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0 月 25 日電 ( 趙佳然 ) 近日," 帶棉花娃娃到海底撈過生日 " 的話題,讓這一小衆消費品進入了公衆的視野。繼盲盒之後,棉花娃娃成爲年輕人的又一個新寵,不少愛好者甚至爲其消費數萬元。小小的娃娃,爲何讓他們如此着迷?
買個遊戲周邊,一不小心 " 當媽 " 了
20 歲的小胡 2022 年 9 月入坑棉花娃娃,目前已經買了 78 隻娃娃,花費了 4 萬多元。入 " 娃坑 " 的契機,與她在手遊《光與夜之戀》中最喜歡的虛拟角色蕭逸有關。
" 因爲很喜歡遊戲角色,看到他的棉花娃娃就會想擁有。" 小胡說,與其他遊戲周邊不同的是,以角色爲原型的棉花娃娃能夠提供更多情緒價值。" 因爲娃娃可以抱在懷裏,有陪伴的作用,時間長了我會真的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有‘當媽’的感覺。"
小胡的部分棉花娃娃 受訪者提供
小胡十分珍惜棉花娃娃,不僅經常帶娃娃出門,還會定期養護。" 一段時間娃娃會變得有點髒,我就會把他送出去洗澡,順便換一下裏面的棉花。娃不在身邊的時間,我就希望有另外的娃娃來陪我,就這樣越買越多了。"
漸漸地,小胡發現自己對棉花娃娃越來越 " 上頭 ",一隻一隻地買已無法滿足。最近,她幹脆一次性購買了 50 隻相同的娃娃。" 家裏有個房間專門擺放娃娃,很多個放在一起會很好看。" 市面上比較搶手的一番賞特别獎娃娃,她從二手市場收了 5 個同樣的,花費 13000 多元。平日裏,她會帶着娃娃逛商場、逛超市,也會在角色過生日時,帶着娃娃和其他 " 娃媽 " 們聚會。
除了以遊戲角色、明星、動漫角色爲原型的 " 有屬性 " 棉花娃娃外,還有一種沒有原型的 " 無屬性 " 娃娃,此類娃娃也憑借着可愛的顔值收獲了一些玩家的喜愛。" 看到好看的娃娃和娃衣就買,不知不覺就花了好幾萬。" 有網友稱。
在小紅書上,與關鍵詞 " 棉花娃娃 " 相關的筆記有 148 萬篇,商品超過 9 萬件。" 娃媽 " 們讨論的話題,包括怎樣區分正品和盜版、推薦或 " 避雷 " 娃廠和設計師等,也有大量帖子隻是單純曬出自家娃娃的美貌:" 好仙啊家人們!"" 見到她的第一眼就心動了,完全長在我的心巴上!" 而棉花娃娃的受衆大部分爲年輕女性。
棉花娃娃的消費并不隻體現在 " 買買買 " 上," 養娃 " 的花銷可能更高,包括購買娃衣、裝飾、給娃娃化妝、裝骨架等。抖音博主 " 小小隻 " 就分享了自己多次帶棉花娃娃到理發店燙染頭發、做發型的經曆。從她的分享來看,光染一次發就花費了 200 多元,剪發也和成人一樣花費了近百元," 做個造型比娃娃本身還貴 "。
截圖來源:抖音
價格炒高 76 倍,米哈遊等盯上 " 娃媽 " 錢包
小胡前述的一番賞娃娃,是《光與夜之戀》官方與日本娛樂公司萬代合作推出一番賞活動中的獎品之一。一番賞爲抽獎形式發售,抽一次爲 58 元,可随機獲得電子蠟燭燈、玻璃杯、小方巾等商品,特别獎則是遊戲内主要角色的玩偶,即棉花娃娃。
由于特别獎數量極少,每個角色的娃娃在一套 65 個抽獎名額中僅有兩個,所以在二手市場被炒上了高價。中新經緯查詢二手電商平台看到,蕭逸一番賞娃娃的二手價格多在 2000 元以上,也有 4500 元的超高價,比起原價 58 元高出了 76 倍,溢價勢頭堪比盲盒裏的隐藏款。
小胡在商場給棉花娃娃拍攝的照片 受訪者提供
除了蕭逸的娃娃外,遊戲内其他角色的一番賞娃娃的二手價格也在 1500-4000 元不等。小胡稱,多款遊戲均推出了一番賞的玩法,此前《戀與制作人》中角色李澤言的一番賞娃娃曾被炒到 6000 元左右。
除了官方發售棉花娃娃外," 娃圈 " 還經常自發組織定制棉花娃娃。" 如果希望擁有一個獨一無二、完全符合自己喜好的娃娃,可以直接聯系娃廠下訂單,這種娃娃叫做‘私生’。也有許多‘娃媽’會在網上組織其他人拼團下單,這樣費用會便宜些。" 小胡介紹。
中新經緯查詢到,電商平台上有多家可接單生産棉花娃娃的廠家或手工工坊,定制價格從幾十元至上千元不等。例如 " 小星星玩偶定制 " 的娃娃爲 235 元至 499 元不等;" 皮小棉私生工坊 " 主打手工制作,打樣一隻 15 厘米高度的娃娃收費 500 元,改樣收費 300 元;定制價格也與娃娃頭發材質、整體大小和附加項相關,如一隻 80 厘米高的娃娃每隻收費 1000 元。
微店發布的《2021 棉花娃娃玩家洞察報告》顯示,2021 年在線購買棉花娃娃的用戶量達百萬級别,線上交易額達 10 億元。在養娃大軍中,00 後占比最高,爲 43%,95 後占比 26%。平台上棉花娃娃均價爲 62 元,愛好者人均擁有 8.73 隻。微店方面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2023 年至今,微店棉花娃娃線上及線下的交易額爲 12-15 億元,即月交易額超過 1.2 億元。
作爲遊戲周邊的一種,棉花娃娃也已成爲遊戲廠商們的吸金利器,其中以戀愛類手遊爲典型代表。許多像小胡一樣的遊戲玩家,比起虛拟的遊戲内氪金,更願意在看得見、摸得着的娃娃身上消費。
據了解,除《光與夜之戀》之外,疊紙發行的《戀與制作人》、米哈遊發行的《未定事件簿》等手遊均曾推出遊戲角色同款棉花娃娃,部分爲限時發售。例如,米哈遊天貓旗艦店内的 " 日常系列第二彈 " 毛絨玩偶單隻售價 78 元,已售超 10 萬件,按此計算銷售額超過 780 萬元。在消費者評論中,有買家稱 " 非常可愛 "" 終于可以抱到喜歡的角色了 ",也有買家反映對做工不太滿意,如 " 後腦勺破了個小洞,充棉量不足 "" 走線粗糙,衣服掉色,希望下次能改進 "。
中新經緯就遊戲周邊銷售情況、運營策略等向米哈遊方面發送了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前未獲得回複。
此外,手握 IP 的電視劇版權方和潮玩公司等也嘗到了棉花娃娃的甜頭。泡泡瑪特近日推出的 "DIMOO 狐仙玩偶 " 售價 529 元,銷售量爲 100 多件;晨光旗下九木雜物社銷售多款棉花娃娃,其中包括文創産品 IP" 卓大王 " 同款;哔哩哔哩 App 内出售盜墓筆記、魔道祖師、天官賜福等知名 IP 的棉花娃娃,價格從 59 元至 529 元不等。
據了解,近年來影視劇《有翡》《長月燼明》《山河令》等大熱影視劇均推出了包括棉花娃娃在内的周邊。據報道,《長月燼明》官方棉花娃娃在電商平台衆籌金額已超過 12.6 萬元。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中新經緯表示,棉花娃娃的風靡代表了消費風向中追求個性化、情感化的趨勢。" 棉花娃娃作爲一種具有可愛形象和情感内涵的周邊産品,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于情感共鳴和消費體驗的需求。此外,棉花娃娃的限量版和官方授權也增加了其收藏價值和稀缺性,吸引了一些消費者的關注和追捧。"
談及遊戲大廠們涉足棉花娃娃領域,江瀚稱:" 包括棉花娃娃在内的遊戲周邊是遊戲産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爲遊戲公司帶來更多的收入來源。此外,周邊可以擴大遊戲公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增強品牌的競争力和市場份額,亦可促進遊戲産業的發展和升級。"
定制工期漫長,若圈錢跑路誰擔責?
由于大量棉花娃娃爲消費者自行組團向廠家定制,在交付過程中的風險也凸顯了出來。
小胡稱,愛好者們在網上自發組織定制棉花娃娃時,提前預付全款并确認收貨已是圈内不成文的規則," 娃圈 " 也不時出現組織者收到貨款後 " 跑路 " 的情況。
" 打個比方,一個‘娃媽’即組織者在網上發布拼團信息,聲明一個娃娃 100 元,200 人成團;她将先收取 20 元的低價意向金,等到夠 200 人付款後正式成團,屆時再開一個尾款的鏈接,拼團者付款後她會選擇虛拟物品發貨,大家需要提前确認收貨,有的‘娃媽’收到全額貨款後就消失不見了。" 小胡說。
北京的李女士曾通過微博社群,數次購買某位明星的周邊棉花娃娃。她表示,一個棉花娃娃從開始預定至收到成品需要數月時間,工期漫長。" 要先約設計師畫好稿子,然後找娃廠打版,如果效果不好則需要調整更改,打版的時間往往要很久。組織者通常會拉個群同步消息、曬娃廠的訂單記錄,許多組織者自稱不盈利,但其實也難以自證,我們也不太會追究。"
由于消費者 " 被跑路 " 時交易已經完成,且拼團者人數衆多、人均消費金額較小,消費者很難有效維權。
中新經緯在黑貓投訴平台查詢到,多個消費者均曾以支付後商家 " 跑路 " 爲由投訴微店平台,其中有投訴者稱,一個名爲 " 糕點小屋 " 的店鋪已卷款 100 多萬元。據受訪者介紹,微店爲拼團棉花娃娃最常用的平台之一。
對此,微店方面對中新經緯回應稱,據其了解,一般組織者 ( 即第三方商家 ) 會利用自身信譽要求拼團者提前确認收貨,一般口徑爲利用确認收貨的資金提供給工廠。針對該類情況,微店方面已在收貨環節進行彈窗強提示,提示消費者注意交易安全,避免受到損失。在消費者自願收貨後,錢款會依據交易規則進入商家賬戶,微店通過風控模型監測到異常行爲後,錢款可能已被商家提現,即便微店立即對商家進行處置亦很難追回錢款。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對中新經緯表示,組織者收取拼團金額後 " 跑路 " 的行爲,涉及欺詐、違反合同、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爲。"組織者以虛假承諾吸引消費者付款,然後故意不履行向廠家下單和交付的義務,構成欺詐行爲。如果組織者提供虛假信息或誤導消費者,使其産生錯誤的認知或期望,也屬于違法行爲。建議消費者選擇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如使用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妥善保存與交易相關的所有電子郵件、聊天記錄、付款憑證等證據,以備日後維權之需。"
李旻表示,依據商務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電商平台經營者應對消費者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以及提供侵權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方式。" 建議平台加強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措施,包括加強平台審核監管、提供投訴和争議解決機制、嚴厲打擊違規行爲等。"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趙佳然:[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
作者:郭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