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用車就找 SUV 大咖
自從新能源車銷量大漲之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聽到某某車輛發生事故,司機認爲是車輛失控、刹車失靈導緻了悲劇的發生。而廠家則會用一系列的後台數據來證明,發生意外時車輛本身狀态正常,事故是由司機不當操作造成的。

由于司機無法拿出有利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說法。因此遇到這種事情,事故造成的損失通常是由司機以及其車輛所承保的保險公司來承擔。
而最近,全國有了首例由于産品存在缺陷導緻車輛失控、司機意外身亡的案例,某車企因此賠付了 130 多萬元。
這個事故發生在江蘇無錫,時間是 2022 年 10 月。當時監控視頻顯示:一輛新能源汽車在掉頭後停車避讓對向來車,車身發生颠簸後,突然失控加速,連撞多輛路邊停放的車輛後,才終于停下來。

遺憾的是,在這起交通事故中,司機由于受傷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據報道,這起事故的受害者是一位網約車司機,其有着 18 年駕齡,出事時駕駛的是一輛 2021 年 10 月生産的新能源車,該車是當年新上市的車型。
交警部門專門委托公安部所屬權威鑒定部門對事故原因進行技術分析,并提供了包括行車記錄儀視頻、道路監控視頻、汽車 EDR 數據分析及說明、車載終端 TBOX 數據文件、企業平台數據文件等資料。
而鑒定部門給出的結論,卻是涉事車輛車載終端 TBOX 及企業平台數據中,在事故發生時間段内大量記錄項的記錄值存在缺失,無法判斷駕駛人事發過程中的操控行爲,故無法判斷汽車失控的原因,交警部門也不能對事故責任進行認定。

經過審理,法院認爲工業和信息化部于 2016 年發布了 GB/T 32960,該标準對車輛數據信息采集、企業平台數據傳輸的範圍、頻次以及通信異常時的處理皆有明确規定,并在同年 11 月 11 日轉爲強制性國家标準。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在汽車出廠後的全生命周期,都必須遵循該标準的要求,通過車載終端、企業平台對整車及其他關鍵系統運行狀态進行記錄、監測、管理。涉事新能源汽車系 2021 年生産,事故當天,車載終端在碰撞發生前的三個多小時時間内,包括 " 車速信号 "、" 制動信号 "、" 加速踏闆開度 " 等大量數據缺失,不符合 GB/T 32960 的要求,應認定爲産品存在缺陷。

法院還認爲,車載終端功能異常,大量數據缺失,就無法通過數據分析去排除車輛運行存在問題的可能。在此情況下,除非廠家提供其他證據證明整車及各零部件運行狀态良好,或事故系因其他原因導緻,否則應推定缺陷産品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也就是說,因爲數據缺失,廠家無法證明車禍發生前車輛各項功能正常,根據江蘇法院網披露的信息,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法院已判決該新能源汽車的生産廠家,向死者親屬賠償 130 多萬元。
大咖點評
這起案件的判決結果對智能汽車責任劃分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如果有證據顯示廠家後台數據缺失,或者廠家修改車輛相關數據,那就得承擔相應責任。因此在事故發生前後,車主需要盡量保存對自己有利的證據。
但如果廠家的後台數據證明車輛在事故發生前各項功能正常,那麽車主很難證明自己沒有誤操作,但車輛卻出現了異常狀況,比如出現刹車失靈,突然加速等動作并造成了撞車或者撞人的損失。所以在後台數據完整、廠家沒有修改數據的情況下,這類事故往往還是要車主承擔各種損失。
免責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SUV 大咖》立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