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楊玲玲
華爲 Mate 60 系列持續熱銷,據媒體援引産業鏈人士消息,預計華爲在 2024 年出貨 6000 萬 -7000 萬部智能手機。多位行業分析師也不約而同的給出了積極的出貨展望。對此,華爲方面未予置評。
手機業務強勢回歸背後,是華爲十年如一日的研發投入。數據顯示,2022 年,華爲研發投入占全年營收比例已達 25.1% 至 1615 億元;近 10 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 9773 億元。
圖源:圖蟲創意
高額的研發投入之下,截至 2022 年底,華爲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 12 萬件。如今,華爲仍在創新領域不斷前進,無論是在 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還是在智能手機、物聯網、智能家居等消費電子産品領域,都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
這也爲終端業務帶來大量可供應用和推動産品升級的創新成果。舉例來看,持續叠代的鴻蒙操作系統、無線連接技術 " 星閃 " 等,都是華爲自主創新的一部分。
将研發作爲發展底色,也給了華爲前進的動力。" 對我們而言,我們有壓力,但是我們更有信心。" 年初的年報發布會最後,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 孟晚舟用一句詩作爲結尾:雪後疏梅正壓枝,春來朝日已晖晖。
建立高端人才儲備庫
"2023 年是華爲生存發展的關鍵之年。"2022 年年報發布會上,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如是定調稱。
無論面臨多麽艱難的外部環境,華爲在科技研發上從來不吝投入。2023 年上半年,華爲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4.4% 至 826.04 億元。
9 月中旬,華爲創始人任正非在與 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基金會及教練和金牌獲得者的學生談話紀要中提到,華爲每年大約投入 30-50 億美金用于基礎理論研究,與大學一起共同研究看似無用的科學。
科技創新并非一蹴而就。在追逐科創的道路上,華爲既有對于技術的執着和追求,也有對人才的重視和尊重。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華爲員工總數約 20.7 萬,研發員工約占總員工數量的 55.4%。
根據日前華爲心聲社區公開的任正非在高端技術人才使用工作組對标會上的講話,任正非結合華爲自身的業務發展,闡述了他的人才觀。
任正非提出,華爲要建立一個高端人才儲備庫,不拘一格獲取優秀人才,但在招聘時要講清楚公司的業務邊界,允許在邊界内研究探索。
在人才招聘和培養上,華爲有着獨特的策略和機制,其中最爲外界熟知的就是 " 天才少年 " 計劃。
該計劃啓動于華爲危難之時。2019 年 5 月,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爲由,将華爲及其 70 家附屬公司列入管制 " 實體名單 ",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爲出售相關技術和産品。
次月,任正非便在公司經營管理團隊 EMT 的一段講話中提到," 要從全世界招進 20-30 名天才少年,明年再招 200-300 名,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
此後,一封由任正非簽發的華爲總裁辦電子郵件列出了獲得華爲頂級薪酬的 8 名天才少年。他們的工資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共有三檔,分别爲 89.6 萬 -100.8 萬元、140.5 萬 -156.5 萬元、182 萬 -201 萬元。
時代周報梳理發現,目前已公開的華爲天才少年有 20 餘人,基本是全球各大高校的優秀學生,入職華爲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雲計算、人工智能、通信等領域。
任正非認爲,企業有了優秀人才,還必須要創造人才成長的土壤和寬容的環境。華爲要創造人才成長的土壤,就如 "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華爲不給高級專家擔負太多管理人才的責任,不搞 " 拉郎配 ",而是給他們自由度,讓其有多大能量就發揮多大能量。
開啓軟硬件補胎自救
壓強式的投入,也讓華爲在核心技術上持續突破。
4 年前,由于進入 " 美國實體清單 ",華爲所依賴的全球供應鏈系統頻頻受到挑戰,芯片等核心技術的受限,也讓這家企業開始了漫長的補胎自救。
對于供應鏈管理和芯片替代進展,徐直軍此前透露," 華爲的供應鏈連續從 2012 年就已經開始,當時就有備胎計劃,2019 年後才被曝出來,我們希望所有産品都不依賴單一國家和供應商,10 年時間,我們做了大量的器件替代和單闆開發,努力的方向還是确保持續交付和業務連續。"
今年華爲 Mate 60 系列的回歸,就是對持續交付和業務連續的最好回應。招商電子在近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 基于供應鏈跟蹤,2023 年 Mate 60 系列核心零部件備貨預期已上修超 800 萬,我們判斷華爲 Mate 60 系列 2023 年内終端出貨預期有望達 600 萬,整體華爲手機銷量有望達 4000 萬(含 Nova 等多系列)。"
在華爲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華爲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還介紹道,HarmonyOS 4 發布後,短短一個多月升級用戶已經超過 6000 萬,成爲史上升級速度最快的 HarmonyOS 版本。
圖源:企業供圖
此前的 8 月,在第五屆華爲開發者大會上,餘承東稱鴻蒙生态:" 輕舟已過萬重山。" 彼時,搭載華爲鴻蒙系統的生态設備數已經突破 7 億,開發者突破 220 萬,API 日調用 590 億次。迄今開源鴻蒙社區超過 150 家合作夥伴,軟硬件産品超過 350 款。
華爲對于鴻蒙的部署最早始于 " 防患于未然 "。2012 年 9 月,華爲開始規劃自有操作系統。華爲 "2012 諾亞方舟實驗室 " 專家座談會上,任正非提出要在 " 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2019 年,華爲受到外部限制,谷歌宣布暫停與華爲部分業務往來。同年 8 月,備胎轉正。
外部打壓下,華爲經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除芯片和操作系統受到掣肘,就連數據庫和 ERP 軟件也被切斷合作。這些軟件是企業的中樞系統,管理着生産、銷售、财務等所有的業務流程。沒有了它們,華爲可能會陷入癱瘓。
面對這一困境,華爲投入 6 萬多人,聯合金蝶、用友等國内廠商,曆時 3 年多研發出了自主可控的 MetaERP 系統,成功替換舊有 ERP 系統,确保了公司的業務正常運轉。
今年 6 月,華爲雲又發布新一代分布式數據庫 GaussDB。其核心代碼爲 100% 自主研發,是國内當前少數可實現軟硬協同、全棧自主的國産數據庫。
從國産元器件到操作系統,再到數據庫等領域,華爲在遭遇斷供危機後,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這些都離不開十年如一年對研發的重視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