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宛央。
最近在追一個新劇《惜花芷》,我自己是覺得好看的,有點《知否》的調調——都很聚焦于宅院生活。
但又很不一樣,因爲《知否》更多是講婚嫁,它的本質仍然是一個女人如何在後宅安身立命。
《惜花芷》我覺得則是對家庭關系的探讨。這部劇目前剛播出沒多久,我當然還沒追完,其實本不應該在追一半的過程中來寫劇評的,多少缺乏一點客觀性,也容易被打臉。
但因爲劇中,有些瞬間特别觸動我,讓我頻頻陷入思考,我怕以後會忘了這種感覺,所以想記錄下來。
《惜花芷》打動我的地方在于哪裏呢,是張婧儀飾演的女主花芷,對待家人前後态度的轉變。
很多電視劇,特别喜歡把女主塑造得近乎完美,即使是大女主劇,觀衆也難免會覺得女主角幾乎就是 " 偉光正 " 的化身,說點得罪人的話吧,就是很多人接受不了自己人性裏的陰暗面,因此電視劇爲了讨好觀衆,也常常從不刻畫主角的人性灰度。
這幾年我最喜歡的電視劇女主角一個是甄嬛,一個是陸依萍,原因就是她們美強,但人性的灰度也俯拾即是。
《惜花芷》裏的花芷,在家庭代際關系裏,也有她的人性灰度。
這種人性灰度是,她有非常明顯的慕強心理。她慕的不是金錢,而是一個人穩定的内核、生活的能力、知識的淵博以及人情的練達。
說得簡單點,她厭蠢,對于能力普通的人缺乏寬容度,和盛明蘭本身很渴望親情,對後宅的女人心生悲憫不一樣,花芷一開始,對于在後宅裏謀生的人,一視同仁地瞧不起。
她自己是從小以男孩子的身份,跟着祖父闖蕩過的,她的确對世界有着更廣闊的視角。她的人生志向完全不在後宅,并且認爲自己一定可以超脫于後宅而找到自己真正的樂趣。
她也一直是這樣努力的。
所以呢,她覺得自己和後宅裏那些女人沒有共同話題,她覺得她們都是燕雀而已,包括對她的母親和祖母,她也沒什麽太多喜歡可言,更多的是瞧不上。
她的祖母老早就知道她的脾氣,曾如此評價她:" 除了你祖父,你的眼裏看得見誰?"
後來花家因言獲罪,男丁(十歲以上)流放三千裏,婦孺落地爲草民,花芷的母親一時沒想通,差點尋了短見,大多數女兒看到這種情況,是先要心疼母親的,花芷則是裏裏外外覺得她母親懦弱無能,并也如此數落了她母親。
花家後宅裏的其他女性呢,也的确很多一開始完全立不起來,以及見識基本局限于後宅(但花家真心沒什麽壞人以及小人)。其實這并不能怪她們,因爲她們中的絕大部分并沒有花芷的機會。
但花芷意識不到這一點,她對能力差一點的家人,沒什麽耐心,也沒什麽體諒心。甚至一度,家人們之不幸,怒家人們之不争,覺得她們帶不動,想要徹底扔下她們,自己獨自翺翔。那時候,花芷的柔軟、悲憫,甚至是對着外人的。
這個性格特征真的很寫實,特别像我們許許多多普通人,對外人以及對沒有關系的弱者,無限度釋放同情心,卻對最親密家人的弱點、局限性以及苦難缺乏耐心。
我們要到什麽時候才能改變這種在家庭親密關系裏的慕強心态呢。
往往要到後來我們經曆了一些風霜,在世事的浮沉飄搖裏,共同抵抗了一些無常,經曆過了一些不能精準計算的日常後,才明白,世間所謂的【強】,不隻有一種,以及,我們終于在對方的各種前塵與此刻裏認識了彼此,所以也寬恕和體諒了彼此。
花芷的心态也是這樣轉變的。
她在一家人緊緊相擁,抵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過後,終于漸漸明白,哪怕是她看似最懦弱的母親,都有她的強大之處,世界上那麽多人,也隻有一個那樣 " 懦弱 " 的母親,敢在殺手的利刃下,站出來說她願意以命換命。
她也看懂了三嬸要強背後的柔軟(胡杏兒真的把這個角色演得很好),以及三嬸的聰慧爽利和能耐。
于是花芷慢慢卸下了自己的慕強心理。
因爲她終于認識到,這世上,各人有各人的強,不是隻有自己擁有的那一種才最了不起。去見過了更大的世界是很好,但那是用來讓自己更廣闊、更從容、更悲憫的,而不是用來讓自己俯視别人的。
花芷一開始像很多年輕人一樣,很容易就走上了傲慢與偏見之路,把所謂的見世面等同于了慕強,但真正的見世面,是看見世界的多面。
我知道用這個角度來寫這部劇的評論,多少顯得有點刁鑽。甚至于,親密關系裏的慕強心理,也隻是在看劇的某個瞬間裏一閃而過的念頭。
但我仍然要掰開了揉碎了來寫這個【念頭】,是因爲我真的覺得放下【傲慢】,是我生命裏很重要的一個功課,或許也是很多人的功課。
我們這個世界,真的慕強已太久了。
我很希望,能有一些平和寬容的視角。
在我的視角裏,整部《惜花芷》是女主從強到更強,然後卸下傲慢的過程。
我很喜歡,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