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的一天,我在 Google+ 社區(當時還沒關掉)上沖浪時看到了一段視頻,内容是測試者拿着一台手機進行「主屏幕 → 打開 App → 主屏幕」反複循環的流暢度測試,關鍵是這台手機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順暢,就如 iPhone 一般,甚至由于動畫因素,更快更順滑。
而這台手機,正是谷歌第一台自己的手機—— Pixel。
放在今天,這個測試對大部分新機來說可能都沒有意義,處理器、屏幕……智能手機各方面的叠代都太快了。隻不過在當時,Android 手機在流暢度上的表現普遍還很糟糕,其中既有處理器性能的原因,也有 Android 系統自身的緣故,還有手機廠商的忽視和能力問題。
但不論如何,這台剛發布沒多久的初代谷歌 Pixel 深刻地改變了我對 Android 的認知,心裏想着:「原來 Android 手機也可以這麽流暢。」
圖 / YouTube
加上谷歌自 Android 5.0 後推出的 Material Design 設計語言,一定程度上結束了 Android 早期粗糙、混亂的設計界面,同時又有區别于 iOS 的獨特設計美感,這些都讓我相信,Pixel 可能才是那台「最好的智能手機」。盡管我真正用上它,還要再等兩年。
不過對于更多人來說,第一次聽說 Pixel 可能還是因爲「拍照」。彼時手機廠商早已開始了攝像頭上的競争,但主要還是集中在硬件上,比如更大面積的傳感器、更高的像素、更多的攝像頭。
Pixel 改變了一切。硬件上的簡陋并沒有掩蓋 Pixel 獨領風騷的拍照表現,再加上當時還算「DxOMark 桂冠」的勢頭成功讓所有人意識到了「計算攝影」的魔力。事實上,這也是谷歌想要傳達給所有人的「信号」。
喬布斯,圖 / Flickr@Nobuyuki Hayashi
「真正認真對待軟件的人就應該自己做硬件。」計算機科學家 Alan Kay 的這句傳世名言被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奉爲圭臬,并被多次引用,而蘋果尤其是 iPhone 的成功更是讓世人都看到軟硬件整合帶來的力量。
7 年前,谷歌放棄了用 Nexus 品牌玩票的想法,決心造自己的手機,用一款 Pixel 手機刷新了自己,刷新 Android 手機,與 iPhone 抗衡。到今天,Pixel 系列不知不覺也走到了第八代。
圖 / 谷歌
在 Nexus 時代,谷歌隻是從不同廠商的新款 Nexus 手機方案選出一個最合适的,加上「Nexus」的标志,再負責相應 Android 系統的更新和維護。但 Google Pixel 是第一款由 Google 親自設計、主導、銷售的智能手機,機身隻有谷歌自己的 LOGO。
它更爲重要的意義在于,這也是 Android 生态下,第一個深度整合軟件和硬件的嘗試。至少在當時,可能也隻有 Google 有能力做到了。誠然,時至今日 Pixel 系列仍舊沒有在銷量上取得讓人信服的成績,但誰也不能否認 Pixel 系列給整個手機行業帶來的改變,從計算攝影到流暢 Android 系統,從 Google Assistant 到 Tensor 芯片裏的張量處理單元。
而這一切,還是要從 7 年前的那台 Pixel 開始。
如果單從硬件配置來看,Pixel 系列很大可能會讓你失望,這不僅是最近幾代改用自家 Tensor 的 Pixel 系列,也包括前期采用高通旗艦芯片的幾代。
在初代,Pixel 和 Pixel XL 搭載了骁龍 821 處理器,有 4GB+32GB 和 4+128GB 兩種規格,小尺寸的 Pixel 搭載了一塊 5.0 英寸 AMOLED 屏幕和 2770mAh 電池;Pixel XL 搭載一塊 5.5 英寸 AMOLED 屏幕和 3450mAh 電池。
Pixel、Pixel XL,圖 / Wikimedia Commons
相比同年發售的新機三星 S7、小米 5 和一加 3/3T,這些配置隻能說是中規中矩,且考慮到 649 美元的起售價,初代 Pixel 的定價不可謂不大膽。但即便如此,The Verge、《連線》雜志、9to5Google 等科技媒體以及一票 YouTube 博主都将初代 Pixel 視爲「最好的 Android 手機」。
最好的 Android 手機,「最好」不在硬件,而在于體驗。與其他 Android 旗艦相比,Pixel 的優勢在于軟硬件上的整合,在自己的硬件設計上針對性地進行軟件定制,做了很多工作優化觸摸響應,才實現了我最初看到 Pixel 所驚豔的「流暢」。盡管在硬件設計上,Pixel 還受助于 HTC 的手機硬件團隊(次年被 Google 收購),但從第一代開始就已經展現了傲視 Android 群雄的流暢度和系統體驗。
外觀設計可能見仁見智。初代 Pixel 就定下了系列前三代的背蓋設計理念,當時是在金屬機身的基礎上,于上半部分覆蓋一塊玻璃,包含了攝像頭區域和指紋識别區域。外觀方面的喜好雖然各有不同,但我個人一直非常鍾意這套設計,包括後面 Pixel 2、3 代對玻璃的不同處理方式。至于配色上,Pixel 共有黑、銀、藍三種選擇,名字還是非常的 Google,分别是十分黑、非常銀和真的藍。
不過放在當時,Pixel 最強、最具特色、最大力度宣傳的還是它的相機表現。雖然硬件上隻是用了一顆 1200 萬像素攝像頭、索尼 IMX378 傳感器、f/2.0 光圈、單個像素面積爲 1.55 μ m,Pixel 還是一舉超越了 HTC 10、三星 S7 Edge 和索尼 Xperia X Performance 等手機,獨占 DxO 智能手機攝像頭排行榜的冠軍寶座。
從評測媒體到用戶論壇,對 Pixel 相機表現的贊譽更是不勝枚舉。而在 Pixel 孱弱的相機硬件背後,正是 Google 對計算攝影理念的貫徹以及算法的積累,決定了 Pixel 在手機攝影「橫空出世」的姿态。
後來的故事我們就都知道,Google 在 Pixel 上不斷地貫徹計算攝影的理念,到 Pixel 5 甚至拿出了不依賴硬件的人像光效功能,而包括蘋果在内的主流手機廠商受此影響,都越發重視起了計算攝影,一年更比一年強。
Pixel 發布會上,圖 / 谷歌
另外,在初代 Pixel 上,還有一個國内很少用戶會在意的重磅賣點,那就是 Google Assistant,這一方面是由于衆所周知的網絡問題,一方面也是因爲 Google Assistant 對中文的有限支持。
但 The Verge 創始人兼執行編輯 Dieter Bohn 在初代 Pixel 的評測中就說到,「Google Assistant 是最聰明的(在所有語音助手中),但它不是天才。」這幾乎是公認的。國内知名博主 @flypig 早年也對海外三大智能語音助手—— Google Assistant、蘋果 Siri 和亞馬遜 Alexa 進行了對比評測,結論是在英語下 Google Assistant 幾乎完勝。
可以說,作爲谷歌的第一款真正自有的手機,Pixel 幾乎是在「平平無奇」的硬件規格下,通過軟件整合實現了體驗的後來居上。另一方面,初代 Pixel 的誕生意味着 Google 在硬件乃至安卓生态策略上的一種轉變:谷歌也開始負責自己的手機産品線,在高端手機市場建立 Android 品牌的用戶認知。
今天回頭去看,Pixel 成功了嗎?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如果從銷量上看,Pixel 距離主要幾家廠商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在今年第一季度也成爲了日本 Android 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第一,在整個智能手機市場中僅次于蘋果;在北美還遠遠落後前兩名的蘋果和三星,但也憑借 4% 的份額位列第四。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上,Pixel 确實帶領了 Android 手機的突破,甚至是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變革。在 Pixel 之前,沒有幾家 Android 手機廠商願意和敢于投入資源在軟硬件的整合和優化上,相信計算攝影的未來,與 iPhone 抗衡的真正決心。Pixel 或許距離最初的目标還要走很遠的路,但整個 Android 陣營實際已經非常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