廣東宏遠拿下CBA總冠軍,接下來,就是三連冠。
2003年,他代表中國隊參加世界青年錦标賽。《時代周刊》對他進行了詳細的報道,标題是"The Next Yao Ming?(下一個姚明)"。
2005年,他成爲CBA聯賽曆史上最年輕的總決賽MVP(最有價值球員),年僅18歲。
2007年,易建聯踏着前輩們踩出的道路,登上NBA選秀的舞台。他在第一輪第六順位被雄鹿隊選中,成爲既王治郅、巴特爾、姚明之後,成功登陸NBA的第四位中國球員。這一年,易建聯隻有20歲。
易建聯與NBA總裁大衛·斯特恩
易建聯在NBA的起點,不可謂不高。
彼時,雄鹿隊老闆親自寫信邀請他和家人共進晚餐,他被受邀參加電影節,市長也指定易建聯作爲市民代表,在聖誕儀式上亮燈。
與五年前的目光相同,易建聯身上承載着所有中國球迷的期望。但殘忍的是,五年之後,沒有人會再将易建聯的NBA生涯,與"成功"這兩個字挂鈎。
易建聯在聖誕儀式上
"很多人都說我天賦好,當我去美國那一刹那,已經沒什麽天賦可言了。"
時隔多年,回想起NBA的這段經曆,易建聯記憶猶新。
他躊躇滿志地踏上異國的土地,卻殘忍地意識到,人外有人,坐井觀到的并不是完整的天。
"在美國打球,每天你都會遇到不同的人。他們比你矮一個頭,卻跳得比你高。你看到一個人和你差不多高,他身體卻比你強壯很多。甚至于一個小個子沖過來上籃,你認爲你可以蓋掉他,可一不小心,他就在你頭上扣籃了。"
他别無他法,隻能拼命訓練。
易建聯在雄鹿隊期間
賽季開打後,他站上新秀排行榜的第二位。
每次比賽結束,無數的話筒都會怼到他的嘴邊,甚至一直擁着他走到更衣室門口,隻是,易建聯并不是一個幽默健談的人。
易建聯給不了媒體想要的爆點,有記者說:"他的答案比問題的字眼還要少。"
早期,他參加魯豫的訪談,有過一段"精彩"的對話。兩個人聊起易建聯上學時的身高,易建聯說自己通常坐在最後一排。
魯豫:"那不是很好嘛,離老師很遠。"
易建聯:"嗯。"
魯豫:"做什麽事老師都看不見。"
易建聯:"嗯。"
魯豫:"那老師看不見的時候,你都幹嘛?"
易建聯:"我上課啊。"
内向的性格加上難以融入的環境,剛到美國的那段時間,易建聯過得并不舒服。更難以适應的是,他需要自己找地方住。
從12歲進入體校開始,他就過着集體生活,住在宿舍、吃着食堂。而在美國,他隻有自己一個人。
他要自己找房子,負責自己的一日三餐,然後在每一個清晨獨自醒來,開車去球館訓練,開始新的一天。
密爾沃基的冬天,幾乎每天都在飄雪。
某天,易建聯開車去超市買東西。走出超市時,雪已經下了好一會,地上鋪着一層薄冰。他上車離開,遇到紅綠燈,踩下刹車,從未有過的感受從腳底傳來:車胎打滑了。
他慌亂地轉動方向盤,後面車追上來,事故發生。這是在廣東長大的易建聯,第一次見識到雪的威力。
氣候的差異、不合胃口的食物、背負的期待、比賽的壓力,這座城市的冬天十分漫長。
易建聯想起自己小時候和媽媽的對話,他說自己想養一隻小狗,媽媽回複他:"養你都沒養好,還養狗呢。"
2007年11月9日,雄鹿隊迎戰火箭隊,易建聯遇到他命中注定的對手:姚明。
這場比賽,姚明像是一個鋼鐵戰士,狂砍28分10籃闆,雄鹿的内線在他的攻勢下連連失守。易建聯也不甘示弱,整場比賽12投9中,得到19分9籃闆。
全球2.5億人觀看了這場比賽,收視率創下高峰。這場比賽讓中國球迷對中國男籃産生前所未有的希望,他們看着兩人在賽場上奔跑,期待着會有更多中國球員接在他們的身後。
沒有人意識到,正午的太陽已經開始西斜。
征戰NBA期間,易建聯最欣賞的球員,是科比。
易建聯曾在微博中回憶科比,那是他新秀年,雄鹿隊主場迎戰湖人隊。
科比出場時,球迷發出的呼喊聲比主場球隊出場的聲量還高。雄鹿隊沒人能限制住黑曼巴,最終,這場比賽雄鹿大概輸了20分,但雄鹿的球迷都高興地離開了場館。
科比與易建聯
2010年NBA總決賽時,科比右手食指骨折,隻有6根手指是健康的,但他纏緊了繃帶,苦戰多場,最後在主場順利拿下獎杯。
易建聯如此寫道:"我們都不會變成另一個科比,但我們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實現‘堅韌’,我想,促使我們能夠堅韌下去的,其實不是高喊‘堅持到底’的口号或者自我感動式的自虐,這些都會很快撕裂我們自己,堅韌的基礎,是對一件事的熱忱和良好的心态。"
但他或許沒想到,爲科比加冕的傷病,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爲易建聯腳下的枷鎖。
征戰NBA的前半程,易建聯表現不俗。
他一直處于主力陣容,獲得過東部月最佳新秀,拿到過單場31分的紀錄,甚至還有單場19個籃闆的成績。
但殘忍的是,他的參考坐标,是姚明。自2002年登陸NBA賽場後,姚明連續6個賽季入選NBA西部全明星陣容,展示了自己強大的實力,與商業價值。
俱樂部老闆與球迷都希望姚明的榮光在易建聯身上複刻,但易建聯讓他們失望了。
2008年開始,他被俱樂部轉來轉去,輾轉于新澤西籃網隊、華盛頓奇才隊,在NBA的最後一年,易建聯接受了達拉斯小牛隊的合同。
彼時他傷病纏身,膝蓋扭傷,嘴角縫了50針,小指骨裂讓他缺席16場比賽。腳踝的傷痛更是像魔鬼一樣如影随形,整個賽季的絕大多數時間,他都坐在替補席上。
2010年,國家隊隊友王仕鵬見過易建聯的跟腱:"發炎之後一直磨,磨到鈣化,都能看到小硬結。"
隻是,場下的人看不到這樣的傷口,隻看到他在場上受傷,又缺席賽場,易建聯被球迷起了一個刺耳的稱号:易碎品。
更殘忍的是,球迷開始不在意他的表現,"反正大家都在看姚明,你這個備胎打得好不好,又有什麽關系"。
曾經一段時間,易建聯很介意外界将他與姚明對比。
事實上,姚明在球場的位置是長城般穩固的中鋒,易建聯更多的時候司職前鋒,并沒有可比性。
更何況在NBA的球場上,像姚明這樣的中鋒鳳毛麟角,火箭隊樂于給予姚明一切資源,等待他慢慢成長。而像易建聯這樣的前鋒,在NBA比比皆是,留給他适應和成長的時間都不多。
"他整個的表現,他發揮的水平,他的整個職業生涯的成績,我都比不了。"易建聯提起姚明,态度總是謙遜,"他是很成功的籃球運動員,而我還在努力。"
淪爲替補隊員的日子,比想象中還要難捱。
王仕鵬曾說過:"作爲一名職業球員,就應該去球場,就像軍人就應該戰死沙場。"這句話套用在易建聯身上,也十分合适。
2012年,易建聯想了一整個夏天,決定重回CBA,"球員還是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時間打比賽,在那邊的話可能自己有一些下降了"。
至于這個決定會掀起多大的風暴,他也有預料。
2012年9月,鋪天蓋地的新聞席卷互聯網:易建聯回國。
很多媒體猜測,易建聯回國的原因是"NBA前景黯淡",網友的反應則更加直白:國外混不下去了吧。
事實上,回國前,易建聯拒絕了歐洲俱樂部的邀請,有媒體透露,易建聯若是去打歐洲聯賽,保底的年薪也會有140萬歐元,遠遠高于CBA的年薪。
易建聯說:"你很難去想象外界會怎麽評論或者有什麽想法,你能控制的是你場上的表現,和你能不能赢比賽。"
網友做的諷刺漫畫
與此同時,一個身份被強加在易建聯身上:中國男籃新領袖。
2011年,姚明宣布退役,曾在NBA賽場和姚明打得有來有回的易建聯,自然而然被默認爲"後姚明時代"的領軍人。
但所有人都忘記了,易建聯從未扮演過領袖的角色。
廣東宏遠期間,易建聯的隊友是老将杜峰、朱芳雨,他不需要也沒有資曆承擔領導職責。進了國家隊,他的身邊是姚明、王治郅,是被稱爲傳奇運動員的"移動長城",是堅實的可靠。
但球場需要一個與姚明對标的人,易建聯就這麽被推上高台。
同樣,所有人都能看出,易建聯的腳下搖搖晃晃。
2012年,易建聯帶領中國男籃出征倫敦奧運會,以五連敗收場,主教練鄧華德引咎辭職。2014年仁川亞運會,中國男籃首次輸給日本隊,獲得第五名。
直到2015年的長沙亞錦賽,郭艾倫與周琦等小将逐漸成長,中國男籃終于将冠軍獎杯收入囊中。
随之而來的,是裏約奧運會的潰敗。2016年,中國男籃在奧運賽場上五戰連敗,主教練下課。
這一年,29歲的易建聯場均出場32.8分鍾,全隊最高;場均得分20.4分,全隊最高。哪怕面對美國夢之隊,易建聯也拿下25分6籃闆,刷新中美兩國交手以來中國球員最高分。
時任中國男籃主教練宮魯鳴說,球隊中最令人放心的球員就是易建聯。
裏約奧運會賽場上的易建聯
可易建聯太累了。
他要防守,要搶籃闆,還要進攻,一個前鋒卻要經常充當三分投手。每當球隊進攻陷入僵局,隊友的下意識反應都是把球交給易建聯。數據顯示,這五場比賽,他每場平均出手17次。
最後一場比賽結束後,易建聯接受采訪,這個向來沉默的男籃老大哥罕見地說了一番意有所指的檢讨:"做人都說路很長,但說真的,一段路一晃一晃地,很快就過去了,怎麽去把握好每一天。"
裏約奧運會賽場上的易建聯
2016年7月,在王治郅的退役儀式上,姚明發言說:
"終于走到這一天,我相信今天退役的,僅僅是作爲運動員的身份,而作爲籃球人的理想,一定會把這個理想作爲火炬一樣傳下去,傳給後一代的中國男籃隊員。"
王治郅将易建聯叫到台上,易建聯發言結束後,鏡頭掃過場下的周琦。
易建聯一直被認爲是國家隊最自律的人。
他不抽煙、不喝酒、不喝碳酸飲料,很少出現在應酬的場合,以保證身體健康。每次比賽日,他提前三個小時就到球場訓練。
廣東宏遠主教練杜峰評價他:是自己見過最努力的球員。
"有一段時間,易建聯的膝關節腫得非常大,但是他每天都是第一個帶頭做準備活動,這一點年輕隊員都做不到,他會比别人更早來到球場,然後會用更長時間去激活自己的訓練狀态。"
這樣的極度自律,似乎已經很難在現在的中國球員身上找到。
易建聯的退役,讓2019年那場世界杯被反複提及。這場在家門口舉辦的世界杯,經曆了堪稱離奇的比賽過程。
9月2日,中國小組賽迎戰波蘭。常規時間進行到最後11.8秒,中國隊領先比分,周琦接連兩次發球失誤,将雙方送進加時賽,最後兵敗收場。
9月4日,中國迎戰委内瑞拉。整場比賽,作爲控衛的郭艾倫上場近20分鍾,僅得1分。
9月8日,對陣尼日利亞的那場比賽,中國隊上演了背水一戰。這場比賽對雙方來說,都關乎到能否拿到東京奧運會的門票。
尼日利亞有8名NBA年輕球員,易建聯沒有在首發陣容。
第一節結束後,中國男籃以21:19的比分領先,上半場結束後,比分被反超到31:34。關鍵時刻,易建聯站了出來。
對方的進攻如潮水一般,中國隊的體力差距也逐漸凸顯。易建聯頂着腫脹的腳踝厮殺了26分鍾,面對的是尼日利亞4人包夾。
他時常聽到的一句話是:阿聯,能不能再堅持一下?
被包夾的易建聯
時間還剩最後一分鍾,中國隊落後9分,易建聯站在三分線外,投出了最後一個三分球。這場比賽,他自己砍下27分6個籃闆,居全隊最高。
比賽還沒結束,教練提前換下易建聯。他轉身離開球場,整個場館都在呼喊他的名字。
這是易建聯在國家隊的最後一場比賽,他留下一個孤傲的背影。
2019年世界杯
全場高呼易建聯的名字
在這次世界杯之前的采訪中,易建聯說:"我是個失敗的領袖。"
這場比賽過後,易建聯在自己職業生涯的末尾,終于赢得該有的尊重。在FIBA統計的中國男籃曆屆世界大賽得分王的視頻裏,有一條彈幕刷過,似乎可以看作是易建聯職業生涯後半程的概括:
最孤獨最獨木難支最令人尊敬的男籃領袖。
時至今日,易建聯依舊牢牢記得2008年的夏天。
姚明走在第一個位置,帶領球隊跑到球場中間。中國男籃在第一場比賽迎戰美國夢之隊,易建聯耳朵裏湧進全場球迷的呐喊。
他站在球場中央,看着将要交戰的對手:科比、詹姆斯、霍華德、韋德……全部是NBA名人堂級别的全明星隊員。
比賽開始,易建聯與霍華德跳球,球權被美國搶先得到。姚明率先投出三分球,科比回敬一個暴扣,雙方打得有來有回,第一節比賽以29-29的比分結束。
但雙方實力的過大差距讓結局少了些懸念,最終比分鎖定在101-70。這一場比賽,新秀易建聯僅拿下9分,易建聯依舊認爲:"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時刻。"
2008年奧運會,中國隊的第一球
8月26日,中國隊的對手變成德國隊。比賽時間還剩28.1秒,易建聯投出關鍵的一球,鎖定了戰局,将中國隊送進奧運會八強。
在無數球迷心中,這是一顆意義重大的球。回憶起來,易建聯卻說:"你完全不能說因爲這場球赢得了比賽,因爲這場球我就投進那個球,沒得多少分。"
每一次披上國家隊的戰袍,他都像第一次上場般榮耀與激動,"你很幸運,你要全力以赴。不要辜負球迷對我們的期待,對整個中國男籃的期待。"
他說給自己聽,也說給隊裏的年輕球員。
2008年,姚明主動與易建聯撞胸慶祝
2020年,還在養傷的易建聯給參加集訓營的年輕球員們寫了封信,其中一句話講:"國家隊是要你玩命的地方,是要你付出一切,幫助全國球迷完成夢想。"
他還在信中提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到一起拼搏的老戰友們,那時,他們都帶着傷,有人還剛做完手術。
教練楊鳴評價易建聯,說他擁有一種不善言談又不怒自威的氣質:"不管是在國家隊還是廣東隊,隻要易建聯在場上,隊友心裏穩,對手也害怕。"
可這句話還有後半段:"現在這支國家隊,可能到一些關鍵時候,往往場上沒有這個人來穩定軍心。"
2023年世界杯,中國男籃在小組賽三戰全敗,後衛球員趙睿在賽後接受采訪。
他眼眶通紅,強忍着啜泣:"我特别希望打一屆奧運會,哪怕就一屆、一場比賽,我都願意。"這場世界杯,他貢獻了場均12.6分,僅次于歸化球員李凱爾,但殘酷的是,他已經27歲。
就算是五年後真的可以圓夢奧運會,那時32歲的他,還會有多少可能?
迷霧依舊彌漫在中國男籃的上空,更艱難的是,他們失去了那支名爲易建聯的火把。
再見,易建聯,不必感到抱歉。
部分參考資料:
1、CBA聯賽官方紀錄片《敢夢敢當》
2、《我們的世界杯》|我覺得做領袖,是不合格的
3、Nike出品紀錄片《煉》
4、《楊瀾訪談錄》|易建聯:"易"往無前
5、《魯豫有約》|易建聯·我是奮鬥
6、紀錄片《姚明年》
7、《南方人物周刊》|囚徒易建聯
圖片來源:節目截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