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持牌消金從業者坦言," 跑馬圈地 " 時代結束,比拼服務質量将是未來發展的關鍵之一。
回顧持牌消費金融行業的 2023 年,有 22 家公司發生高管職位變動;有 23 家開設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有 8 家發行 ABS 融資;有 3 家增加注冊資本;有 7 張監管罰單;建信消費金融正式加入;招聯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發布大模型。同時,監管發布《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行業開啓打擊黑灰産的新階段。
展望 2024 年,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客戶拓展和風險管控是消費金融公司新的關鍵詞。" 多位持牌消金從業者坦言," 跑馬圈地 " 時代結束,比拼服務質量将是未來發展的關鍵之一。
關于業内頻頻提及的 " 自營渠道 ",有從業者認爲,提升客戶黏性和轉化率、适應監管環境都是發展自營渠道的原因。但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自營是否可行需要時間驗證,自建渠道意味着前期成本升高,目前助貸機構仍舊掌握着大量優質客戶和流量。
持牌消金的 2023:融資、消保、打黑産
"2023 年,金融管理部門重啓暫停兩年之久的消費金融公司金融債券發行(ABS),傳遞出支持消費金融發展的明顯信号,對消費金融市場無疑是一大利好。" 董希淼表示。
從 ABS 發行期數看,2023 年,馬上消費金融發行 6 期,中原消費金融發行 4 期,興業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分别發行 2 期,中銀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湖北消費金融各發行 1 期。
8 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共計發行 18 期 ABS,累計發行規模超過 250 億元。
中銀消費金融表示,這是在優化公司融資結構的同時,有力補充發展資金,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和消費信貸覆蓋面,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中郵消費金融方面認爲,消金公司在 2023 年通過發行 ABS、增資擴股等方式 " 補血 " 是爲了擴大業務規模與提升資金實力。
中央财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向《财經》新媒體表示,相比消費金融機構目前的其它融資渠道,金融債和 ABS 一般在到期前不得提前兌換,因此可以提供更加穩定的資金來源,方便消費金融機構做長遠經營戰略。另外,債券的固定利息支付,避免了市場利率波動的風險,幫助企業鎖定了融資成本,減少了不确定性。
此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貫穿了 2023 年全年。
從具體工作來看,包括将消保納入經營發展戰略、明确各部門職責、建立消保審查機制、組織消保活動等。目前,多數消費金融公司已成立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的職能部門。如中原消費金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部、招聯金融的董事會消保委員會等。中郵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亦設立消費者權益保護團隊,專門負責統籌開展消保工作。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重視消保的背後,除監管的硬性規定,還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有助于消費金融公司在市場上保持競争力,爲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增加客戶粘性;二是消費者自身權益保護意識提高;三是減少輿情和法律糾紛風險。
積極開展消保工作的同時,打擊黑灰産也被各方重視起來。"2023 年,地方監管和不少區域性協會、機構均在積極推進對金融黑灰産的打擊。" 中國社科院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向《财經》新媒體表示。
" 近年來,金融領域代理維權黑灰産呈蔓延态勢。"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相關人士表示,這嚴重損害了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也破壞了金融機構營商環境,加大銀行的信用風險與保險理賠風險,擠占消耗了行業資源、監管資源和司法資源,影響到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興業消費金融管理層表示,目前打擊黑灰産仍存在以下困難:一是黑灰産違法标準定義不夠明确。目前,尚無專門的法律法規進行有效規制,也無統一規範的定義。從實踐看,黑灰産采取灰色手段包括僞造材料、惡意投訴等方式威脅金融機構減免委托人的部分債務,是否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也很難取證和定性。二是黑灰産利用監管投訴處理機制誤導消費者過度維權。目前對投訴的受理無需提供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證明材料,消費者單方面對金融機構提供的産品或服務不滿意即可投訴,同時投訴情況納入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的專項考評與投訴通報,黑灰産正是利用了該機制誤導消費者通過投訴向行政部門施壓,同時迫使金融機構作出讓步。三是黑灰産手段比較隐蔽。金融黑灰産大多以合法注冊公司存在,不少爲金融機構離職員工或金融中介轉型而來,知悉投訴處理規則,遊走在灰色地帶。
持牌消金的 2024:降本、自營、售不良
" 風險管控是 2024 年消費金融公司關鍵詞。" 董希淼表示。
2024 年的風險控制不隻在獲客層面,還包括降低資金成本,削減拓客與運營成本。審慎經營是 2024 年消費金融領域的基調,這背後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不斷有傳統金融金融機構入場,消費金融行業競争加劇;二是優質有效的消費金融客群空間趨于飽和;三是目前的消費金融行業呈現資産荒狀态。
多位業内人士預測,2024 年消費金融行業的不良貸款率還會延續 2023 年的上升趨勢,或有更多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打包不良資産出售。
2023 年,有 11 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發布個人消費信用不良貸款轉讓項目,合計 18 期(涉及未償還本息總額 214.68 億元)。據 2023 年 12 月 29 日發布的《已開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機構統計表》,截至 2023 年,共有 23 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開設了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
此外,随着監管對 " 自主經營 " 的強調以及第三方流量逼近天花闆,消費金融公司還面臨自營渠道的搭建,進而削減拓客與運營成本。
據《财經》新媒體統計,目前,有 29 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通過各自微信公衆号獲客。同時,有 22 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還通過微信小程序獲客。
中郵消費金融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控制成本和風險、适應監管環境、提升競争力都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發展自營渠道的原因。
" 自營渠道可以降低對助貸平台的依賴,避免流量平台推高獲客成本。"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加強自營渠道,一方面縮短業務鏈條,減少外部合作方産生的合規成本及風險;另一方面,自營渠道幫助消費金融公司獲取更加全面的用戶畫像,有利于用戶的信息管理,同時還可以通過自營渠道盤活存量,提升客戶黏性和轉化率。
當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需要提升對細分市場的挖掘能力和精細化運營管理能力。在一些持牌消金從業者看來," 自主獲客、自主風控是企業立身之本。"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财經 "(ID:mycaijing),作者:王柏勻,編輯:蔣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