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之家 3 月 17 日消息,近日,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的 Figure 公司宣布正在開發一座全新的高産量 BotQ 人形機器人制造工廠。該工廠由 Figure 公司自主設計,專門用于生産人形機器人。

據該公司介紹,該工廠的第一代生産線最初每年可生産多達 12,000 台人形機器人,并且後續有大幅增加産量的計劃。Figure 公司表示,這一決策旨在嚴格把控機器人質量、生産效率和性能。通過垂直整合,Figure 能夠确保高質量标準,并迅速應對設計變更或質量問題。垂直整合是一種商業策略,公司通過收購或合并供應鏈中的企業,從而控制從原材料到最終産品分銷的多個階段。
IT 之家注意到,爲了實現大規模生産,Figure 公司正在爲該工廠配備專業軟件平台。這包括通過創新的制造執行系統(MES)實時控制和跟蹤生産線。BotQ 還将受益于産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該系統能夠監督從設計到制造的機器人全生命周期。此外,專用的企業資源規劃(ERP)将有助于管理資源、調度和物流。工廠還将配備專門設計的倉庫管理系統(WMS),以優化庫存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該工廠還将整合部分由 Figure 自身制造的機器人。
Figure 公司解釋了這一創新方法:人形機器人将協助制造更多的機器人,随着時間推移,機器人勞動力的使用将不斷增加,從而提高自動化水平,加快生産速度,并減少人類在重複性任務中的參與。
此外,公司還宣布計劃從其原型人形機器人 Figure 02 過渡到生産就緒的機器人(Figure 03),以提高可擴展性和經濟性。這款機器人采用了更簡潔的設計,以減少零部件數量并簡化組裝過程。在實際組裝方面,公司正從緩慢且成本高昂的數控加工(CNC)轉向更快、更便宜的制造工藝,如注塑成型、金屬注塑成型、壓鑄和沖壓。
據公司介紹,這一轉變将零部件制造時間從幾天或幾周大幅縮短至幾秒,盡管前期在模具和工具上需要大量投資。工廠還成立了新的專業團隊,通過嚴格的測試和加速生命周期分析,确保機器人安全性和可靠性。
爲了完善工廠的設計,Figure 公司聘請了制造專家,優化裝配線和流程,以實現高效的大規模生産。這使得公司能夠開發出創新的自動化流程,包括電機的精确潤滑脂分配以及電池單元的自動化測試和處理。
此外,Figure 公司還開發了一款新的内部人工智能軟件 Helix,用于直接控制生産線上的機器人。這使得機器人能夠處理重複性任務并運輸材料,從而減少了使用傳統輸送系統的需求。
該工廠還将采用結合機器人和人類的混合勞動力,從而提高靈活性、速度、精度和整體生産效率。
Figure 的 BotQ 人形機器人制造工廠标志着可擴展人形機器人制造領域的重要進步。公司正爲快速擴張、強大的可靠性測試和持續創新做好準備,強調未來增長将依賴于機器人制造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