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底,大衆耗資 7 億(約合人民币 50 億元)收購小鵬汽車 4.99% 股份,并正式達成技術框架協議,未來雙方将會在小鵬 G9 的基礎上,聯手推出兩款 B 級純電車型。
大衆與小鵬聯姻的消息,就像是一顆「重磅炸彈」,激蕩起新勢力車圈一陣漣漪。從前,隻聽說過「以空間換時間」、「用重資将技術請進來」,像小鵬這樣直接的技術輸出,在國内汽車工業史中實在不多見。
不過,「兩極反轉」的爽文故事有機會續寫下去,傳統豪華車企尋求與國内新勢力車企合作可能不再是個例,奔馳也是潛在的合作者之一。
早前,曾有爆料消息稱,蔚來與奔馳進行過合作洽談。盡管雙方均否認了洽談事宜,但兩位直接知情人士透露,洽談确有其事,雙方曾讨論過潛在合作關系,不過這次的洽談還停留在非常初步的探索階段,讨論範圍并沒有深入到詳細的技術類型或是投資金額,甚至是在奔馳的内部,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阻力。
▲李斌與奔馳 CEO 康林松碰面洽談 圖片來自:Reddit
合作洽談僵持,奔馳和蔚來,到底還有沒有未來?
技術資本,疲憊困局
事實上,雙方的合作若能成行,很大程度上會是一樁互利的買賣。
在此之前,我們需要明白奔馳在合作中謀求什麽?我們曾經在《奔馳也想做特斯拉的對手,爆款 GLC 要電動化》的文章中提到過,奔馳 EQ 系列跌入了一個怪圈,越是高端的車型賣得越好,入門級的車型反而是反響平平,抛開歐美市場的高端需求,實際上奔馳 EQ 系列的電動車并沒有銷量号召力。
▲奔馳 EQC 圖片來自:Auto Express
從銷量結構出發,EQ 系列「臨時搶工占坑位」的角色,讓奔馳難以回避純電車型影響力不佳的問題。當斷則斷,奔馳對 EQ 系列的疲軟表現迅速做出了反應,有消息透露,奔馳将會在 2024 年底前徹底放棄 EQ 系列車型,并轉向全新的 MMA 純電平台,未來以「EQ」命名的奔馳車型可能已經不存在了。
對于奔馳來說,擺脫 EQ 系列之後,怎樣在保持品牌調性的同時,降低純電車型與燃油車型的割裂感,提升自己在純電市場的聲量才是下一個命題。
▲奔馳 CEO 康林松 圖片來自:REUTERS
蔚來,會是一個不錯的合作選擇。從奔馳看重的品牌調性出發,蔚來長期堅持「高舉高打」的車型策略,在 2021 年 4 月份,李斌對外界宣稱,蔚來汽車的銷售均價已經來到了 43.7 萬元,這個數字甚至要高于寶馬、奧迪兩家車型的平均售價。考慮到均價、規模以及品牌塑造等方面,其實留給奔馳選擇的國内新勢力車企并不多,蔚來可以說是其中契合度最高的純電品牌。
當然,高端隻是蔚來的品牌底色,支撐「高舉高打」策略的背後,還有蔚來自己的技術資本。滿足品牌調性隻是最基本的要求,奔馳還想從合作中得到更多的純電技術支持,這對于積極轉向自研的蔚來來說,并不難做到。
9 月中旬,在蔚來 NIO IN 發布會上,李斌談起了蔚來技術全棧的框架。蔚來的整體技術生态布局相當宏大,包括了芯片及車載智能硬件、電池、電驅、操作系統、移動互聯、智能駕駛等多塊關鍵技術領域,NIO IN 上的技術布局展露,更像是蔚來一次自研技術的「亮劍」。
堅持用研發換取長期毛利的理念驅動下,李斌強調了自研對于蔚來的重要性,并公布了蔚來近期的自研成果。今年 4 月,蔚來成功研發出首顆自研激光雷達主控芯片 NX6031,并會在 10 月進入量産階段,這顆命名爲「楊戬」的芯片被認爲是業界最好的激光雷達主控芯片之一;深入到車輛底層操作系統,蔚來也有建樹,新成果天樞 SkyOS 是首個由車企發布的底層操作系統,天樞 SkyOS 涉及整車全域控制,包括整車系統、輔助駕駛、智能座艙以及移動互聯,自主解決了汽車不同「域」實時安全性問題。
▲蔚來技術全棧
另外,李斌罕見地透露了蔚來自研電池的進展,在發布會上,李斌展示了一張蔚來 4680 電池包的實拍圖。早在今年 2 月,蔚來就曾經披露過,蔚來的電池研發團隊已經突破到了 800 人,每年的研發投入估算超過了 10 億元。盡管大電池的量産計劃一再推遲,但在随着蔚來與蜂巢開始探索全新的合作模式,蔚來自研電池項目也算是在磕絆中前行,新款大電池的落地也隻是時間的問題。
從技術全棧布局來看,蔚來的自研濃度可以說是相當深厚。把話說得再俗一些,站在追求純電技術共享的立場上,蔚來有着奔馳想要的「東西」。
▲ 圖片來自微博
宏大冗餘的技術布局,往往需要足夠雄厚的資金作爲代價,蔚來的家底并不算太厚,在合作中尋求資金的進駐,顯得迫在眉睫。
堅信「長期主義」的蔚來,的确面臨着不太好看的财報數字。蔚來在第二季度淨虧損爲 60.56 億元,同比擴大 119.6%,環比擴大 27.8%。僅是在上半年,蔚來的淨虧損就已經達到了 109 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季度結束後,蔚來賬面的現金儲備爲 315 億元,相比上季度減少了接近 63 億元。不吝重金也要大舉擴張的蔚來,開始再次陷入了周期性資金短缺的困局。
一位接近雙方洽談的知情人士透露,蔚來近期發布的 NIO Phone 可能會影響雙方未來達成合作的信心。從汽車跨界到智能手機,許多市場分析師并不看好蔚來的動作,他們認爲這樣的跨界行爲會讓蔚來本就不厚的家底變得更加單薄,并會給蔚來的财政狀況帶來危機,特别是在 6 月份中蔚來被迫卷入價格戰後。
市場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但危機危機,有「危」,也該有「機」。 NIO Phone 的發布未必是貿貿然的拍腦袋行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蔚來的「車手互聯」與奔馳的技術線路是有不謀而合之處的。
在今年的慕尼黑車展上,芯片制造商高通以特别的姿态參展。高通推出了旗下的概念車型,用以展示骁龍平台在車内能夠實現的最新信息娛樂能力。而奔馳早前推出的純電 CLA 概念車型,背後的 MBUX 車機操作系統就有高通的助力,從中也能看得出奔馳對未來車載互聯的野心。蔚來 NIO Phone 走「車手互聯」的路線,合上自身品牌的生态閉環,這或許會爲奔馳的車載生态帶來新的思考。
▲ 高通概念車的定制系統
奔馳和蔚來的合作如果能夠成行,将會互惠互利的雙赢局面,一方面奔馳在維持品牌格調的同時,能夠得到純電技術共享,補充自己的弱勢部分;另一方面,蔚來也可以借助奔馳的資金,過渡痛苦的資金短缺周期,在「西進」出海的路上撬動品牌效應(特别是歐洲市場)。
最佳載體
蔚來和奔馳的合作,也不一定非得在蔚來品牌上實現。
這裏想提出一個有趣大膽的猜想,雙方在子品牌阿爾卑斯完成「聯姻」,自下而上從走量車型開始合作,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根據兩個月前的渠道消息稱,蔚來内部計劃打破「雙電機」的紅線,在子品牌阿爾卑斯車型上采用單電機配置,下探至 20 萬純電車型市場。在阿爾卑斯上放棄雙電機是非常聰明的做法,車型造價成本的控制是前提,整個純電市場的現狀卻是背景。目前國内 30 萬以上的高端市場的純電滲透率長期低于 20%,收窄成本在 20 萬純電市場保留競争力,才能更好地承擔「走量」的任務。
奔馳想要在純電市場持續擴大聲量,阿爾卑斯可能會是雙方合作的「最佳載體」。
▲ 阿爾卑斯路試車
當然,下沉到卷成「血海」的 20 萬純電市場,就無法避開和純電龍頭特斯拉的直接競争。奔馳與阿爾卑斯的聯姻,憑借「20 萬奔馳」的概念,也說不定能夠在 Model Y/3 的正面對壘中分出可觀的市場份額。
畢竟,三叉星一挂,15 萬的奔馳 A 級車,也成了一枚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