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2702 字
閱讀時間:16分鍾
"
第一次乘坐問界 M7,從深圳 T3 航站樓前往華爲坂田總部,紮實、硬朗又平順的底盤調教,給我巨大的驚喜。
講真,與那台網紅 " 奶爸車 " 如同坐船一樣忽忽悠悠的感受不同,M7 的豪華質感一點不浮誇,它更直接、更内在。忘掉所謂 " 百萬豪車 " 的比附,M7 确實超越了一般家用車剛需。
隻有兩歲的問界還是個小寶寶,它的産品進化速度很華爲。不過卷成花卷的中國新能源車市,沒功夫也沒耐心讓你細品。理想 L 系列月銷 3 萬高歌猛進,問界 M7 隻有三位數,加上 M5 還擠不進新勢力榜單。
即便有華爲生态強力加持,問界 M7/M5 兄弟距離 " 遙遙領先 " 目标,似乎更遠了。
更大的挑戰,是汽車圈對華爲造車身份與角色的疑問。
三年前水滴汽車在《智能汽車進入 " 華爲時刻 "》中說,華爲 " 幫助車企造好車 "ICT 專家角色,是激活大轉型時代中國汽車的 " 技術酵母 ",他到底是夥伴還是對手、朋友還是敵人,不同人将有不同判斷。
極具争議的華爲終端 BG CEO 餘承東領銜汽車業務後,改寫了車圈兒話語生态。江湖中流傳的說法是," 汽車圈最長的路,是餘承東的套路 ",碾壓、幹掉、秒殺、最棒……遙遙領先,他的語言激情仿佛掩蓋了華爲 " 理工男 " 的質樸和低調。如果說新勢力造車,隻是平靜湖面扔下了一塊石頭,華爲不造車,卻成了傳說中的 " 咕咚 "。
有人說,華爲造不造車,都可能是 " 站在門裏的野蠻人 "。
做爲合作者,華爲不造車,賣增量部件或賣整體解決方案,遠水不解近渴。賣生态,華爲軟硬件研發和銷售渠道 " 抓兩頭兒 ",按照微笑理論,合作方甘苦自知。某種意義上說,華爲汽車業務在打明牌," 灰度理論 " 的空間非常有限了。
車市不相信眼淚。銷量是唯一證明。眼下看問界品牌挂不挂 "HUAWEI" 标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按這個邏輯,如果問界 M 系列銷量上不去,華爲汽車業務可能如臨深淵。
水滴汽車認爲,應該從更高視野,重新審視當下 " 新汽車之戰 "。
首先,智電汽車的焦灼和内卷,源于汽車圈過去兩年潛滋暗長的 " 樂觀情緒 "。" 油電切換 " 隻是一小步,滲透率僅是表象。智電造車其實是一場深刻的産業革命和消費意識形态深耕,這個坑,比想象中的大。智能化 " 新汽車 " 爆發和普及時刻遠未到來。
其次,智能車生活與 ICT 核心部件重構,不可能一蹴而就。彩電冰箱遊戲機上車,還是初級階段。當下的智能化,以工業智能爲本,主要是生産資料智能化。華爲以數字技術賦能工業/礦業/港口/能源/農業,是給未來智能化社會打地基,再下一步,才是生活資料智能化。特斯拉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營銷噱頭遠大于實際應用。
第三,對華爲而言,生态品牌 AITO 問界很稚嫩,說服力不足。華爲的戰略基點和終點是研發,是掌握數字世界的底層代碼,從而在 " 卡脖子 " 的 ICT 部件上輸出核心能力。這是一場持久戰。練内功才是練神功。如果因爲太渴望汽車終端速成,恐怕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時候應該選擇恐懼,而不是貪婪。
刀郎《羅刹海市》火了,順便帶火了維特根斯坦。對于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世界,那個奧地利哲學家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能夠看見他擁有什麽,但看不見他自己是什麽。"
5 年前餘承東爲華爲新書《邁向新賽道》做序,題目是《做全球消費者最喜愛的智能終端品牌》。他說,要麽發展下去,要麽從地球上消失,華爲終端業務沒有退路。華爲在沖擊高端智能手機的戰鬥中戰果豐厚。而今天,面對智能汽車的新賽道新挑戰,華爲擁有大多數參賽者所不具備的雄心和激情。因爲路徑很清晰,在智能手機賽道上 " 從零起飛 "、從無到有的鐵血經驗,爲什麽不能複刻呢?
況且,鴻蒙 OS 高速成長已叠代到 4.0,萬物互聯的鴻蒙生态能給智能座艙極緻賦能。同時,華爲傾力研發的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已然成熟。智駕加座艙,兩把殺手锏,這不比智能手機那場戰鬥,勝算更大嗎?
但汽車真的不是手機。智能化終端是它們的共性,但這兩種産品的個性,遠遠大于共性。
智能手機幫你觀看世界,一個仿真的虛拟世界。智能汽車将帶你進入世界,那是一個真實而殘酷的現實世界。這有本質區别。假如照搬華爲智能手機終端的成功經驗,去複刻智能汽車,這就看輕了車市。經驗變成了包袱,甚至是教條。
不論昨天今天,華爲面臨同樣課題:全世界還沒有一家公司在 2B 和 2C 領域同時取得成功。2B 或是 2C,底層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根。基礎研發的根,向下長;終端産品的枝葉花,向上長。這之間要取得平衡。
" 我們的本質是農民,最大的優點是種地。從事基礎研究就如同刨地,也可能種玉米時,插種了一些大豆;種水稻時,稻田裏養了一些魚。但本質沒變,仍在主航道上。" 任正非曾這樣講述華爲樸素的辯證法。按常理辦事,不動搖,恰恰是他們不同凡響之處。
水滴汽車一直強調,智電 " 新汽車 " 從來都不隻是一場技術革命。
隻是技術領先,不足以打造出高端品牌。因爲數字技術的叠代速度太快了,智能化加持很難形成代差。智能科技越來越通用和廉價,隻是把汽車當做電子終端産品,它缺少生命情感,難以形成高端品牌的門檻與護城河。
帶你探索真實世界與現實場景的車載空間,必須同時在精神世界與用戶産生共鳴與共情,必須提供全新生活方式的溫度和深度,它是面具、玩具,是夢想載具,絕不隻是代步工具。尤其高端品牌的智能汽車,它留給用戶的想象空間,通常更需要超越它能帶給人的實際功用,否則壓根營造不出附加值和溢價空間。
華爲 " 不造車 ",人們說這叫 " 欲練神功,引刀自宮 "。可東方不敗終究要争天下的," 不造車 " 其實就是 " 造車 "。中國從 2009 年就成了全球汽車第一大市場,可相比車市中的王者,真有技術絕活兒和健全品牌的車企,至今還沒出現。無論新賽道舊賽道,豐田大衆和特斯拉,仍是趨勢和潮流領導者。
隻有在失敗洗禮中活下來的車企,才可能抓住 " 新汽車之戰 " 先機。不走絕路,就沒有成功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說,餘承東率領的華爲智能汽車終端業務,也許要 " 重上井岡山 "。
應該看到,在智能終端戰場背後,基于算法、算力的基礎智能 ICT 全面競争,格局變化的轉折點并未到來。在相持階段去反攻,這仗不好打。當下形勢," 新汽車之戰 " 的參賽選手,既要獨立自主打運動戰、殲滅戰,也要開放合作搞統一戰線,紅軍和解放軍的戰術必須靈活機動。
餘承東說," 要麽不進入,一旦進入一個領域,就要成爲該領域的王者!" 這種一往無前的勇氣,值得稱贊。而在今天,華爲這種 " 狼性 ",必須落實爲一種熱烈而鎮定、緊張而有序的理性。
當汽車圈對華爲的預期冷靜下來,面對吹捧或是挖苦的閑言碎語,就淡定了。很快,全新問界 M7 要亮相,據說 1000 萬以内最棒的豪車問界 M9 正在路上。
正确的打法用老了,就會走向自己的反面。面對 " 新汽車 " 之戰,華爲能否拿出一些 " 非華爲 " 的新舉措呢?
稍安勿躁。戰場上見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