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原創
作者 | 唐亞華
編輯 | 黎明
今年的央視 3 · 15 晚會,銀發人群的消費問題占據了不小的篇幅。苦情戲直播坑害老年人、免費評書機暗藏天價藥騙局,引起了不少人的憤怒。
苦情戲直播抓住了老年人的眼球,騙取了父母的感情,還掏空了他們的錢包。很多人不知道,鋤強扶弱、調解糾紛的曲折離奇故事背後,竟然是專門的團隊雇人寫劇本、搭建場景、找人演戲配合。這樣操作目的是在合适的時機植入保健品、古董文玩出售,主播們打着正能量的口号,收割了一茬又一茬老年人。
退休後長時間賦閑在家的老年人,極易被帶入到一些劇情裏。比如有的老人關注的是懲惡揚善的正能量主播,認爲買東西是爲了幫助 " 好人 ",虧死 " 壞人 ";有的父母心腸軟,被主播營造的一些悲慘故事打動,用瘋狂買買買來表現自己的同情心。
父母沉迷,背後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主播套路深。除了在劇本、場景上下功夫,還有主播專門 " 攻心 ",稱呼老人爲 " 老爸老媽 ",行爲 " 禮貌懂事 ",甚至私下一對一維護關系,滿口奉承和吉祥話術,父母被一頂一頂高帽戴着,美滋滋地就把錢付了。
最後,暴利産品一售而空,主播拿走近 70% 的利潤,供貨商分到約 20% 的收益,短視頻平台亦有不低的抽傭,受傷的隻有家裏堆滿 " 三無 " 産品、仿冒古董的老年人。
兩年花費 15 萬,老年人沉迷演戲直播間
61 歲的國強是一位來自武漢的退休幹部,早些年就喜歡收藏文玩字畫,退休後,他迷上了情感直播。我們所認爲的演戲式直播和鋪墊後的賣貨,在父母眼裏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國強表示," 我關注的都是正能量主播,有 10 來個。他們長期幫助人調解糾紛,幫助有困難的群衆,懲治壞人。"
在他看來," 社會上有些現象不是那麽好,老百姓出問題沒人幫處理,這些正能量主播在幫大家處理問題。他們不是爲了賣貨,是處理壞人的貨,幫受害人籌集資金,而且東西都是正規品牌的好産品。" 國強對深燃說。
他看直播兩三年了,自稱目前已經花了 15 萬元左右,買了字畫、陶瓷、玉石翡翠、保健品,還有各種生活用品,并且對這樣的直播深信不疑。下圖爲國強在直播間購買的部分産品,據他介紹,以下每件單品購入價在 500 元左右," 市場價過萬元 "。
受訪者供圖
國強對自己非常自信," 一般人我不會相信,詐騙電話我從來都不接,但我買的這些都是真的,我有社會經驗,對古董文玩也有一點了解,以前我還去過拍賣會。再說了,現在都是法治社會,主播都是經過平台認證過的,我們買的東西也都有各種鑒定證書。況且如果有人敢給錢币這類東西造假,那不是掉腦袋的事情嗎?"
當深燃詢問買到的東西有沒有拿去鑒定時,國強表示,"這些肯定是真的,我親眼看到主播從大戶人家的地宮裏拿出來的。這麽重要的東西,拿出去太危險了,東西我都打算收藏起來,這是财富,我這是投資行爲。"
小璇最近幾年一直在國外,她母親沉迷一個直播間,主播和小璇媽媽以 " 兒子 " 和 " 老媽 " 互相稱呼。小璇告訴深燃,這個主播的直播間一年多的時間裏一直在直播尋找自己的母親,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壞人阻礙他,中間先找到了妹妹,但妹妹被養父養母,就是所謂的 " 壞人 " 虐待。巧的是主播遇到的 " 壞人 " 名下都有公司,主播就把他們公司的産品搶過來,低價給直播間的粉絲作爲福利,同時作爲對 " 壞人 " 的懲罰。
母親入戲後瘋狂到什麽程度?" 直播間說主播的妹妹被打,住院了,我媽說要飛過去幫人家照顧妹妹。我媽甚至私信跟主播說,要是找到媽媽了,她願意幫主播照顧媽媽。我媽還要給主播錢,對方沒收,她就轉爲瘋狂買直播間的東西。還有一次她要給主播寄東西,對方沒有告訴她地址,她就把東西寄到了主播所在地大連的一個同學手裏,讓主播去取,最後也沒有人去拿。"
小璇算了一下,一年多時間裏,母親在直播間花了 5 萬多塊錢,快遞盒子堆滿屋子,家裏變得跟快遞驿站似的,買的東西有古董字畫、保健品、首飾手表、衣服、日用品等。除了睡覺,小璇母親幾乎一天有十幾個小時在看直播。
除了幫助主播,小璇媽媽買東西還有一個心理是占便宜,有機會賺錢。" 我媽買的字畫,直播間說市價一萬多,199 元福利價賣給粉絲,她就認爲買了轉賣能賺錢,囤了不少。有一次我媽花幾十塊錢買了 6 桶洗發水,說可以賣給當地的理發店,結果去了一問人家根本不收。" 小璇聽了哭笑不得。
父母沉迷苦情戲直播間,恐怕很多人難以想象。小璇此前就找了很多社交平台上曝光主播的案例給母親看,結果母親說," 他們說的那些可能是在騙人,但我這個是真的。" 甚至在 3 · 15 晚會曝光了這樣的套路以後,深燃聯系的一位長期沉迷這類直播的老年人仍然倔強地表示:"我看的直播都是真的,3 · 15 曝光的主播和我關注的主播沒關系。"
可見,苦情戲直播間對這屆老年人的影響有多深。
寫劇本、搭病房場景,
苦情戲直播套路深
此次 3 · 15 晚會提到的賬号有:馬洪亮、高冷、小張說事、輝哥、君安、二亮二老闆、方明快相親。實際上,這類型直播間數量數不勝數,一旦老年人關注一兩個這樣的直播間,算法推薦就會源源不斷地推給他們。
平台上,這類直播在抖音、快手、視頻号上都有。内容上,這些直播間裏常年上演着一出出大戲,有主播尋親、幫人平事、解救人質、追蹤受害者、給粉絲調解家庭糾紛、幫助老公出軌的妻子抓小三,家長裏短、雞飛狗跳,都是父母愛看的題材。
這類直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有劇本,演苦情戲的同時植入産品順勢賣貨。
央視 3 · 15 報道顯示,和和工作室是一家專門運營此類直播的公司,該公司員工坦承,主播說的事都是假的,按劇本演出來的,她本人就多次客串過。"我是助播,劇本基本上都是提前編好的,跟着主播講的去走就行了,讓你罵人你就罵人,讓你裝可憐你就裝可憐呗。"
這位員工介紹,直播的關鍵一環就是要把合适的産品放到合适的劇情裏。" 想賣哪一個産品,想把它賣爆,就給它鋪到劇裏面,有的提前一場就鋪了,讓粉絲覺得你不是在賣貨,你在做好事、做善事。"
爲了讓編造的劇情演起來更加真實,該公司甚至搭建了一個與醫院病房一樣的場景,病床、氧氣瓶一應俱全,這樣的場景使用率非常高,編造的故事裏有了病房裏的病人,就可以博取老人的信任與同情。
從苦情戲轉換到帶貨通常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懲罰 " 壞人 ",直播間故事中的壞人通常有公司,主播通過各種手段搶到壞人的東西,作爲福利低價賣給粉絲,占便宜的同時還能懲罰壞人;另一種是幫助 " 好人 ",如 " 好人 " 落難後,主播呼籲粉絲買東西幫助人。
此前也有媒體報道過這樣的 " 苦情戲 " 背後的産業鏈,報道提到這些在直播間、短視頻裏頻繁露臉的情感主播、養生專家,很多都是由傳媒公司孵化包裝出來的,直播背後是一條針對老年粉絲的從演員包裝到視頻直播,再到賣貨收割的産業鏈,售賣的大多是誇大宣傳甚至涉嫌造假的暴利産品。
除了這些常規套路,還有不少主播的做法非常 " 高明 ",可以說是把 " 真誠就是最大的套路 " 這句話用到了極緻。
小璇告訴深燃,母親關注的尋親主播,會讓直播間的老年人幫他出主意怎麽跟壞人鬥争,母親每天給主播發私信出主意,對方兩三天回複一次,還特别會阿谀奉承地說:" 老媽,你給的建議特别管用,你就是我的軍師 "、" 我很依賴老媽,你不能離開我 "…… 這種贊美的話讓母親更加沉迷其中。
主播還跟小璇母親說," 老媽,如果你需要什麽東西,不用買,跟我助理說一聲,我送你。"2023 年春節,小璇母親确實收到過主播寄過來的肉、菜,還有空氣淨化劑。可以說,在收買人心、博取老年人信任方面,這些主播确實花了心思。
另外,主播還有團隊在輔助維護粉絲。小璇母親加了主播的粉絲團,還告訴了别人自己的手機号,就有自稱是粉絲的人加她微信,讨論直播内容。小璇推測那些人是主播團隊的工作人員,因爲她注意到,有一段時間沒讓母親看直播,那些人就用微信問," 你最近怎麽樣?""XX 主播最近又更新了,你有沒有看?" 小璇把對方的微信删掉後不久,這個人換了一個頭像,以同樣的微信号又來加好友。
小璇曾用母親的短視頻賬号私信主播說," 以後不要再給我媽發私信了,否則我投訴你 ",對方回複:" 你沒有把母親管好,跟我有什麽關系 "。
" 我還在平台上舉報過好多次,有一些直播間舉報了一兩次被封了,但他們很快會再開一個直播間,有的舉報了幾次都沒成功,系統顯示證據不足,舉報要提供很多很詳細的資料,光看直播也比較難拿到切實的證據。" 小璇幾乎無計可施。
除了劇情、維護粉絲的套路,這類直播間賣的産品也有共性,比如切中老年人心理,市場價高低不一、很難對标,利潤率極高,維權難。
這些主播賣的貨一類是保健品,老年人重視健康,最容易進入這類直播的坑裏,且保健品是出了名的暴利;第二類是珠寶、玉石、字畫、珠串、陶瓷類,這類型東西号稱有投資收藏價值,以撿漏爲由,也容易吸引老年人,但是仿制品和正品的價值相去甚遠,中間的利潤空間可想而知。
背後有多暴利?
演戲式直播背後,誰能拿到最大的利潤?
第一個獲益者當然是主播,其次是供貨商家,最後還有抽傭的短視頻平台。
此次 3 · 15 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一個是 " 小張說事 " 從演戲轉到了賣所謂的肺部 " 特效藥 ", 實際上央視記者查看發現,這款産品類型是壓片糖果,隻是一款普通食品。" 小張說事 " 卻以荒誕的故事情節,把一款普通食品宣傳成特效藥。
後來央視記者找到了商品背後利哥供應鏈的負責人尹經理,對方稱,利哥供應鏈主要爲主播尋找合适的産品并提供場地,公司貨架上擺放着幾百種産品,大多都是壓片糖果、固體飲料等普通食品。尹經理坦言,直播間所講的故事都是編造出來的,演員都是花錢雇的,有編導寫劇本,很多打着調解矛盾、糾紛旗号的直播,目的就是爲了騙老人買産品,主播獲利非常大。
利哥供應鏈的王經理還提到:"這個東西到我這拿的話是 1.2 元,這個(産)品賣了大約一兩千萬盒了。我們是賣 99 元 10 盒,給主播傭金開 80 元,就是說 99 元裏主播要掙 80 元。"
從上述分成結構中不難看出,因爲主播是整個環節中最核心的要素,拿到的利潤也最高,達到了 80%,供貨商家拿着 10% 的利潤。在此基礎上,根據品類不同,主播的利潤中可能還有 10% 左右會被平台抽傭,除去這部分,主播也能拿到約 70% 的利潤。整個事件中,遭受損失的隻有 " 被賣了還幫人數錢 " 的老年人。
父母爲什麽這麽容易上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主播的套路和直播間長時間熏陶确實給老年人打下了堅實的信任基礎。而且大部分主播早就想好了賬号被封的說辭,那就是 " 黑粉投訴、仇家報複 ",主播也會用備用小号提早讓粉絲關注。
中央财經大學心理學教授窦東徽分析,老年人大多處在 " 空巢期 ",心理上有更強的社會歸屬需要,直播間營造了一個虛拟空間," 家人 "" 爸媽 " 的稱呼、同齡相同愛好者聚集形成的氛圍,讓老年人有了情感的寄托,購買行爲成爲了一種強化身份認同的 " 參與憑證 "。
在沉迷這些直播間的老年人中,有不少是曾經接受過高等教育,退休前有正式工作的高知人群。小璇分析,父母退休後有大把時間、有退休金,有錢有閑是一部分原因,另外,主播鑽了很多老年人兒女不在身邊的空子," 我這幾年都在國外,我媽幾乎把主播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有點像把母愛錯放到那個主播身上了。" 還有一個,小璇覺得自己母親單純善良,同情心太強,也有點愛占小便宜,也算是其中的原因。
還有不少人認爲,老年人缺乏辨别能力,短視頻平台有責任盡到監管義務,平台監管不嚴也是這類亂象泛濫的原因之一。" 希望以後平台能夠嚴格審核這類假情感、真騙人的直播号,永久封号,并嚴防相關主播換‘馬甲’複出。" 小璇說。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事實上,這類型演戲式直播帶貨已經涉及到了虛假宣傳。北京至普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聖指出,不管什麽商業模式,落實産品責任、經營規範、消費者保護都是一樣的,如果生産廠家、銷售商家、視頻平台、主播任何一方涉虛假宣傳,違反産品質量法規,欺詐消費者的,或者 " 賣慘帶貨、演戲炒作 " 違背公序良俗的,都是要依據《廣告法》《産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承擔賠償責任或連帶責任。
" 應加大對直播售假行爲的懲罰力度,除了建立黑名單制度外,還需要跨部門監管,對直播營銷行業進行全面管理。同時,平台應該要求實名制,避免一個公司、一個個人主播反複重開新号,以新馬甲蒙蔽消費者。" 李聖說。
如果在這類直播間發生金額較大的糾紛,消費者該如何維權?李聖建議:首先和主播、網絡平台交涉,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尋求平台監管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介入,如果金額較大,可以啓動訴訟程序維權。
說到底,要想把老年人真正拉出 " 苦情戲 " 帶貨的泥潭,可能還需要老人自己醒悟。子女能做的就是幫助老年人充實生活,多陪伴聆聽老人的訴求,向老年人科普更多互聯網知識。
* 題圖來源于《都挺好》,文中配圖來源于 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國強、小璇爲化名。
你的父母看過演戲直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