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當高端新能源市場的潛力持續被挖掘,昊鉑的到來有着一定的時代性,卻免不了埃安要痛下血本爲之鋪平道路。
作者丨曹佳東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靳鵬輝
如今,異常火爆的新能源市場,在給新人帶去機會之際,也令那些活得還不錯的汽車集團,在擴圈的範疇裏不停琢磨。廣汽早早就借埃安之名在整個純電動車領域混成行業頭牌,那推出昊鉑品牌的主要目的也就落在了這裏:保證基盤用戶數量增長不斷的同時, 籠絡些更高一級的潛在消費者。
但講真,若在同一個制度與體系内,如何将兩個品牌運作到位,面對變化多端的市場走勢,又該如何在有限的資源配置下,打出差異化,将内耗殺死在萌芽中,從始至終都是每一家尋求發展的汽車企業會遇到的棘手之事。
在過去的三兩年間,強如吉利、長城、上汽等中國各類車企,在電動車這一市場就不知道推出了多少個新品牌。從結果上看,誕生了一些極氪、猛士、歐拉等一些有點話題性,發展也能看得過去的品牌,可回頭細數,要說幾何、楓葉、沙龍、智己等同期成員的現狀有多麽精彩,好像又挺無奈的。
基于此種背景下,在埃安屢屢交出亮眼成績之餘,廣汽很期待昊鉑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将集團的未來描繪得多元化一點,更接近發展頂峰一點,想必,還是要好好思考一下新能源雙線作戰的平衡之道。
換句話說,随着昊鉑 GT 的上市,從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到埃安副總經理肖勇,再到埃安體系内的每一個人,已經謀劃出了些許适用新賽道的法則。或規避下友商所遇到過的陷阱,或開拓出一套和過往并不趨同的生存邏輯。而以産品力來論,昊鉑挑戰斯拉的底氣亦是很足的。隻是,對于埃安和昊鉑究竟如何各司其職,仍值得所有人揣摩。
這是一條必須要走的路
自從新能源市場從 2021 年起爆發活力,埃安在市場端所表露的号召力和建起的用戶集群,外界還是有目共睹的。對此,帶領埃安從懵懂中走出的古惠南也很願意對外介紹埃安自身具有的特質。
" 一是,我們這種發展,作爲頭部企業,它代表了傳統車企轉型升級、新四化轉型走到了前面,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二是,我們各種科技的創新走在行業的前列,這是得到政府、行業肯定的核心之一;三是,我們體制機制的創新走到了行業的前列。"
于内于外,和許多急功近利的新能源品牌相比,有理由認爲,眼下的埃安可以被視爲純電動市場中的頭部勢力。
尤其是進入 2023 年後,因爲一些衆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新能源市場一度陷入被動,爲了平衡價格和用戶口碑,身在浪潮下的新能源車企沒有哪個可以獨善其身。眼看天際、威馬、雷丁、愛馳一個個倒下,蔚來、小鵬等頭部新勢力也如坐針氈,要是還有人能逆勢完成自我裂變,怎麽看都是一件幸事。
所以,對于埃安,外界究竟該以一個怎樣不失偏頗的角度去看待,已經不是當下亟需解決的課題。銷量起來了,用戶口碑也有了,輿論上的紛擾,并不值得過多在意。值此特殊時期,如何在埃安構建的基礎上做大做強,才是我們讨論的重點。
去年 9 月,Hyper 昊鉑剛剛亮相時,原以爲這隻是一次簡單的換标儀式。針對現有 Logo 的通用性,埃安需要重新包裝一下自己。但是,随着此後一系列事關戰略性的技術和目标對外發布,在着力打造新的品牌形象和文化方面,埃安好像又有了那麽點意思。
到了今天,昊鉑 GT 也很努力地在方方面面尋求一些不與埃安趨同的特質。帶着 " 隻造科技藝術品 " 的品牌标簽,藝術、品位亦是埃安高層反複爲昊鉑賦予的關鍵詞。
" 昊鉑是埃安旗下高端豪華品牌。" 爲了生動刻畫這句話,埃安甚至在渠道和服務方面給出了升級方案。前者采用了全新的設計,後者也設計了一套全新的體系,以便将服務量化。很顯然,甭管這些設定有多麽飄忽,在出圈這件事上,昊鉑是鐵了心了。
那圍繞這一整套的流程執行下來的結果,不說能否令昊鉑在特斯拉、蔚來等先發品牌構建的圍城中站穩,至少,和埃安的樸實相比,昊鉑現已盡了最大的努力在塑造一個潮奢品牌該具有的形象。
當然,就像肖勇所承認的那樣," 品牌的高端化不是你自己今天拍腦袋、拍胸脯說我要做高端化就能高端化的,它還有積累的過程,和客戶感知、認知的過程。換句話說,你說的東西别人信、認可,能夠建立信賴和認知,那你的品牌就樹立起來了,你的高端化可能就真正落地了。"
在昊鉑還未拿出一份足夠驚豔的答卷之前,面朝 2023 年内卷到死的市場,如果很理所當然地認爲,昊鉑會在品牌認知上迅速達成,好像也不是那麽回事。屬于昊鉑的春天,需要時間的沉澱。對于整個埃安來說, 一切都隻是個開始。
昊鉑向上,底氣從何而來?
說起埃安的成名史,從最早的廣汽新能源到品牌獨立運作,再到以昊鉑爲媒介奔向 IPO,按部就班的有序發展中,确實能提煉出中國新能源崛起的微光。但說回到雙品牌運作上,埃安此前所積累的經驗究竟能否支撐 " 昊鉑 + 埃安 " 雙線并行呢 ?
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首先,我們還是有必要去看看埃安目前的基礎盤是否具有極強的拖底能力。一直以來,相比特斯拉、理想此類擁有極強用戶粘性的新勢力,埃安的樸素總是會讓人擔心,随着後期投入的加大,由埃安所建起的用戶基盤會不夠牢固。
換一種方式說就是,在車市進入到白熱化競争的狀态中,對于埃安,坊間曾一直将其與網約車市場聯系在一起。而這就導緻,外界時不時會認爲,一旦 B 端市場出現需求緊縮,埃安所受到的沖擊會産生極大的連鎖反應,昊鉑勢必會受到牽連。
好在,當此類擔心經由肖勇和古惠南的解讀後,不得不說,在品牌安全感上,埃安好像也沒有像大家所想的那麽脆弱。
" 爲什麽大家現在對網約車這個事情都很諱言呢?我覺得埃安首先不會諱言。我認爲真正要把這個行業客戶做好、服務好,赢得口碑,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甚至對我們的品質是非常認可的事情。"
" ……我在這裏很負責任地講,埃安是絕對不會放棄網約車市場和 B 端市場的。"
" 網約車市場一年大概就 20 萬輛左右的量,對埃安的 60 萬年銷目标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市場基礎打好後,緊接的一個問題就到了,昊鉑品牌的競争力又是否具有可以撼動對手的一面?雖然,在上文已經說過了,爲了塑造一個不同以往的形象,埃安已經動用了現有所有的資源。但總體來說,身在 20~30 萬這個純電市場,競争過于激烈的現實并不會對任何一個新人給予好臉色。
如果說,在 10~20 萬的價格帶,旗下 AION S 和 AION Y 兩款車所擁有的産品特質,是埃安能脫穎而出的資本,那麽,到了更往上的區間,當性價比很可能并不能引發潛在消費者的興趣時,在品牌建起優勢之前,昊鉑的極限釋放就需要一個新的支點。
" 真的要打價格戰,我實事求是跟你們講,當今中國我都找不到對手。"
" 我們的制造實力,我們的成本控制能力,甚至我們對中國客戶需求的把握和了解,應該是我們的優勢和強項。"
是的,昊鉑的底氣會如古惠南和肖勇雙雙給出的态度,面對極端競争時,體系賦能後的戰鬥力可以使之在市場鏖戰中躲過一些震蕩。如此一來,從品牌新形象的創建,到位于底層的供應鏈關系維穩,昊鉑在一定程度上與埃安當下的發展方式做出區隔。
總之,實現雙品牌運作從來都是考量一家車企的整體作戰力。埃安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加速推進昊鉑的落地,有着對現有資源的自信,也少不了對未來市場的提前審視。這就意味了,面對被比亞迪、特斯拉、或是理想鎖死的新能源發展路徑,在那些出身傳統車企的新勢力品牌中,仍有人在積極尋求突圍。至于結果如何,一年後再做評判吧。
|曹佳東|
血液中流淌着汽油,
唯快不破!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