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新聞 8 月 28 日訊 (記者 李丹萍 崔陸鵬)日前,住建部副部長董建國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 " 推動高質量發展 "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這三項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其中,有關房屋保險的提法引發關注。
事實上,不僅社會公衆對于房屋保險的概念較爲模糊,保險業内人士對于房屋保險的定義也有不同理解。
據專業人士介紹,從大的層面看,目前房屋保險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偏政策性的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 + 農村住房保險等;二是偏商業性質的綜合家财險、責任險以及城市定制型、普惠家财險等。
" 相較于其他商業險種,我國房屋保險起步較早卻發展緩慢,産品供給和保障力度明顯不足。未來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地産将進入存量時代,房屋使用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因素意味着房屋保險有巨大發展空間。" 上述專業人士稱。
業内專家認爲,未來房屋保險或主要依靠家财險和物業責任險,家财險可能會演變成服務型家财險,在保障傳統家庭财險損失之餘,增加增值服務;物業責任險強制化,擴大保障範圍提高保障程度,比如把公共區域的維修納入到保障範圍中,解決公共區域維修資金的問題;由政府解決極低概率的巨災救助問題,進行尾部風險兜底。
服務型家财險和物業責任險或 " 挑大梁 "
相較于其他險種,社會公衆對住房保險的認知度目前仍然較低。
對于個人而言,一般公衆對于住房保險的認知,普遍理解爲家财險,即保障範圍涵蓋火災、燃氣爆炸、入室盜竊、管道爆裂等。由于家财險出險率相對較低,被保險人體驗到的服務形式比較單一,感知度也不強。此外,由于缺少政策強制性,傳統家财險客單價又普遍較低,很難快速形成規模,機構營銷人員通常作爲附加産品來賣,展業積極性不高。
但事實上,家财險隻是涉及房屋保險的一小部分。藍鲸新聞記者從業内人士處了解到,從更大的範疇來看,住房保險産品形态至少包括以下幾類:
一是以房屋及其室内财産爲保險标的的傳統業務;二是由政府主導并出資購買的農村住房保險及巨災保險;三是城市服務型家财險,在傳統家庭财險損失之餘,增加了上門開鎖、馬桶疏通、清洗家電等增值服務,采取了 " 保險 + 服務 " 的思路;四是引入物聯網概念的高端商業性家财險,除了傳統标的,還能提供智能網關、智能煙感、燃氣傳感器等智能設備在内的保障。
業内普遍認爲,由于認可度、推廣度還有不足,目前我國房屋保險制度建設還面臨不少挑戰。
" 房屋保障依靠政府和普惠很難推廣,因爲房屋的價值差異和服務需求差異太大,除了農村農房和城市保障類住房适合由政府安排基本保險,其他住房保險應該充分市場化。可以嘗試将公共區域的維修納入到物業責任險的範圍之中,解決公共區域維修資金的問題 ",瑞士再保險中國原總裁陳東輝在接受藍鲸新聞記者采訪時給出自己的看法,其認爲,可以嘗試用 IDI 保險(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Inherent Defect Insuranc)解決建築結構類和設計缺陷一類的大問題;物業責任險覆蓋公共區域的日常維修;房屋内部則由家财險解決。
" 我個人認爲,未來房屋保險主要依靠家财險和物業責任險,長期看這兩個險種才是主力支撐 ",陳東輝表示,未來家财險可能會變成服務型家财險,把很多日常服務加進來,提高對公衆的吸引力;物業責任險強制性,擴大保障範圍提高保障程度;由政府解決極低概率的巨災救助問題,進行尾部風險兜底。
另外,也有業内人士表示,允許以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增值收益爲對應既有房屋購買保險已或是可行路徑,能夠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和投保率。
香港地區有針對房屋維修部分的保險
根據住建部公布的數據,截至 2022 年底,我國城鎮中超過 30 年房齡的房屋占比接近 20%,這些房屋已經進入設計使用年限的中後期;預計到 2040 年前後,将有近 80% 的房屋進入這一階段。随着老舊住房比例的持續增長,房屋 " 養老 " 問題日益突出。
通過保險手段對居民住房風險進行管理與轉移,對維護居民利益、防範社會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2023 年住建部曾多次就房屋安全問題提出,開展保險相關試點。去年 3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 15 部門關于加強經營性自建房安全管理的通知》指出,各地要積極探索創新房屋安全管理方式方法,開展房屋定期體檢、房屋養老金和房屋質量保險試點,總結創新經驗做法,健全房屋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出台地方性法規。各地要完善經營性自建房質量安全以及房屋檢查、安全鑒定等相關标準。
據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介紹,房屋保險是指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爲房屋提供風險保障。在房屋遭受損失或損壞時,保險公司将按照合同約定進行賠付,減輕業主的經濟負擔。其和房屋養老金是有本質區别的。
據藍鲸新聞了解,目前我國部分商品房小區物業公司會給小區購買公衆責任險和财産險。物業公司購買此險種主要是考慮到因物業管理不到位,造成業主及非物業工作人員發生意外,造成人身傷亡或财産損失。
" 我們購買的商業險中,也有涉及電梯、設備間,甚至機械車位的保險,因承保範圍内容不同,保費會有所增加。" 北京某商品房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藍鲸新聞,目前還未購買涉過及公共區域維修、自然災害等方面的保險。
" 從小區維修煥新角度考慮,目前物業維系基金的利息已足夠覆蓋。"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他所在的小區 2001 年交付時,物業維修基金超 3000 萬元,業委會将其存至銀行,二十餘年内小區也經曆過幾次大維護,費用都從其中扣除,目前已累計超 5000 萬元。
某頭部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 需要補充更多是老舊小區,不少小區物業維修基金接近枯竭。"
據藍鲸新聞采訪發現,目前内地還沒有針對公共區域維修的保險,香港則有針對房屋維修部分的保險。
" 香港住宅一般在賣給小業主的時候,就等同攤分了共公區域的使用權,由業委會監督物業管理公司管理,公共區域如需要維修,就要在業委會同意下,每戶居民額外付款。" 某香港房企負責人介紹,有些專門的公司也會設計針對公區維修的保險。
深圳中原總經理鄭叔倫也介紹,業委會與物業管理公司也會購買相應公共區域維修的保險,保費包含在每戶業主每月的管理費用裏。如需維修,保險資金先負責,保險不夠用再攤分到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