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十一車 Author 十一車 文 | 曹江北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10 月,中國汽車出口創下新高,當月汽車企業出口達今天瑞陽澤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長城汽車暴走海外,歡迎閱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十一車 Author 十一車
文 | 曹江北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10 月,中國汽車出口創下新高,當月汽車企業出口達到 33.7 萬輛,環比增長 12.3%,同比增長 46%。1-10 月,汽車企業出口 245.6 萬輛,同比增長 54.1%。" 這個數字已經超越德國,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預計,今年中國汽車出口總數有望突破 300 萬輛。
在此背景下,在 12 月 2 日舉行的 2022 長城海外經銷商大會上,長城汽車公布了最新全球品牌戰略及 "ONE GWM" 全球品牌行動綱領,表示将基于全新戰略,聚焦 GWM 品牌,以哈弗、坦克、長城皮卡、魏牌、歐拉五大品牌的品類特點制定不同發展路徑全面出海,結合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及産業政策,差異化布局新能源産品。
按照長城汽車的全球品牌戰略及 "ONE GWM" 全球品牌行動綱領:
· 在新能源市場體量大、發展快的海外市場,将迅速導入 BEV/PHEV 重點車型,與傳統燃油車企業形成差異化優勢;
· 在新能源的萌芽趨勢已不可逆轉的海外市場,将大範圍推動混動産品;
· 在另外一些燃油車仍然占據絕對優勢地位的區域市場,将順應當地消費者的用車偏好,确保競争優勢。
對長城汽車這一規劃起關鍵保障作用的,是其已經在海外市場構建的生産體系能力。具體來看,2019 年,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建成其首個海外全流程汽車制造工廠圖拉工廠,年産能峰值可達 15 萬輛。值得注意的是,區别于散件組裝工廠 ( KD 工廠 ) 和單純的産品貿易出口,這是中國汽車工業首次在海外建設涵蓋四大生産工藝的汽車制造廠,實現了由産品貿易輸出到技術标準輸出的全面升級。
2020 年,長城汽車收購通用汽車位于泰國羅勇府自由貿易區的羅勇工廠,經過改造後于 2021 年正式投産。依托泰國羅勇工廠,長城汽車提出加速東盟市場布局規劃,計劃開啟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四個市場的常态化運行,與泰國、文萊、老撾、緬甸市場形成 "4+4" 的東盟市場戰略布局。據有關報道顯示,羅勇工廠初期年産能達 8 萬輛,所生産的汽車 60% 将在泰國本地銷售,40% 将出口到其他海外市場。
今年 1 月份,長城汽車正式接手巴西伊拉塞馬波利斯工廠,預計 2023 年下半年即可投産,年産能 10 萬台,未來将輻射整個拉美地區。同時,長城汽車發布了巴西核心市場戰略:未來 10 年将投資超 100 億雷亞爾(約合人民币 115 億元)用于深化本地産業鍊布局,打造本地科技化企業,聚焦電動化和智能化,緻力于成為巴西市場新能源汽車領導品牌。
然而,長城汽車 " 出海 " 也并不是一直順風順水。2020 年 1 月,長城汽車在印度車展上宣布了準備進軍印度市場的計劃,表示與通用汽車達成協議,預計以 3 億美元的代價,收購通用汽車的印度工廠。之後,這項協議遭遇兩次延期,并于今年 6 月 30 日到期。7 月 1 日,通用汽車回應,由于未能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已取消将一家關閉的印度工廠出售給中國長城汽車的計劃。
收購通用印度工廠失敗對于長城汽車的全球化布局而言,可謂影響不小。作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印度市場 2021 年全年累計銷量達到 308 萬輛,同比增長 27%,是該國汽車産業有史以來第三次突破 300 萬輛的裡程碑。
但是,本着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的心态去看待這次收購失敗。印度對機動車征收的商品和服務稅稅率高達 28%,加上各邦征收的其他稅種,印度消費者的相關稅費占購車成本近四成,極大地制約當地汽車消費景氣度。有國外媒體也曾報道,馬斯克時常抱怨印度拒絕對特斯拉電動汽車減稅。那麼,對于長城汽車來說,即便有幾項印度生産關聯激勵 ( PLI ) 計劃的政策紅利,此時入局印度汽車制造業也不是最好的時機。
在今年舉辦的首屆中國汽車品牌出海峰會上,長城汽車東盟區域總裁張佳明表示,中國汽車 " 高質量走出去 " 正在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單一出口模式逐漸向海外本地生産、經營一體化模式轉變,這是一個 " 量變 " 到 " 質變 " 的轉變。
可以直觀看到,長城汽車的 " 量變 " 體現到了數據上。今年 10 月,長城汽車海外銷量首次超過 2 萬輛;過去的 11 月,其海外銷量依舊突破 2 萬輛,同比增長 33.87%;1-11 月,長城汽車累計銷售 152,884 輛,同比增長 20.36%。到目前為止,長城汽車海外累計銷量超過 100 萬輛。
那麼,長城汽車的 " 質變 " 又是如何體現的?
以最早提出 "GWM" 長城汽車品牌概念的泰國市場為例。銷售模式方面,長城汽車在泰國市場打造了 " 直營 + 授權的混合網絡模式 ",引入了 "ONE Price(透明定價)" 和 " 銷售合夥人 " 概念。在這種 " 線上交易、線下交付 " 的新零售模式下,銷售合夥人避免了門店的庫存壓力和渠道間的相互競争,隻需要專注于為消費者提供産品試駕、交付與服務,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車體驗。
用戶經營方面,用幾組數字就能概括長城汽車所做出的努力。"500":過去的 10 個月裡,長城汽車在泰國開展了近 500 場 "GWM 品牌用戶活動 ";"4 萬 ":品牌活動中與近 4 萬名用戶及粉絲一起互動分享;"11.6 萬 ":到今年 9 月底,APP 注冊用戶達到 11.6 萬人,日活超過 12%。此外,長城汽車還打造了用戶委員會的概念,讓每一位用戶的每一個需求都參與到業務決策中來。
新能源基礎建設方面,長城汽車在泰國曼谷自建了長城汽車海外第一座 " 光儲充一體 " 超級充電站,并于今年初與泰國三家電力能源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長城汽車充電地圖已經成功接入 5 家充電運營商,700 多個充電站,覆蓋超過 80% 的泰國公共充電網絡。
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疫情期間,長城汽車的員工、合夥人不僅積極參與到當地的抗疫工作中,長城車主也自發支持疫區的農産品銷售;與泰國數字經濟發展部、泰國教育部達成合作,為泰國高等院校的學生提供學習與實踐機會,安排專業的工程師參與當地職業教育;與泰國著名高校之一的法政大學合作,支持全球商學院案例大賽等。
簡言之,長城汽車的 " 質變 ",就是作為一家中國車企在海外另一方土地上真正做到了 " 入鄉随俗 "。并且,為了更好地融入當地市場,長城汽車也與海外市場的經銷商建立起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綜合相關報道内容,8 月 8 日,長城汽車與埃米爾福萊(Emil Frey)集團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就魏牌和歐拉在歐洲市場的進口和分銷達成戰略合作,新車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交付;8 月 12 日,長城汽車宣布與阿曼汽車代理商 Bahwan 集團子公司 OTE 正式簽署分銷授權協議,并達成中長期戰略合作。長城汽車旗下哈弗、長城皮卡兩大品牌多款車型在阿曼市場的發布計劃和服務模式升級計劃即将落地;10 月 26 日,長城汽車與 SQ 集團彙鴻汽車正式達成合作,共同開拓菲律賓市場。
兩年前,長城汽車曾提出過 " 強後台、大中台、小前台 " 的 3.0 版本組織架構,明确了 " 一車一品牌一公司 " 的發展方向,表示長城汽車将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堅定不移地走 " 爆款 " 路線。此時登場的 "ONE GWM",可以看作是在不更改這一發展計劃的基礎上,将長城汽車以一個整體化品牌角色推向全球。
要知道,部分中國車企是采用了換标或收購當地企業再貼牌的方式進入海外市場,比如吉利的寶騰品牌和上汽集團的 MG 品牌。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内打開銷售局面,弱化新品牌入市時的用戶教育成本。而長城汽車之所以會選擇 "ONE GWM" 戰略,除了要讓其全球形象更為統一,更核心的目的或許是要實現獨立産品體系的集中收束。
目前,長城汽車已經擁有哈弗、坦克、長城皮卡、魏牌、歐拉五大品牌,此外還布局了和寶馬合資的光束汽車以及定位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的沙龍品牌等在内的七個子品牌體系。抛開後兩者不談,僅就前五個子品牌而言,哈弗品牌曾以 " 一己之力 " 蓋過了其他四個品牌的風頭。此前,長城汽車方面也就這一現象表示過,哈弗品牌的熱銷讓消費市場模糊了對公司母體的認知。
為了避免單一品牌的熱銷遮掩其他品牌的鋒芒、" 爆款 " 産品僅賦能單一品牌而非母體公司的情況有可能出現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中,長城汽車 "ONE GWM" 戰略就是一個有效方案:讓海外用戶從接受一款車,到認知 " 檸檬 "、" 坦克 "、" 咖啡智能 " 三大技術品牌,再到建立對 GWM 的信任。
未來,不排除這種循序漸進的打法也會應用進國内市場的可能。
據中信證券預測,目前全球各國正積極推出新能源汽車引導政策,如政府補貼、低關稅等,為我國電動汽車出海提供了黃金窗口期。預計到 2025 年、2030 年,我國車企海外銷量有望達到 300 萬輛、550 萬輛;2030 年,我國電動汽車的海外銷量有望達到 250 萬輛。
聯想到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提到的那句話:" 自主品牌隻要走出去,生存的機會才會很大 " ——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風正從海那邊吹過來,長城汽車已經扯緊了出海的帆。
關于長城汽車暴走海外就介紹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瑞陽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