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書堂》· 第 373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社書籍
《取一舍九》
李踐 著
責編 | 金木研
第 7617 篇深度好文:4833 字 | 12 分鍾閱讀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大道至簡是指把複雜冗繁的表象層層剝去,回歸簡單,用智慧化繁爲簡,找到事物的第一本質。
企業經營也是同理,制勝的關鍵就在于懂得 " 取舍之道 ",找到企業各個經營環節的第一本質,取一招,學一招,練一招,用一招,舍九招。
企業經營者做決策的過程就是在做取舍;經營企業的過程,就是不斷權衡、取舍的過程。企業成敗的關鍵就在于企業經營者的取舍。
取舍不同,結果天壤之别。
一、爲什麽要懂得 " 取舍之道 "?
經營企業爲什麽要取一招,舍九招?很多人認爲實施多元化戰略,确保東方不亮西方亮,企業發展才會更快。而産品和用戶,更是越多越好。真的是這樣嗎?
很抱歉,世間安得雙全法。什麽都想要,往往什麽都得不到;什麽都想做好,往往哪樣都做不好;看似什麽都有,往往是一無所有。經營企業爲什麽要取一舍九?其主要原因可歸納爲三點。
1. 所有的動作都是成本
企業經營最大的成本,不是裝修辦公場地的費用,不是給員工多發一些工資的支出,也不是提高産品标準的支出,而是來自經營者的決策失誤。
" 一将無能,累死三軍 ",一旦企業經營者決策失誤,所有的動作、所有人的努力都白費。
企業每分每秒都在花錢,産品研發、人員工資、土地和廠房的租賃或購買、生産線設置、市場開發都是成本。決策一失誤,成本增三倍。
企業經營者做出的錯誤決策,會導緻企業在戰略、價值創造、産品等方面的成本增三倍——方向錯了,企業經營者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源被浪費了,企業挖錯了 " 坑 ",要把 " 坑 " 填平,導緻企業人力、物力也被浪費了。要重新找方向,重新出發,重新配置資源,這都在無形中增加成本。
企業裏真正的降低成本不是大刀闊斧地削減支出,而是經營者做出正确的決策,把錢花在 " 刀刃 " 上。
2. 有限對無限
任何企業都面臨一個經營難題:有限對無限。企業經營者的時間和認知是有限的,企業的人力、物力、資源是有限的;而市場競争是無限的,用戶是無限的,管理也是無限的。
企業經營者要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面對無限的市場競争、用戶和管理等,而且還要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這就要求企業經營者學會有效地分配時間、精力和資源,讓每一分鍾、每一分錢、每一個最小單元、每一個動作都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要做到價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就要找到企業各個經營環節的第一本質,集中資源," 畢其功于一役 ",同時主動舍棄其餘的 " 九 "。
二、戰略的取舍:隻取戰略的第一本質
戰略是一種選擇或取舍。" 戰 " 是做或取,解決的是 " 企業選擇做什麽或取什麽 " 的問題。" 略 " 是不做或舍棄,解決的是 " 企業選擇不做什麽或舍棄什麽 " 的問題。
對于當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戰略的選擇更是決定生死。大企業往往具備足夠的資源和實力,即使出現戰略失誤也有調整或者彌補的空間。
比如,可口可樂、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這些大企業都曾經出現過戰略失誤,但不至于讓企業面臨生死攸關的問題。
而中小企業往往沒有這麽幸運。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弱勢地位,無論資金實力、人才、資源還是技術能力都不夠強大。這時,企業經營者的一個錯誤決策就能将企業推入萬丈深淵。
戰略之難,難在哪裏?
戰略之難,難在選擇。更進一步,戰略之難,難在選擇做什麽。企業經營者在戰略上要想清楚選擇做什麽才是正确的,從而确保企業前進的方向是對的。
選擇的動作看似簡單,技術含量卻很高,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赢的策略上。
選擇之難,又難在哪裏?
選擇之難,難在人性中的 " 貪 " 和 " 怕 "。" 貪 " 是指企業經營者看到什麽機會都想取,什麽都不想放棄,什麽錢都想賺," 眉毛胡子一把抓 ";" 怕 " 是指企業經營者害怕失去,不敢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做事追求不偏不倚,四平八穩。
商業世界的誘惑無處不在,戰略的取舍要求企業經營者克服人性中的弱點,隻取戰略的第一本質,放棄非第一本質的其他所有戰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經營者做戰略的過程,就是戰勝人性中的貪、怕、急功近利等弱點的過程。企業經營者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企業的資源和能力也有限,不可能做所有想做的事情。
因此,一個好戰略往往能做到取一舍九,找到戰略的第一本質,然後把所有的精力、時間和資源都聚焦在第一本質上。
戰略的最高境界是取一舍九,戰術的最高境界是力出一孔。隻有戰略上取一舍九,戰術上才能力出一孔。兩個 " 一 " 融合,企業才能打赢市場戰,打赢全球競争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價值創造的取舍:打造絕對差異化
戰略和價值創造的關系猶如一枚硬币的兩面,戰略解決的是企業發展方向的問題,接下來要思考的是如何落地戰略。
戰略落地的第一步是把戰略變成企業的價值。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價值,價值是人們願意爲産品或服務付出的一切。
" 創造價值 " 四個字中," 創 " 是最重要的。這裏的 " 創 " 指 " 創新 ",它并非指商業模式的創新,而是指差異化。
差異化的力度還不夠,我們還要在前面加上 " 絕對 " 二字—絕對差異化,是别人無法複制、不可替代的。
1." 十全十美 " 可能是 " 全軍覆沒 "
以一家物流公司爲例,當問及 " 用戶爲什麽選擇你 " 這個問題時,這家企業的經營者答 " 用戶買的是我們的高效、安全、穩定、多元化。" 乍一聽很好聽,是一家十全十美的公司,但用戶并不會選擇他們的服務,爲什麽?
很多人覺得 " 全 " 是面面俱到和萬無一失,殊不知," 全 " 也可能意味着 " 全軍覆沒 "。
當這位企業經營者說出 " 高效、安全、穩定、多元化 " 時,這幾個詞其實是自相矛盾的。穩定可能就沒有那麽高效,高效可能就沒有那麽安全,安全就不得不舍棄多元化。
人無完人,企業也是如此。迄今爲止,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到十全十美。當一家企業想把 " 高效、安全、穩定、多元化 " 等所有的用戶價值都做到極緻時,這意味着它一個都做不好。因爲時間、精力和資源有限,樣樣通等于樣樣松。
2. 警惕割喉式的價格戰
絕對差異化的反面是什麽?是 " 你有我也有,你賣我也賣 "。企業用同樣的産品、同樣的用戶價值來争奪有限的市場。
無論身處什麽時代,在任何行業、任何領域,隻要有利益就有商業,有利益就有競争,有競争就有價格戰。我們産品主打的功能賣點,别人也可以有;我們的産品顔值高,下個月市場上就有一模一樣的……
打到最後就隻能變成價格戰:你賣 50 元,那我賣 49 元;你賣 49 元,我就賣 45 元……價格戰永無止境。哪怕做到了世界第一,同樣會有源源不斷的人發起挑戰。
企業如果沒有價值創新,沒有做絕對差異化,一旦陷入價格戰,就會想全身而退可又無路可退。
在西方的管理哲學中有一個說法,叫作 " 降價必死 "。一旦企業卷入價格戰,就進入了一片 " 死海 "。
表面上看,企業降價的行爲降低了用戶的購買成本,但到最後我們會發現,這種 " 斷自己後路 " 的惡性競争,不僅擾亂了市場,更會 " 累死 " 自己," 坑死 " 上下遊," 餓死 " 同行。
價格戰這把 " 屠刀 " 非常鋒利,基本上 " 格殺勿論 "。企業一旦沒有做價值創新,沒有做絕對差異化,就是拿起了價格戰這把 " 屠刀 "。
3. 構建外部視角
上述物流企業的經營者對自己的企業信心滿滿,用戶聽起來卻乏善可陳,爲什麽會有這樣的問題?核心原因是企業以自我爲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用戶價值,是在 " 向内看 "。
" 向内看 " 對企業的發展是緻命的。很多企業經營者提起自己企業的産品、商業模式時總是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卻說不清自己的産品對用戶有什麽樣的價值,商業模式有何局限。
" 向内看 " 的思維方式會蒙蔽我們的眼睛,麻痹我們的認知,讓我們對市場競争中出現的問題視而不見。
脫離了外部環境,企業的一切努力都隻是一場空。企業經營者要想找到企業的絕對差異化價值點,就要構建外部視角,學會 " 向外看 "。
" 外部視角 " 是指企業在思考用戶價值的問題時,不是站在企業自身的視角,而是站在用戶和競争對手的視角看待用戶價值,是 " 向外看 "。
向外看,看的是風險。政策的變化、商業環境的變化、用戶需求的變化、技術的變化以及競争對手的變化,每一次變化,都是一次 " 海嘯 ",都是一次 " 洗牌 "。
如果看不到這些變化,我們定的戰略、做的産品就隻能是 " 自嗨 "。曾經的相機霸主柯達就是因爲沉迷于膠片給自己帶來的榮光,沒有及時做價值創新,待數碼時代到來時,自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後隻能黯然退場。
向外看,看的是機會。彼得 · 德魯克指出:" 所有的創新機會都來自外界環境的變化。" 機會,藏在變化裏。
2000 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無數互聯網企業倒下了,百度、阿裏巴巴和騰訊卻在此時确立了互聯網巨頭地位。企業經營者要永遠記住一句話:阻礙你取得成功的,從來不是能力,而是目光的狹隘。向外看,看得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企業要想找到絕對差異化價值點,進行價值創新,就要構建外部視角,把眼睛從 " 向内看 " 轉向 " 向外看 "。内部視角是坐井觀天、自我設限;外部視角才是天高地闊,欲往觀之。
四、組織的取舍:成就用戶
企業 " 開門三件事 ":做戰略、找價值、搭組織。戰略決定組織,組織創造用戶價值。管理學大師吉姆 · 柯林斯說:" 一個企業真正的偉大,不是某個人的偉大,不是某個産品的偉大,而是組織的偉大。"
偉大的組織,該如何做取舍?答案是:不爲股東而戰,不爲員工而戰,不爲企業經營者而戰,隻爲用戶而戰。你的腦袋對着誰,就會從哪裏收獲結果。
" 爲誰而戰 " 是所有企業面臨的一個問題。爲股東而戰、爲員工而戰、爲企業經營者而戰是最普遍的三種認知。接下來我們逐一分析一下這三種認知,看看爲什麽要舍棄它們。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 · 弗裏德曼認爲,企業最應該關注股東利益,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爲中心。這一觀點明确了企業要爲股東而戰。在美國,很多企業最看重的是股東價值。
股東價值代表資本,代表利潤,所以,爲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企業奉行短期主義,資本指哪裏,企業就打哪裏。摩托羅拉、思科就奉行了爲股東而戰的價值觀,最後卻爲資本所傷,轟然倒下。
爲員工而戰看似是利他的,實則存在很多弊端。在歐洲國家和日本,很多企業對員工非常好,強調以員工爲中心,給員工提供高工資、高福利、高保障的就業環境,以爲員工的幸福感提升了,自然會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熱情,爲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
但實踐證明,圍着員工轉的企業,員工工作效率不升反降。一個舒适的環境并不會激發人的鬥志,隻會溫水煮青蛙,讓員工越來越惰怠。
任正非對這一點早有洞察:" 我們希望員工像谷歌員工一樣快樂,但我們不能提高員工滿意度,因爲員工不是客戶,否則就是高成本。"
爲企業經營者而戰是很多中小企業的現狀。在這樣的企業裏,處在 1 号位的人就是 " 天 "。員工把工作視爲 " 給領導打工 ",企業發展得好與不好,員工并不關心,他們隻關心能不能按月領到工資,這樣一來,他們就很難有工作積極性。
其實,無論如何變革,都不能丢失組織的第一本質:以用戶爲中心,爲用戶而戰。
企業所有的改變,都是爲用戶而變,所有的進擊,都是爲用戶而戰,說得再具體一點兒,是爲提升用戶價值而戰。
隻有不斷地爲用戶創造價值,才能激發組織的活力,使組織真正具有生命力,在不斷提升用戶價值的過程中提升組織的價值。
爲用戶而戰在組織上的抓手是共同的使命感驅使所有人面向用戶。企業的願景或使命當以用戶爲中心,聚焦在爲用戶創造價值上。
以谷歌的使命爲例:" 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并從中受益。" 它的使命是 " 使人人皆可訪問并從中受益 ",企業爲用戶創造價值,使用戶受益之後,營收和利潤自然源源不斷。
反之,如果企業确立的是 " 每年實現利潤翻番 " 這樣的願景和使命就決定了企業一切朝錢看,眼裏根本沒有用戶,沒有用戶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談何利潤?
結語:做一隻不一樣的 " 鷹 "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易程度是一樣的。企業經營者無論是選擇做大事業還是做小生意,從選擇的那一刻開始,就要布局 " 人、财、物、供、産、銷、研、服 " 等,一個環節也少不了。
大事和小事都會消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會帶來挑戰和心理壓力,但目标不同,結果可能千差萬别。
做一隻不一樣的 " 鷹 " 吧,學會取舍之道,學會取一招,舍九招,找回商業最簡單的本質,打造一個最豐富的整體!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筆記俠第二屆智能新商業大會
期待和你再次相遇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