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網絡斷案」成爲了一個現象。
從杭州許國利殺妻案,到吳謝宇弑母案,無不引起全網讨論。
同時,真實罪案題材在影視圈也很火。
網飛就連出 N 部,穩穩拿捏流量密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無論網上讨論還是影視改編,很多都聚焦于兇手,分析他們的經曆,挖掘其人性複雜面。
例如許國利、吳謝宇,都有數篇深度報道文章。
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被人用來給兇手洗白。
網飛的爆款劇《怪物:傑夫瑞 · 達莫的故事》就因此遭到批評,被吐槽美化連環殺人犯,忽略了受害者。
反而導緻這個殺人、食人的惡魔在全球「圈粉」無數。
而最近的一部新劇,就轉換視角,帶來不一樣的解讀,拿下豆瓣 8.5 的高分。
給我們帶來更深度的思考。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它——
約克郡開膛手連環殺人案,已經被改編成多部影視劇。
因爲案件的确夠殘酷。
從 1975 到 1980 年這五年時間裏,兇手連殺 13 名女性。
他先錘打受害者的腦袋,然後對準受害者的腹部,連砍數刀。
手段十分兇狠。
還把警方耍得團團轉,讓抓不到兇手的警方隻能在媒體上喊話。
「我懇求你投案自首。」
這不僅讓警察尊嚴掃地,還導緻社會上人人自危。
直到多年後,約克郡開膛手才落網。
在沒有死刑的英國,他被判處無期。
2020 年,在獄中死于新冠。
而這部劇雖然也以該案件爲主,但卻沒有聚焦于兇手的故事。
而是看到案件中,被忽略的受害者。
當時,英國的失業率不斷增高,而生活成本卻不斷上漲。
爲了養家糊口,許多女性都被迫成爲妓女。
受害者威爾瑪就是其中之一。
她和丈夫要養育五個孩子。
生活已經入不敷出。
而雪上加霜的是,還收到了法院傳票和欠款賬單,需要趕緊還錢。
經濟的窘迫壓得她喘不過氣來,隻能靠做妓女賺錢。
而每次接客的時候,威爾瑪隻是攥緊手裏的錢。
然後面無表情,默默忍受。
接客場景則在不斷變換。
一開始時,出于安全考慮,她在自家車裏接客。
雖然環境算不上多好,但起碼安全幹淨。
而随着次數越來越多,會直接上嫖客的車。
已經不再考慮安全問題,隻想賺錢。
威爾瑪不斷壓抑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當作賺錢機器。
還完了錢,威爾瑪也決定金盆洗手,不再從事性工作。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就在新生活開啓之際,威爾瑪卻被殘忍殺害了。
而在事實還未調查清楚之前。
隻因爲案發當晚,威爾瑪走的那條路在紅燈區,時間點恰巧是晚上。
所以,就被警方和目擊證人認爲她還在做妓女工作,進而把兇手定義爲「妓女殺手」。
爲了盡快破案,警方還将不實消息傳給媒體,大肆宣揚受害者是妓女。
這給威爾瑪的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
而且他們還無從反駁,找不到任何證據來打破這種刻闆印象。
這是連時間都無法治愈的。
直到威爾瑪兒子長大後,都沒有走出來。
「我們不是幸存者,隻是活着。」
不止威爾瑪家屬,許多僥幸逃脫的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屬都遭到了二次傷害。
案發後,有的受害者連續三年都不敢出門。
有的出現 PTSD,傷口處總是感到幻痛,過得生不如死。
有的甚至不願承認自己被襲擊,感到羞恥。
爲什麽會造成這樣漫長的陰影?
最直接的當然是兇手的兇殘。
而社會的歧視和偏見同樣助長了兇手的氣焰。
一方面,警方内部有着濃重的厭女情緒。
因爲幾名受害者都做過妓女,所以警察們根本沒把這起案件當回事。
還會羞辱身爲妓女的受害者。
在一起妓女被嫖客毆打的案件中。
警察隻把被打傷的妓女關起來。
一邊羞辱她,一邊露出不懷好意的笑容。
卻不去追捕那個打傷她,而且疑似是兇手的嫖客。
顯然,他們覺得妓女不配得到正義。
這就導緻案件遲遲沒有進展。
而且還讓受害者被污名化。
即便僥幸逃脫的受害者否認自己是妓女,但警察們還固守己見,指責受害者在說謊。
然後冷冰冰地進行審訊。
要求還沉浸在恐慌中的受害者回憶案發時的所有場景。
卻沒發現, 案發時受害者還懷着孕,根本不可能去當妓女。
當然,會有人說受害者也可能撒謊,警察的不信任也是有理由的。
但警察同樣不相信同事的判斷。
當有警察提出受害者可能不是妓女的時候。
男領導不以爲然。
在他的想法裏,隻要晚上出門,那就不是正經的女孩。
警方甚至主動替兇手洗白。
在兇手殺死一名 16 歲的女孩的時候,警方終于意識到兇手的目标不是妓女。
但依然沒發現調查方向錯了,反而把這起案件稱爲兇手犯下的「錯誤」。
仿佛之前犯下的案件都是「正确」的。
這樣的行爲和言論就如長大後,威爾瑪兒子所說。
「她可能做過各種各樣的事,而關鍵是警方從沒費心核實過。那些負責的人,他們更注重于找出兇手是誰,甚至都懶得了解媽媽是什麽情況。對于其他女性來說也是如此。」
諷刺是,在面對嫌疑人的時候,警方卻展現出了難得的「人文關懷」。
由于嫌疑人是嫖客,警方專門要求在問話時,避開嫌疑人的妻子。
「我們可不想讓這些男人難堪。」
而直到案發五年之後,警方才承認這不是針對妓女,而是一場針對女性的無差别連環殺人案。
另一方面,大衆同樣存在偏見。
一次,在跟警察去酒館尋找兇手的時候。
民衆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盯着受害者。
這讓受害者飽受折磨。
「所有人都知道開膛手隻攻擊妓女,也都知道開膛手襲擊了我。而我是不是妓女已經不重要了,我被打上了标簽。」
就如網友所說,「約克郡屠夫的屠夫不是單數」。
這不僅是一部犯罪劇,還借案件撕開了當時英國社會裏的女性困境。
女警察會遭遇職場歧視,總是被邊緣化。
在想要了解案件細節的時候。
被男上司直接拒絕。
「如果我們有你需要知道的事,能幫上忙的,我們也會告訴你。」
言外之意就是在說女警察幫不上忙,知道了也沒用。
劇中,唯一讓女警察脫離瑣碎工作的地方,隻是讓女警察假扮妓女,進行潛伏。
而在這個過程中,依然将女性性化。
按理來說,同爲警察的男友應該清楚這隻是工作需要。
但卻十分不情願,指責女警察打扮得像妓女一樣。
「好讓男人開車經過時欣賞你嗎?」
在潛伏結束後。
男友又要求女警察不要卸妝,來場「不一樣的約會」。
而男領導也開起了黃腔。
根本沒把女警察的惶恐和害怕當回事。
受害者之一的威爾瑪,則被婚姻禁锢。
不僅要獨自面對繁重的經濟壓力,還要爲丈夫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爲買單。
在丈夫堅持去酒吧參加朋友生日聚會的時候。
她清楚兩人根本去不起,所以一直勸丈夫不要去。
但沒想到,丈夫卻一意孤行,撂下狠話。
更諷刺的是,一開始,威爾瑪在跟丈夫商量當妓女的時候。
她當然沒得到丈夫的同意。
但在提到他們沒錢招待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時候,反而立馬說服了好面子的丈夫。
在丈夫眼中,錢才是最重要的,即便要用妻子的尊嚴去換取。
而對于廣大普通女性來說,她們的權利被忽略了。
在兇手遲遲沒有抓住的時候,警方沒從自身找原因。
反而要求普通女性夜晚不要出門。
還覺得是正常的。
劇中呈現的現象,離我們并不遙遠。
如今,許多人依然對案件中的女性受害者進行蕩婦羞辱。
用「妓女」一詞将兇手的罪行合理化。
在許多妓女被殺案件的評論區中,大多數人都隻是在調侃妓女也是一個危險職業。
「幹什麽都有危險啊。」
還有在一起妓女被殺案件中。
因爲妓女臨時加錢,所以被嫖客當場殺死。
而網友們隻是在指責妓女的貪得無厭。
「沒有職業道德。」
「嚴懲無良商家。」
甚至鼓勵兇手。
「我支持你,不講職業道德,就治她,人人都像你一樣勇敢,中國一定強大。」
這其實就是在幫兇手甩鍋。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論調不僅僅針對性工作者,還會擴大化,變成針對女性群體的惡意。
前段時間,44 歲農婦被強奸後自殺的事件中。
因爲強奸犯扔了 150 元,所以就被強奸犯的妻子認爲是一樁「買賣」,不承認是強奸。
而劇中,也有類似的例子。
兇手同樣在案發現場扔錢,這讓無辜的受害者遭到警察的羞辱。
「要麽你是去賣淫,要麽就是從一個要招妓的男人手裏偷錢。」
說到底,這場蕩婦羞辱是兇手和社會的共謀。
而「約克郡開膛手」和各類連環殺手的稱号都在不知不覺中,讓大衆隻看到案件的獵奇性。
隻關注兇手的殺人數量,兇殘程度 ......
早已忽略了對錯之分,同樣也忽略了受害者的痛苦。
但就如劇中,受害者母親的靈魂發問。
「爲什麽非得要用那個該死的代稱?」
比起「約克郡開膛手」,或許我們更應該記得他的真名「皮特 · 威廉 · 撒特克裏夫」。
他不是惡魔,而是一個普通人,更是一個罪犯。
如果無法破除偏見,劇中的犯罪細節隻會變成一遍遍的現實重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