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車質網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 7 月共受理車主有效投訴信息 18225 宗,創月投訴量最高紀錄,環比上漲 28%,同比上漲 41.6%。數據顯示,7 月有效投訴信息共涉及 777 款車型,投訴量達兩位數(含)以上的車型共計 135 款。
從 "2023 年 7 月車型投訴 TOP30 排行榜 " 顯示的來看,榜單前十名車型中,比亞迪再度成爲投訴排行榜 " 常客 ",旗下包括宋 PLUS 新能源、漢、唐新能源、宋 Pro 新能源、秦 PLUS 和海豹在内的多款車型都被投訴至前 10 名,成爲 7 月榜單中上榜車型最多的品牌。此外,一汽豐田包括皇冠、銳志、RAV4 榮放等在内的多款車型也出現在榜單中。
從上述榜單來看,榜單前三被投訴車型均來自比亞迪,分别爲比亞迪宋 PLUS 新能源、漢、唐新能源,均爲比亞迪旗下熱門車型,以 6 月銷量數據爲例,數據顯示,這三款車型銷量分别爲 27041 輛、25010 輛和 13402 輛。其中,比亞迪旗下宋 PLUS 新能源車型被投訴至榜首,投訴量由 6 月的 44 起增至 7 月的 1182 起,環比 6 月增加了 1138 起,而漢和唐新能源分别被投訴至榜單第 2 和第 3 名,不過,兩款車型投訴量相對較低,投訴量分别爲 392 起和 356 起。從具體投訴問題來看,這三款車型均以因 " 混動模式轉換故障、變更價格 " 被投訴。
一名比亞迪元 PLUS2022 款 430KM 尊貴型車型的車主表示:" 車在未經授權情況下夜間強制 OTA 升級,升級後電耗變大,續航隻能跑兩百多,而且車子一直存在方向右偏的問題,高速時特别明顯,門邊漆面爆殼脫落,還有就是倒車或低速踩刹車踏闆有異響,希望廠家跟進處理。"
另外,諸如 " 變更價格 " 則是 " 老生常談 " 的問題了,主要原因還是比亞迪新車型價格更便宜了,引發了老車主不滿所緻。一名比亞迪元 PLUS2022 款 510KM 旗艦型車型的車主表示:" 比亞迪元 PLUS 廠家大幅降價,2023 年 2 月按加價 2000 元買車,現在又大降 5800 元,要求返還差價 5800 元。"
同樣涉及 " 價格變動 " 被投訴的還包括長安汽車歐尚 Z6 新能源以及東風标緻 408 車型。實際上," 價格變動 " 在汽車行業十分常見,尤其是進入 2023 年以來汽車行業掀起了規模龐大的價格戰。年初特斯拉開啓史無前例的大降價,汽車降價潮也從新能源車蔓延至燃油車領域,到了 3 月東風系的大降價更是将價格戰推向頂峰,而 " 車企降價促銷 " 也成爲行業常态。不過《汽車行業關注》認爲,價格頻繁調整确實對車主造成困惑,尤其是降價,車企降價如果不能及時的對老車主進行安撫,很容易會讓老車主心裏不平衡,爲此部分車主也會爲老車主提供一定的權益補償。
除了上述三款車型外,比亞迪宋 Pro 新能源、秦 PLUS、海豹、驅逐艦 05 以及護衛艦 07 也出現在榜單中,其中,海豹因 " 疑似設計缺陷;行車安全輔助系統故障 " 被投訴至榜單第 10 名。2022 款 550km 标準續航後驅版尊貴型的車主表示,問題 1:輔助駕駛功能與宣傳不符,車道保持功能非常雞肋,車速 80 以上車身左右晃動非常明顯,在過彎時幾乎不能保持,嚴重欺騙消費者!問題 2:座椅塌陷及其明顯!自購車以來,不到 1 個月座椅皮質發生塌陷、褶皺,包括不限于主駕、副駕,後排也存在一定程度塌陷!(座椅生鏽的問題是其他車友提出的,我自己還沒看過)問題 3:大燈縫隙漏水,下雨天車大燈下一定有 " 淚痕 ",特别嚴重!首保後有幫忙改善。問題 4:出現過一次右後門把手故障,後期。問題 5:2023 年 2 月開始持續變相降價,至今官方公布的綜合優惠以高達 3.1 萬,且官方在不到半年發布冠軍版(視爲新款),增配降價,并未給老車主提供對應的補償方案,存在銷售欺詐。最新問題,承諾的補償方案不兌現,加裝電尾門以及補漆服務沒有了,廠家不作爲,壓力全在代理商,最後是傷害了代理商和客戶,這樣的廠商毫無道德可言,不道歉不撤訴。
榜單中,除了比亞迪上榜的數款車型外,一汽豐田同樣也是 7 月份投訴排行榜的 " 重災區 ",包括皇冠、銳志、RAV4 榮放以及卡羅拉車型均上榜。其中,皇冠和銳志被投訴至榜單中第四和第六名,被投訴的問題依然是經典的 " 儀表台開裂;部件老化 ",不過這兩款車型年份相對較久遠,對現在消費者影響其實并不大,更多的還是對豐田形成的 " 可靠性高、耐久性好 " 的口碑造成一定沖擊。從整個榜單來看," 儀表台開裂;部件老化 " 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部分日系品牌車型,7 月投訴榜單中,東風日産天籁、廣汽豐田凱美瑞也存在同樣的投訴問題。
此外,一汽豐田 RAV4 榮放也被投訴至榜單第 13 名,原因是 " 變速箱抖動;吃胎偏磨 "。2022 款 2.0L CVT 兩驅都市版車主稱:" 車輛在 N 擋或者 P 擋,油門踩到 1100 轉,車輛明顯異常抖動,一汽豐田偷偷摸摸給 4S 店發了維修方案,承認變速箱主軸加工缺陷,需要更換變速箱總成;不召回也不延保,車主承擔所有損失。" 另有車主稱,22 年 8-10 月生産的變速箱主軸輪盤加工不良,殘次品出廠,車輛異常抖動;後輪胎吃胎偏磨。
除上述車型外,寶馬 3 系、騰勢 D9、傳祺 GS8、英朗以及寶馬 X3 等車型也在榜單前 20 名中,投訴問題包括 " 傳動軸異響;制動系統異常磨損 "、" 疑似設計缺陷;空調問題 "、" 影音系統故障;跑偏 "、" 與宣傳不符;發動機 / 電動機燒機油 " 等問題。
汽車作爲大宗消費品,投訴問題直接關乎消費者用車安全和質量,因此也一直備受消費者關注。從 7 月整個投訴榜單來看,在 "2023 年 7 月車型投訴 TOP30 排行榜 " 中,自主品牌投訴量曆史首次超 1 萬宗,投訴占比也達到近五年來最高點,較 6 月增多 3%。另外,合資品牌 7 月投訴量環比也出現一定增長,較 6 月上漲 18.2%,但投訴占比下降 2.9%。
另外,從汽車品牌的國别來看,除自主品牌投訴量環比大幅增長外,7 月美系、日系和德系品牌投訴也有所增長,其中,美系品牌漲幅較大,環比上漲 41.7%;歐系品牌投訴量則有所回落,環比下降 10.6%,投訴占比降至個位數以下。從車型投訴量來看,7 月 2021 款車型的投訴量持續走高,環比上漲 68.5%,排名升至首位,投訴增量來自于部分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而 2023 款車型投訴量保持環比增長,較 6 月上漲 49.1%,投訴大多集中在部分自主和德系品牌車型。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