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量子教育。
分享嘉賓:倪彩霞,曾任諾基亞西門子在華 HR 高管,暢銷書《痛點教練》作者。
初級筆記達人 | 天朗明月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少将
第 7328 篇深度好文:6879 字 | 15 分鍾閱讀
組織管理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們将就 " 如何留住人才 " 這一話題從三個方面與大家交流。
首先,我們要了解人才爲什麽會流失?
其次,如何亡羊補牢,及時挽留?
最後,如何從根本上預防人才流失?
一、爲什麽人才會流失?
人才爲什麽會流失?
大數據經常告訴我們第一個原因是主管,第二個原因是薪酬。
如果涉及整個公司的離職分析,大數據很重要,但涉及到個體,大數據便失去意義。
正如手術的成功率是 99%,但對于個體,就是 100% 和 0 的區别。因此,要保留人才,我們需要了解人才個體的真正需求。
我們不妨來做一道選擇題:
A 公司:允許員工在家辦公,注重員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并提供每年一次海外旅行。
B 公司:要求員工全年 996,出差也沒有時間在當地旅行。
你會選擇哪一家公司?
實際上,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我曾經在 A 公司工作過多年,我非常喜歡 A 公司,它是人們口中的神仙公司,因爲它對員工真的很好。
但後來 B 公司來找我,我最終還是選擇去了 B 公司,原因是 B 公司的決策鏈不長,我可以有機會進行頂層設計,制定戰略并且實現戰略落地和實現的整個閉環。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需求。
早年我有三次加入阿裏的機會,但都因爲擔心無法照顧家庭而放棄了。你離開一家公司去到另一家公司,一定是因爲你相信在另一家公司可以滿足現有公司沒法滿足的需求。
因此,要保留人才,我們首先要知道這個人才的需求是什麽。
1. 了解人才的需求
① 人力資本趨勢
根據《德勤 2020 全球人力資本趨勢調研》,我們看到了往年不太一樣的詞:知識創造、道德與未來工作、人工智能與超級崗位、歸屬感、幸福感等等。企業也應據此進行人才保留的設計。
② CEO 的關切
無獨有偶,畢馬威《2022 年中國首席執行官展望》顯示了 CEO 放在第一位的居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而且前面有個非常專業的定語:通過全面價值方案來吸引和保留人才。
的确,人才離開公司,CEO 最痛苦。因爲他需要有人和他一起制定戰略,他更需要有人幫助一起實現戰略。
③ 員工的關切
人才流失其實就是一個天平傾斜的過程,一側是 " 現在的組織 ",一側是 " 外部的組織 "。
當 " 外部的組織 " 的吸引力超過 " 現在的組織 " 的時候,如果公司沒有采取足夠的挽留措施,甚至被逼迫離開公司,那麽這個人才就流失了。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我在一家智能制造公司做副總裁的時候,我們想要加強國内外海外市場,特别想要挖一個人才。
她當時在該行業最牛的一家公司擔任市場總監。接觸了兩次,她還是很猶豫,因爲城市也會有變化。
到第三次我和她交流的時候說:" 你來或不來,我們公司都會前進。但你來,一定會顯著加速公司前進,會給我們帶來很多變化。你也會從中收獲很多。"
她第二天打電話告訴我,她決定加入我們公司。
因爲她的老闆和她說:" 你走或不走,我們公司都會前進。但你走,不會改變公司的進程。而你,可能會失去很多。"
她說如果她以後寫一本書,一定要把這兩段對話寫下來。雖然我們公司更艱苦,但她感受到被認可和看重,最終義無反顧地加入了我們的公司。
所以,我心裏很感謝對方的總經理,是她親手把人才往我的天平這兒推了過來。
2. 常見的員工需求理論參考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員工的需求涉及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方面。
根據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員工的需求可分爲激勵和保健因素。而麥克利蘭的成就激勵理論則更适用于知識工作者。
我自己常常使用我的樸素的四要素理論。四要素包括 " 名、利、學、爽 "。
其中," 名 " 指的是認同,很多時候是文化層面的,主要體現在員工是否對自己的崗位和在公司工作感到自豪;" 利 " 則不需多言;" 學 " 指的是成長,而 " 爽 " 更多的是感性的幸福感和體驗感。
二、如何才能挽留人才?
了解了人才流失的原因,接下來是如何留住他們。
這裏有三件事情要做:首先,立即約談。
如果你知道他們有離職的想法,甚至已經提出了離職,就不能等待,必須立即采取行動。
發現苗頭或得到消息的當天就進行約談,因爲如果有其他公司找到他們或吸引他們,那麽再去挽留就會非常困難。
其次,制定挽留計劃。
約談時需要了解他們的想法,并想辦法挽留他們。制定一個挽留計劃,并在當周内出台一個可行的方案。
最後,挽留不成,進行離職管理,讓雙方都能以和平的方式友好分手并且保持聯絡。
以下是挽留人才三步曲的具體做法。
1. 三步曲之立即訪談
① 訪談結構:痛點教練六步曲
在約談時,需要讨論以下六個問題,并完成閉環。
第一,了解痛點和離職動機。他最關心但現有公司沒法滿足的是什麽?
第二,量化目标。即公司要做到什麽程度,他才可能留下來?
第三,評估分析。幫助他分析現有公司和外部公司對于其目标之間的差距。對現有公司的資源和外部公司的風險進行詳細分析。
第四,甄選方案。選出對方希望的可行性保留方案。
第五,行動計劃。将方案變成落實到人和結果的行動計劃。
第六,确保支持。立即和相關領導溝通确認,取得應有的支持和反饋。
如果在談話中完成了以上六個步驟,那麽他們會覺得你真的關心他們,并且非常感激你的行動。
即使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離開,他們也會記得你的好意和幫助。
② 三步曲之約談:使用靈魂十問進行補充提問
如果說痛點六步曲是一個保留談話的閉環結構,那麽靈魂十問則是坦誠相待的心靈碰撞。
第一個問題:當初選擇這份工作的理由是否還在?
如果還在,也許問完第一個問題就把他留下來了。
第二個問題:你希望從工作中獲得什麽?
有時候答案是更高的工資。那工資又怎麽獲得?你需要做出什麽改變嗎?有人說要生活工作平衡,覺得太忙了。你可以反問,你到新單位就不忙嗎?
第三個問題:行業屬于夕陽産業還是朝陽産業?
有些人說,我覺得現在産業是夕陽産業,對方是朝陽産業,那這樣就要去嗎?
很多所謂夕陽産業是有機會有第二曲線創新的,比如一些百年企業,經濟實力雄厚,文化底蘊也深厚,經曆多次低谷後又放新枝,生命力非常頑強。
而所謂朝陽産業,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風險也非常大。所以不要趕時髦,很多新興行業不成熟、假大空,需要擦亮眼睛,不一定經得起各種考驗。
第四個問題:新公司明确的優勢是什麽?
有時侯招聘面試官說得天花亂墜,他提到的優勢你有沒有驗證過?
第五個問題:新公司未知的信息是什麽?還有哪些信息是你不确定的?
我去了解一家公司的時候經常會去洗手間和廁所,你常常能夠獲得意外的信息。
第六個問題:現在離職是不是好時機?
職業安全換在高速發展的階段不是問題,但是現在不确定因素越來越多,每次選擇都要考慮機會成本。
第七個問題:沒有收入可以堅持多久?
爲什麽要問這個問題?有的人說去新公司不就有收入嗎?有收入,但在新公司你能不能過試用期、能夠待多久,都是未知的。
第八個問題:有家人和在行的朋友支持你換工作嗎?
有的人因爲沒有跟家人商量,一意孤行,甚至破壞了家庭關系。如果你對這個行業是陌生的,一定要找業内資深人士了解一下。
第九個問題:想離職的真正原因是什麽?
你要再問一遍到底是什麽?有人說是跟老闆關系不好,或又是什麽原因,那是老闆不支持你工作?項目不給你資源?還是其他什麽原因?
也許是誤會,也許是自身的原因,也許是可以解決的問題。找到問題的根因就可以找到解決方案。
第十個問題:換工作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現在的問題是老闆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如果是自身的原因,那麽換了單位也會發生類似的問題。
當你問完 10 個問題後,可能會留住一些人。當然,如果他的答案是非常明确而堅定的,因爲他理性地做了很多準備,那就祝福他吧。
2. 三步曲之挽留計劃
上述這 10 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按照現在公司和未來想去的公司分成兩列寫下來。寫完後,你就知道他的理由、需求、痛點,之後再給解決方案。
所以,挽留計劃是什麽?再回到 " 名利學爽 " 這四個字,外部的機會難道真的比現有公司好嗎?挽留計劃就是要做到現有公司比外部機會更好。
這裏有個經典例子。有一個優秀的員工提出離職,當時他在公司大概有 2 萬元月薪,外部公司給他 3.5 萬元的 offer,75% 的漲幅。
我說:其實每個企業主都是很聰明的,他給你多少,你就要爲他付出更多。
當時我們公司是 8 小時工作制,雙休日,每個月還有一次 " 呵護女生 " 假、心情假,還有帶薪病假等,福利是非常好的。雖然有時候也會加班,但一般都是可計劃的。
但是在這家外部公司,雖然給 3.5 萬,實際上工作時間是 16 個小時,早 9 點到晚 12 點,周末還要 996,星期天有時不工作,但手機、微信、釘釘都得開着,必須及時回複。
後來她去打聽了那家公司裏的同事,據說好多女同事内分泌紊亂,孩子都生不出來,她還想生育,趕緊放棄了去那家公司的念頭。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看起來她好像多掙到了錢,但她付出的時間很多。她跟家人的時間變少了,鍛煉沒時間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沒時間了,朋友聚會也沒時間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評估一下什麽是她想要的生活。也有人會留下來,爲了這筆錢,犧牲時間,這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大家要看到,表面上的利不一定是真正的利。每個人真正的需求不一樣,要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麽,這才是最重要的。
作爲主管或者 HR,我們有責任幫他評估分析。如果他非常明确,也很堅定,外面的機會的确更适合他,那就祝福他。
3. 三步曲之離職管理
如果員工最終還是選擇離開,那就幫助他做好離職工作。
我曾在一家公司一個月内裁員 1000 人,沒有一起糾紛。主要是做到了三個原則:合法、合理、合情。
① 合法
實際上,很多老闆對《勞動合同法》并不了解,所以他會認爲:離職員工一般要麽是冗員,要麽是績效不好的員工,公司已經承擔了很多損失,所以不願意支付賠償金或者補償金。
這個時候我們既要理解老闆的想法,同時也要跟老闆去用大白話解釋《勞動合同法》裏關于補償金的條款。
我相信每個老闆都是想要合法的,這也是 HR 要堅守的底線。不然短期似乎能省錢,但現在的員工法律意識都很強,一旦訴諸法律,公司幾無勝算,付出的時間成本和賠償金額都更大,而且對雇主品牌傷害很大。
② 合理
什麽樣的崗位要裁掉,什麽樣的崗位要保留,這是要經過科學研究的。
如果在沒有做好規劃就随便招人,過不了多久讓人離開,這樣對員工很不公平,對公司也成本很高。
所以裁員也要做好規劃。要幫公司分析這個崗位到底要不要保留?是不是和公司的戰略匹配?
如果不匹配,那就隻能走,因爲在這兒也得不到發展;還要分析崗位的工作量,是不是需要全職的工作量,如果不是,那也可能必須走。反之,就要想辦法保留。
③ 合情
不要攻擊個人,坦誠相告公司的實際情況。大家都是成年人,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如果可以,公司要盡力對離職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合法、合理、合情地把離職工作做好,好合好散,這也是一種共赢。
三、如何預防人才流失?
預防人才流失,是一個系統工程,可以做三件事:第一,選對人;第二,激勵他,對他好;第三,對他更好,幫他成功。
如果你能幫助一個員工成功,在本公司就能得到他想要的,爲什麽還要去别的地方?
就像婚姻,很多人放棄婚姻往往是對現狀不滿意,而且失去了希望。如果你一開始就挑對人,對她 / 他又好,還能共同成長,她 / 他爲什麽要離開你?
所以員工離開,不要責備員工,而要反思,我們有沒有對他足夠好,或者給了他想要的?
如果公司成長太快,員工跟不上,我們要反思有沒有培養他、給他機會;如果是公司成長不夠快,員工成長太快,也要去想有沒有給他足夠的挑戰。
所以,預防人才流失是個系統工程。
1. 選對合适人才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選對合适人才。
重點說一下,在招人之前,人力資源規劃特别重要。我們要根據戰略去規劃合适的人才,發布職位需求、甄選合适的簡曆。
面試過程、起薪建議也很重要。有些員工爲了加入公司,就勉爲其難接納了薪水,之後他就一直憤憤不平,心有不甘,最後還是走了。
入職定向也很重要。入職的前一個月尤其是第一天特别重要。
最重要的是怎麽讓他産生生産力,産生生産力越早,他就越早能爲公司做貢獻,他也就越有成就感。
實際上,留住人才往往需要建立 " 情感賬戶 "。你對員工做了什麽,員工是有記憶的。
這是獲得合适人才的整個流程,我想強調一下——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2. 提供全面價值方案
什麽叫全面價值方案?價值主張包含什麽内容?
首先是薪酬福利。
不談錢的都是 " 耍流氓 ",一定要主動談,包括基本工資、業績獎金、特殊津貼、期權、股權、福利等等。像基本工資和績效獎金,它都是現金收入,不要欠着,每個月都要按時發。
其次就是整體收入,包括津貼、期權、股權。股權有時候是個金手铐,但有時候人們恰恰喜歡這種被綁定的感受。實際上股權和期權是很寶貴的。
特殊津貼當然不能每個人都有,需要給予特殊貢獻或者特殊崗位的人。
福利,對很多人也很重要。
比如彈性工作時間。我有個朋友是個女兒奴,他選擇做銷售工作,因爲他覺得做銷售比較自由,帶孩子可以有一定的彈性。每個人看重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全面價值方案,當然不隻是薪酬福利,還有什麽?還是名利學爽。
" 名 ",如公司價值觀、多樣性、傾聽心聲、員工禮物等,這些對很多人很重要。
" 利 ",前面的薪酬福利體系已經詳細解釋了。
" 學 " 對于終身學習者很重要。跟一群優秀的同事在一起工作,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成長的感覺會讓人覺得年輕、自信。
" 爽 ",你們看到上圖右邊有 10 個工作生活的平衡的措施,當時我服務的一家公司就是這麽做的。
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按摩服務。雖然大家工作很忙,實際上很少享用這項福利。但這種貼心的關照讓員工很受用。
201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裏有個合同理論講到,員工獲得感 = 總薪資 + 工作帶來的正負效益。而員工關懷可以極大地對沖與員工高強度工作帶來的負效益。
綜上所述,提供全面的價值主張,不僅包括薪酬福利,也要考慮其他方面,因爲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隻有全面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3. 賦能人才取得佳績
最好的保留人才的辦法是幫助他成功。如何你能幫助他成功,他爲什麽還要離開呢?
這部分同樣可以用痛點教練六步曲來完成。
① 發現痛點
土地革命時期,共産黨一窮二白,沒有田,沒有地,沒有糧食,沒有錢;農民也一窮二白,沒有田,沒有地,沒有糧食,沒有自由,沒有錢,還沒有自由和尊嚴。
當農民的痛點和共産黨的痛點一緻時,農民和共産黨就擁有了共同的目标。
要幫助人們成功,首先要知道他的痛點是什麽?如果能夠幫助對方成功,你也會成功。
② 明确目标
痛點明确之後,再把痛點量化成目标。好的目标是可見的、重要的和可預測的。" 可預測的 ",指你知道目标實現的路徑。
③ 評估分析
分析,其實是一個戰略行爲,那什麽是戰略?2009 年,我的導師 Horst,全球戰略規劃負責人,一個德國人,給我推薦了一本書 --《孫子兵法》。
多算勝,少算不勝。如此,打仗前就已經知勝負了。在商業世界裏,針對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對應的算法。
④ 甄選方案
分析完之後,方案就出來了。比如是選大機器還是選排風扇來吹掉垃圾?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分析。如果是聯合利華公司,可能選大機器,要是小作坊就可能選排風扇。
⑤ 行動計劃
小區裏來了一隻貓,老鼠們商量誰去給貓脖子上挂個鈴铛?如果能夠解決誰去挂鈴铛的問題,可能是個好的行動計劃,否則它就是一個不能執行的行動計劃。
所以,行動計劃特别能檢驗方案是不是合理的,它要落實到個人、時間、結果。同時,行動計劃也要符合 VIP(可見的、重要的和可預測)原則。
⑥ 确保支持
我曾經空降到一家公司時,最初管理層隻有董事長是支持我的。很難想象,如果得不到其他管理層的支持,我怎麽在公司生存和工作。
我用痛點教練六步曲逐一了解他們最關切的痛點,和他們合作,協助支持他們完成目标,最後終于都獲得了他們的支持。
4. 其他方面
① 保留人才要長期主義
以上的做法都是短期的行動,更長期的規劃需要弱化因個人流失造成的影響,因此需要考慮外部内部結合,長期和臨時結合等人才供應策略;同時對人才需要提供更加多樣的工作模式。
當項目導向的文化和變形蟲組織的形式變成一種風尚,更多公司内外閑置的人力資源得以更自由地進行分享。
在家辦公也是一種有趣的方式。因爲遠程溝通的技術越來越先進,在家辦公不僅節約了通勤時間,也給公司節約了水電費、辦公室費用。未來辦公室裏公司的人會越來越少,遠程辦公是個趨勢。
② 投資員工,幫助員工成長
每個人都是自己崗位的 CEO,也都是自己人生有限公司的 CEO。這裏的 CEO,不一定是崗位,而是責任,能力和格局。
要把每個人培養成 CEO,我開發了五門課程。分别是修自己,拿結果,帶團隊,建組織,赢客戶。
課程内容适合 CEO 和管理合夥人,也适合中高層幹部、基層和有志于成爲自己人生 CEO 的職業素人。
最後,人才還要走怎麽辦?
煩惱即菩提。一方面我們祝福他,另一方面我們不斷精進自己的組織。
當組織變得更具競争力,幫助人才更成功,給予員工最好的,滿足員工最所需,如此,人才還有什麽理由離開呢?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